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课程观视域下的思辨性作文教学

2023-01-11 17:27
中学语文 2022年9期
关键词:思辨性后现代文章

■ 靳 菊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体现出语文的人文性特征。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接受”作文教学逐渐转变为“功能”作文教学,这种作文教学更重视学生的写作能力及作文立意,提倡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写作,对材料形成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思辨性作文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形式。它不仅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对学生品格发展的有效探索。笔者以为,从后现代课程观理论出发,研究思辨性作文的教学途径,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思辨性思维,从而写出优秀的作文。

一、立足教材阅读,丰富写作素材

一般议论文写作都是提出一个论点,然后围绕这个论点使用多个论据来进行说理。然而零散、无头绪的原始素材不能直接写入文章,而是需要经过主题的提炼和润色,才能更好地佐证文章的论点。但在评审学生作文后发现,学生在写作时的审题立意、材料解读等方面,都呈现出格式化和浅表化等问题,学生往往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这对于作文教学来说是一个较难克服的难题。因此,笔者认为,学生要以思辨性阅读为基础,以后现代课程观为依据,注重现实的积累训练,准确把握与提取素材的中心内涵。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在教材中选取思辨性说理的文章,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阅读,剖析文章的本质,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例如,我们可以选取教材中的说理性文言文来以情说理。如《兰亭集序》中可开展思辨性阅读,抓住其中论证说理的内容,在概括叙述中比较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在独特的议论中表达了深刻的人生体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重点突出文章中说理的句子,让学生体会这种论证方式。再如鲁迅的《拿来主义》这篇议论文,以比喻论证、以小见大等说理方式,从正反两个方面对问题进行了阐述。在学习中,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文章进行类比学习,对提出的思辨性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熟悉掌握文章的论证方式,这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二、培养逻辑思维,聚焦作文思辨

学生在写思辨性作文的论证过程时,大都表现出说理段落毫无逻辑、内容空洞或上下文不连贯等问题。从本质看,学生思维能力的不足是导致文章内容及结构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要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以建立有效思维逻辑的教学法,立足于学生的思维培养,为学生思辨性作文的写作过程提供指导。

当前考试中的作文命题范围广泛,大至人生价值观,小至个人行为表现,可出现在命题者的视野范围;从出题形式上看,形式多样,从文字材料到图片材料,花样繁多。这就需要学生把握住题目中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写作。例如在作文中材料中要求以生活中不同的“器”展开想象进行思辨,通过材料内容进行延伸联想,可得出“器”与器物有关,与匠人有关,还与坚持等美好品德有关。这三种不同的角度就是作文的三种不同层次,从生活工具到个人品德都凝聚了个人的理性思考,体现了学生写作的深刻性。因此在思辨性作文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将材料与自身生活及真实情感联系起来,或将这种真实情感与想象能力结合起来,通过想象拓展写作空间,这种方式可帮助学生对材料进行全面思考,引导学生展开思辨性作文写作。

三、思考整合内容,进行合理评价

后现代课程观基础上的作文评价认为要树立合理的动态思维,为思辨性作文提供思考策略。

1.在评价方式上,要逐渐转换为开放式评价。后现代课程理论主张不能用固定的标准来展开对作文的评价,但是也能随心所欲地进行评价,而是在评价过程中寻找动态评价标准的平衡,倡导协调的评价标准。思辨性作文本身就十分突出强调思辨性,要求作文呈现出较多的个性化色彩,因此评价也要有开放性、多元性。据此,思辨性作文的评价方式也要转向动态化评价。例如采用班级与班级之间的互评、不同教师对作文的综合评价等等。这种方法不仅能做到评价的创新,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教师对作文评判的主观性。

2.在评价主体上,以师生为主要参与者。后现代课程观认为,教育是一种追求平等和不断实现人性化的过程,主张在教育中人人平等,教师与学生拥有平等的关系,即同为教育的主体。因此在写作评价中,自主性及平等性就表现在学生互评与自评、班级小组间互评自评之中。教师可以按照不同的人数,学生的课堂表现及特长优势等分配小组名额,以此展开合理的互助评价。并要求学生的自评,主要跳脱于原文之外,打破原文思路的困扰,积极变换视角,从论据选择、叙述手段、内容丰富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3.在评价内容上,注重整体结构的考察。后现代课程观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改变目前学生死记硬背的现状,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因此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自我创造精神。写作教学应将考察标准与培养学生的思辨性能力联系起来,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亦可将学生的文章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去进行评价,评价学生作文是否得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以考查学生的思辨性作文能力。

四、回归作文本身,动态修正评改

在后现代课程观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回归课程,即认为课程是没有起点和终点的,课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终点就是回归性,因此在思辨作文中运用这种回归性将对作文的整体评改有较大帮助。

要写好一篇作文,需要不断修改,一篇好文章可能需要一遍,甚至数遍从整体到细节的修改与完善,因此可以说作文是在动态发展中诞生的。而这种对作文进行评改和修正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写作能力,因此学生的参与是修改中的必要流程。但许多学生仍对自己的作文水平认知存在很大误区,对于思辨性写作水平更是模糊不清,缺少自我更新能力及自我反馈。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作为引导者来让学生了解作文修改的重要性。例如,可为学生设置有关问题:在思辨性作文中,你认为自己有何优势?存在哪些薄弱项?针对这些不足或长处,你是否为自己设置了特殊的学习任务?在这样的问题驱动下让学生认清自己的作文水平。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或班级的弱点,设置练习,一个阶段过后,学生根据在上一阶段的问题来思考本阶段解决了哪些问题,并做合理的删减或添加,及时检测是否完成了学习目标,以及存在的疑惑等等。完成作文后,学生要进行自我反思,考虑在作文中的语言表达是否存在缺陷等等。并根据以上现状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工作,及时规避问题,实现自我作文修改能力的实际提升。另外,在修改中,要引导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合作,将个体经验转标转变为群体经验,实现共同进步,因此多聆听其他人的建议可以成为修改作文的重要指标。可在班级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文的一次修改,并将讨论修改中有争议或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课堂展示交流,共同思考。而教师则要提出能够引起广泛思考的共性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最终达成完善作文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后现代课程理论的观照下,教师要制定相应的思辨性作文的教学策略,从写作素材出发,再到逻辑的培养及内容的评价,不断提出作文教学的新维度,尝试探索作文的可行性教学方法,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思考的机会,以更具有逻辑性的思维去认识事物,将感性与理性有效结合起来,这才是作文教学不变的主题。

猜你喜欢
思辨性后现代文章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性研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90后现代病症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思辨性阅读在推进名著阅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