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
——记交通大学西迁

2023-01-13 00:52叶晨露
陕西档案 2022年6期
关键词:西迁师生员工西安交通大学

文/叶晨露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无数实践和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会迎来最终的胜利。上世纪五十年代,交通大学的师生员工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克服重重困难,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将学校从扎根五十多年的上海成功迁到西安,改善了国家的工业和高等教育布局,扎根西部,爱国奋斗,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铸就了伟大的西迁精神。回过头看,共产党的领导是交通大学西迁成功最重要的保障。

听党指挥跟党走

交通大学发端于1896年为“兴学强国”而生的南洋公学,经过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的发展,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已经成为一所国内领先的综合性大学。1955年,为平衡我国高等教育布局,配合国家的工业建设,党中央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四月初,高教部文件《1955年到1957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及新建学校计划(草案)》明确提出:“将上海交通大学内迁西安,于1955年在西安开始基本建设,自1956年起分批内迁,最大发展规模为12000人。”文件发出后,当月彭康校长即来到西安勘察新校址,五月份校务委员会正式公布《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关于迁校问题的决定》,全面部署迁校工作。在陕西省和西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交通大学西安新校址于当年十月开工建设,不到一年的时间,一座崭新的交通大学校园在古城西安拔地而起,到了1956年9月,交通大学西安部分正式开学,首批迁来西安的师生员工共计六千余人。根据档案记载,1959年末西安交通大学共有师生员工12741人,实现了国家期望交大西迁“最大发展规模为12000人”的建校目标。

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馆藏1953年-1959年部分党建相关档案

从1955年到1959年,交通大学的师生只用了短短四年时间,将一座几千人的大学从扎根五十多年的上海迁到了西安,并且办成了更大的规模。这其中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西迁人的牺牲奉献和奋斗拼搏可想而知。西迁过程中,交大人用实际行动创造了“交大速度”,铸就了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党建引领西迁

交通大学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西迁成功,并且用实际行动铸就载入史册的西迁精神,党建工作的引领是最重要的保障。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珍藏的西迁期间党建相关档案,也如实反映了这一点。

新中国成立后,交通大学开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时任彭康校长是一位老革命,根据档案记载,1953年中共交大首届党员大会开幕式上,彭康校长的报告着重强调了两个问题,一是关于加强党的领导问题,二是关于贯彻党对知识分子政策问题。在党员大会的发言中,彭康校长明确指出“在学校中,工作就是两条:一条是党的领导,一条是教师队伍建设”。正是通过这次大会,交通大学师生心中种下了“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也建立起了共产党在交通大学的绝对领导地位。

西迁期间,在彭康校长的带领下,交通大学校内持续大力推进党建工作。根据档案记载,1955年刚迁来西安时,全校成立党总支7个,党支部和临时党支部36个,直属党支部11个;到1959年底,全校已经成立了110个党支部,其中教师支部44个,职员支部10个,工人支部4个,学生支部44个。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学生和教职员工中的党员数量也在西迁时期有了很大提升。1955年8月刚迁来西安时只有6名党员,到1956年7月党员已经增加到52人,1959年底党员总数达到了1306人,占全校师生员工总数的10.2%,超额完成了第一次党员大会上提出的“党员总数要占全体师生员工总数的10%”的任务。

交通大学师生雷厉风行贯彻中央决定举校西迁时,基本与迁校同步进行的党建工作,在保证按期完成迁校工作和做好师生员工的思想工作方面起了最大的保障作用。党中央的各项文件、决策,先由党支部认真领会,再由党员带头,带领群众积极贯彻,这样就保证了各项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进一步保证了迁校能够按期完成。在迁校出现反复、校内和社会各界对待迁校有不同的意见时,也是党总支和各支部把握正确方向,组织校内师生员工多次讨论、鸣放,最终确定了各方都较为满意的迁校方案。

高级知识分子的入党工作也是交通大学西迁期间党建工作的一个典型。1955年9月之前,交通大学尚无一名教授和副教授党员,仅有讲师党员7人,这样的情况下,交通大学认真贯彻中央积极慎重的建党方针,在校内知识分子中大力吸收新党员。根据档案记载,本校原计划在1958年一年内吸收13名教授、副教授入党,而到了1958年下半年,交通大学已经有了14位教授党员,占校内教授总人数的11%,圆满完成了建党计划,进一步巩固了共产党在校内的领导地位。

对校内高级知识分子的建党工作在迁校过程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朱物华、朱麟五、庄礼庭、张鸿等著名教授,都是在西迁前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5年党中央国务院下达交通大学内迁西安的决定后,这些教授党员带头,将党和国家的要求与学校命运、个人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坚决执行党的西迁决定。在西迁初期,朱物华和朱麟五教授都曾跟随彭康校长一起来到西安勘察新校址;朱麟五教授身为动力机械系主任,带领动力机械系全迁西安,使动力机械系成为交大西迁最完整的一个系;庄礼庭和张鸿教授在率先西迁后,都曾担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9年彭康校长在西安交通大学首次党代会上发言

爱国奋斗踔厉奋发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党建工作坚实的政治基础上,西安交通大学完成了西迁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打破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发展和高等教育布局的不平衡,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也正是由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党建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西安交通大学才能够取得一项又一项的成就,在国家的每次教育战略布局中都被列入首批重点建设名单。在西迁精神的指引下,现阶段的西安交通大学,依然坚定不移地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最根本的原则,学校的党建工作也多次获得中共中央的肯定,在2001年、2006年、2016年分别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相信在未来,西安交通大学的师生也会一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会迎来最终的胜利,对于交通大学来说,共产党的领导是西迁成功的重要保障,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西安交通大学用西迁的成功和迁校后取得的一项又一项成就,充分证明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当代中国的最高政治原则,是一切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猜你喜欢
西迁师生员工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青年编委招募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再获“最受欢迎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社科三刊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雕塑作品《交大西迁知名教授》
西迁丰碑
校长管理要学会“望闻问切”
弘扬西迁精神,铸就“西迁精神”出版工程
西迁赞歌·东情路——东北地区西迁民族美术作品北方六省巡展作品选登
高校领导干部以群众路线为基础践行“三严三实”的长效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