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01-09 09:02范芷毓
大众文艺 2022年24期
关键词:冬奥北京院校

范芷毓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杭州 310000)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气势磅礴,不仅是奥林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精神体现,更是以和为贵、里仁为美、柔美而胜刚强的中国传统智慧之烛照。世界各国人民及媒体盛赞北京冬奥会,惊叹于中国文化、中国哲学之魅力,折服于中国的效率、决心与活力,感动于中国贡献。4月初,习近平主席出席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1]。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政治信仰、思想觉悟,培养又红又专的新时代青年。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

一、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 育公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2]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推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丰富体育教学活动内容,提炼出具备冰雪运动精神的思政元素。但是当前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北京冬奥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合适地衔接,各高职院校对两者融合的重视度还不够高。大部分高职院校更重视学院学生本专业教育教学,缺乏奥林匹克教育及奥运精神教育。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仅仅只是在理论上的教育,更需要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实践中,本次北京冬奥会,以及之后的杭州亚运会都将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很好的契机。学生通过寒暑假时间观看北京冬奥会,感受赛场上运动员顽强拼搏的榜样力量,并且感受赛场中的中国科技,开幕式、闭幕式中的中国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二)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对冬奥会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高职院校前期宣传工作还做得不够。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特别是南方地区的学生,对于冰雪运动接触较少。在北京冬奥会之前,对冬奥会的关注度不高,对其历史发展更是了解甚少。近年各高职院校对专任教师的招聘要求逐步提高,基本以研究生、博士生毕业为主,各类教师的专业水准要求受到极大的重视。但是由于校园课程设置,即便是高学历体育类专任教师,在课堂中大多数只能传授到学生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对于奥运各类赛事,并别是冬奥会等冰雪运动,在南方高职院校实践开展存在实际困难,对于专业比赛知识的传授就更为困难了,所以普遍存在大学生对体育基本常识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对体育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待提高的问题。

(三)我国大部分高校目前的奥林匹克课程设置已经组建落后于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缺乏创新,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审美教育等内容没有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与新时代所要求的教育理念有一定差距。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中,大多教学内容是以西方的田径、网球、排球等项目的学习为主,马术、射箭、舞龙等富有中华传统文化体育项目的传授极为少见。在现实教学环境中,不仅是缺少对此类项目的专业教师、实践空间和设备,难以在课程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高职院校在教学设定过程中缺乏对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视,往往把舞狮、舞龙、马术、武术等认为是专业人士开展的运动项目。因此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感受到的奥林匹克精神具有更多的西方色彩,缺少中国特色,更不易于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对高职院校而言,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紧跟时事步伐,与时俱进,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思政元素,让学生在校园中依然感受到奥运的魅力,还可以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多角度、全方面研究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和方式,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同时,疫情期间,为了缓解学生“非必要不外出”原则下的情绪压力,通过观看北京冬奥会,参与话题互动,在校园中、网络上营造冬奥氛围,转移疫情给学生带来的情绪消极、抑郁、焦虑等心理状况,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对大学生而言,北京冬奥会的火热精神元素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冬奥会中感受到奥林匹克精神、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力量。新时代的大学生生长在了和平富裕的年代,家庭对孩子的保护和宠溺,使大多数学生缺乏挫折教育,情绪波动大、敏感脆弱、玻璃心等性格特点不断显现,对其进行挫折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北京冬奥会中涌现出许多“00后”的奥运健儿,作为朋辈榜样,他们迎难而上、不畏艰苦的顽强意志更能够影响当代大学生,增强其受挫抗压、自我治愈、自我成长的能力。同时,在北京冬奥会这类国际赛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北京冬奥会结束后,北京冬奥精神深深地感染着中国人民。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立足社会实践,充分运用北京冬奥精神所蕴含教育素材,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让大学生去体会、学习、领悟北京冬奥的精神和信念,通过全民关注北京冬奥会的日常生活,接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升思想境界,锻炼个人技能。

(一)在自信开放、文化交流中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以熊猫、灯笼为原型设计了“冰墩墩”“雪容融”,其外形圆润可爱,这不仅仅是一个随意的设计,其中也包含了中国圆文化。《说文》说:“圆,全也。”[3]蕴藏着中华传统文化中心中包含辽阔天地混沌和家庭平宁安远的中庸思想,这也同样获得了海内外众多粉丝的喜爱,让中国文化有了立足时代和面向国际的现代化表达。北京冬奥会正值中国重要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将春节氛围遍布冬奥村,让参赛运动员和国际友人在冬奥村内切身感受和体会包饺子、写对联、学太极等传统的中华习俗和中华文化。将北京冬奥精神中自信开放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中国借助冬奥会的舞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在观看冬奥会的同时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入脑入心,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北京冬奥会为其志愿者准备的“冰雪上的思政课”,从冬奥会的发展历史和国际比较两个角度进行深入地对比,带领学生全面认识北京冬奥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其次,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着眼融入社会实践的必修课,引导大学生在迈出课堂、融入社会、聚焦实践、放眼当下,实现与社会实践的同声相应,达成与奥运精神的同气相求。北京冬奥精神之所以可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在于它能够提供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鲜活素材。大学生在观看北京冬奥会的过程中感受北京冬奥精神,使其与历史发展对话,与国际社会对比,与社会大课堂互动,读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牢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为社会主义建设奋斗终身。

“冰墩墩”与“雪容融”设计团队

(二)在迎难而上、追求卓越中教育引导大学生厚植爱国情怀

收获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冠军及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项目亚军的苏翊鸣、以34秒32打破世界纪录并获得速度滑冰男子500米项目冠军的高亭宇、获得短道速滑男子100米项目银牌的“全民小儿子”李文龙等冬奥运动员刷爆朋友圈,他们在比赛背后的努力和付出也不断被挖掘,正是他们这种为梦想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精神令人振奋。可见,北京冬奥会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延展出更加广阔的教育场域。让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受到特定的授课内容、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为其注入活力和生机,充分发挥全社会的教育合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生命力。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学生在观看开幕式和比赛现场、线上线下讨论赛事等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全方位、沉浸式、交互式的思想教育。同时,如有机会,高职院校可借此热度邀请冬奥“明星”选手、会场各类工作人员走进课堂,通过他们现场亲身经历者的角度,开展讲座报告、主题宣讲、专题学习等多种载体形式的校园活动,实现更为深刻地榜样引领作用。此前,人民日报新媒体打造“有间冰雪馆”,馆内将专业的冰雪运动装备与VR技术相结合,让受众身临其境接触冰雪运动,帮助受众了解冰雪运动,爱上冰雪运动,感受奥运精神。此外,还可以在“冬奥小讲堂”展区,让受众接受冰雪运动知识学习,了解国际冰雪体育运动的发展历程。正是这间“小馆”,打破了教室作为知识传授的唯一场所,拓展了北京冬奥精神的传播渠道。另外,高职院校还可鼓励学生在全民冰雪运动的热潮中厕身其间,引导学生亲身感受、领悟思考冰雪运动背后,不仅有经济的发展,还有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培养学生热爱拼搏、追求卓越、为国争光的精神和情怀,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在胸怀大局、共创未来中教育引导大学生担当时代责任

面临新冠疫情对人类生活发起的一次次挑战,北京的13个场馆按照冬奥会的举办要求如期交付。其中,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在国内尚属首次建设,建筑师们克服万难,啃下这块“硬骨头”,填补了中国多项高难度雪上场馆建设空白。同时,拔地而起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赛道、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不断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和品质。本次北京冬奥会的圆满成功,无不彰显了中国的强大实力、坚强意志、组织能力。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中“突出贡献集体”和“突出贡献个人”进行表彰,其中多为高校志愿者服务团队及个人。值得关注的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0余个教师团队积极响应召唤参与和主导完成冬奥会十余项设计工作,从冬奥会火炬台、冬奥雪花、“同心圆”“留声机”、冬奥城市观景台、标志性建筑“海陀塔”等等,力图通过多维度呈现奥林匹克“力与美”的文化内涵,让观众通过科技艺术感知奥林匹克精神,追寻奥林匹克之路。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三大赛区场外的火炬台吸引无数目光,并在赛后永久保留。这不仅是奥组委对其团队的认可,更使其设计得到了全国观众和世界人民的认可。同时,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这更是青年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的典型体现,有助于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勇担时代责任。此次表彰大会,向世界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活力,体现了大学生在勇于响应时代召唤,积极投身社会和祖国需要,有助于引领大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未来30年,我们培养的人要能够完成‘两个一百年’的伟业。这就是教育的历史责任。”[4]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但是其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本次运动场的标志性建筑,更是潜移默化的冬奥精神和社会文明。将北京冬奥精神完美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立足社会实际,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中国化、国际化、全球化的认识,掌握新时代的脉搏,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担当时代责任、承担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冬奥北京院校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