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启示*

2023-01-10 09:06李晓东李雨静龙丰云徐晶颖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心理学心理健康

李晓东 李雨静 龙丰云 马 玲 徐晶颖

(1.南昌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52;2.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中国 澳门 999078;3.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 扬州 225001;4.扬州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江苏 扬州 225002;5.南昌医学院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52)

在高校教育发展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重点关注内容,当前我国各高校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了实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至关重要,而积极心理学提倡从积极情绪出发培养学生积极行为品质的养成,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它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持[1]。本研究针对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现总结如下。

1 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的新兴科学,是20 世纪末期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研究思潮,最早由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E.P.Seligman),谢尔顿(Kennon M.Sheldon)和劳拉·金(Laura King)所提出[2]。该理论主张对人类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对人固有、潜在的建设性力量充分挖掘,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从而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让人类朝幸福不断迈进[3,4]。

在积极心理学理论中,主要内容包括积极观、幸福观和预防意识。(1)在积极观方面,它说明一个具备积极性品质的人一定具有积极心理,这也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理智性质的解读,是对人性进行的赞扬与制约。传统的心理学对人们已出现的心理问题过度重视,而在当今社会,人们所承受的各种压力逐渐增加而幸福感指数逐渐降低,采取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已不能有效解决人们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传统心理学只能实现事后的弥补效果,而积极的心理学则主要倡导人们通过积极眼光以及健康理念看待和处理问题。(2)在幸福观方面,积极心理学理论主要研究如何激发个体心理积极的情绪,侧重对人们主观幸福感知方面的研究,以个体主观方面幸福感作为人们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3)在预防意识方面,积极心理学也会像传统心理学一样关注人们的负面心理,注重对人们自身能力的充分挖掘,在对人们的潜在能力进行挖掘后,实现对人们心理问题的有效预防以及治疗目的。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通过激发人们自身积极的情绪和力量,激发人们自身的健康心理潜能和积极品质,引导人们以积极的心态、心理和行为去对抗和战胜心理问题,进而克服自身的负面心理,实现对各种心理困惑的摆脱。

2 积极心理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价值

2.1 积极心理学的价值 在高校教育中,过于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心理健康关注度不够。在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中,由于受到全球化、多元化社会背景的影响,他们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环境的适应、学习任务的完成、自我的管理、人际的交往、情感交流、就业创业等,面对这些挑战他们很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5]。积极心理学注重人性的优点而不是弱点,探究如何在个体身上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通过挖掘困境中个体的自身力量,从而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激发自身积极的力量实现心理问题的预防与缓解,促进自我教育能力的增强,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品质,最终实现心理调节以及社会适应等能力的提高[4]。

2.2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价值 在大学生成长中,自我教育十分重要,通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够促进他们不断进步和自我调节,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对于自我教育来说,就是学生能够将教育要求设为自我奋斗目标,且能够对自己实现目标进行自我监督和实践过程与结果的自我评价。为了实现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全面发展,各高校都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而心理教育具有助人和自助的特点,在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积极性调动的同时,要注重对他们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在大学时期,大学生的个人心理正从幼稚朝成熟阶段发展,是健康心理培养的重要时期。通过自我教育,大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对心理健康教育自主选择,此选择是他们经过自主的思考后而内化的结果,此内化是他人所不能替代的,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规律。通过自我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对自我更加关注,在高等教育中大学生对追求成功具有强烈的愿望,自我意识也急剧发展,大学生往往心理表现出理想自我、现实自我的特征,由于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常常存在矛盾,使心理问题容易发生,通过自我教育能够促进他们心理的自我协调,促进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平衡[6]。

3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理论依据

3.1 积极情绪的理论体验 在大学生的自我认识以及评价中,将积极情绪的理论当作理论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积极情绪的理论,大学生在对待周围的环境和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时,就能够表现出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及心理态度。在积极情绪的理论指导下,呈现出积极的作用。首先,大学生能够对社会资源以及自身能力进行正确评估,并将自身能力和社会资源灵活整合,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发展创造能力,从而以创新思维实现自身价值。其次,随着大学生积极情绪和积极品质的不断培养,他们的专注力会得到不断提升,思维也会逐渐被激发,从而促进个体的成长。最后,还能促进大学生自我评价以及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使他们结合自身的身心发展目标以及情绪体验,实现个体发展的有效评价[7]。

3.2 积极人格的理论体验 对于积极人格的理论体验来说,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对幸福积极追求,且在追求期间积极感知幸福、愉悦等体验,不断激发大学生的潜力以及能力。相关研究人员在对心理学的特质研究中,构建出全面人格的系统,即VIA 系统,此系统对人格的优势以及价值进行全面分析,包括24 类性格力量、6 大核心美德。借助积极人格的力量,能够促进大学生在时间管理能力以及自我要求能力方面实现有效提升[8]。对大学生的此类能力培养,能够加深他们对幸福以及美好愿景的理解,促进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全面感知,帮助大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对未来发展实施构建,使其以理想的状态向理想的方向发展和前进。在积极的人格理论内,6 大美德的力量促进大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能够理智、冷静地处理问题,促使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不断进行调整,使大学生朝着自己所设定的目标不断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大学生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相处。

4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启示

4.1 转变传统观念 养成积极认知 在大学生出现的诸多心理问题中,都是因为传统的陈旧观念和无知认知导致的,由于固有观念的影响,对待问题或者事情时,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认知偏差的情况。此类问题解决的主要途径就是要转变传统观念、养成积极认知,从客观和全面角度对问题和事情重新审视,构建新的认知理念与模式。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中,要能够从积极角度出发,让积极情绪和健康观念深入大学生的内心,进而指导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促进积极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模式的建立。比如,当大学生和朋友之间出现矛盾或者冲突时,在传统的观念影响下他们往往都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坚持自己的意见,而这种个体认知是会加深矛盾或者激化冲突的,而积极心理学就要求他们转变传统观念、养成积极认知,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跳出自己单方面的思维局限,从而更加全面和合理地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

4.2 正确认识自我 客观评价自己 在自我意识的形成中,自我认知是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大学生自我评价的前提。在积极心理学中,提倡人们用开放性和欣赏性眼光去看待和评价每一个人,且重视所有人美好的品质以及积极的力量。大学生处在自我意识形成、发展和完善的重要阶段,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对他们自我意识的形成以及健康心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少各类心理问题的出现。比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成长环境的变化,很多大学生在心理方面表现出不成熟的情况,他们看待问题和处理事情比较自我,总认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是对的,他人应该遵从自己的意愿。有一些大学生由于自我评价太高,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没有对自己的客观定位,进而就会出现诸多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基于积极的心理学,大学生通过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己,就能够端正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面对事情能够具有更加合理的想法与做法,也能够获取别人的认可和信任[9]。

4.3 完善积极人格 发挥美德优势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尽管他们的素养存在差异性,但他们身上都存在各自的优点。在VIA 体系中,对人类本性提炼出6 大美德,常用来对人性的正向力量进行描述。在大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中,都需要注重完善人格塑造和生命意义的达成,这些美德就是他们实现自我目标的重要元素。在积极心理学中,以这些美德为指引,来完善学生的积极人格,让他们在生活中能够充分运用此类优势,能够有效增加他们对幸福的体验和认知,从而培养健康的心理素养。比如,大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他们在生活中要认识到自身优势,智慧型的学生要能充分发挥思维优势,勇气型学生要充分体现自身勇敢品质和坚持不懈的态度;节制型的学生要发挥自身理性思维的优势,在集体中以自身美德优势来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这样就能够促进他们的自我认识,发挥他们积极的作用,增强他们的价值体现和幸福感,从而能促进良好心态的养成。

4.4 调节自我情绪 培养良好心态 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中情绪是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最为突出的因素,常表现为紧张、抑郁、焦虑等。此类情绪问题的出现,是受到大学生特定时期情绪活动的影响,也受到大学生生活相关环境因素的影响,常表现为对环境不适应、人际交流紧张、理想与现实存在冲突、生活事件导致的压力增加等。面对这些情况,大学生一旦不能实现情绪的有效自我调节,就会出现一系列的消极情绪表现,进而引发心理问题。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要求大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和品质实现自我情绪的调节。比如,当大学生面对人际交流的紧张时,往往会引发他们的不自信和逃离情绪,此时通过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情绪的调节,坚定内心的信念,培养自信心和果敢态度,就能逐渐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人际交流中,这对解决他们的紧张心理问题有着显著的作用。

4.5 营造良好环境 养成积极心态 在大学教育期间,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养成需要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支持性环境,在良好的支持性环境内能够潜移默化培养他们积极的态度习惯,从而实现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目的。在大学里,良好支持性环境的营造可以从学习环境、社交环境和娱乐环境3 方面着手。(1)在学习环境方面,由于大学生的学习环境普遍比较宽松,缺少管束,导致很多学生会出现学习消极和不自觉的情况,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培养学生保持学习的自觉性与自主性,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做好专业知识的巩固与拓展。(2)在社交环境方面,大学生要保持积极和乐观的心态,不要封闭自己,要通过各种途径多和同学交流与合作,营造利于沟通的氛围,从而建立良好的社交环境,避免社交心理问题的出现。(3)在娱乐环境方面,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要倡导自由和开放,大学生要积极参加一些校内文化活动,如文艺活动、竞赛活动、体育运动等,还可以参与一些社会实践和旅游等活动,这对他们积极心态和良好生活态度的培养均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从积极角度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当代大学生需要充分认识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各高校努力创造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支持性环境,帮助大学生积极进行心理健康自我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心理学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