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以《散步》教学为例

2023-01-11 16:47汤慧玫
中学语文 2022年23期
关键词:散步文本课文

汤慧玫

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有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种编排形式,对于这两种课型,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其中教读课的重心集中在“教”的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自读课更注重的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实践运用。本文以教读课文《散步》为例,具体探讨教读课文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式。

一、理解单元说明,确定教学重点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新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融入了鲜明的教材编排意图。教材在每个单元前面设置了相应的单元内容解读和说明,但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留足了充分发挥的空间,这样使教学既有明确的教学定位,又充分关注了教师教学的灵活性。《散步》是教材中的一篇教读课文,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要明确教材设定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是要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体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和理解亲情,形成亲情方面的体验和感悟,体会散文的抒情性特征。同时教材对学生的朗读也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文本诵读的节奏及语气方面的技巧,同时结合文本的语言特征,探究文章的创作意图。因此,对于《散步》一课的教学,无论是教学重点的定位,还是在单元目标的设置,都要强调朗读技巧和理解体验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一教学重点,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会基本的朗读技能,并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文章内容,挖掘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自主地探究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掌握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技能

《散步》这篇文章的教学目的并不是单一要学生理解尊老爱幼这一主旨,而是要让学生采取朗读的方式,理解文章内涵,使学生体会到朗读的重要性,以及学会朗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朗读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例如在《散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朗读方法,让学生通过默读、朗读,个体读、集体读,通读、分角色读等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教会学生一些朗读的方法,使学生在反复的朗读自主地体悟到文章的内涵及蕴藏其中的作者的感情,这样一来,即使教师不做过多的讲解,学生也能较好地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题与内容,体验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理解文本内容,探究文本主旨

《散步》一文语言优美,情真意切,极具教学价值,教师可以教学的内容也很多。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教学环节,询问学生:“同学们,这篇的文章的语言很美,那么它们具体美在哪里呢?他们又是怎样表现文章主旨的呢?”通过提问引领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揣摩体味,深入分析文本的写法和主旨,并仔细琢磨文中语言的表现力。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嫩芽”“新绿”等词汇,将这些词汇和短语组合在一起,能够充分调动读者的听觉、视觉等感官,将读者带入春天的美好景象中,感受美丽的春天里蓬勃的生命。这句话除了表面的意思之外,还隐含着自己年迈的母亲在春天来临之时,感受到了生命延续的喜悦以及希望。其实在文章中,描绘的许多景物也无不在表达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及珍惜之情,如文章第七段“水光粼粼的鱼塘”“金色的菜花”等,这些描绘田园风光的语句,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联想到在春天的郊外散步的这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从而领悟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对美好生命的热爱与珍惜之情。

《散步》一课一共有八个自然段,学生在预习时,就能发现文章是以时间的先后顺序来描绘景物与叙述事件的,整个文本使用了叙述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文章主旨。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难度会比较小,因为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学习了叙述这一表达技巧。文章中还穿插着一些写景的语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句子找出来,仔细揣摩其中隐含的作者情感,然后由这些语句联想到生命。由此,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思考这些自然生命与人的生命之间的关系,从而联想到作者描写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是为了衬托人的生命,从而抒发自己对生命的深入思考和感慨。

四、拓展延伸,学会知识迁移

《散步》一文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其中学生最容易理解的就是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但是这种“孝道”与中国古代的孝文化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的。面对母亲与儿子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表明在潜意识中,“我”的父权思想还很严重,“我”觉得伴随儿子的时日还长,可陪伴母亲的时日不多了,因此,想在陪伴母亲的有限时间里尽量满足母亲的愿望,但是母亲却依从了孙子的意愿,这是一种新时代的家庭亲情。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尽管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但很少有人体会到这种家庭的亲情,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文章内容,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人伦亲情,从而践行语文教学育人的教育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对此,教师可以从这个点出发,给学生介绍一些相关阅读材料,如李宝库的《中华孝道故事》(世界知识出版社)和杨春雷的《担当责任的小故事》(时代文艺出版社)等书籍,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孝”文化,认识不同作家对“孝”“责任”的不同理解,以及不同文本所呈现的不同的写作风格。在学生阅读完这些内容以后,可以举办一个读书报告会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这样的迁移活动,学生既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精神的洗礼,从而培养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综上所述,在教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创设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悟,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及思想感情,教会学生文章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能举一反三,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

构建家校社协同专业机制。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建设需要构建科学稳定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家校社三育各具特点,学校教育的优势是集体性的课程教学,家庭教育的优势是生活化的相机而教,社会教育的优势是个性化的体验式教育,协同是互补和融合的。如学校教育要在做好自身专业的基础上指导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要创造条件将社会力量引入学校,对学生开展托管服务和个性化补习、答疑与提优拓展,引导社会助学力量进入学校规范的管理轨道。如社区可以主动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积极培育志愿者,开展社区托管服务以减轻学校托管负担,避免交通堵塞,方便家长,支持学校,并在“双减”政策中进一步优化基层社会治理。

——殷飞,《中国教育报》2022 年07 月24 日04 版

猜你喜欢
散步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散步的收获
散步
背课文的小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最美妙的散步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