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与路径

2023-01-10 22:43刘朝辉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妇女马克思主义理论

王 欢 刘朝辉

女子高等院校培养女性人才,要深入思考、积极实践,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办学理念和思政课教学中,从而对女大学生的思想起到引领和教育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具有交叉关系。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妇女解放和妇女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形成的系统知识体系和理论架构,具有独立的观点、学术化的论证和科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观点,从理论形态讲,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高度概括。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背后的支撑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下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这里强调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纳入思政课,旨在突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原则方法在人才培养中的指导地位和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理论特质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以妇女解放作为价值旨归,是科学确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指导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解放人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人的解放。“解放是个现代性概念,属于现代性的知识话语,它与现代人特有的时间意识和历史意识内在联系在一起。”[1]2基于新的历史意识和时间意识,现代人相信理性能够战胜一切,是人实现解放的途径。从笛卡尔、黑格尔、康德到孔多赛,都高扬理性主义的大旗,试图从理性主义出发论证人解放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可能性,这些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元叙事在思维方式上依然是在传统形而上学的框架内。马克思的解放人学没有沉浸于理性王国的价值承诺,其独特性在于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摒弃了理性主义思维方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把对人的理性思辨转化为对人的现实理解。更重要的是,马克思的解放人学是全面的系统的解放人学,既包括男人也包括女人。1880年,马克思在《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中开篇第一句就指出,无产者阶级的解放是不分性别和种族的全人类的解放,这旗帜鲜明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解放人学的理论特质,即超越性别和种族的以解放为价值旨趣。可见,妇女解放本身就是蕴含在马克思解放人学的理论框架内的,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重要构成。将妇女解放置于整个人类普遍解放的标志性地位,不是片面地理解人的解放,而是从唯物史观出发,从人的类本质的回归的原则高度理解妇女解放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妇女解放理论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逻辑前提。

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是与为妇女寻找解放道路的进程同向同行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中国妇女工作、妇女运动和妇女发展的百年奋斗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解放与发展的论述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对妇女解放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首先,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把妇女解放放在人类解放的高度去认识,对妇女解放和进步的意义做出了高度概括:“没有妇女解放和进步,就没有人类解放和进步。”[2]其次,赋予妇女解放以新的时代内涵,新时代妇女的全面发展应是妇女解放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指出,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习近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体现了人民观、发展观和整体观,即“一切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一切人的全面发展”。[3]这里一切人既包括男性又包括女性。再次,具有全球视野,强调全球妇女事业合作。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妇女也将通过自身发展不断促进世界妇女运动发展,为全球男女平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2]

对于高等学校而言,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新时代的女性人才,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坚持让学生全面发展,从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培养学生,增强学生的自身发展能力、自我完善能力和超越自我能力。要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对学生自学和自我成长的指导与培养。

(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以妇女进入社会生产作为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是确立更科学的培养方式的重要依据

马克思认为,妇女的被压迫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因此解放妇女就要把她们从资本主义的生存方式中拯救出来,这个拯救的途径之一是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妇女要从资产阶级家庭的狭隘限制中解放出来,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这是妇女作为人和社会的一员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先决条件。

首先,基于资本主义劳动力再生产的特点。资本主义社会中,拥有财产的资产阶级家庭中的妇女生育继承人,工人阶级家庭中的妇女为资本主义制度再生产劳动力。资产阶级依赖于这种在工人阶级家庭内“私有化再生产”的方法,减少了自己对劳动力再生产的经济责任,而劳动力再生产主要是由妇女从事的无偿家务劳动提供的。因此,妇女解放的前提条件首先是结束家庭无偿劳动,进入社会劳动。

其次,基于家庭与社会的一致性。马克思认为某种家庭一直存在,家庭被认为是社会关系的第一种形式。女性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丰富的人,也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果把女性束缚在家庭中,女性就没有完整的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而没有在社会生产中形成社会关系,就没有完整的人格。女性的解放只有在社会生产中才能实现,必须还原到完整的社会关系中。可见,妇女从事社会劳动本身就是妇女解放的一个过程。

最后,基于对家庭生产和劳动生产的认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给家庭赋予了一个独立的角色,把它与人类生产放在一起,作为一种历史上的发展力量。可见,劳动生产和家庭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的重要构成。但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的社会劳动生产是被剥削的,恩格斯一方面对于妇女进入社会生产给予了肯定,另一方面也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恶劣条件对妇女儿童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批判。“在这里为一切妇女和13 岁至18 岁的儿童规定了10小时工作日(每星期前五天每天做工10 小时半,星期六做工7 小时半)。”[4]594资本主义社会的妇女在家庭中遭到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压迫,同时还遭到贫困、家庭暴力和各种不公平待遇。因此,要实现男女平等的婚姻家庭关系,就必须消灭私有制。马克思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消失,资产阶级家庭将自然消失。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以及家庭的重要论述,为妇女家庭和社会劳动的观点赋予了时代内涵,既强调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又强调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从而实现了二者平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帮助妇女处理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做对社会有责任、对家庭有贡献的新时代女性。”[5]社会主义社会家庭和社会的一致性,使广大妇女只有将家庭生活和社会劳动统一起来,才能还原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人。完全脱离社会、孤立地建设家庭行不通,脱离家庭关系、只谈社会关系社会生活也行不通。古人讲“家和万事兴”,说明了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是个人生活的港湾和事业的起点,是社会文明的缩影和塑造社会风尚的有力支撑。忽视家庭、不重视家庭的社会建构,是对家庭与社会关系一致性的背离。妇女作为完整的丰富的人,要在实践中实现二者的统一。社会主义社会家庭生产和社会生产的有机统一,为广大妇女从事劳动生产和家庭生产创造了基础和条件。社会主义社会重视妇女事业和妇女发展,强调男女平等,妇女不再受到压迫。这一方面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奠定了前提基础,另一方面说明了妇女积极参与社会劳动的可能性。作为社会一分子,广大妇女要有责任感、使命感,自觉在家庭美德建设中发挥作用,同时积极建功立业,赢得精彩人生。

在人才培养中,强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特别是开展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进行劳动育人,是贯彻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重要体现,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的必然要求。不论女生、男生,都要积极参与社会劳动,投身社会实践,这是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这一点对于女生来说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女性在社会和家庭里都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但参加社会劳动、回到公共的劳动中,是女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不可缺少的途径。因此,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要重视劳动教育,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劳动,从劳动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三)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强调妇女的社会历史作用,能够指导学生更好地认识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发展进步

马克思在1843—1844年就开始关注妇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认为,人类的整体发展水平在基本意义上可以由社会中的两性关系来衡量,根据这种关系就可以判断出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一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是要给女性以和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而不是被男性压迫,即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马克思认为当时的英国人特别是法国人背负着狭隘的精神,没有给妇女平等的待遇,在《致路·库格曼》(1868年12月12日)中再次强调妇女的历史作用:“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6]586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发挥广大妇女的作用和维护妇女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肯定了妇女的重要作用。2015年在全球妇女峰会上,总书记强调:“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3]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十分强调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指导下,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妇女儿童事业,高度重视妇女的社会历史作用。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妇女发展,保障妇女权益,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女与共和国共成长、共发展、共进步,中国妇女已经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地位。通过确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人才培养中的指导地位,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我国妇女在党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用,树立两性平等观念,成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实践者,同时,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妇女取得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纳入思政课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

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因此,思政课教学要纳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从而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理论指导,把向上向善的种子种在学生心里。

(一)纳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使学生增强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如克拉拉·蔡特金、罗莎·卢森堡、亚历山德拉·柯伦泰和里昂·托洛茨基等,为妇女理论设定了一个理想框架,即妇女解放必须在社会主义中进行。他们认为,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结束妇女压迫所必需的一切。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男女平等,妇女才能获得解放。克拉拉·蔡特金在1901年1月19日的《平等报》上撰文指出:“世界无产阶级妇女的解放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才有可能。”[7]33中国共产党百年妇女运动史表明,妇女解放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社会为妇女解放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通过对妇女解放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关系的讲解,让学生增强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二)纳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使学生更加坚定党的领导和“四个自信”

通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梳理,特别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重要论述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妇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作用。通过全方位、多维度讲解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中国妇女在妇女理论、妇女运动、妇女发展、男女平等、妇女教育、医疗卫生、科技、体育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妇女事业和妇女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和根本领导力量,从而更加坚定党的领导和“四个自信”,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功立业新时代。

(三)纳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使学生认识到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

马克思恩格斯重视家庭的研究。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强调家庭是经过历史阶段发展起来的,它不是一个固定的实体,而是物质条件变化的历史产物,家庭依赖于人们生存的物质条件的转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的转变。在《家庭、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中,恩格斯驳斥了家庭是自然不变的观点,认为家庭关系在历史过程中被财产关系所改变,被认为是社会关系的第一种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原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结合在一起,与家庭的新特点、新问题和新需要结合在一起,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政治高度定位家庭,赋予家庭职能、家庭责任、家庭美德以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不可替代”有力阐明了家庭的重要性,并对新时代家庭职能提出了明确要求。“家庭要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8]3,家庭要成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阵地,家庭要担负起继承、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家庭美德的责任。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美德的内涵也得以丰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家庭建设参与主体的广泛性,不单是妇女要重视家庭建设,所有人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并特别强调妇女要在家庭美德建设、树立良好家风、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因此,广大妇女要发挥凝聚和价值导向作用,促进家庭中个人的道德和审美品质的养成,促进家庭情感生活的发展,使得父母和子女之间相互依恋、彼此尊重、和谐发展。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带头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还倡导男女均衡承担家庭责任以及照料子女的工作,从而建立和谐平等的家庭关系。他指出,“男同志在家庭中也要发挥作用”[8]9,“男性也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同妻子分担养老育幼等家庭责任,共担家务劳动”[8]71。通过讲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让大学生深刻体会家国情怀,理解家庭美德和家庭关系的重要性,这对于大学生树立现代家庭观念、对于良好家风的传承、家庭美德的建设、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纳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多元文化冲击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大学生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关注妇女解放、独立和人格完善,强调推进妇女发展和提高妇女地位,尊重妇女、保护妇女,强调男女平等,重视妇女的主体性,积极鼓励妇女参与社会劳动。这些鲜明的理论品格对于培养新时代女大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实现女大学生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纳入思政课,要把握好四个着力点

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纳入思政课教学,要把握好四个着力点,即要讲清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指导地位,讲好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妇女工作、妇女解放和妇女发展等方面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讲活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自觉践行,并做好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纳入思政课的整体规划。

一要讲清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妇女运动和妇女解放等领域的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以妇女解放为价值旨趣,以妇女被压迫的根源、妇女解放的条件、妇女历史作用、妇女发展等为研究对象,坚持唯物史观和方法论,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具有鲜明的理论范式、价值旨趣、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与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存在本质区别。这要求妇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妇女、性别研究领域和妇女各项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决不能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作为西方妇女理论的一个流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新时代妇女工作和妇女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二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妇女工作、妇女解放和妇女发展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辉煌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进行了梳理,总结出五个历史意义和十个历史经验,这是在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节点上,正准备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方位上的重要总结,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这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妇女投身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程与经验。在授课过程中,要以翔实的史实、鲜活的事例、生动的故事等为切入点,讲好百年来党的妇女工作和妇女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妇女工作和妇女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要让学生了解党领导下的妇女工作和妇女解放进程,更让学生清晰未来妇女事业发展的方向,以及中国对世界妇女事业发展的巨大贡献,展现蓬勃发展的中国妇女事业的新征程,从而更加坚定党的领导和“四个自信”。

三要讲活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自觉践行。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育人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融入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可以通过田野调查法、访谈法等带领学生投身社会实践,走访城乡妇女,让女大学生亲身体验党的妇女工作和妇女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了解广大妇女在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家庭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作用。通过体验式教学,如参观妇女儿童博物馆,让女大学生全面了解党领导我国妇女运动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通过参观优良家风展览、走访优良家风亲历者、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引导学生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发挥家庭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拓展实践教学新渠道,让学生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从而全面提升思政课的实际教学效果和育人质量。

四要做好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纳入思政课的整体规划。思政课程各有侧重,要形成合力,从“点—线—面”出发,讲清知识要点,梳理发展脉络,澄清理论全貌,彰显当代意义,实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思政课的全面融入。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可以侧重在理论视野,讲清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的基本内涵、理论发展、逻辑线索和方法论等,在这一过程中,要厘清一些基本范畴,如家庭、婚姻、劳动、阶级等,讲清楚这些概念的来龙去脉和历史发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可以侧重在历史向度,重点讲述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妇女组织、妇女运动发展的历程,讲清楚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关于妇女工作和妇女运动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侧重在价值维度,重点讲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并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女性在家庭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则要讲清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的进程,是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中国妇女工作具体实际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侧重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女地位、妇女作用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等内容。

总之,通过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融入思政课,使大学生更加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提升,推动青年大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砥砺奋斗,努力成为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妇女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当代妇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