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陇山林区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对策研究

2023-01-15 08:44
甘肃林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小陇山次生林树种

刘 伟

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是增强森林生态功能的根本举措,是培育木材战略资源的重要抓手,是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战略选择。

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自1962 年建局开始,在森林经营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山一沟,整体推进,宜抚则抚,宜封则封,宜造则造”的小陇山次生林综合培育技术体系,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标。通过几十年的次生林综合培育,小陇山林区森林活立木蓄积量逐年稳步增长,并且很好地保持了生物多样性的稳定,充分发挥着森林生态效能,同时,在森林经营技术方面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有了一套适合小陇山林区的森林经营理论,并向全国推广,打造出了小陇山第一张名片。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力营造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商品林,营造了20 多万亩速生丰产林,为小陇山带来了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小陇山的生态建设和带动周边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0年的时候引进吸收德国近自然经营技术理念,在百花、党川等林场建立了可持续经营试验示范点,为探索小陇山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路子,付出了辛劳和汗水,取得了结构化经营的理论依据,并已出台了行业标准。

从小陇山多年的经营来看,其实一直围绕着森林质量提升的主线,为森林经营作了大量的探索。目前国家提出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就是要充分查清森林资源现状和所依附自然条件,利用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的手段,通过已经成熟的经营技术措施提高林地单位面积林木的数量和质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确立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目标和策略

以多功能森林经营理论为指导,坚持目标引领、示范推动,分区、分类、因林施策,全面保育天然林、科学经营人工林、复壮更新灌木林,完善政策支撑机制,创新经营技术模式,培育“结构合理、系统稳定,功能完备、效益递增”的森林生态系统。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质量优先;坚持优化结构,补齐短板;坚持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坚持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

建议的策略主要是:一是以提供森林生态服务为主线,重点培育珍贵树种、大径级优质良材,打造优美森林景观;将抚育经营措施落实到山头地块,推进适度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大力推行针叶与阔叶树种混交、先锋树种与演替后期树种混交、乔木与灌木树种混交,发展以乡土树种、珍贵树种、深根系树种、演替后期树种为建群种的混交林,形成层次多、冠层厚、生态位错落有致的森林结构,保持森林恒续覆盖,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不断提高林地产出,不断增强森林综合效能。二是建立健全森林质量提升制度。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推进森林质量提升提供可靠保障。三是创新示范森林质量提升技术。坚持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组织实施重大林业工程科技支撑项目,加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科技支撑。建立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技术支撑体系,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建立森林质量提升管理平台。

二、精准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经营方案编制首先应结合小陇山生态区位重要性和森林所发挥的主导功能,将全局森林区划为不同的功能区,如水源涵养功能区、水土保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森林游憩区功能区、特种用途功能区、商品林经营生态功能区等;根据生态重要性和生态脆弱性等指标区划经营管理区,例如将全局的林地区划为严格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保护经营区和集约经营区四个经营管理区。

在功能和管理类型区划的基础上,以小班为单元,按照经营目标、林分类型、立地条件、起源等组织森林经营类型。经营类型主要有:封禁护养措施类型、封山育林措施类型、人工造林措施类型、森林修复措施类型、低质低效林改造措施类型、更新采伐措施类型等。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经营方案编制在资源本底调查方面要突破原有围绕蓄积总量的调查体系,更加强调森林质量与结构的调查指标,充分考虑全周期经营规划的需要,摒弃单一过程、单一经营措施的做法,在科学准确的本底数据基础上,精准确定每个森林类型的林分现状、经营目标以及全周期经营计划,将经营期的各项经营措施落实到具体小班地块。

三、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技术措施

按照“分场设计、综合经营、自然优化、集中作业”的思路进行整体设计,突出森林经营的全面性和整体性,采取“宜造则造、宜抚则抚、宜改则改、宜封则封、宜留则留”的灵活作业方式,使不同林分类型、不同立地条件的森林都得到科学经营、合理培育,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协同实现。

在技术方法上,包括主要树种典型林分质量精准提升经营技术、天然次生林质量精准提升技术、退化防护林修复经营技术等具体技术体系。

主要树种典型林分质量精准提升经营技术要尝试改变过去以龄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划分经营的方法,将森林全经营周期划分为更新及幼抚阶段、形干阶段、径级阶段、森林成熟与二次建群阶段等4 个阶段,界定每个阶段的经营目标和具体措施。建立栎类林、落叶松林、油松林、华山松林和云杉林等有代表性的主要树种的典型林分质量提升经营技术体系,为开展水源涵养林经营、区域景观经营、纯林目标树经营、天然次生林多目标经营、混交林多目标经营、林苗一体化经营以及林下经济(林菌林药)经营等提供了具体经营措施范例。

天然次生林质量精准提升技术需改变过去按照树木起源(人工林或天然林)划分经营的方法,根据天然次生林树木起源的组成状态,将天然次生林分为乔林、中林和矮林,将天然次生林经营的最终目标确定为培育优质乔林或中林,通过对矮林的更新(重视天然更新)、近自然转化和培育,在林分持续覆盖的前提下,增加优种、优树占比,优化林分、林层结构,促进正向演替,提升森林的多种效益。

退化林修复经营技术必须改变过去单一重视“减法式”的间伐措施,而忽视“加法式”的补植补造等具体经营技术的做法,提出在不强烈改变森林生境和植被持续覆盖前提下,通过疏伐补植、人工诱导天然更新、渐进式树种置换等方法逐步提高森林质量,改变树种结构,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性。

四、目前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确立经营理念和目标,正确解读政策、法规,提前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完善管理流程,严格执行相关的技术规程和标准,认真细致地完成经营方案的编制,熟练合理地运用各类技术措施等。

在经营动力方面,经营主体总体上缺乏自身内在驱动力,部分经营单位还没有真正把森林经营作为职能职责,缺乏应有的活力和符合科学规律的创新。

在经营技术方面,人才队伍、标准规程、现地经验以及各个技术管理的环节等存在严重不足。

五、建议

(一)各经营单位(林场、所、园)对经营范围内的森林资源进行细致的摸底调查,查清现状,继而编制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经营方案,确定各年度需经营的地块、类型、面积等,积极申报,争取国家资金的扶持。

(二)加大力度引进森林经营方面的技术人才,着重培养在岗职工,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一人带两人或三人,把传、帮、带的优良传统融入到工作的各个方面。

(三)建立激励机制,落实奖惩制度,并加大奖惩的力度,细化工作流程,调动职工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小陇山次生林树种
次生林改造技术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浅论北方次生林培育技术要点
小陇山野生观赏种子植物资源及其应用探究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现状与可持续经营探讨
浅析天然次生林保护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