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3-01-11 03:30郑晓东
高教学刊 2022年36期
关键词:园艺思政植物

郑晓东

(青岛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园艺植物育种对农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园艺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可以提高园艺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强作物的抗性、丰富消费者的种类需求。目前,我国园艺植物育种行业存在发展不健全和品种滞后的问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为满足国家及社会的需要,急需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水平和具备科研创新精神的园艺植物育种人才。园艺植物育种学是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一门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培养园艺植物育种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以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为契机,以培养大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方向,研究教学改革举措,为培养园艺植物育种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一、园艺植物育种学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

园艺植物育种学知识体系庞大,共包含十五章内容,涉及种质资源、引种、选择育种、常规杂交育种、优势杂交育种、营养系杂交育种、远缘杂交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倍性育种、诱变育种和生物技术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等[1]。学生需掌握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分类学、栽培学和生物统计等基础知识。同时,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2]。园艺植物育种学的学习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发学生对园艺植物育种学的学习兴趣,然而,当前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仍存在些许不足。

(一)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时间紧、任务重

一方面,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课时有限,这就使得教师对该课程的十五个章节很难做到一视同仁。例如,常规杂交育种、营养系杂交育种等重要章节花费多个学时,绪论、育种对象和目标等章节花费时间仅为1 个学时甚至更短,有限的教学时间使得老师们仓促完成理论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牢固,教师常常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为其答疑解惑。

(二)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相脱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当前的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却呈现出“唯理论”的趋向。具体表现在严重忽略实践的重要性,把理论知识的教学当作唯一重点,忽略了当前园艺育种学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没有深入了解果树、蔬菜、园林观赏植物等园艺植物的育种进程。例如,学生的课程学习局限在教室内,缺少实地参观育种工厂和基地的机会,对实际的育种流程体系缺少框架,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动手实践能力弱。

(三)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授课方式多为PPT 讲解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并讲解事先准备好的PPT 课件,学生参与度较低;此外,连续高强度的理论学习很容易导致学生感到倦怠,使其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效率低下。例如,当课程进行到第七章常规杂交育种、第八章优势杂交育种时,大量的理论知识需要同学们记忆并且调动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思考,因而大多数学生无法做出即时反应,对课堂的参与感较低,造成老师与同学间缺乏一定的互动。

(四)缺少思政建设

思政教育是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呈现。高校肩负着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有关思政方面的教学存在短板。一方面,教师缺乏思政教育的主动性,教学内容中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导入,对于课程内容、思政元素挖掘不足,思政案例不够丰富导致思政内容过少且不甚深刻;另一方面,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内容确实存在着思政元素不易梳理等问题。此外,高校把学生的专业课成绩考核作为评先和衡量毕业条件的主要标准,从而忽视授课中思政考核的评价,忽视了园艺植物育种课程思政的建设。

综上所述,传统课堂教学弊端如图1 所示。

图1 传统课堂教学弊端

二、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迫切性

由于传统课堂教学存在一些弊端,结合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刻认识到改革的迫切性,如图2 所示。

图2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迫切性

(一)乡村振兴与新农科建设的伟大愿景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全国“三农”系统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要深刻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的重大判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3]。深刻认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大任务,大力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新农科建设的目标是为了更加有效保障粮食安全,更加有效地服务乡村治理和乡村文化建设,更加有效地保证人民群众营养健康,更加有效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着力培养农业现代化的领跑者、乡村振兴的引领者和美丽中国的建设者,为打造天蓝山青水净、食品安全、生活恬静的美丽幸福中国作出历史性的新贡献,并为世界高等农林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方案”[4]。乡村振兴和新农科建设需要大量的园艺植物育种学人才,为更好地服务国家伟大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新农科建设,更好地发挥园艺植物育种学在乡村振兴和新农科建设中的作用,需提高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发展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爱农业”的园艺植物育种学生队伍,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社会和就业市场需要具有动手实践能力的专业育种人才

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用地面积辽阔,需要大量的种质资源,但是传统的种质无法完全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还需要不断研发新品种及培育新种质。当前高等农业院校的毕业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不足的弊端,毕业生参加工作后,需要进行一定的实践培训和学习。因此,为了适应新时代对园艺育种人才的要求,发展我国的园艺育种行业,满足工作单位的用人标准,园艺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要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指导方向。

(三)园艺专业、园艺植物育种学学科发展的需要

园艺学是研究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及其品种选育、生长发育、栽培管理及采后处理或造型造景等理论和技术的科学,园艺植物育种学这门学科是园艺学发展的基础和保障[5]。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园艺产品的品质,例如,我校王彩虹教授、张玉刚教授研制的苹果新品种“彩虹一号”“福星”深受广大农户的喜爱。园艺植物育种学的发展依靠专业的育种人才,更需要我们培养的育种人才走向基层、扎根农村,听取种植户的意见和建议,培育出适合生产的新品种。

三、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改革策略

原有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教学改革并不是一味地否定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培养优秀的园艺植物育种人才,为园艺育种行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思政建设,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019 年9 月5 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中提到:“希望你们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6]。山东作为文化大省,应义不容辞作为思想建设的排头兵,在培养学生知农爱农、抱有家国情怀等精神起到模范作用[7]。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产生共鸣,如寻找对农业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个人或集体,认真聆听他们的先进事迹,深入他们的工作地点参观学习。教师们传授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引领学生形成热爱农业、服务农业的先进精神。

在园艺植物育种学课堂教学中,以视频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现农业时事,对比国内外园艺植物育种现状,培养同学们的忧患意识,激发学生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中华名族传统美德,牢记为中华名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使命。

(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网络为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大量优质的学习平台可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如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MOOC 及学堂在线等,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交相呼应,必能产生1+1>2 的效果[8]。园艺植物育种学理论体系庞大,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做到课前高效预习,且网络教学平台多以小视频的方式讲解,生动有趣的教学模式颇受同学们的喜爱。在中国大学MOOC 学习平台上,各种优秀老师参与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的视频录制,拓宽同学们关于园艺植物育种学学习的广度与深度,使之获得更加开阔的知识视野。学生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预习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感到困惑时,教师可在线下教学为其排解疑难,面对面的教学方式可以直接感知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法,更加有利于同学们的理解与掌握。此外,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们自愿学习探讨,选择感兴趣的章节制作PPT,并向其他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并加深对学科的理解[9]。

(三)重视实践操作能力、增加实训课程

学以致用是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的,培养技术性育种人才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实行理论知识教学与增加课程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是教学改革的正确之举[10]。我校积极与各大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成立了诸多校外园艺育种学实训基地,并开展课程教学,不仅帮助了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增强了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熟悉了植物育种的实际生产流程。我校是园艺专业博士点单位,果树、蔬菜、茶学等不同方向都含有植物育种实验室,带领学生们参观学习并听取行业育种专家讲解先进的育种思路,积极吸收有兴趣、有潜力的同学加入到实验室工作中并申请大创项目,培养和挖掘学生们的创造力。

(四)优化课程考核方式,综合评估学习成果

摒弃期末课程考试结果作为学生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创造良好的网络教学氛围,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阶段式章节测试,通过测试巩固学习成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11]。将小组讨论、实践课程表现、PPT 讲解和实践操作等方面均计入最终成绩,设置课程加分项,如参与育种大创项目、主动问答、演讲等[12]。

综上所述,教学改革策略如图3 所示。

图3 教学改革策略

四、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日的我们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美丽乡村重要的时间节点,时代要求我们奋发向上、勇往直前。习近平总书记给农业高校专家学者的回信中,殷切期望高校教育肩负起培养优质人才的使命,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技能型人才,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改革应与时俱进,积极适应国家社会的需求。园艺育种学课程改革借鉴了前辈们的经验,创新课程教学模式;积极与学生沟通教学效果并加以改进,切实增加实践教育在改革中的比重,摒弃以往的园艺育种学课程的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强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注重学生的思政教育,培养先进的爱国爱农育种人才。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教师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良、优化,为服务国家园艺学科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通理论、善实践的优质农学人才。

猜你喜欢
园艺思政植物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园艺奇葩
思政课“需求侧”
园艺系
园艺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