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提高项目管理中的人员效率

2023-01-15 12:57王进罗东斌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2年7期
关键词:施工人员管理人员项目管理

王进 罗东斌

(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 430205)

0 引言

管理学对项目管理的定义是: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的过程。即项目管理的核心就是项目管理人员在有限的资源中实现甚至超过设定的目标,所以如何提高项目中的资源利用率,是项目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在项目管理的人、财、物、信息等4大资源要素之中,人的管理是第1位的,提高人员效率有利于项目进度、质量、成本控制,也增强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1]。项目管理的核心是人的活动,工作范围大需要提高人员数量,项目时间短需要提高人员的效率及合理规划,项目质量高需要提高人员的素质,项目成本低需要合理搭配人员数量,才能保证项目“多、快、好、省”的管理目的。

1 人员效率提高的必要性

项目管理中的人员可简单分为2类:一是管理人员,二是施工人员,管理人员负责项目执行过程中机具调度、施工人员分配、材料供应,施工人员负责使用机具、材料进行项目的具体实施。

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为确保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其中项目进度由管理人员把控,施工人员实施;项目成本由管理人员把控,并进行调配;项目质量、安全由管理人员提出要求,施工人员执行。但项目执行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施工人员的执行能力参差不齐,导致不同项目的管理水平、执行水平相差巨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究其原因,均可归结为人员效率低导致。

项目失败一般有几种类型,进度延期、成本超预算、质量不过关、安全没保证。

1)进度延期一般为多种方面综合导致,其中关键因素一般为施工组织不力、施工人员执行力太弱。施工组织不力大多因为管理人员管控不到位,所需资源未能及时协调,即管理效率低导致。施工人员工作效率低则会导致施工人员执行力弱,合理安排的施工任务无法按时完成。

2)成本超预算则大部分是由管理人员未合理安排施工力量,导致完成项目实际耗费人力、物力超出预期,在默认管理能力平均的情况下,管理人员在不能合理安排施工力量时,应及时采取专人执行、监督检查等措施,提高管理效率,确保施工力量合理分配。

3)质量不过关通常由施工人员导致,管理人员负监管责任。在默认施工人员水平相等的情况下,主要导致质量不过关的原因一般为人员不足、赶工期,则合理指定施工人员每日工作量,确保合理的工作效率才能把好质量关。

4)安全没保证通常由施工人员导致,管理人员负监管责任。在安排专职安全员的情况下,安全问题的发生通常是施工过程中临时改变施工安排,施工人员变更了新的环境导致,则提高管理人员水平,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变动,可有效确保安全。

管理人员效率提高,可制定完善的施工顺序,合理调配人员、机具资源,做好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监管,把控好项目进度、成本、质量、安全;施工人员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管理人员进行施工安排,降低所需施工人力成本,更好的执行管理人员安排的任务,确保项目进度、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提高项目管理人员效率,对项目成功起关键性作用。

2 提高人员效率的方法

项目管理中提高人员效率的方法有2个方面,一是人尽其用:不同的人受到生长教育环境的不同,其工作方法、擅长领域不一,针对不同的人员,分配不同的工作;二是以平均水平为目标,提出工作要求:为完成项目目标,整体的施工力量及施工步伐需要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对低于平均水平的人员提出具体工作量要求,无法满足要求的人员及时进行更换。

管理人员一般少且关键,针对管理人员效率的提高,按以上2个方面,可采用的方法如下:

1)项目执行前,针对项目执行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匹配适应度高的管理人员。

2)项目执行前,对各管理人员进行简单了解,按管理特点分配不同岗位。

3)按项目执行难度对各管理岗位提出针对性要求,分解责任至个人。

4)按项目周期划分节点,依据项目执行过程中难点的变化,定期检查管理人员是否满足要求。

5)制定合理的薪资体系,平衡权力及责任,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施工人员一般多且繁杂,针对施工人员效率的提高,可采用的方法如下:

1)对整体项目进行详细分解,具体到焊缝、单个吊装部件的安排,计算所需施工人员各工种数量,选取符合条件的施工队伍。

2)按工种编排施工计划,给各班组安排合理的工种搭配。

3)施工计划编排到日计划,每日检查各班组完成情况,对进度滞后、质量不达标的班组,了解情况,及时做出变动。

4)加强项目执行前期对各施工节点的监管,了解各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出平均效率目标,对达不到平均效率的施工人员,要及时进行更换。

一般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周期长、执行中复杂多变,更换施工队伍会产生一系列繁琐问题,所以提高现有队伍的人员效率最为实用。项目执行前期,工作任务安排较少,项目管理较为松懈,但该时期是重要的监管阶段,需着重观察施工人员的施工能力、水平,以便后续编排后续施工计划,预估施工进度、质量、安全能否保证。

3 实际项目管理中提高人员效率的应用

以S项目为例,项目包括设备拆除、设备制作安装、电气调试等内容,因设备安装所需管理人员、施工人员最多,对其施工过程进行分析,了解如何提高人员效率。

1)设备安装工期为55天,设备制作、安装总量为2 000吨,制作完成后倒运至现场进行拼装。

2)设备安装前,制定的安装顺序为从下到上,分解各部件重量,按施工蓝图及场地布置制定吊装方案。

3)针对项目均为大型吊装,需现场拼装的特点,选用的管理人员为有丰富吊装经验的项目经理,并配备专职安全员、质量员进行监管。

4)期间配备2名施工管理人员,1名管理人员性格外向、爱打交道,安排负责其施工队伍之间的协调,另1名管理人员性格沉稳,安排其负责项目施工方案的制定。

5)要求专职安全员每日汇报项目安全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进行实施;2名施工管理人员每日汇报项目施工进度情况,同时提出改善意见进行实施;质量员每日汇报拼装及安装质量情况,提出整改意见。

6)项目经理按项目小节点进行把控,每天检查质量及安全情况,每3天检查进度情况,对未检查到位的管理人员提出整改要求,对检查规范的管理人员提出肯定。

7)项目执行前,对部件所需焊缝量、安装所需焊缝量、各部件的起吊重量进行统计,按平均平焊64米每人每天,立焊20米每人每天,计算所需焊工数量,并对施工人员提出要求。

8)安装现场可同时存在5个拼装作业面,按每个作业面每日进行拼装部件的不同,计算所需吊车数量、大小,并协调吊车计划,每个作业面配备指吊人员、铆工。

9)对施工人员每日按工作量进行考核,对不满足的施工人员提出整改要求,整改不了进行更换,期间更换了2个不满足要求的班组。

10)项目执行过程中,在出现拼装完成到安装转换的过程中,通过减少焊工数量(安装作业面不够),增加高空作业安装工数量,3天时间稳住了施工步骤。

11)最终项目54天完成,比预计工期提前1天。

4 结语

项目管理中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而且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合理的规划执行计划,提高人员效率,才能更好的应对突发情况,确保有效完成项目。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采用正确的方法提高人员效率,才能有效的控制进度、质量、成本、安全,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

猜你喜欢
施工人员管理人员项目管理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