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研究进展

2023-01-10 21:02许飞陈正远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心脾酸枣仁失眠症

许飞,陈正远

凤阳县人民医院,安徽 凤阳 233100

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患者临床常以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及睡眠时间缩短等为主要表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压力不断增加,失眠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每年约有30%的人出现失眠症状,并与年龄呈现正相关性[1],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2],在生活质量降低的同时,精神性、躯体性疾病的发生及药物依赖或滥用等风险亦明显增加[3]。目前临床多以口服安眠药、心理疗法等为主要治疗方案,失眠症状虽然明显改善,但易出现耐药及停药后复发等问题,故而积极寻找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手段是当务之急。中医以整体观为指导,辨证论治,临床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研究展开综述,以期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思路。

1 病因病机

古代中医典籍无“失眠症”病名记载,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可归属于“不寐”范畴。不寐之名首载于《难经•四十六难》:“老人卧而不寐,少壮寐而不寤者,何也?然。经言少壮者,血气盛,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日精,夜不寤。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营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能寐也,故知老人不能寐也。”阐述了老人因气血不足而导致失眠症,其发病高于少壮者。《灵枢•邪客》有“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指出失眠症的发病与阴阳失衡有关。《素问•逆调论篇》云:“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指出失眠与脾胃运化失常有关。《普济本事方》记载:“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指出肝为邪所扰,失于藏魂,故发为失眠症。《医林改错》云:“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稳又欲睡,一夜无宁刻,此血府血瘀。”指出血瘀可导致失眠症。古代医家从不同角度对失眠症的病因病机进行阐述,对后世医家起到重要的启迪作用。现代医家根据自身临床经验,提出各自的观点。于睿教授认为失眠症多以情志失调为主,故临证多从肝论治,并结合扶正祛邪、宣肝化郁、调和阴阳、潜阳安神等法,疗效甚佳[4]。虞鹤鸣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心、肝、肾,病理因素主要责之于郁、火、虚,故临证多心、肝、肾三脏同治[5]。梅建强教授认为肾阳虚馁是本病发病的基本要素,而肝失条达是发病的关键所在,故而提出调肝、扶阳的治疗大法[6]。何华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脾胃不和密切相关,临证多以运脾和胃为主[7]。刘龙涛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导致阳不入阴,发为本病[8]。

2 辨证分型

目前中医界对失眠症尚未形成统一的分型,医家多依据自身临床经验予以分型。如王梦光等[9]总结王国斌教授治疗失眠症经验,发现王教授常将失眠症分为阴虚阳亢证、气机不畅证、胆瘀痰扰证、心胆气虚证、肝血不足证、心肾不交证及心脾两虚证等7 种证型。李延教授治疗失眠症多以调阴阳、理气血、治脏腑及和营卫等为主要治疗原则,临证多分为心肾不交证、脑肾不足证、心阳亢盛证、阴虚不寐证、阳虚不眠证、胃失和降证、肝经受病证、胆郁不舒证及瘀血阻络证等[10]。刘志东[11]将97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分为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心肾不交证、心脾两虚证、阴虚火旺证及心胆气虚证等6 种证型,并对其进行辨证施针,总有效率达91.84%。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从气血论治失眠症,常将失眠症分为肝郁气滞证、肝郁化火证、肝郁痰热证、肝郁血瘀证、肝郁血虚证及气血两虚证等[12]。亦有学者认为失眠症可分为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阴虚火旺证、心脾两虚证、心虚胆怯证5 型[13]。综上可知,失眠症多以痰热扰心证、肝郁化火证、瘀血内阻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及心胆气虚证为主。

3 辨证治疗

3.1 痰热扰心证

3.2 肝郁化火证

肝郁化火证临床多见不寐多梦、烦躁易怒、胸胁闷痛、喜叹息、面红口苦等症状,以清肝泻火、镇心安神为主要治法。陈丹等[18]将32 例肝郁化火证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2 组,观察组16 例,予清心镇肝汤(含龙骨、栀子、生地黄、淡豆豉、牡蛎、石菖蒲、茯神、酸枣仁、茯苓、珍珠母、当归、黄连、黄芩、远志等)水煎服;对照组16 例,予佐匹克隆口服。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优于对照组的56.25%(P<0.05)。李颖芳等[19]将110 例肝郁化火证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 例,研究组予连芩栀子豆豉汤(含龙骨、牡蛎、当归、酸枣仁、珍珠母、石菖蒲、茯苓、远志、黄芩、栀子、淡豆豉、生地黄、茯神、黄连等)水煎服,对照组予阿普唑仑片口服。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6.36%,优于对照组的81.82%(P<0.05),对神经递质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5-羟色胺、皮质醇、核转录因子-κB 等分泌水平的调节亦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张泽梁等[20]运用经方小柴胡汤加龙骨牡蛎合酸枣仁汤(含柴胡、生姜、大枣、丹参、炙甘草、白芍、炒酸枣仁、茯神、太子参、生龙骨、生牡蛎、知母、法半夏、黄芩、黄连),水煎服,治疗肝郁化火证失眠症40 例;对照组40 例,予艾司唑仑片口服。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何强[21]运用解郁泻火安神汤(含柴胡、黄芩、合欢皮、紫苏叶、蜜远志、百合等)水煎服,治疗肝郁化火证失眠症患者50 例,为分析组;比较组50 例,用解郁安神胶囊口服。结果显示,分析组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比较组的74%(P<0.05),复发率亦低于比较组(P<0.05)。张忠等[22]将99 例肝郁化火证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 例和观察组50 例,观察组予柴丹龙母汤(含柴胡、丹参、茯神、黄芩、龙骨、生牡蛎、珍珠母、大黄等)水煎服,对照组予阿普唑仑片口服。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85.71%(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3.3 瘀血内阻证

瘀血内阻证患者临床以失眠日久、躁扰不宁、胸不任物、夜多惊梦、夜不能睡、夜寐不安等为主要表现,以活血化瘀、理气安神为主要治法。赵伟呐[23]将瘀血内阻证失眠症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 例,治疗组予经方血府逐瘀汤加减(含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水煎服,对照组予艾司唑仑片口服。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2.72%(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张馨月[24]将72 例瘀血内阻证失眠症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 例,治疗组予丹参宁神汤(含丹参、赤芍、郁金、栀子、莲子心、木香、牡丹皮、白术、柴胡、白芍、甘草等),水煎服;对照组予血府逐瘀胶囊口服。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80.5%(P<0.05),PSQI 评分及远期疗效亦优于对照组(P<0.05)。

3.4 心脾两虚证

心脾两虚证临床以眠而易醒、倦怠乏力、面色失华、纳差便溏等为主要表现,以补脾益心、养血安神为主要治法。海月尔江•吾吉等[25]将130 例证属心脾两虚证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5 例,观察组用芪枣安神汤(含黄芪、生龙骨、生白术、柏子仁、生牡蛎、酸枣仁、首乌藤、制半夏、五味子、党参、茯神、远志、合欢皮、川芎、当归、天麻、陈皮、知母、甘草等)水煎服,对照组予艾司唑仑片口服。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62%,优于对照组的66.15%(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姜宇[26]运用归芪四君子汤(含人参、黄芪、麸炒白术、当归、茯苓、炙甘草)加减,水煎服,治疗心脾两虚证失眠症患者34 例,痊愈4 例,显效15 例,有效11 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为88%。汪雨欣等[27]采用养心汤(含党参、茯神、黄芪、五味子、酸枣仁、茯苓、制半夏、首乌藤、合欢花、柏子仁、山药、大枣、当归、远志、川芎、肉桂、炙甘草等)加减,水煎服,治疗心脾两虚证不寐患者54 例;对照组42 例,用右佐匹克隆片口服。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3%(P<0.05)。郑立升等[28]将60 例心脾两虚证失眠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 例,治疗组予半夏秫米汤(含法半夏、茯苓、山药、合欢皮、龙骨、煅牡蛎、首乌藤、党参、白术等)加减,水煎服;对照组予安定口服。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潘雪桃等[29]运用归脾汤(含白术、木香、人参、珍珠母、炒酸枣仁、生酸枣仁、熟地黄、五味子、陈皮、茯神、远志)加减,水煎服,治疗心脾两虚证原发性失眠症患者20 例;对照组20 例,予艾司唑仑片口服。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70%(P<0.05),同时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

3.5 心肾不交证

心肾不交证患者常以入睡困难、心烦不寐、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及五心烦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为主要治法。樊娟等[30]将60例心肾不交证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予定寐汤(含首乌藤、五味子、酸枣仁、山萸肉、白芍、百合、合欢皮、柏子仁、麦冬、珍珠母、龙骨、生地黄、茯神、黄连、肉桂、琥珀、柴胡、桂枝、甘草等),水煎服;对照组30 例,予佐匹克隆口服。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56.7%(P<0.05)。刘行娟等[31]将46 例心肾不交证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 例,观察组予益肾宁心汤(含泽泻、肉桂、石菖蒲、熟地黄、丹参、黄连、阿胶、炙甘草、远志、五味子),水煎服;对照组予阿普唑仑片口服。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6.5%(P<0.05)。颜玲玲等[32]采用心肾调和安眠汤(含生地黄、玄参、茯神、酸枣仁、五味子、首乌藤、远志、百合、龙骨、淡竹叶、黄连、合欢皮、牡蛎、郁金、肉桂、丹参等),水煎服,治疗心肾不交证失眠症患者46 例;对照组用艾司唑仑片口服。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优于对照组的73.9%(P<0.05)。黄陈敏等[33]将68 例心肾不交证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4 例,观察组予天王补心丹合交泰丸加减(含太子参、丹参、玄参、麦冬、天冬、酸枣仁、柏子仁、当归、生地黄、茯神、远志、煅龙齿、黄连、肉桂、五味子),水煎服;对照组予艾司唑仑片口服。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82.4%,优于对照组的67.6%(P<0.05),PSQI 及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3.6 心胆气虚证

心胆气虚证患者以不寐、多噩梦、易惊醒、终日惕惕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以镇惊益气、安神定志为主要治法。董宏利[34]将50 例证属心胆气虚的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 例,治疗组予安神定志丸加减(含党参、远志、石菖蒲、焦六曲、醋五味子、茯苓、朱茯神、生龙齿、炒枣仁、首乌藤、煅磁石、煅龙骨、灯心草、甘草),水煎服;对照组予艾司唑仑口服。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88%,高于对照组的68%(P<0.05),治疗组失眠症状明显改善。王美莺[35]将96 例心胆气虚证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 例,观察组予宁神安眠汤(含首乌藤、琥珀、茯神、朱砂、石斛、合欢花、珍珠母、白芍、炒酸枣仁、龙齿、麦冬、夏枯草等),水煎服;对照组予右佐匹隆片口服。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2%,优于对照组的77.08%(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宁神安眠汤治疗失眠症疗效明显,无不良反应。张栋[36]将88 例心胆气虚证失眠住院患者分为A 组与B 组各44 例,A 组予十味温胆汤(含酸枣仁、茯苓、龙骨、制半夏、熟地黄、牡蛎、党参、陈皮、石菖蒲、枳实、远志、竹茹、炙甘草等),水煎服;B 组予艾司唑仑片口服。疗程结束观察发现,A 组总有效率为88.64%,高于B 组的63.64%(P<0.05),PSQI 评分及失眠症临床评价表评分A 组均低于B 组(P<0.05)。

4 小结

综上可知,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深受广大临床医师及患者推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仍存在不足之处:⑴临床研究样本量较少,缺乏说服力;⑵失眠症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众说纷纭,各医家多以各自临证经验施治。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应严格设计,开展大样本及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积极探究失眠症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系统归纳总结,统一标准,促进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发展。

猜你喜欢
心脾酸枣仁失眠症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酸枣仁复配制剂改善小鼠睡眠功能的研究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针刺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分析
调督安神针刺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效果及对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过桃花村
酸枣仁行情出现上扬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失眠症状≠失眠症及早治疗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