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探讨

2023-01-11 14:21福建上杭县第三中学364200
中学教学参考 2022年1期
关键词:协同内容材料

福建上杭县第三中学(364200)郭 怡

读后续写类似于人际交谈对话,给定的阅读材料是某人所说的话语,学生需要续写出自己将要叙述的话语。既然是对话,就有围绕的话题和一定的逻辑,不能前言不搭后语、阅读和续写脱节。在对话过程中,对话双方须彼此配合、相互适应,保证双方思维互动协同。读后续写的思维过程其实就是“互动协同”的过程。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与续写过程中宛如交际双方,双方在互动时彼此配合、相互协调,由此引发语言层面的协同,从而理解交流的信息。因此,读后续写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强化学生的协同意识,让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语言产出紧密结合起来,进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读后续写的教学原则

(一)问题驱动原则

在进行读后续写教学之前,教师要告诉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注意的重点、应该实现的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去自主寻找答案,去分析揣摩,如此才能对整个阅读材料有系统且整体的认知,抓住读后续写的重点、难点。

(二)支架搭建原则

支架搭建原则是指在学生阅读所给材料后,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搭建续写支架,包括材料中的语言支架、思维支架、内容支架和情感支架。支架搭建完成后,学生便会明白写作的范围,生出自己的写作思路。让学生依托支架续写内容,可以保证学生不会偏离原文框架,保证学生的语言风格与原文贴合,保证学生在续写过程中塑造出的人物的情感和个性与原文没有太大的出入,进而保障续写内容与原文的协同性。

(三)评价反馈原则

读后续写教学的最终环节就是评价反馈环节,该环节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和改进的方向,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后续写能力。

二、学生在读后续写中出现的问题

在一次英语考试中有这样一道读后续写题目,其给定的阅读材料讲述了一对夫妻在丛林中争吵后,妻子离开丈夫独自过夜的故事。分析数十份学生续写的内容,笔者发现学生在读后续写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不能准确地理解语言材料

准确地理解原文的内容是成功续写的前提。为了防止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偏离主题、出现上下文严重脱节的情况,命题者不仅给出了续写段落的首句,还在前面所给材料中画出了十个关键词来启迪学生的写作思维,指导学生的写作方向,限制学生的写作内容和范围。但是,部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他们没有正确地理解语言材料,出现理解偏误,导致续写的内容和给定的阅读材料完全脱节。上述题目中,续写部分的第一段表明,入夜以后,并没有直升机来丛林营救他们;第二段首句写到Jane 睡了一晚醒来。很显然,考生在第一段应该续写Jane 独自一人在丛林过夜的情节,第二段才可以写两人获救的情节。但是部分学生在第一段写了吵架当晚丈夫Tom 将妻子Jane救出去的情节,这样续写的第二段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学生出现这种错误正是由于对命题者的立意不够了解,对阅读材料中的情节发展没有清晰的认知,因而在写作过程中出现情节发展太快、太慢或者偏离上文的情况。

(二)用词不准确

读后续写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用词准确、符合阅读材料中的情境,这非常考验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命题者给定的阅读材料是有某种基调、某种氛围的,这种基调是悲伤的还是愉悦的,渲染的气氛是和谐的还是吵闹的,这些都影响着学生续写的语言风格,都在无形之中引导着学生的写作思路。有些英语单词的意思是相近的,但其具体含义存在细微差别,因此在英语写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境来选用词汇。例如see、watch、notice、find 这些词语都有“看”的意思,但它们所表达的具体含义是有差别的,很多学生常常混用这些单词。

读后续写题通常会给出一些关键词,要求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写出生动的情节,让整个故事变得饱满连贯、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学生面对这样复杂的写作任务,常常顾此失彼,出现很多语法、词汇方面的问题,如把through 当成了动词,应用could、had 时用了can、have,还有拼写错误等。在读后续写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得不花较多的时间来帮助学生纠正这些续写用词错误。

(三)细节描写不到位

分析读后续写的文本材料可以发现,其多为故事性较强的叙述类文章。该类文章非常重视情节的安排和节奏的把控。叙述类文章不能平铺直叙,要有情节推进,如山谷有高低起伏一样,有平淡,也有高潮。在上述读后续写题中,续写的第二段应该着重刻画Jane获救以及和丈夫Tom重逢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令人激动的,人物的内心情感是有所起伏的,如此才符合生活实际。然而,很多学生一笔带过应该着重刻画的获救情节和重逢情节,忽略了这些应该精心描写、精心设计、花较大篇幅描写的情景,反而将写作重点放在一些平淡的、无关痛痒的情节上。这样的续写让整个故事变得缺乏故事性、感染力和可读性,故事的精彩度大打折扣。

(四)语言缺乏与前面材料的协同性

在读后续写中,学生的“续写”必须立足于“读后”的基础上,即只有读懂了文本,才能续写文本,确保阅读的内容与续写的内容有协同性,两者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符合逻辑的故事。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了解阅读材料的语篇类型、语篇结构,还需要了解阅读材料的整体基调、环境氛围、人物特点、故事情节发展方向,这样才能保障前文的材料和后面续写的内容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上保持一致,保证故事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在读后续写的实践中,不少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情节推动方面做得不错,但是在前后文协同方面却做得不到位,前后风格相差太多,给人一种突兀感、生硬感。以上述读后续写题为例,与原文朴实无华、用词精简的写作风格相比,一些学生的续写太过夸张,太过“放飞自我”,也不符合人物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例如twinkling stars之类的表达,与Jane 当时无助、害怕的心理完全不符,语气词“oh”更是感叹得莫名其妙、不切实际。一个无助、难过的人是没有心情去赏星看月的,这才符合现实状况,符合我们的常规认知。没有与阅读材料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保持协同,是读后续写实践中,学生暴露出的最严重的问题。

三、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一)科学选择阅读材料

在读后续写教学中,选择阅读材料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阅读材料的语言风格和内容决定了学生续写的语言风格和内容。简单来讲,前文的语言比较凝练、朴实无华,续写的部分也应如此,不能过分夸大、太过口语化;前文的人物个性比较客观冷静,续写的对应人物的个性就不能盲目冲动;前文的内容很有深度,后文的续写就不能泛泛而谈。可见,阅读材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阅读材料的选择应遵循趣味性、延伸性、生活性和适切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材料趣味十足,学生才乐意去看,乐意去学,乐意去深挖,乐意去完善这个有趣的故事;延伸性是指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创作空间,赋予故事多样精彩的可能;生活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产生亲切感,进而能够更好地梳理出续写框架,让学生联系实际,有话想说,有话可说;适切性是指要照顾学生的英语水平,选择的材料要难易适中、词句数量适当,这有利于学生对阅读材料内涵、结构、风格的了解。

(二)合理设计读写比例

读后续写包括阅读、写作、评析、修改四个步骤,然而一节课只有40或45分钟,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有限。教学内容多,但是没有延伸和分析,教学就会显得空泛,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也难尽如人意。因此必须针对学生读后续写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来设计读写比例。在读后续写实践中,学生暴露出的问题多是对阅读材料理解不深造成的,如风格不统一、上下文脱节、语言不协调、情节推动慢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读后续写教学中,“读”应该是重点,其所占时长比例要大于“写”。只有读懂了文本,才能梳理出续写的框架,确定续写要注意的问题和写作的重点。学生脑海中有了清晰的思维架构,写作才能一气呵成。学生即使在写作过程中存在词汇运用和语法结构等问题,只要续写的方向正确、协同性维持较好,获得的分数就不会太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升后,教师可以适当调整读写比例,将“写”的比例增加,遵循“写”为主、“读”为辅的设计原则。需要注意的是,读写比例的安排要立足实际,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来设计,还要确保学生能当堂完成读写训练,这样才能将“读”“写”结合起来,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重视师生互检互评

师生互检互评环节是改善学生写作中的语法结构问题、用词问题的有效环节,还可以规范学生的书写,让学生在写作细节方面做得更完善。师生互检互评环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让学生认真负责、严肃积极地对待读后续写任务。师生互检互评要注重检查学生的续写内容是否与主题吻合,遣词造句是否科学规范,有没有标点错误、语法错误、词汇错误,细节描写是否对情节有推动作用,写作风格是否与前文一致,等等。完成互检互评环节后,教师要综合大家的意见,表扬学生做得好的地方,梳理整合出学生常犯的错误,然后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四)促进情境协同及语言协同

1.解析阅读文本,促进情境协同

情境协同通常包括三方面:情节协同、人物协同以及情感协同。情节是记叙文的核心要素,学生只有正确地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了解主次情节,才能把控情节的推进节奏,进而合理续写。在读后续写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使用“5W+1H”法来帮助学生提取故事要素。“5W+1H”即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起因(Why)、经过(How)和结果(What),这也是记叙文的六大要素。了解了这六大信息,就能较为全面地了解故事的发展和走向,了解故事的重点情节和次要情节,进而完善续写内容。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呈现阅读材料的六要素,这样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六要素,促进情节协同。在人物协同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分析人物的动作、神态、行为举止、内心活动,进而梳理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了解人物在故事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表格、清单、关系图等可视化手段来帮助学生梳理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和人物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学生实现续写的人物协同。在情感协同方面,教师可以使用强化(标红、加粗、批注)、提问、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让学生仔细揣摩描写人物情感的句子,分析句子背后的含义,分析人物说话时的态度和内心活动,进而加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

2.分析语言表达,促进语言协同

语言协同包括语言形式协同和语言风格协同。续写的部分虽然没有必要与阅读材料的语言形式完全一致,但在词汇特征、语法特征以及修辞手法等方面,应该保持一致。例如,如果前文多用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续写部分也需要保持这种语言特点。如果阅读材料中有很多倒装句式,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在续写时多运用这种句式,并将倒装句式和正常句式进行对比,如将“Excited,I slid into bed.”与“I felt excited and I slid into bed.”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差异,了解倒装句的情感表达和使用情境。在语言风格协同方面,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材料,来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语言风格。例如,选择一些侧重人物心理描写、侧重人物外貌描写、侧重使用风趣语言、侧重对话描写等的阅读材料来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语言风格,梳理出每一种语言风格的特点和写作要点,并开展延续该风格的续写练习,然后通过互检互评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语言风格的理解,促进学生读后续写的语言协同。

四、结语

读后续写的难度相对较高。首先,学生在续写的过程中须科学地安排续写情节,情节的推进要快慢合理、详略得当;其次,续写部分的风格要与给定内容的风格协同;最后,续写部分人物的个性与情感不能与上文有太大出入。教师可采取科学选择阅读材料、合理设计读写比例、重视师生互检互评、促进情境协同及语言协同等教学策略来进行高效的初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

猜你喜欢
协同内容材料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主要内容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