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殷都区芦笋产业发展推广模式及建议

2023-01-17 13:10安阳市殷都区农业农村局王海红
河南农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芦笋科普基地

安阳市殷都区农业农村局 王海红

一、安阳市殷都区芦笋产业发展现状

殷都区村民3年前以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烟叶等传统作物为主,种植收入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年人均收入低于790 元。近年,区委区政府解放思想,抱定带领村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远赴山东莒县考察芦笋种植技术,并引导农户试种成功。第一年,种植面积达到33.33 hm2,每667 m2效益5000 余元,村民的收入明显提高,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殷都区建立了多个芦笋示范基地,为推动科学发展,提高种植户的科技素质,加大对该示范基地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乡政府带领群众成立了芦笋种植协会,坚持走“支部+协会”的路子,坚持“一村一品、科普提素、示范推广、产业优化、持续发展”的思想,鼓励群众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强力推动扩大芦笋种植面积,引导群众走上了依靠科技致富的路子。基地从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引进优良新品种格兰德,在基地内试验、示范,每667 m2增产100 kg,增加效益500 元。该品种在全区所辖乡镇得到推广,推动了芦笋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基地所属乡镇已有2/3 的农户成为种植户,芦笋种植面积发展到106.67 hm2,每667 m2平均效益突破万元。同时,该基地还辐射带动周边7 个乡镇,30 多个自然村,形成了133.33 hm2的芦笋种植示范园区。该基地的做法作为殷都区全民创业的典型在全市交流和推广,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安阳市殷都区芦笋产业发展模式

(一)建设芦笋基地,探索研究芦笋的生长规律

河南芦笋种植是全新物种引进,栽培技术属于空白,虽然依赖山东方面,也只能是框架式指导。因此,建设芦笋基地,种植技术与管理办法,要靠自己去探索。殷都区主动探索研究芦笋的生长规律,从试验中找出适宜芦笋生长的有利因素,从而不断总结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科学种植方法,避免了盲目照搬异地整套经验而走弯路。

(二)培养素质高的技术骨干,提高笋农的种植管理水平

示范基地一是培养素质高的技术骨干;二是适时让笋农掌握种植技术,定期开展技术讲座,不定时在田间解决苗情偏差等实际问题,目的是让种植者学习到科学技术。科学的管理技术与直接生产者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体现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随着种植户科技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示范基地一年龄笋的长势便呈现出令人喜出望外的态势。一年龄笋采收结束,示范基地每667 m2平均产值4500 元,其中,部分芦笋每667 m2产值在6000 元以上。芦笋每667 m2产值是其他作物的2~3 倍的说法得以印证,在村民中引起巨大反响。其实这只是幼龄笋产值,进入3年龄笋丰产期之后每667 m2产值在10 000 元以上。芦笋种植净增面积达到18 hm2,被叫停在种植界限内。在不放弃粮食生产的同时,笋农要注重芦笋换茬轮作,要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科学高效地实现集体化经营生产优势,在较小的芦笋种植示范基地上创高产值记录,达到芦笋种植业示范推广的目的。

(三)提供全方位无偿技术服务,激发笋农极大的生产热情

安阳市对笋农普及种植与管理科学技术,紧密结合本地区自然条件,引领笋农少走弯路,向着高产值冲刺。印刷《芦笋栽培高产技术》科普读物2000 余册分送各户,特邀芦笋栽培专家学者来基地授课,并在田间地头给种笋户做生产指点。示范基地技术骨干从专家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中吸取许多宝贵的种植经验,同时又根据本地种植中发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结合一起实践,在芦笋田间管理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对本地区芦笋栽培行之有效的栽培与管理办法,叫作《中原芦笋栽培特点》。示范基地以优越的技术服务,与自身高产值的经济效应,促使这项高效种植业迅速突破乡界,向全县范围进展。基地以发展为着眼点,有求必应,提供全方位无偿技术服务。基地负责人、技术人员时常奔波于各外围点,用投影、讲座、田间指导等方式普及着科学的种植管理办法。笋农得益贴心扶助,焕发极大生产热情,辛勤劳作,精耕细作。辛勤换取了丰厚的回报,示范基地2年龄芦笋每667 m2产值达8000 元,产生轰动效应,净增芦笋种植面积52 hm2,辐射其他县区芦笋种植面积148 hm2,从事田间管理人数达2000,参与生产者近万人,并且都是直接受益者。

三、安阳市殷都区芦笋产业发展建议

(一)重点培育和创建优质高效示范基地,坚持走“支部+基地+协会”的路子

结合殷都区芦笋种植示范基地的实际,殷都区要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尤其是基地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科普讲座、科普咨询等科普活动,重点培育和创建一批优质高效示范基地,打造“一区一品”的新格局。传统芦笋种植经济风险较大,应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指导,以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为核心,以创建示范基地为契机,以加快土地流转、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大力推进农产品食品安全和基地各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能力,厘清思路,不断创新机制,提高组织服务能力,以各级科技技术部门为依托,充分利用实用科普技术,进一步加强基地各项工作管理制度,把管理制度转变为服务体系,促进基地上规模、上档次,提高基地经济效益,提高基地辐射带动能力,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注重基地的示范引导和带动,创新服务模式

为了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殷都区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芦笋科学种植技术,实施以点带面、逐步发展,千方百计带动千家万户脱贫致富。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全国科技日、科技周、科普之春及三下乡活动向群众贯彻传达省、市、区有关文件材料,把科普知识以及发展生态种养殖技术宣传单发到每户,制作宣传版面、条幅、录音,在周边乡、办巡逻宣传;利用教育平台、科普图书室,组织群众观看科技讲座、图片,分不同季节聘请河南省农业大学、专家教授直接到现场为群众讲解芦笋育苗等关键技术。二是组织技术骨干、工作人员、科技示范户“走出去”,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增强信心。通过引进、试验、示范,把高新适用技术和先进生产模式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产生形象、具体、直观的生产效果。然后通过试验,让广大农民跟着示范学,照着示范干,既学到技术、提高了素质,又发展了产业、提高了效益。

(三)健全各级组织,完善科普设施,搞好科普宣传

殷都区充分依靠各级政府的支持,克服种种困难,加大科普经费的投入,使科普经费逐年增加。完善科普设施,搞好科普宣传,基地要建科普图书室,科普宣传栏和先进的远程教育网络,经常对种植户开展科普教育和有关知识信息宣传。开展技术培训,发挥示范作用,基地创建领导小组根据芦笋种植的不同环节,及时聘请专家学者举办技术讲座和技术咨询。用科普宣传栏,宣传科普知识,基地要科学建立购、产、销技术和信息为一体的全程服务,按照无公害有机芦笋生产的标准规模种植。

(四)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和发挥生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殷都区紧紧围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活动,强化领导,成立示范基地领导小组,各小组编制工作计划和基地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各负其职,紧密配合,各小组长应对基地签订年度工作责任书,为基地科普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得力保障,在生产各阶段对芦笋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完善各项管理和服务措施。一是层层建立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不定期召开协调会,明确各级领导干部的职责,制定培训计划,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并将芦笋基地的生产培训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二是结合实际,按照市场和农民的需求,以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为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和发挥生产技术员学习运用适用技能和市场经济知识的积极性。

(五)进一步强化科普辐射能力,不断增加基地自身活力

殷都区认真贯彻落实《殷都区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精神,充分调动农民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基地成员和农民的科学素质和种植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好、更优质的社会化服务,带动广大农民掌握先进的芦笋种植技术,积极引进芦笋新品种、新技术,调整优化芦笋种植品种结构;以基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严格生产标准,打造安全、优质、绿色无公害产品;以科技培训为手段,继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着力搞好芦笋新技术的培训和运用,提高笋农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引导广大农民依靠科技致富,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猜你喜欢
芦笋科普基地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欧洲“芦笋季”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科普达人养成记
我的基地我的连
科普漫画
无公害芦笋栽培技术
西班牙芦笋替代南美芦笋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