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中医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2023-01-10 09:06马丽亚张大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育人专业

马丽亚 张大伟

(1.河南中医药大学教务处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河南 郑州 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河南 郑州 450008)

高校是育人的机构,而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职能[1]。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振兴本科教育,全面提高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 号)[2]要求,结合河南中医药大学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1 中医本科教育建设目标

河南中医药大学经过5 年的努力,通过全面整顿教育教学秩序,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引育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到2023 年全面实现本科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初步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布局更加合理,学生学习成效明显改善,教师教学投入显著增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质量监控体系不断完善,办学特色进一步凝练,仲景、中原、中医特色更加彰显,学校本科教育步入同类院校一流行列。

2 中医本科教育建设的重点内容和落实举措

2.1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1.1 强化思政教育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构建大思政格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明确教师职责使命,提高理论修养,以教师队伍发展带动思政课建设。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点内容有机融入教学大纲,切实做到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探索创新授课方式,强化课堂师生互动交流,深入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授课效果。

2.1.2 加快课程思政改革 加快推进由单一“思政课程”走向“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并重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课程思政项目实施,建设思政教育精品专业课程,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和中医药文化育人作用,融合典型案例,传承民族精神,弘扬优秀文化,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引导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2 全面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2.2.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依据《教育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教高〔2017〕5 号)[3]要求,认真总结仲景传承班等特色班办学经验,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探索建立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立院校师承体制,遴选优秀师承导师,强化跟师临诊,推进中医类专业传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构建“产学合作”机制,建设校内外双导师队伍,推进中药类专业传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构建医、针、药相融合的教育体系,夯实传统文化功底,师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鼓励医药相关专业依据专业特点,优化课程体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2.2 课程体系改革 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以中医经典为根基,从深度(源)和广度(流)2 个层面突出仲景特色,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以点带面,推进中医传承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以中医药经典为核心,以“厚基础、重传承、强实践、增技能”为主线,推进中药类专业传承人才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以中医药传统文化与经典课程为根基,以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推进中医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变纵为横,整合内容,探索建立基础课与临床课相融合,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推进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优化中医药课程模块设置,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推进医药相关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在现有开设课程的基础上,丰富体育、美育课程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结合思政课程融入国家安全教育;依托中药植物园,引入相关优质课程,融入生态文明教育,不断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2.2.3 课堂教学改革 积极探索小班教学,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提升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依托课程服务平台和课堂教学APP,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采取在线开放课程、翻转课堂、混合式、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交互式等现代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3 不断加强专业建设

2.3.1 优化专业布局 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定位为指导,遵循质量优先、规模适度、合理布局的原则,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积极申报新专业,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拉大专业布局框架,逐步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布局合理、适应性强的学科专业体系,有效提升河南中医药大学办学目标定位与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

2.3.2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进一步完善二级教学管理机制和教学工作责任体系,加大引进高层次专业领军人物力度,落实专业负责人制,明确专业负责人工作职责和权利,提高专业负责人薪酬和待遇,加大专业负责人职业发展和培养力度,调动教师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专业内涵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加大专业建设投入,更新建设理念,加强改革引领,进一步提升现有各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将学校特色优势专业打造成省内乃至全国一流专业,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加大新专业扶持力度,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将部分具有优势的医药相关专业打造成彰显中医药特色的省内一流专业。推进医学创新发展,使医学与理、管、工、文等学科交叉融合,打通学科专业界限,实现各专业协调发展、相互支撑、共同提高,为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新兴医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3.3 推进专业动态调整 深化本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健全专业常态化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积极布局养老护理等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和民生急需相关专业的发展,及时调整供给过剩专业。定期开展校内外专业评估,有计划组织相关专业参加教育部或行业公认的专业认证,建立专业调整、招生计划、人才培养、学生就业联动机制,依据专业评估认证情况和专业招生志愿率、学生就业率等情况,综合评价、科学规划,对专业实施动态调整,建立专业增设、调整、退出机制。

2.3.4 修订专业培养方案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 年)》[4]、《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5],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确认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秉承“通专并重,个性发展”的理念,以公共课改革为抓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通识与专业并重,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广泛开展调研论证,积极听取校外专家、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毕业生信息反馈,让各利益方深度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标准,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新思路。

2.3.5 充分发挥教材育人功能 修订完善《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材管理办法》,从教材分级管理、教材选用、教材编写、教材评价和教材征订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教材管理、规范教材选用,保证优质教材进入课堂。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编写高水平教材,扩大学术影响力。同时,配合中医药传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课程建设的需要,积极开展特色教材建设,组织中医药专业领域内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编写仲景特色系列教材。

2.4 充分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2.4.1 医教协同育人 加强临床实习基地建设,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立足省内,辐射周边,积极拓展临床实习基地。完善临床实习基地评审认定机制,推行基地动态化管理,建立能上能下,末位淘汰的基地管理机制。加强基地师资培训,推进后期临床规范化带教,严格执行岗前培训、教学查房、科室轮转、出科考核制度,提高后期临床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临床实践能力。遴选优势突出的非直属附属医院开展全过程临床教学,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发挥临床实习基地特别是非直属附属医院的育人职能。

2.4.2 校企联动育人 建立校企联合育人机制,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实施校企联动,协同育人。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搭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优质平台。建立学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互动流动机制,通过校企互聘、双向流动,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专业技能训练进课堂;聘请企业技术专家为学校兼职教师,推进行业专家进课堂;使课堂教学形式灵活,探索课堂教学进企业,推进课堂教学内容改革,进一步提升授课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4.3 创新实践育人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引进创新创业优质课程资源,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选聘校内教师、校外行业专家,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导师队伍;依托校内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众创空间,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不断加强基地建设;从学科竞赛、创新学习项目、实验室开放、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方面丰富第二课堂创新实践内容,并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予以学分认定。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创新实践,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组织协调、实践操作和创新创业能力。以综合性设计实验课程、大学生创新学习项目等平台为依托,鼓励学生创新学习方式,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科研意识、探索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通过创新实践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2.5 加强教师教学过程管理

2.5.1 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健全师德师风建设体制,合理规划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进一步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管理的职能部门和工作职责。修订完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师德建设实施办法》等制度文件,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在评先评优、年度考核、职称评审中实施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以制度规范管理,以机制推进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2.5.2 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明确基层教学组织的职能定位,强化基层教学组织的功能;建立健全基层教学组织有关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执行,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积极开展基层教学组织达标创优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基层教学组织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切实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立德树人、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2.5.3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制定教师发展规划,建立教师发展服务平台和教师发展档案,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构建“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集中、分散相结合,国内、国外相结合的,分年龄、分层次、分专业、分需求的立体化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于教师发展平台,提供涵盖师德师风、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在线学习资源;建立专家库,根据教师需求进行一对一咨询辅导。开展仲景教学名师评选、教学竞赛、教学观摩、教学工作坊、沙龙等活动。树立典型,引领辐射,营造氛围,研讨交流,更新理念,改进方法,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从而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更好地潜心教书育人”[6]。

2.5.4 促进教师教学投入 制定具体激励办法,在绩效考核以及职称晋升方案中鼓励教师投入本科教学,把教学和科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7]。完善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规定,明确授课学时,提升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学时数;提升教师本科教育工作在绩效分配中所占比例,加大教师本科教学业绩奖励,完善教学型教授、副教授评聘标准,促使教师安心投入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明确学校年度考核、聘期考核中本科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内容,纳入绩效考核管理,严格执行,奖惩分明,切实提高教师本科教育教学投入。

2.5.5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修订完善课堂教学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教师课堂教学职责,严格学生课堂纪律要求,强化课堂教学的监督检查,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管理,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树立严谨的校风、优良的教风和学风,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教学工作要求,按照教学大纲推行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设计,实施集体备课,科学合理组织教学。

2.6 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

2.6.1 加强课程内涵建设 依托在线开放课程不断加强课程内涵建设,提升学生学业挑战度。加强学习过程管理,严格规范学习过程考核,提高过程考核比例,有效增加课程难度;及时引进学科前沿知识和领域最新科研成果,积极拓展课程深度;合理导入关联学科相关知识,有效拓宽课程广度,通过课程内涵建设,逐步打造一批校内优质品牌课程。进一步加强任意选修课建设和管理,继续引进智慧树、尔雅等校外优质课程资源,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任意选课的建设和质量提升。对于学习过程要求宽泛,过程考核流于形式,课程内容陈旧乏味的任意选修课予以淘汰,对于连续超过2 个学期未达到选课开班人数要求的课程予以停开。

2.6.2 建立学业预警与学业指导体系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按照静态管理与动态跟踪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学校学生学业预警与学业指导工作体系。依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关要求和学籍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进一步加强本科学生的学业指导与管理,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全校本科学生各阶段学习情况进行通报反馈,对可能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的学生予以警示,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措施,实现对学生学业过程的有效监管和指导。完善学分制,推动健全学分制收费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学校、学生、家庭的合力互动育人作用,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帮助学生成人成才。

2.6.3 推进考务改革 构建考务管理平台,推进考务信息化建设,提升考务工作效率,规范考务工作流程,实现考场编排,试卷查重,流水阅卷,形成性成绩自动导入,成绩分析在线生成,师生反馈闭环运行。深入推进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学业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形成性考试标准,规范形成性考试过程,加大过程考核比重,使过程考核落于实处,杜绝放水现象,以考试为抓手,推动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改革,充分发挥过程性考核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创新思维、创造思维和终身学习等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严格考试纪律,取消毕业清考,施行课程重修制,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2.6.4 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完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开题、论文规范、评审及答辩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不断规范毕业论文各环节工作过程管理。加强对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为实习生提前配备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合理规划毕业论文方向,完善选题、开题报告机制,实施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加强教师指导,加大论文查重力度,规范毕业论文评审及答辩环节。搭建毕业论文管理平台,提升毕业论文信息化管理水平,以信息化提升促进规范化管理。严格毕业论文抽检制度,施行毕业论文校内盲审,探索推进校际间毕业论文互审,严格执行学校《学士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实施细则》,严把出口关,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3 全面提升保障机制

3.1 组织领导 成立河南中医药大学振兴本科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担任常务副组长,其他校领导成员担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教学院部党政一把手为成员。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学校振兴本科教育各项工作,研究制定本科教学工作相关政策,审议振兴本科教育的实施方案,并监督方案的执行和落实。

3.2 加强协作 各职能部门、教学院部党政一把手是本单位和本部门振兴本科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要进一步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以本为本、分工明确,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做到一切工作服务于人才培养,推进振兴本科教育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升。

3.3 经费保障 加大本科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优先保障本科教学经费,确保本科教学经费及各项教学条件、教学资源建设经费作为年度财务预算安排的重点,足额安排并及时拨付。充分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经费、省财政各项专项经费,积极争取社会办学资源,确保本科教学经费逐年增长,为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提供经费保障。

3.4 督导评价 将振兴本科教育实施方案相关工作纳入教学督导评价体系,实时反馈本科教育工作推进情况及工作成效。完善教学管理评价体系,构建运行高效的教学管理模式,助推本科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将本科教育各项建设和提升工作作为各部门、各院部目标任务考核的重要内容,构建振兴本科教育督导评价、绩效考核机制,推进方案顺利实施。

4 结语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教师教学过程管理,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全面提升保障机制,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中医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中医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满足社会发展对中医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育人专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