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做好地市报医疗报道的思考

2023-01-11 17:40杨庆芳
中国地市报人 2022年6期
关键词:十堰晚报新闻报道

曾 雨 杨庆芳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中国媒体融合进程驶入升级深化的快车道。融媒体的定义,“融”即融合,具体来说即实现把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多形式的呈现方式与微信、客户端、网站、报纸、电视等多平台的交互融合。融媒体具有信息交互性、海量性与共享性的特点,对以往“以传播者为中心”的故事化传播模式进行解构,使受众拥有更多“话语权”。因此,融媒体时代,对做好医疗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坚持故事化写法,让医疗新闻更耐看

融媒体时代,技术、渠道更新迭代,层出不穷,但“内容为王”永不过时,优质的内容生产始终是媒体行业最核心的业务。做好医疗新闻报道更应坚持“内容为王”,发挥自身优势,拥有自身的特色内容。

十堰地区医疗资源丰富,拥有太和医院、市人民医院、国药东风总医院等6家三级甲等医院,《十堰晚报》发挥自身优势与城区医院建立紧密联系,充分挖掘医疗新闻,发挥权威专家优势,传递医疗前沿信息、普及医学科普知识、破解健康认识误区,为用户提供优质内容。

讲好医疗故事,离不开好素材。在获取新闻素材方面,《十堰晚报》除紧跟医疗时事热点、做好涉医节日策划外,还善于主动“扒”新闻。记者沉心扎入科室,与医护人员建立紧密联系,为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打开局面。例如2021年7月,记者在与某三甲医院颅底外科主任交流中得知,该科室有一名26岁患者患垂体巨腺瘤,身高长到了2.07米,堪称“小巨人”。随后,记者深入采访发现,该患者大脑鞍区的垂体巨腺瘤造成生长激素异常增高。最后,实施颅底手术成功将肿瘤摘除。《小伙身高2.07米 原是脑垂体瘤作怪》这篇新闻报道在报道客观事实的同时,还对垂体巨腺瘤进行了科普,进一步提高了读者的认知水平。

与其他行业新闻不同,医疗新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术语晦涩难懂,这要求记者必须“吃透”信息,在保持严谨、科学的基础上,当好“翻译官”,生产让老百姓看得懂的医疗新闻。更重要的是,还要故事化表达,让读者看得进去。《十堰晚报》医疗新闻坚持“社会新闻”写法,让枯燥晦涩的医疗新闻生动、活泼起来,更耐看。例如2022年1月《十堰晚报》先后推出的《麻将大小的金属块射穿男子脾脏》《白河县1岁宝宝后背有线头 竟是绣花针刺入体内》等新闻,记者以“社会新闻”角度切入,文中适时、适量补充医疗内容,让文章成为一篇有看点、有故事、有科普的医疗新闻。

在日常报道中,医疗新闻往往有宣传属性,一些素材的新闻点并不显著,这需要记者聚焦故事本身,多问、细问,充分挖掘新闻点。例如2021年7月,记者采访十堰某三甲医院颅底外科切除颅底巨大蝶岩斜肿瘤的病例。该手术在大脑中枢动刀,难度极大,对读者来说很难理解。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详细、耐心询问,从医生口中得知被切除的肿瘤十分坚硬,像皮革。记者又细问,最后发现医生一场手术用了30多把手术刀,于是便将此细节作为稿件标题“太和专家用了近30把尖刀片 挑战‘生命禁区’切除巨大蝶岩斜肿瘤”紧紧抓住信息点,不仅让文章更吸睛,也让读者对这场手术之难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二、坚持人文关怀,唱好“生命”主旋律

任何新闻活动都是由人进行的。复旦大学新闻学教授童兵认为:“新闻所关注的事,无论是自然界发生的事还是人世间发生的事,大多同人的生存发展有关,新闻从不问津同人完全没有关系的事实。”新闻讲述的是“人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人为本。抓住了人,也就抓住了读者的心。

与常规新闻不同的是,医疗新闻不仅要抓住“人”,更要抓住“生命”,要提倡生命主题精神,敬畏生命,给予每一个生命温暖与爱护。同时,“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价值理念,在抗击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第一时间强调“人民至上”“生命重于泰山”“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十堰晚报》在医疗新闻上秉承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唱好“生命”主旋律。例如2020年1月15日《胎龄24周+5天 体重600克巴掌大的她上演生命奇迹》的新闻报道,经过125天的治疗后,出生时胎龄仅24周+5天、体重600克极早早产儿“枣枣”平安从太和医院出院。记者深入采访后,将医生拼命抢救患者的经历与心路刻画出来,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此报道于1月15日率先在十堰晚报微信发表,一经推出便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16日中午,人民日报原文转发该条微信,阅读量瞬间突破10万次,全国网友为之动容。有网友评论:“看完不禁想哭,生命伟大,医护工作者也伟大。”“太感动了,感谢医生不离不弃。”此报道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强烈的社会关注,正是因为幼小的生命牵动人心,故事化的报道产生了震撼人心的传播效果。

类似敬佑生命、提倡生命主体精神的医疗报道,在《十堰晚报》不胜枚举,且都备受关注。例如《大年初三,这个十堰男子走了,救了3个人!》:一名40多岁的男子因突发脑溢血离世,家人忍痛捐献其遗体,挽救了三条生命;《紧急抢救88 小时,十堰10 岁男孩起死回生!此病极易漏诊、误诊》:一名10岁男孩不幸确诊暴发性心肌炎,经使用ECMO治疗88个小时后起死回生。这两条新闻在十堰晚报微信的阅读量均超过5.5万次。

三、坚持融媒联动,多渠道扩大传播优势

融媒体是不同媒体之间传播内容的互动,是新闻采集、编辑和传播渠道的融合。融媒体时代,做好医疗新闻报道,除了优质内容,还需要渠道的支撑,不断提升传播效果。近年来,《十堰晚报》致力于探索融媒体发展新模式,拓展“两微一端”的传播力量,整合报纸、微信、十堰头条新闻客户端、直播、抖音、网站、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传播载体,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融媒体发展力量。这得益于《十堰晚报》渠道与形式的融媒发展,医疗新闻进一步扩大了传播面。

在医疗新闻呈现形式上,《十堰晚报》注重多渠道传播,让内容表达更直观、更具体。以上述报道《胎龄24周+5天,体重600克巴掌大的她上演生命奇迹》为例,该报道在十堰晚报微信首发,阅读量迅速突破10万,更引起人民日报微信等官方微信大号的关注与转发,有效扩大了传播面。又如2020年9月22日的报道《下午5点多,家住十堰9岁男孩从7楼坠落,还在抢救中!孩子挺住!》:十堰一名9岁男孩不慎从7楼坠落,送医抢救后住进重症监护室,一家人为“救命钱”犯了愁。十堰晚报·秦楚网全媒体充分发挥报纸、网站、客户端、抖音、微信等平台优势,多渠道、多平台对此事进行系列联动报道,引起全国各大媒体关注,最终为9岁男孩筹得35万元善款。在善款的支持下,男孩辗转武汉、北京治疗,最终转危为安。

在融媒体背景下,做好医疗新闻报道,需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十堰晚报》于2021年在周末改版《老年周刊》,面向老年群体主打康养主题。以合作医院为依托,以医学专家为主线,以康养机构为载体,以健康热词或常见疾病为切口,为老年群体提供内容更丰富的健康、养生知识和养老、服务资讯。《老年周刊》推出以来,为老年群体提供了获取权威信息的窗口,还为养老机构提供了服务展示的平台,市场反响较好。

此外,顺应视频化趋势,《十堰晚报》还将医疗新闻视频化,如制作新闻短视频,在抖音和微信视频号上发布《宝宝来了》系列微视,邀请十堰市三甲医院主任医师做客直播间传播健康理念、普及健康知识等。这些视频节目的呈现,拓宽了传统媒体医疗新闻的传播面,是融媒体时代讲好医疗故事的有益尝试。

结语:

时下,医疗健康领域正发生深刻变化,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人们对康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不少医院已将“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疾病预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对新闻内容、传播形式提出了新要求,融媒体时代,地市报做好医疗新闻报道,需坚持“生命”主旋律,以优质内容为核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才能满足市场所需,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期待。

猜你喜欢
十堰晚报新闻报道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中职体育教学训练中的饮食指导
防台新闻报道与全媒体传播的“变”与“不变”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第二十一届全国涂料涂装及表面保护技术会议将在湖北十堰举行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圣诞夜》晚报
"竹溪物语,问漆武当"漆乡十堰首届当代漆画展作品展
精耕本土新闻:地市晚报自强的法宝——《上饶晚报》探索与实践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