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具有发言空间的小组学习活动

2023-01-10 02:51庄婷婷
中学语文 2022年35期
关键词:通讯员支点琵琶

庄婷婷

发言空间是指小组学习活动的设计有坡度、梯度、伸缩性,让学优生展示个性和才华,保证学困生和中等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观点。通过教学实践和观摩优秀课堂实录总结出模拟场景、范例品析、核心锐评等三种小组学习活动类型,可以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发言空间,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享受语文学习,在深度参与中展示自我风采,在探索品评中提高学科素养。

一、模拟场景——创设体验起点

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场所,也是体验人生的地方。在设计课堂小组活动时,创设沉浸式体验小说主人公的经历和心理的场景,可以为学生提供重新审读文本的起点。

例如,教学《百合花》时,可设计“变换视角,复述故事”小组活动,包含两个小任务:

①在革命烈士纪念馆,一群高一学生遇到一位老战士。老战士是文中那位通讯员的战友。请模拟老战士的口吻讲述通讯员当年的英雄事迹。

②若干年后,文中的新媳妇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如果她给孙子讲当年的那段往事,会怎样讲?

这两个小任务的参考示例简略如下:

①1946 年中秋,人民解放军发起了一场攻打海岸的战斗。……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我们这些人的生命。

②……我的泪很快流出来,将那条新被子盖在他身上放进了棺材。

两位学生上台展示时在示例的基础上有了更加鲜明的个性和生动的叙述。比如学生A 这样开头和收尾:“同学们,这张照片上的通讯员是我的老战友……”“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个像小通讯员一样富有牺牲精神的战士们换来的,所以,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缅怀先烈,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学生B 以新媳妇视角这样收尾:“这个故事距离现在很多年了,现在回想起来如在眼前,我很想念这个青涩但勇敢的小通讯员。希望你仍能像他一样勇敢地面对未来的生活。”两位学生在叙述时均比参考示例增强了现场感、代入感和对象感。

此小组活动需要学生沉浸式感受和想象文本中通讯员当年的英雄事迹,然后化身通讯员的战友或白发苍苍的新媳妇身临其境地共情。这样的活动设计有梯度和伸缩性,梯度体现在学生语言表达的文采和生动程度上,伸缩性体现在能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依据文本或简略或具体地叙述通讯员事迹。

模拟场景的学习活动特别适合具有双向互动性的文章,比如《静女》有男女双方的互动,可以设计情境:如果你是男主人公,对“彤管”和“荑草”,你更喜欢哪一种?

二、范例品析——创设表达支点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要依托例子。例子是一个范本,更是一个表达支点。立足例子,学生通过模仿甚而领悟参与对例子意义建构,并在由“老师—例子—学生”组成的学习环境中往返交互,生成阅读知识与表达体验,进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比如,《琵琶行》第二段对琵琶曲的生动描摹固然是重点,但如何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琵琶曲的美妙,需联系第三段琵琶女的身世。为此,在教学中,可以对课文的第二三段内容做如下设计,以便学生深入体会琵琶曲的跌宕起伏。

活动一:第2 段运用比喻修辞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

表1

这个表格其实就是一个范例支点,可以帮助学生前后勾连阅读,从而较好地把握琵琶曲的音乐变化,即从欢快到低沉再到高亢和冷瑟。在了解乐曲变化的基础上,再设计第二个学习活动。

活动二:乐为心声,琵琶声中融注了琵琶女身世之感。通过音乐变化,你听出了琵琶女怎样的遭际和身世?(提示:结合第三段内容赏析下列诗句。)

范例: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赏析:这四句用比喻修辞和拟声词写出琵琶声的清脆圆润、高低流转、轻快流畅,唱出了琵琶女青年时代的春风得意,那时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醉酒欢歌构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出描摹音乐的诗句与琵琶女遭际之间的关联,并模仿范例进行品析。在赏析“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时,一学生说“道出了她对商人重利轻义的愤懑以及对命运不公的控诉”,解读得非常深刻。

此小组学习活动有坡度和梯度,学困生和中等生借助小组合力通过模仿范例“支点”对相关诗句进行适度赏析,突破词语式的不成句的发言形式,能有逻辑层次地连贯表达;学优生通过“跳一跳”实现“最近发展区”的提升,对相关诗句进行创新性模仿和有深度的赏评。课堂上老师提供的范例支点能帮助学生打开深入阅读路径,让学生在对例子意义建构中获得了攀上精神高地的自我效能感。

三、核心锐评——创设探究焦点

课堂上设计核心锐评活动能让学生聚焦创作意图,体悟文章思想核心,在探究中提升思维力,得到人生的启迪和人格的净化。宜兴中学邵老师在教学《变形记》时,设计小组学习活动:

如果为《变形记》一书的腰封写一个文案,用一句话或几个短语推荐本书,你决定写什么?

一学生答案为:“一只小虫裹着一件西装,艰难爬行,人成了虫,自由成了孤独。”该生对文案做了阐释:“此文案突出甲虫的躯壳作用,像重任,躲在封闭厚重的躯壳下生活;想获得另一种自由,即不顾及家人、不工作,但是此自由是用孤独换来的,结局是绝食而死。”该生从人的主观能动性分析悲剧的原因,与社会角度的解读不同,体现了解读的多元性。

又如一老师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设计探究活动:

课本剧展演活动恰巧遇上元旦汇演,为迎合节日氛围,有同学提议把故事结尾改成圆满的结局“别里科夫不死,全城都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有同学则保持悲剧结局。请大家帮忙分析能不能改。

一番讨论之后,学生一致认为不能改。理由有:“死是一切的了结,更易引起人们的同情,更具有艺术张力”。若改成喜剧,不符合当时沙皇黑暗统治的社会环境,不能突出改革背景;对于别里科夫这样虚伪好面子的人来说,摔了一跤是奇耻大辱,他觉得自己没有脸活下去,死是必然性;悲剧象征旧势力的不堪一击……可以看出,学生分别从写作背景、人物的性格和写作意图等角度对文章的思想内核做了深入剖析。

以上两个小组学习活动均设置了探究焦点,为学生提供了有坡度和伸缩性的发言空间。学生在核心锐评活动中充分阅读经典,发表富有见地的评论,丰富人生体验,体会到文学家的良知和责任感,领略作家的人文情怀。

总之,课堂中构建可操作性强的具有发言空间的小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时刻心中有人,不断拓宽学术视野,为学生搭建多样的小组合作平台,让优秀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兼顾学困生和中等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得到发展,耳濡目染下实现个性的张扬和自信的表达,展现独立之精神风采。

猜你喜欢
通讯员支点琵琶
红领巾小记者 “幸福”通讯员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虽是深秋,“热”度不减!
假如给你一个支点
通讯员专栏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琵琶老店琵琶声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周文胜:在管理中反思悟道,找到成功的喜悦和支点
琵琶仙·寒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