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沁旗全面推行林长制 引领绿色发展

2023-01-10 12:46胡文颖
内蒙古林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林长林长制森林草原

胡文颖

内蒙古喀喇沁旗林业和草原局

2022年6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文章。文章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决做到令行禁止,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喀喇沁旗把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作为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喀喇沁旗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压实旗与乡村林草资源保护发展主体责任、建立生态建设保护发展机制、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来抓,各级林长、各成员单位、护林员各司其职、履职尽责,合力推动林长制全面实施,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如今的喀喇沁,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环境更宜人、群众更欢畅,森林生态有了坚实保障,谱写着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新篇章。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制度保障

2021年11月,喀喇沁旗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和赤峰市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喀喇沁旗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工作方案》(喀党办发〔2021〕40号),喀喇沁旗全面推行林长制正式拉开帷幕。

喀喇沁旗成立了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旗委书记、旗长担任,副组长由旗委副书记、副旗长担任,成员单位由19个旗直单位组成;由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林长,同级党委(党工委)副书记、政府负责同志担任副林长的乡级林长;由161个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员会主任担任村级林长、村监会成员为林长监督员,构建起旗、乡镇(街道)、村三级林长责任体系。全旗共设立三级林长303名,其中旗级林长2名,旗级副林长5名;11个乡镇(街道)、4个国有林场林长26名(其中乡镇18名、街道4名、国有林场4名),乡镇级副林长107名(其中乡镇87名、街道9名、国有林场11名);村级林长163名(包括马鞍山羊场、乃林果树农场),村级监督员163名,网格员672名。各级林长和网格员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划分相应的责任管护区域。

成立1个旗级林长制办公室,启用了公章,办公室设在旗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4名;11个乡镇(街道)、4个国有林场成立林长制办公室15个,林长制办公室工作人员54名,其中乡镇林长制办公室9个,工作人员32名、街道林长制办公室2个,工作人员5名、国有林场林长制办公室4个,工作人员17名。

建立了《喀喇沁旗林长制会议制度(试行)》《喀喇沁旗林长制工作督查制度(试行)》《喀喇沁旗信息公开制度(试行)》《喀喇沁旗林长制部门协作制度(试行)》《喀喇沁旗林长巡查制度(试行)》5项相关制度。同时建立了“林长+检察长”协同工作机制,通过行政和司法的强强联合,推进林长制工作有效开展。各乡镇(街道)、国有林场结合各地实际制定了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方案和相应的工作制度,为林长制落实“保驾护航”。

层层传导压力 强化责任落实

层层压实责任,通过旗委、旗政府领导,部门联动、凝聚合力,推动林长制落实向纵深发展,打通森林资源管护“最后一公里”,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管控局面。

为确保全旗森林草原资源安全,喀喇沁旗发布1号林长令——《关于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令》,要求旗、乡镇(街道)、村三级林长严格落实森林草原防灭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大责任区域内巡林督查力度,禁火区域内严格管控火源,各乡镇(街道)、国有林场要加强防灭火专业化队伍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物资储备,定期组织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隐患排查,及时发布火险预警,严密监测火情,强化应急处置。坚持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确保人员安全,对防灭火工作履职尽责不力的,依法依规严厉追责。

根据《喀喇沁旗林长巡查制度(试行)》,印制旗级林长巡查工作手册,包括森林草原湿地资源清单、重点工作清单、各乡镇(街道)责任区域图、林长体系、巡护记录等,在重要时段提醒旗级各林长开展巡林工作。

赤峰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李雨时督查林长制工作

喀喇沁旗林长制工作推进会

组织村民委员会与森林草原承包经营者签订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森林草原保护责任书》,明确承包者在经营过程中保护森林草原的主体责任和义务,旗林长制办公室印制《林地保护协议》17万份,全面开展村民委员会与林地承包户签订《林地保护协议》工作。截至目前,各乡镇(街道)所辖各村有林户《林地保护协议》的签订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旗级林长带头落实责任,深入责任区域,开展考察调研、巡林督查,高位推动林长制工作。全旗为各级林长划定责任区域,设置林长责任公示牌,各级林长不定期开展巡林,督查生态修复、资源管理、火灾防控、病虫鼠害防治、涉林涉草案件处置等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实现了一山一坡、一地一林专员专管、责任到人。自林长制实施以来,全旗共组织召开专题部署会议3次,签发林长令2次,旗级林长巡查27人(次),乡镇级林场巡查669人(次)。

保护发展并重 强化效能释放

依托林长制,将生态保护与发展齐抓共管,释放林长制的“林长治”效能,守护好生态资源的同时推动绿水青山持续“产金出银”,森林资源充分发挥“四库”功能,持续为人民群众输出生态“红利”。

强化资源保护。严守生态红线,严格审批林地、草地转为建设用地。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完善天然林管护制度,做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加强公益林管护。依法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滥采乱挖、毁林毁草毁湿开垦、乱占林地草原湿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违法调运疫木等违法行为。林草与公安等部门联动,及时处理涉林案件,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不断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巩固和保护生态建设成果。

强化生态修复。依据国土空间科学绿化规划,以退化林分修复、灌木林平茬复壮、森林抚育为突破口,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落实义务植树机制,提高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整治力度,督促责任主体及时恢复破坏的森林草原湿地植被。

强化灾害防控。落实森林草原湿地有害生物灾害防治政府负责制,健全森林草原湿地有害生物监管和联防联治机制,加强新发、突发有害生物危害和外来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实施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光肩星天牛、鼠兔、蝗虫等森林草原灾害预防和治理工作。将防火作为生态安全重要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加强防火宣传教育和野外火源管控,强化队伍建设,保障物资储备,提高科技防控水平,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全旗未发生较大森林火灾。

大力发展经济林。充分利用地域、气候优势,形成了以西桥镇雷营子水果、马鞍山山葡萄为主的坤兑河流域经济林带,以王爷府镇大庙村水果为主的锡伯河流域经济林带,以小牛群镇通太沟村苹果梨为主的小牛群河流域经济林带,以美林镇、十家满族乡为主的干果经济基地的“三带一基地”经济林发展模式。目前,全旗发展苹果梨、南果梨、123苹果、山葡萄等经济林12.3万亩,以大扁杏和大果榛子为主的干果经济林4.4万亩。2021年全旗经济林产值达1.52亿元。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2021年,喀喇沁旗政府拿出专项资金,制定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奖补政策,全力支持群众向生态要效益,多种方式扶持引导林业经济产业化发展。通过扶助企业、合作社、大户与科研机构、企业等对接方式,围绕林下经济重点产业、重点环节,开展技术攻关,实现了问题就地解决、技术就地集成、成果就地转化,成功培育出赤松茸、羊肚菌、林下草药等市场价值较高的林地产品,并畅销上海、广州等地。现全旗发展林菌2100亩、林药7925亩。

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依托优美的森林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初步形成以亚太森林组织多功能森林体验基地、美林谷亚高原运动休闲度假区、山戎部落文化休闲旅游风景区、王府博物馆、马鞍山红色教育基地、玉龙川田园综合体项目区等为核心,以古山、三家、砬子沟、雷营子、林营子等乡村旅游为重要辅助,集历史文化资源、自然生态景观和乡村田园风情为一体的全域旅游格局。按照有序开发、利益共享的原则,加快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全旗全年接待游客20万人,带动森林公园周边地区发展农家乐(森林人家),直接安排就业500余人。

猜你喜欢
林长林长制森林草原
关于林长制实施情况第三方评估的思考
山西省印发《山西省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和五项配套制度
岚县创新林长制工作机制
达川区
我省举办林长制改革专题培训班
多措并举 扎实推进全区林长制工作
提高森林草原火灾治理能力四川“三州”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获批准通过
/ 阿坝州“两会”期间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宣传 /
关于加强森林草原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的几点看法
安徽省林长制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