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设计
——以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为例

2023-01-12 09:14蔡文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态活动学校

蔡文

(1.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上海 200234;2.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 20054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类重要课程,教育部对其做出总体规定,而其具体的设计任务则由各个学校承担,需要进行校本化的课程设计。那么,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设计呢?笔者以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上海师大二附中”)为例加以说明。上海师大二附中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设计方面进行了长期探索,取得了多个方面的成效,例如,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尤其是生态文明素养的发展,促进了本校的特色化高质量发展。上海师大二附中能够建设成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的校本化设计,就是促成因素之一。

一、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设计的意义

1.校本化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国家教育政策的积极响应

在我国,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普通高中的正式课程,已经有超过20年的历史。教育部2000年发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规定,普通高中的一类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2003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继续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仍然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一类重要的课程。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活动方式、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与实施、课程管理与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指导性的规定。

同时,《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第四部分指出:中小学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的主体,应在地方指导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将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等融入其中。上海师大二附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总体设计,体现鲜明的学校特征。

2.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设计的意义

其一,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设计,是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本的主要环节。课程运作包括课程策划、决策、设计、实施和评价等环节,其中,形成各种课程文本的主要环节是课程设计。国家虽然出台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文件,但这只是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完整而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工作,需要由学校具体进行,这一过程即校本化设计。学校在相关的课程策划和课程决策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这种设计是相关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前提。

其二,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设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设计,主要由学校的教师进行。教师要进行这种设计,就需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知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各个要素,掌握课程设计的基本技能,并且形成较强的创新能力。这个过程是教师获得新发展的重要过程。

其三,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设计,是学校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条件。课程是对学习的系统化预设,这种预设对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①丁念金:《论课程对教学的基本预设及其利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第129-132页。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系统的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就能够有较全面、具体、深入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综合实践活动就提高了专业性,从而得以有效开展。

其四,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起特别重要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着眼于直接经验,强调学生的亲历和体验,注重问题探究,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设计与实施,能够满足每一位学生成长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设计

有序地进行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设计,需要有一个明晰的思路,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并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位。

1.核心概念界定

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呢?顾明远主编的《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直接经验,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课堂外的社会活动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②顾明远:《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2644页。《大辞海·教育卷》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界定是:“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③杜成宪,郑金洲:《大辞海·教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版,第327页。《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http://www.gov.cn/xinwen/2017-10/30/content_5235316.htm,最后登录日期:2022年11月4日。本文采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义。

什么是课程设计?廖哲勋和田慧生的界定是:“课程设计是按照育人的目的要求和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的必然联系而制定一定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编制各类教材的过程,是课程建设系统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①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60页。《大辞海·教育卷》对此的解释是:“拟定一门课程的实质性结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的过程。主要关心的是目的、目标和具体目标,内容,学习活动和评价这四个基本的课程要素的性质和安排。”②杜成宪,郑金洲:《大辞海·教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版,第105页。《辞海》将课程设计定义为“编制课程计划、分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过程”。③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年版,第2412页。笔者认为,课程设计是对各种课程要素进行设计,形成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等课程文本的过程,是课程运作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

2.需考虑的主要因素

第一,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体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精神。第二,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校本化的,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理念及学校的育人目标。上海师大二附中形成了“绿色发展,和谐共生”的办学理念,意指通过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校本化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第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大量的环境资源和素材资源。上海师大二附中位于上海金山新城区,地处上海市西南海滨景区,南临杭州湾腹地,有漫长且上海所稀有的海岸线;这里自然生态类型多样,亚热带生物种群丰富,具有独特的区域生态资源;学校一校两区,隔河相连,校园环境优雅,生境类型多样,生态资源丰富;学校还有上海中小学校一流的博物学习空间,收藏了1700余种动物标本。鉴于此,上海师大二附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聚焦于生态。第四,课程要适合于学习者的年龄特征。高中学生在认知与非认知、抽象逻辑思维等方面已基本发展到成熟水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知、情、意、行。④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937页。第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设计上要符合其本身的特征:其一是实践性,要深入真实的实践,而不宜以课堂为主;其二是综合性,它不局限于单一的学科,而是综合了各门学科,而且能够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强调将综合素质发展作为主要的目标指向;其三是自主性,即不宜过多地由教师来传授知识,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其四是环境开放性,即在学习环境上,突破教室和校园的局限,将学习环境大范围地向校内外延伸。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适切定位

上海师大二附中是以“生态科技教育”为建设主题的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通过生态科技教育,完整地培育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为此,需要围绕该主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位。本校在课程定位时特别注重以下两点:

其一,一切为了生态的科技。其基本要义包括三个方面:不破坏生态边界的科技,修复或促进维护生态平衡的科技活动,不断促进生态发展的科技。

其二,坚守育人立场的生态科技。这里主要是指以生态科技为抓手、途径,积极策划、组织开展富有育人特色的教学活动或探究项目,着力培育、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整合特色的生态资源,拓展学习空间,通过问题情境化课堂改革、跨学科研究、探究项目学习等多种形式,激活“双新”课程实施,转变育人方式,推进五育融通。详情如图1所示。

图1 上海师大二附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位

总之,生态科技教育旨在通过生态科技资源的整合、生态科技探究活动的开展、生态文明素养的培育,实现学校育人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最终带动学校整体的转型、升级,从而实现高质量办学。

三、设计要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系统设计,需要使课程涵盖完整的课程要素。关于课程要素,可从多个方面加以审视。其一,早在1942年,哈里·贾尔斯(Harry Giles)在其很有影响力的《八年研究》报告中划分出四个课程要素:具体目标、学科内容、方法和组织、评价。①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汉金斯:《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柯森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48页。其二,《大辞海·教育卷》划分出四个课程要素:目的、目标和具体目标,内容,学习活动,评价。其三,丁念金在《课程内涵之探讨》一文通过对多种研究加以整合,得出四个课程要素: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②丁念金:《课程内涵之探讨》,《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第5期,第11-12页。基于这些研究,再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要考虑四个课程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活动评价。

1.课程目标

基于对上述多个因素的考虑,上海师大二附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与学科知识衔接融合,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侧重培育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其课程目标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提升生态意识,包括保护生态、优化生态的意识和与大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意识;

(2)增加生态知识,包括有关生物学、生态学、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3)掌握保护生态和优化生态系统的技能,例如监测和保护水质的技能等;

(4)掌握探究生态及其实施的方法,例如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

(5)增强宣传生态保护的能力;

(6)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尤其是通过相关的社会服务,增强珍爱生态保护成果等劳动成果意识;

(7)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增强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

(8)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增强热爱劳动的精神;

(9)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增强体质。

2.课程内容

上海师大二附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模块:专题教育、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生态普及教育、研究性学习。

(1)专题教育模块,具体包括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德育实践、生态节庆活动、社会考察、国防教育、学农实践等;

(2)生态普及教育模块,具体包括走进生态、区域生态(问题)观察、生涯规划、主题探究实践活动;

(3)劳动教育模块,具体包括志愿者服务及学生生态包干区等内容;

(4)跨学科课程模块,具体包括对话绿色校园系列课程;

(5)研究性学习模块,具体包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课题研究体验。

其中,生态普及教育类及跨学科课程是本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课程模块。

3.学习活动

与学科课程的实施不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学习活动要特别突出以下几点:

(1)学习活动时间安排的灵活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复杂多变的,因此,在学习活动时间上要灵活安排。为了更好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开展课堂教学、讲座、考察活动,将活动安排在特定时间、日常教学时间、假期。除此之外,学校还开展生态科技教育实践周活动,以突破高中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之困,颇有特色。为解决高中学习时间紧张的问题,在每学期期末考试之后、放假之前,各年级分别开展生态科技教育实践周的集中学习。实践周的开展,使得课程安排突破常规4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限制。根据课程特点灵活安排时间,如讲座的时长60—90分钟;实地调研考察时长为3小时左右;基于项目的学习,则根据项目内容灵活确定项目学习活动。

(2)学习活动空间的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广阔而开放的学习空间。为此,学校紧密依托校园生活生态圈、海滨社区生态圈、区域基地生态圈的特色生态资源与学习空间,增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体验感受和实践应用。

其一是校园生活生态圈。学校位于上海金山城市沙滩景区,一校两区,隔河相连,校园环境优雅,致力于建设浸润式学习的校园资源生态圈。这不仅可以整体提升绿色校园的环境陶冶育人功能,而且为有效开展生态科技教育提供了有效载体并拓展了学习空间。

其二是滨海景区生态圈。学校毗邻杭州湾畔及现代化工区,与周边8个社区、相关专业机构及先进企业进行合作共建,从而把独特的地域优势、特色环境资源及社区资源有机整合,转化为富有学校特色的滨海社区生态圈。

其三是区域基地生态圈。为进一步扩展生态科技活动的育人空间,学校整合上海市乃至全国的生态资源、生态基地,与法国、美国、英国等国的学校建立友好关系,建立跨越空间的辐射状生态科技研学基地,构成区域基地生态圈。

(3)学习活动内容组织的综合性

为了突出学习活动内容组织的综合性,上海师大二附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采取主题探究和项目式学习两种组织方式。

例如,学校的生态科技教育实践周,按照时间顺序设计如下主题序列:“了解生态之规”“探寻和谐之方”“掌握观察之术”“研究解决之策”“把握前沿之技”“形成未来之志”。该主题序列体现递进逻辑,序列设计遵循生态问题发现、探究与解决的规律,构建出学习序列与模块。同时,还根据时事热点和前沿科技发展,不断调整课程内容,如图2所示。

图2 生态科技教育实践周主题安排

学校以“绿色校园”为载体,采用跨学科探究的方式开展五个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探究。探究的主题和内容编排依据相关学科国家课程标准,以学科大概念为知识统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能力指向,以生态校园为载体,以此加深学生对相关课程概念的理解,并形成生命观念、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探究的主题均设置了探究性学习实践环节,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探究实践。

(4)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学校的生态实践活动紧密依托校园实践场和校外资源,增强体验感受和实践应用;根据时事发展,整合学习内容;针对每门课程的特点,设计教学、实验、调查、观影、讲座、竞赛等多种不同的实施形式。学生通过生态观察体验、现场调查探究,既激发了生态科技的兴趣发展,又整合了学科知识,为有序开展跨学科生态综合活动、生态科技问题探究创造了有利条件。如,学生以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发现了上海(金山)发展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从而聚焦到校园的环境问题,引发了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的创新萌芽,强化自己在生态环境问题解决中的责任与行动。

(5)教师对学习活动的组织和指导作用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组织和指导。为了有力且有效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上海师大二附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

其一,整合外部资源,扩大师资来源。学校根据时事发展、社会热点,请高校、研究所、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开设专题讲座,与学生直接对话与交流;将馆校课程、共建课程等校外优质课程引入学校,丰富学校课程,扩大师资资源,保障课程实施;与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辰山植物园等建立合作关系,引入专业指导教师,开发“未来生态学家计划”,为学生课题研究的深化开辟校外途径。

其二,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要有效地组织和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项挑战。为有效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对相关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熟悉整个课程体系及其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会有关课程政策的精神,形成和增强生态科技教育所需要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掌握必备的生态学知识和相关的技能,掌握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技能,熟悉安全事项等。培训者主要由生态学专家、课程专家、有经验的资深教师担任。

其三,重视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参与活动开展的全过程,在必要时对学生的实践活动予以支持、帮助和督促。例如,学生在上述三个生态圈中进行基于兴趣的自主学习;开展基于探究的项目学习,实践周活动以“观察—发现—探究”为阶梯,形成了实验、调查、讲座、竞赛等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开展基于发现的课题研究。教师不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4.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活动评价,主要是对学生活动的评价。活动评价是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实施质量的重要一环,这里特别要注重三点:

(1)要明确评价的重点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的范围很广,如果不明确评价的重点素质,那么不但难以突出学校特色,而且评价活动难以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反馈。上海师大二附中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评价的重点素质聚焦于生态文明素养,并依此确立了综合素质的特色评价指标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综合素质的特色评价指标

(2)针对活动表现,进行写实记录

在教师指导下,对每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做好写实记录。写实记录主要包括:日期,活动地点和场所情况,活动主题,持续时间,承担的角色,积极性和认真程度,每位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方法的妥当性,效果,与其他学生合作的情况,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

为了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也为了更有效地将评价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内在动力,上海师大二附中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评价设计中,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且把自我评价的结果作为重要的参考,做到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当然,对于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要指导学生自我评价的基本思路,引导学生明确自我评价的可行性、诚信度对发展的重要性等。

四、成效、反思与展望

上海师大二附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基于科技手段,采用创新方式,解决生态问题”为旨趣,课程内容丰富,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实施常态化,内容序列化,是学校转变育人方式的一种新尝试,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切实提升了生态文明素养。

1.成效

学校长期跟踪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水平,数据表明,学生生态文明素养逐年提升。依据美国大卫·W·奥尔(David W.Orr)提出的生态素养(ecological literacy)概念,学校从“生态科技知识与技能”“生态文明态度”“生态文明行为”维度,编制评估问卷,2019—2021年分别对所有学生进行3次测试评估。结论如下:(1)全体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均有提升。(2)高一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逐年提升。(3)创新素养培育基地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显著高于普通学生。基地学生积极开展“大小河长牵手”“保护蓝天下的精灵”“公共场所净场”等绿色行动,积极参与捐资扶贫、献血济危、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

上海师大二附中学生的生态科技创新能力突飞猛进,2021年以来,有两位学生以“少年科学家”身份参加第四届、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2018年以来,有15名学生获得“明日科技之星”创意之星称号。近5年来,百余位学生在市级以上创新大赛、未来工程师、机器人赛等科创竞赛中获奖。2018年,学校获得全国水科技竞赛二等奖;2019年,学校获得第7届国际青少年教育机器人奥林匹克赛世界冠军;2022年,荣获第3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学生的艺体劳素质发展卓越。学校每年都代表金山区参加上海市劳技比赛,屡获佳绩。2020年的上海市中小学生戏剧节,学生的原创微话剧《月亮河里鱼儿多》荣获二等奖;2021年,在“金属加工”项目获得一等奖。

2.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世界,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领域、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学校在实施过程中,深深体会到要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资源和指导力量极其重要;在引导学生解决生活问题时,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和实施尤为重要。尽管学校已开发了部分跨学科课程,如以“绿色校园”为载体的五个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探究,但从内容的广度、深度等方面而言,仍需持续研发跨学科课程项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中,学校已经借助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专家的力量予以精进,但若要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向纵深发展,以及进一步转变高中育人方式,必须培养更多教师,助力教师转变教育理念;还需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提升教师的跨学科课程开发能力和指导能力。

3.展望

思考多年来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我们仍需浸润在“生态科技教育”的特色文化中:进一步转变理念,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统整综合实践课程内容;进一步完善立体开放的生态圈,切实推动高中育人理念和方式转变。

猜你喜欢
生态活动学校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学校推介
生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