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需了解血常规那些事儿

2023-01-17 11:05马洪
家庭医学 2022年22期
关键词:血常规白细胞贫血

马洪

一些为人父母者.只要孩子生病,就要求医生检查血常规。那么,血常规检查是不是儿科一个必查项目?什么情况需要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升高”表示血常规异常吗?儿童血常规报告可以比照成人的血常规报告作出相同解读吗?下面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儿童血常规的话题。

1.白细胞总数和分类。此类指标部分时候能够表现身体的免疫状况,可用来帮助评估病原体感染的性质。

2.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向器官组织输送氧气,输出二氧化碳,所以,此类指标可有效反映受检查者有无贫血以及贫血的实际程度。

3.血小板及其相关指标。血小板的功能是向毛细血管提供营养与支持;利用释放、聚集及黏附反应,加入到血液凝固的进程中来。在血管受到伤害时,血小板能产生血栓,加速血液凝固。此类指标通常用于评估血小板有无异常,发现凝血功能异常。

①反复出现原因不清的发热,利用血常规检查协助评估病原体;②利用血常规检查评判是否发生贫血、贫血类型及贫血的严重程度;③利用血常规检查评判是否发生血液系统疾病;④利用血常规检查评判血小板數值是否异常,以及由此引发的凝血功能障碍。

评估血常规检查某个指标有无价值,要结合该指标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综合分析。血常规检查对各年龄段儿童具有不同的诊断价值。

不足3个月的婴幼儿,特别是0~28天的新生儿,南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现象较多。对于此年龄段的发热患儿,血常规检查可以为诊断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2016年)指出,新生儿出现原因不清的发热时,若无严重情况,则在患儿病情发作12小时后开展血常规检查,比在这之前检查,对评估严重细菌感染具有更好的特异度与敏感度。也就是说,这种常规有时并非愈早愈佳。因此,若孩子精神状况与日常相比并无大的变化,无须匆匆地去进行血常规检查,不妨缓一下检查,结果可能更好。当然,若不足3个月的婴幼儿有发热现象,或精神不振,还是应该前往医院求诊。

年龄较大的孩子,仅仅通过血常规检查来评估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往往没有多大价值,必须结合其他手段进行综合研判。

理由1:成人与儿童的血常规参考区间存在差异

儿童血常规的正常参考区间与成人是不同的。即便是年龄段不同的儿童,白细胞中的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也有着不同的占比。大部分医院的血常规报告单.其参考区间通常是面向成年人的。下表为婴幼儿的血常规正常数值,可以看出,新生儿与婴儿白细胞正常值区间大于成人的正常值区间。

理由2:生理因素亦会导致白细胞数值变化

虽然白细胞数值变化在病理性状况下更易出现,但一些生理因素同样会导致白细胞数值异常。比如过于兴奋、剧烈活动、饭后、呕吐,还有成人醉酒、妊娠、月经之前、分娩等情形。所以,白细胞数值上升时应考虑这些生理因素,以免出现误判。通俗地说,白细胞“升高”不等于血常规异常。

许多人以为,白细胞数值升高或中性粒细胞数值升高,即为细菌感染;若下降,则为病毒感染。因此,部分家长会主动请求医生检查血常规,并根据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值是否上升,来判断应用抗生素与否。

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前面已经说过,导致白细胞数值变动的因素,除了细菌感染之外,亦与生理因素和其他病理因素有关。有鉴于此,在诊断时一定要根据儿童的体征、实际症状表现统筹考虑。总而言之,白细胞数值上升,并不代表细菌感染,因此,也未必就需要使用抗生素。

猜你喜欢
血常规白细胞贫血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白细胞
血常规解读
中医怎么防治贫血
春困需防贫血因
你对贫血知多少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鸡住白细胞虫病防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