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国企高质量发展关键影响因素与对策

2023-01-12 02:34长沙胡有林
现代企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高质量国有企业因素

□ 长沙 胡有林

地方国有企业发展质量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只有深入实地调研、精准把握现状,才能提出针对性强的地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对策。选取具有较强代表性、典型性的中部地区省属国有企业为对象展开调研,提炼出产业布局与环境因素、体制因素与机制因素、能力因素与资源配置等地方国有企业发展质量关键影响因素,从优化国资布局,改革监管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创新利益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对推动地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引言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主力军。作为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国有企业在稳定地方经济社会基本盘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地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既是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对国有企业发展的倒逼,也是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使然,更是破解国有企业发展难题的内生要求。近年来,各省纷纷推出了地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线路图和时间表,在推进国企分类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地方国有企业依旧存在“大而不强”、布局偏“重”、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动力不足、发展方式粗放等突出问题。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也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地方国有企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综合改革、混改、并购与治理以及政企关系等方面。然而,现有研究缺乏针对地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同时,从研究方法来看,以理论分析和推演为主,缺乏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从而导致研究针对性不强。为此,本文在理论分析与深度访谈基础上,提炼地方国有企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因素,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验证,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对推动地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地方国有企业发展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

通过对已有相关文献的总结和归类,梳理出48条影响地方国有企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因素项。选取地方国有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12人进行深度访谈,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类别提炼基础上,进一步对影响因素项进行精简和归集,最终提炼出6类35个关键影响因素,即产业布局6项、环境因素5项、体制因素6项、机制因素6项、能力因素6项、资源配置6项。根据以上影响因素设计调查问卷,用符合度表示对地方国有企业发展质量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1表示一般、2表示比较重要、3表示重要、4表示十分重要、5表示极为重要,将选项数占回收有效问卷数的比重作为权重,采取加权平均法求得对应题项的平均分,平均分高于3分表示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较高,可以作为关键影响因素。以中部地区某省省属国企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06份,其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产业布局与环境因素分析。产业布局是影响地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影响具有长久性、持续性,对应题项平均分高于3分的有四项。短期业绩考核的偏好,是领导层平衡短期利益与战略利益的重要因素,得分3.9分;发展路径依赖和惯性,是产品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优化的现有基本参照,得分3.84分;领导层决策谋划前瞻性,是发挥企业家能力与精神的关键,得分3.8分;产业布局现状水平,是推动产业发展升级的重要基础,得分3.72分。环境因素是影响地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因素,结合地方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对应题项平均分高于3分的有五项。竞争中性环境约束得分3.77分,能源、原材料等成本因素3.65分,技术进步与创新变革因素得分3.61分,国内外市场需求波动因素3.53分,地方政府干预因素3.47分。相比较而言,产业布局因素各项得分高于环境因素各题项得分。

2.体制因素与机制因素分析。体制因素与机制因素是地方国有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的重要方面,集中体现在对人的要素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发展质量水平,综合来看,对应题项平均分高于3分的有八项。关键人才队伍建设、核心骨干人才激励因素最为重要,得分分别为4分、3.98分;企业与政府的边界清晰度、企业政治使命与经济责任协调度得分分别为3.59分、3.58分;高管“企业家”与“党政干部”角色协调度、高管动力水平得分分别为3.64分、3.75分;决策机制与市场反应速度得分3.84分;一般人员约束管控水平得分3.51分。

3.能力因素与资源配置分析。能力因素集中反映实现发展质量的能力支撑水平,对应题项平均分高于3分的有五项。管理理念及技术手段水平得分3.87分,领导层战略决策能力水平得分3.77分,关键资源与核心能力建设水平得分3.77分,运营管理能力得分3.73分,员工业务能力与素质得分3.65分。资源配置因素集中反映实现发展目标的主要生产要素条件,对应题项平均分高于3分的有四项。创新研发投入水平得分3.68分,政绩导向的投资体制得分3.63分,预算软约束得分3.6分,企业领导人的扩张策略3.54分。比较而言,能力因素各题项得分普遍高于资源配置各题项得分。

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地方国有企业发展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六个方面。①产业布局因素:短期业绩考核偏好、发展路径依赖和惯性、领导层决策谋划前瞻性、产业布局现状水平;②环境因素:竞争中性环境约束、原材料等成本因素、技术进步与创新因素、市场需求波动因素、地方政府干预因素;③体制因素:关键人才队伍建设、高管角色协调度、企业与政府的边界清晰度、政治使命与经济责任协调度;④机制因素:核心骨干人才激励、决策机制与市场反应速度、高管动力水平、一般人员约束管控水平;⑤能力因素:管理理念及技术手段水平、领导层战略决策能力水平、关键资源与核心能力水平、运营管理能力、员工业务能力与素质;⑥资源配置因素:创新研发投入水平、政绩导向的投资体制、预算软约束、企业领导人的扩张策略。

三、地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地方国有企业发展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将国资管理层面系统治理和微观企业层面的创新激活有机结合,地方国有企业迫切需要从国资布局、监管方式、创新驱动、利益机制等四个层面快速切入,精准施策,推动地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1.优化国资布局,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一是推进集团之间重组整合。按照“主业归核,资产归集,产业归位”的思路,支持核心企业围绕主业,横向整合省属同类企业以及同类业务,消除同业内耗,催生规模效益;围绕特定产业,纵向整合上下游企业业务,提升供应链竞争力,形成协同效应。着力建设产业投资、创新投资、资本运营三类投资企业,发挥产业投资基金、国企改革发展基金、产业引导基金、纾困基金四类基金的杠杆作用,促进国资流动。着力打造综合性平台、专业性功能类平台两类平台企业。着力整合产业板块,形成聚集效应突出、竞争力强的核心产业板块。二是推进集团内部结构调整。做减法,加快处僵治困。剥离无效和低效资产,解决人员等历史遗留问题,全面落实“三供一业”改革,帮助企业轻装上阵;做乘法,推动主业升级。加强集团内部子公司整合,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主业为龙头,合并同类项,建设专业化子公司;做加法,布局新兴产业。瞄准新兴优势产业链,通过建链、强链、补链,加大对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布局。三是全面推动国资证券化。推行“上市公司+”战略,综合运用股权、基金、债券等运作方式,推进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大力推动国有企业上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推动国有资产向上市公司集中,使上市公司成为国有企业主要组织形式和管资本等重要载体,打造向管资本转型的“大投资、大资管、大监督”体系。

2.改革监管方式,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是开展授权放权试点。制定省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在战略规划、产权管理、主业管理、选人用人、薪酬管理与中长期激励等方面,加大授权放权力度,减少主管部门对企业的直接干预,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优先在双百企业开展授权放权改革试点,建立边界清晰、权责分明、监管到位的管资本为主的体制,确保职责职权放得下、管得住、激得活。二是建立分类管理体系。按照功能与定位,建议将地方国有企业分为平台类、投资类、产业类三类,实施分类指导、分类考核、分类监管。平台类企业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担当全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项目建设的主力军;投资类企业主要聚焦基础实业类战略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资产重组和存量债务化解三大领域,成为影响力突出的资本运作、产业投资、股权管理操盘手;产业类企业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资本化原则打造竞争力强的行业引领者。三是明晰科学监管职能。省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按照“取消一批,下放一批,授权一批”的方式,精简国资监管事项,放管结合、分类放权、分步实施,突出“要点、重点、难点”,切实抓好风险管控、考核激励、约束问责三大共性监管职能。对平台类企业,重点抓重大民生工程、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落实,切实化解政府隐性债务;对投资类企业,强化对资本形态管理、并购重组运作规范的监管;对产业类企业,重点抓好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提升,强化对战略重组、公司治理规范的监管。四是建立信息化管控考核平台。推进信息化与监管业务深度融合,建设国资管控考核大数据平台,推动核心监管职能与考核指标定量化、精准化、在线化、实时化,形成快速反馈,及时预警,高效纠偏的闭环管控考核平台。提升监管实效和效率,降低监管成本和难度,实现“抓得住,控得准,管得活”。

3.实施创新驱动,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一是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发挥考核的战略导向与牵引作用,推动企业考核从侧重短期绩效的“财务逻辑”向兼顾长远发展的“产业逻辑”转变。制订地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结合企业类型特点,围绕产业地位、创新能力、质量效益、社会责任等维度分类设计评价指标,明确具体标准,提高创新驱动的权重,倒逼地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建议成立由省国资委和外部专家组成的连锁薪酬考核委员会,选取竞争型企业进行试点,一企一策,设计科学合理的业绩考核指标。二是完善创新考核机制。在企业年度考核指标中加入创新任务指标,并加大权重。对于科研型企业,提升与创新相关的技术攻关等关键任务的考核权重至70%,引导技术创新能力的突破;对于一般企业,则将科研任务和经营指标的考核权重设置为45%-55%,引导企业兼顾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研发投入、创新转型费用视同于利润,对认定的创新支出双倍加计,并相应调整公司净利润的考核方法。将创新人才分为创新员工、技术骨干与首席专家,建立全员创新积分管理指标体系、员工创新积分卡,设立分类考核积分标准,实施分类积分。三是建立创新容错机制。省属企业通过建立创新容错机制,打造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新型企业文化,形成推进企业创新发展的巨大动能。容错范围包含技术领域的前瞻性、开创性研发和投资,业务模式创新,国际经营拓展;种子基金支出的项目、风险投资基金支出的项目等。对适用容错的创新项目设定“事前审批、事中评估、事后关闭”的全流程管理体系,全方面支撑容错机制的建立与落地。四是加大创新支持力度。建设省国资委会同省财政建立地方国有企业创新专项资金,对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和重大技术攻关平台建设投入予以贴息支持,对超额研发投入实施后补助;对符合国家和省产业发展导向且其研发投入超过主营业务收入规定比例的,对其年度增长部分给予适当比例的一次性奖励。

4.创新利益机制,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一是建立创新激励制度。地方国有企业通过设立一定数额的创新专项资金、协同创新专项资金、领军人才专项资金等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专门用于鼓励科技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激励等。二是鼓励内部创业。内部创业是由具有创业意向的员工在企业的支持下承担创新项目进行创业,并与企业分享成果的模式。创业初期,员工仍保留公司员工身份,待遇维持不变,以消除创业员工的后顾之忧;如果创业失败,创业团队成员可申请重返公司岗位。三是建立多元激励机制。建议放宽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限制,探索采用科研人员激励奖金不计入工资总额等方式,打破科研人员收入天花板;通过利用股权出售、股权奖励、股票期权、项目收益分红、岗位分红等激励方式,激发科技人员动力;引入高校、科研院所采用技术专利和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对于具备跟投条件的创新型项目,允许骨干人员参与项目跟投,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伙人”机制。四是拓宽人才发展通道。探索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模式,联合高校建立企业大学,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企业博士后培养机制,出站后留企担任领导;鼓励支持科技人才更广泛地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等;针对技术型人才推行“双通道”,专业人员最高级别是首席科学家,地位与集团副总相当,解决骨干科研人员的“地位”问题。

猜你喜欢
高质量国有企业因素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解石三大因素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什么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