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散为整,交融贯通
——谈初中语文单元作业设计

2023-01-10 02:51
中学语文 2022年35期
关键词:示例分层作业

李 娜

双减政策强调要精心设计与管理学生的作业,通过减负、提质、增效,引导学生深度、高质、高效的学习,使作业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增长见识、展示自我以及发展素养的舞台。为此,教师应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身心特点与发展需求的作业,尤其要探索单元作业的有效设计策略。

一、立足起点,精准设计预习作业

双减对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及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进行了强调。为此,教师可以从预习环节入手,引导学生开展课前自主学习活动,以“先学后教”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型。以学情和兴趣为基,将目光从单篇课文生字词的解决向单元整体进行转变,灵活地充分挖掘教材的预习资源,合理设计和布置单元预习作业,以多元层次组合的任务“催生”学生的预习意愿与行为。以统编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紧扣“想象之翼”的主题情境,对单元中《皇帝的新衣》《诗两首》《女娲造人》《寓言四则》文本进行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的题材划分,通过班级信息化平台指导学生单元预习,选择感兴趣的题材重点预习。设计如下预习作业:

表1 作业示例1.预习作业

续表

这种作业可以打开学生的预习视野,启发学生在单元主题语境中初步了解本单元的多文本组织形式,体会“想象之翼”的不同题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自己预习作业中选定的课题自主组建合作探究兴趣小组,如童话组、诗歌组、神话组和寓言组,在组内分享聆听、交流讨论,感受不同文本的魅力。

二、突破传统,精细设计基础作业

“双减”下的作业改进与设计不是全面推翻以往知识型和技能型的常规作业,而是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指向下,促进在记忆与巩固方面的效能提升。例如,积累字、词、句是贯穿学生整个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参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吸收优秀文化成果,培养对祖国通用语言文字的热爱,建立文化自信。对此,笔者以“掌握知能——理解意义——推动迁移”为思路,对语文基础作业进行了选编、改编与创编。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笔者设计的基础作业如下:

表2 作业示例2.基础作业

这份作业旨在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写景的典型字词和句子,总结和体会景物特点,通过知识再现让学生巩固,让学生写下感受,创造文本解读和创意表达的空间,促使学生基础学习向更高思维进阶。

三、指向高阶,精心设计创新作业

新课标要求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文课程内容,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在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核心素养。双减提倡以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和学习需求,在作业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学习兴趣等差异,突出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内容分层或形式分层等,让每一位学生从作业中获得成就感与获得感。对此,可以以用为先、以用为重,在教学日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基于任务群理念的创新作业,让学生在动态的语文实践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逐步激活好奇心、创造力和求知欲,主动发挥特长,补足自短板,发展核心素养。比如,针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课,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辩”中展现了缜密的逻辑思辩能力,呈现了机智、风趣、巧妙的辩论技巧,适合改编成课本剧。依据教学目标,可设计创新作业(见作业示例3)

表3 作业示例3.创新作业

这一任务群既是一种创新型的课前、课中、课后作业设计,也体现了单元任务的分工分层设计。它可以作为语文实践环节镶嵌在单元教学之中,丰富学生的作业体验,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四、关注表现,精实设计假期作业

在减少学生作业量、降低学生学习负担的要求下,学生在假期中也获得了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生活情景中用语文的视野来观察和体验生活有了可能。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情境化、生活化的语文作业,将语文之“盐”润物无声地溶于鲜活的生活之中,助力他们度过快乐、轻松、有意义的假期。比如,在中秋假期,可以设计如下作业:

表4 作业示例4.假期作业

这份假期作业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作业结果进行观察,再进行评估和判断,从而发挥生活情境对学生学习和智能的促进与激发功能,运用表现性评价让学生“创生”生成。

双减政策下,单元作业可以化散为整,与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拓展等互相勾连,为学生提供比较清晰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支架。教师应主动探索更多单元作业设计思路与策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知识建构与意义理解,渗透和落实单元主题中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主题,使语文作业和课堂学习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的“减负”“提质”与“增效”,实现作业与核心素养培养的交融贯通。

猜你喜欢
示例分层作业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口”字大挪移
有趣的分层现象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雨林的分层
作业
飞吧,云宝
我想要自由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