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瑶函》四篇序文校注零札*

2023-01-18 10:01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袁开惠王育林
中医文献杂志 2022年4期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袁开惠 王育林

《审视瑶函》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眼科著作,是古代中医眼科的代表性专著。大部分内容为明末医家傅仁宇所撰。傅仁宇,字允科,江宁(今江苏南京)人,明代末年著名的眼科专家。傅仁宇出生在一个世医之家,其集合前代及当时诸家学说,参以个人临证心得,于1644年完成了《审视瑶函》初稿。后经其子傅维藩、其婿张文凯修改与删削,成书于1651年,初刻于1667年。《审视瑶函》基本确立了眼科专著的体例;力主开通明目,反对滥用寒凉;记载了针拨内障术;所收正容汤、防风散结汤等配伍精当,疗效显著,迄今仍为眼科临床沿用。这本书在中医眼科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地位,是眼科学术发展趋于成熟的代表作之一。

序跋是古医籍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术源流与书籍版本等有重要的提示信息作用。“写得好的他序极似今日之‘书评’,可从侧面使读者了解书籍与作者的情况。序跋是古医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序跋的校点、注释是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重要一环。”[1]然而,序跋恰是古医籍中比较难以读懂的文字,因其文辞古奥,多涉用典。中医眼科自中古以来渐成体系,其发展与汉唐以来的佛教和道教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佛教医学中拔除人身疾苦的思想、对于六根的重视等,促进了中医眼科的发展。唐代《龙树眼论》托名佛教“龙树菩萨”撰,书中记载了针拨白内障等具体的佛教医学眼病疗法。宋代以来的《银海精微》托名孙思邈撰,而以“目为银海”命名。因此,在整理、校注眼科著作,特别是其序言时,对佛教文化、道教思想均应有一定的了解。不过,现有《审视瑶函·序》各校注本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注解过于简略,当注未注,故读者参阅注解仍难以把握序言的主旨与内涵。校注者对于古代佛教、道教文化了解较少,因此涉及佛教、道教的字词等误注误解者为数不少。

《审视瑶函》现存多个版本,如清康熙六年(1667年)尊古堂刻本、清光绪十年(1884年)善成堂刻本等40余种。本文以诸本中影响较大、注释较多、质量较好的和中浚先生2008年出版的整理本(简称和本)为基础,参照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醉畊堂刻本、上海中医药大学藏酉酉堂刻本、严世芸主编《中国医籍通考》(简称严本)中所收傅仁宇自序等,将我们发现的问题,札录如下,供学人取阅。

《陈序》札录

《陈序》作者陈盟,各版本皆收此序,因本序撰写时间为“崇祯甲申”,即崇祯十七年(1644年)。或许因书商牟利,多不录清人撰写的序言。陈盟曾患眼病,多方求治无果,后经傅仁宇医治而痊,且其与傅家世代通好,因作此序。陈盟为明代大文豪,其序用词古雅,多典故,且序中涉及医学与佛、道二教的关系,也论及傅仁宇的宗教信仰。

故其时分猷者或肘捖铁镜以建勋,考成者或胸贮金篦而宣化。

肘捖铁镜、金篦,未出注。

肘捖铁镜:言身怀高超艺术。铁镜,此指宝镜。相传宝镜能透视脏腑,悉照病源,甚至有能治疗疾病者。《唐宋传奇·古镜记》载:“使龙驹持镜夜照,诸病者见镜,皆惊起,云:‘见龙驹持一月来相照,光阴所及,如冰著体,冷彻脏腑。’即时热定,至晚并愈。”《原化记·渔人》中渔夫从太湖中捞出的铜镜,不但“照形悉见其筋骨脏腑,溃然可恶”,而后“其人先有疾者,自此皆愈”。

金篦:本为治疗白内障最早的手术器械。《外台秘要》卷二十一治疗眼病脑流青盲的方法指出“宜金篦决,一针之后,豁若开云而见日”。此处,以金篦代指高超的眼科医术。

补天炼石,浴日调元,洵各有天授焉,匪其人不得而遇也。

补天炼石、浴日调元,未出注。

补天炼石,浴日调元: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也形容伟大的功业。典出《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又《山海经·大荒南经》载:“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

仁宇傅君,以慈祥臆擅龙木誉,名闻诸候,惠济苍赤,扩亿丈大光明藏,现大医王身,而为说法。一匕神楼,已足格紫宵而骖乌龙。

龙木、大光明藏、一匕神楼、格紫宵而骖乌龙,未出注。

龙木:即印度佛门名医龙树。据《龙树菩萨传》其母树下生之,而龙助其成道,故名。后世称龙树菩萨,隋唐时传入中国的有《龙树眼论》一书。宋元后因避宋英宗赵曙讳改称龙木,如《眼科龙木论》等。

大光明藏:佛家语,指大智慧。在大乘佛教看来,人自有佛经,就是大光明藏,即智慧大光明。它指示了生脱死的法门,破除无明,显现本有法性光明的法门。

一匕神楼:典出托名班固的《汉武内传》:“少君疾困,叩头求活,安期生以神楼散一匕与之,服即愈。”后因以“神楼散”指仙家的灵丹妙药。

格紫宵而骖乌龙:妙至高境。格,至。见《尚书·尧典》“格于上下”孔颖达疏。紫霄,高处。乌龙,黑龙。“格紫宵而骖乌龙”,典出晋曹毗《马射赋》:“状若腾虬而登紫霄,目似晨景之骇扶木。”

式于家则见斋心敦善,茹蔬戒修,嶷嶷庞居士也。式于闾则见瞿昙植果,香芬旃檀,油油许玄度也。式于都则见俭惠良稷,寒施纤纩,蔼蔼傅大士也。

嶷嶷、庞居士、瞿昙植果、油油、寒施纤纩、傅大士,未出注。许玄度,和本出注[2],但未言其德行风度,此句以许玄度比况傅仁宇高尚医德,故补充之。

嶷嶷:德高的样子。《史记·五帝本纪》载:“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司马贞索隐:“嶷嶷,德高也。”

庞居士:原名庞蕴,字通玄,中唐时的禅门居士。

瞿昙植果:意为与佛为伴,种植果树。瞿昙:释迦牟尼的姓,一译乔答摩。此作佛的代称。植果:种植果树,自给自足,寓意隐居。孟浩然《田园诗》载:“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史记·货殖传》载:“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桔……身有处士之义而取给焉。”

油油:悠然自得貌。汉代刘向《列女传·柳下惠妻》载:“且彼为彼,我为我,彼虽裸裎,安能污我,油油然与之处,仕于下位。”

许玄度:东晋高阳人,名询,字玄度。为一时文宗,好游山水,终身不仕,善析玄理,是当时清谈家的领袖之一。隐居永兴西山(今浙江萧山),而“每致四方诸侯之遗”。

寒施纤纩:给贫寒的人细绵御寒。纤纩:细绵。《尚书·禹贡》载:“厥篚纤纩。”孔安国传:“纩,细绵。”孔颖达疏:“纤是细,故言细绵。”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载:“驰骛之俗,浇薄之伦,无不操权衡,秉纤纩。”

傅大士:指傅翕,字玄风,号善慧。《续高僧传·卷二六》称傅弘,又称善慧大士、鱼行大士、双林大士、东阳大士、乌伤居士。东阳郡乌伤县(今浙江义乌)人。南朝梁代禅宗著名尊宿,义乌双林寺始祖,中国维摩禅祖师,与达摩、志公共称梁代三大士。

因喟然嘉叹久之,岂葛仙捣药,鸟犹作丁丁杵舂声?

岂葛仙捣药,鸟犹作丁丁杵舂声,未出注。

岂葛仙捣药,鸟犹作丁丁杵舂声:和本此句句读有误,应为“岂葛仙捣药鸟,犹作丁丁杵舂声”,徐又芳著《中医五官科名著集成》、严世芸主编《中国医籍通考》第四卷均作“岂葛仙捣药鸟,犹作丁丁杵舂声”[3- 4],为是。极赞傅仁宇医术高超,如同仙医葛洪。陆游有《捣药鸟》诗,说此鸟“鸣声清绝,正如杵药”,并说“幽禽似欲嘲衰病,故学禅房处药声”。明董斯张《广博物志·卷四八》载:“葛仙公尝于西峰石壁上石白中捣药,因遗一粟许,有飞禽遇而食之,遂得不死。至今夜静月白风清之时,其禽犹作丁当杵臼之声,名之曰捣药鸟。”清陈元龙《格致镜原·卷八一》引《九华山志》云:“捣药鸟形罕见,春夏之间,独鸣于深岩幽谷之中,啼曰克丁当,宛如杵臼敲戛之声,清亮可听。”此鸟因啼声“克丁当”如捣药声而得名,在序言中借以赞誉傅仁宇医德高尚。

将醉卧紫金床头,拉伯阳参同漱炼,一洗羊豕狗鼠,廓轮溲渤,为刍鬼夜魔,踢开许大宝月轮金光藏醍醐甘露,洒须弥峰顶,自在王座者,抑傅君之谓欤?

本句佛道内容夹杂,较难懂,诸本未注。

将醉卧紫金床头,拉伯阳参同漱炼:典出唐代道士马湘《又诗一首》:“昔日曾随魏伯阳,无端醉卧紫金床,东君谓我多情赖,罚向人间作酒狂。”醉卧,因马湘嗜酒,豪饮,常醉。《全唐诗》云其“饮酒石余,醉卧以拳入口”。紫金床,根据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炼丹术、点金术和长生术》,应为紫金制成的名贵的床。紫金,一说为赤铜与乌金制成的合金。道教以炼砂成金第七次炼制为紫金。紫金化砂成丹,服食者,形神合,能轻举。据《三洞珠囊·卷三》引《太平经·一百十四》云青童君(东王公)服食紫金。紫色是中古时期道教最具代表性的颜色之一,是上苍玄虚的象征,是一种属于道教真人或炼丹术方面的颜色。伯阳,指魏伯阳,传为《周易参同契》的作者。参同,即《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知最早的包含着系统的内外丹理论的养生著作,被道教吸收奉为养生经典。其学说把《周易》、黄老、炼丹术融会在一起,用《周易》的阴阳变化之理,阐述炼丹、内养之道,证明人与天地、宇宙有同体、同功而异用的法则。漱炼,道教养生修炼之法,谓配合调息,搅舌生津,缓缓分口咽下。《苏轼全集·养生诀上张安道》载:“候出入息匀调,即以舌接唇齿,内外漱炼津液若有鼻液,亦须漱炼,不嫌其成,漱炼良久,自然甘美,此是真气,不可弃之,未得咽。复前法。闭息内观,纳心丹田,调息漱津,皆依前法。如此者三,津液满口,即低头咽下,以气送入丹田。须用意精猛,令津与气,谷谷然有声,径入丹田。”

羊豕狗鼠:代指佛教中导致人体身心疾病的鬼神魔之精魅。据隋《修习止观坐禅法要》等,精魅在十二时辰中幻化成羊豕狗鼠等来扰乱迷惑修行人[5]。佛典《清净道论》《摩诃止观》等认为鬼神魔扰是人体生病的原因之一。

廓轮:同“轮廓”。廓、轮均有外围义。此处联用指划出轮廓,弄清边界。

溲渤:亦作“溲勃”,“牛溲马勃”之略语。语本唐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此代指医药。

刍鬼夜魔:《清净道论》《摩诃止观》等佛典认为鬼、魔是造成疾病的原因。

大宝月轮金光藏醍醐甘露:大宝月轮金光,应指药师佛。因药师佛之一为东方妙宝世界南无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药师佛右胁侍为月光菩萨,药师佛及胁侍菩萨会保护修行人无诸病苦。醍醐甘露,指药师佛左手执持药器或药壶中物。

须弥峰:须弥是梵语音译词。须弥峰或译为须弥楼、修迷卢、苏迷卢等,有妙高、妙光、安明、善积诸义。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采用,指一个小世界的中心。山顶为帝释天所居,山腰为四天王所居。四周有七山八海、四大部洲。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载:“释氏书言,须弥山南面有阎扶树,月过,树影入月中。”北宋《释氏要览·界趣》载:“《长阿含》并《起世因本经》等云:四洲地心,即须弥山。此山有八山绕外,有大铁围山,周回围绕,并一日月昼夜回转照四天下。”

当不在马自然徐秋夫下,而且弓冶绳武,作述一家。

马自然、徐秋夫,和本出注,略作修改,突出此二人医术神奇。弓冶绳武,诸本未注,严本有因形近导致的文字讹误。

马自然:即前文所言马湘,字自然,杭州盐官人,唐代著名道士。参见《太平广记·卷33》引《续仙传》“马自然”条。

徐秋夫:南北朝时刘宋医家,从父徐熙习医,尤擅针灸。据《南史·张邵传》,徐秋夫针刺愈鬼腰痛。

弓冶绳武:严本作“弓治”,误。醉畊堂本作“冶”,是。弓冶,谓父子世代相传的事业。语本《礼记·学记》载:“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北史·魏收魏季景等传论》载:“季景父子,雅业相传,抑弓冶之义。”绳武,语本《诗·大雅·下武》载:“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朱熹集传:“绳,继;武,迹。言武王之道,昭明如此,来世能继其迹。”后因称继承祖先业迹为“绳武”。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木本》载:“我欲绳武而不能,以著述永年而已矣。”

异日谟明弼亮,分寄耳目股肱,燮捖阴阳。

谟明、弼亮、燮捖,诸本未注。

谟明:亦作“謩明”,谓谋略美善。《书·皋陶谟》载:“允迪厥德,谟明弼谐。”孔传:“谋广聪明以辅谐其政。”蔡沈集传:“皋陶言为君而信蹈其德,则臣之所谋者无不明。”

弼亮:本义为辅佐。《书·毕命》载:“弼亮四世,正色率下。”孔传:“言公……辅佐文、武、成、康,四世为公卿。”孔颖达疏:“亮,佐也。”引申指相位。宋楼钥《送张定叟尚书镇襄阳》诗:“功高归未晚,会见登弼亮。他时名父子,继踵凌烟像。”文中即用此引申义。

燮捖:调和。《说文·又部》载:“燮,和也。”捖,嫥捖,调和。《淮南子·俶真训》载:“提挈阴阳,嫥捖刚柔。”高诱注:“嫥捖,和调也。”

《陆序》札录

《陆序》作者陆彬,序言落款时间为崇明甲申,各版均收入此序。陆彬在序言中赞颂了《审视瑶函》专业精湛,也以佛家的修行标准评价了傅仁宇的高尚德行。傅仁宇品如兰,言如莲,潜心向佛,以医术布施群黎。陆彬评述傅仁宇德行时,多借佛教人物来比况,言其似维摩,如鸠摩。依此序,可知傅仁宇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其欲刊刻《审视瑶函》,遂在佛前摩顶、献香、发愿。他对于佛教的虔诚信仰,也是其医术精益求精的动力之一。

《素》《难》而后有颛(专)科,犹六经而后有子史也。其旨玄,令人罔象而搜珠;其理微,令人碧落而占气;其奥沈,令人望洋而观澜。

罔象而搜珠、碧落、占气,诸本未注;望洋,辞书及古籍中释义均存一定问题,因出注。

罔象而搜珠:罔象,又作象罔。搜,酉酉堂本、醉畊堂本均作“蒐”。宋吕慧卿《庄子义》载:“象则非无,罔则非有,不敫不昧,此玄珠之所以得也。”玄珠,比喻道家形上本体之道。典出《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本义为无为才能求得大道。本文中意为医学之道深奥而难求。

碧落:道教语,指天空、青天。唐杨炯《和辅先入昊天观星瞻》载:“碧落三干外,黄图四海中。”

望洋:亦作望羊、望洋、望佯、望阳、盳洋等,眼瞳不转而向上视的样子[6]。《晏子春秋·谏上六》载:“杜扃望羊待于朝。”《庄子·秋水》载:“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以故鼎之贵者恒斑驳以征奇,业之耑(专)者须鞭草以灼膜。

鼎之贵者恒斑驳以征奇、鞭草、灼膜,诸本未注。

鼎之贵者恒斑驳以征奇:指古代青铜鼎,其以颜色斑驳而贵重、奇特。因青铜器为铜锡合制,初为近于黄金的土黄色,后因埋在地下日久生锈,而呈绿色等斑驳色。鼎,醉畊堂本作“”,二者为异体字。恒,醉畊堂本作“”,因避讳宋真宗赵恒的讳而缺笔。

鞭草:指神农以赭鞭鞭百草,检验百草性味。语出晋干宝《搜神记·卷一》:“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此喻说熟悉医学之理。

灼膜:洞悉人体内部脏腑的变化。灼:明白、洞悉。《书·立政》载:“我其克灼知厥若。”蔡沈集传:“当能明知其所顺。”膜:隔间之膜。《素问·举痛论》载:“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王冰注:“膜谓鬲间之膜。”此代指人体内部的脏腑。

君舌则莲,品则仙。

舌则莲:叶本注“谈吐高雅脱俗”[7],若读者不懂佛教譬喻,难以理解,因出注。

舌则莲:口吐莲花之意。口吐莲花是佛教用语,比喻口出妙语,说话有文采。典出《晋书·佛图澄》:后赵国主石勒召佛图澄,试以道术。佛图澄便“取钵盛水,烧香呪之,须臾钵中生青莲花,光色曜日”。

世有硕德长者傅君,若而人与之联驷承明,出其补天鸿勣,浴日月而荡乾坤,复何事之难济为。

若而、联驷、承明、补天、浴日月,诸本未注。

若而:若干。《左传·襄公十二年》载:“夫妇所生若而人,妾妇之子若而人。”

联驷:与“结驷”同。高车骏马连接成队,形容高贵显赫。《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原宪。”

承明: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称承明庐。又三国魏文帝以建始殿朝群臣,门曰承明,其朝臣止息之所亦称承明庐。《汉书·翼奉传》载:“未央宫又无高门、武台、麒麟、凤皇、白虎、玉堂、金华之殿,独有前殿、曲台、渐台、宣室、承明耳。”南朝梁元帝《去丹阳尹荆州》诗:“骖驾乘驷马,谒帝朝承明。”

补天、浴日月:即“补天浴日”。古代神话传说女娲炼石补天和羲和浴日甘渊的并称,比喻力挽世运功勋卓著或挽回危局。典出《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山海经·大荒南经》载:“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宋史·赵鼎传》载:“浚有补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山带河之誓,君臣相信,古今无二。”

君磐阿乐泌,一衲一瓢,翛然自足,将营菟裘而壶隐焉。

磐阿乐泌,和本出注而有误。菟裘,叶怡庭《历代医学名著序集评释》出注(简称“叶注”)过简。壶隐,诸本未出注。

磐阿乐泌:和本注为:“阿乐泌:又作阿乐密,意为园。”[2]不知所出,疑误。磐,醉畊堂本、酉酉堂本作“槃”。磐、槃,音同,应为记音字,疑为“般若波罗蜜”,谓智慧至于彼岸,智慧无边。“磐阿乐泌”是作者根据口语表述的一个概念,而“阿”字也被念成e,连起来有可能就是“般若波罗蜜”或“波罗密”。因为明清时期佛教用语的口语化,把“般若波罗蜜多”这个概念中的“多(埵)”这个音给吞掉了。

菟裘:本为地名。《左传·隐公十一年》载:“使营菟裘,吾将老焉。”后称告退隐居处为菟裘。宋陆游《暮秋遣兴》诗:“买屋数间聊作戏,岂知真用作菟裘。”

壶隐:隐居之意。《神仙传》《后汉书·方技传》均载壶公卖药事,言后壶公欲去,长房随之入山学道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汝水》载:“昔费长房为市吏,见王壶公悬壶于市,长房从之,因而自远,同入此壶,隐沦仙路。”

居、檩施,诸本未注。庭帏、鸠摩,叶注:“庭帏,旧指父母所住的地方,也借指父母。”和本近同。均误。“鸠摩,鸠摩罗什,佛经翻译家”[7],未言鸠摩奉佛之虔诚。

居:醉畊堂本作“尸”。意同。

檩施:檩,讹,酉酉堂本作“檀”,是。檀施,布施。唐杨炯《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载:“月抽官俸,日减私财,并入熏修,咸资檀施。”

鸠摩:疑指鸠摩炎与鸠摩罗什父子,此二人潜心佛道,传播佛法。

脊脊乎与时分忧,习勩而勿萦。且燕贻承芳,道光继志,上自克家,次迨义方,箕裘式谷,聿启象贤。

脊脊乎、燕贻、道光、箕裘、式谷,诸本未注。

脊脊乎:心情急切貌。脊脊,“汲汲”的同音替代词。《礼记·问丧》载:“其往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孔颖达疏:“汲汲然者,促急之情也。”

燕贻:同“燕诒”。《诗·大雅·文王有声》载:“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毛传:“燕,安也。”朱熹集传:“诒,遗;燕,安……谋及其孙,则子可以无事矣。”后以“燕诒”谓使子孙后代安吉。《宋史·乐志九》载:“钦翼燕诒,禋享是崇。”

道光:高尚的道德、正确的主张得到发扬和传颂。《晋书·汝南王亮等传论》载:“分茅锡瑞,道光恒典。”

箕裘:《礼记·学记》载:“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孔颖达疏:“积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陶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睹其父兄世业,仍学取柳和软挠之成箕也。”后因以“箕裘”比喻祖上的事业。

式谷:谓以善道教子,使之为善。《诗·小雅·小宛》载:“教诲尔子,式谷似之。”朱熹集传:“式,用;谷,善也……戒之以不惟独善其身,又当教其子使为善也。”

坦甥:指女婿,取东床坦腹义。

六翮(hé):谓鸟类双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鸟的两翼。《战国策·楚策四》载:“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

搏:讹,醉畊堂本、酉酉堂本均作“抟(摶)”,是。和本因摶、搏形近而讹。

南溟:亦作“南冥”。南方大海。《庄子·逍遥游》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仁宇遂踊跃摩顶,拈花褻香,向大士如来坛前,一发弘愿,出《审视瑶函》,广锓薛涛笺端,永为三千大千玻璃震旦,普渡一切,千手千眼,不住声色香味,触法施之。

叶注如“摩顶,摩伤头顶”“玻璃,天然的各种有光宝石”均误。不住声色香味,触法施之,诸本句读均误,或因整理校注者不明佛法所致。

摩顶:佛教授戒传法时的仪轨。《法华经》谓释迦牟尼佛以大法付嘱大菩萨时,用右手摩其顶。《法华经·嘱累品》载:“释迦牟尼佛从法座起,现大神力,以右手摩无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作习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

拈花:意同“拈花一笑”。《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指佛教禅宗以心传心。

褻:近,亲近。醉畊堂本作“亵”。褻、亵,异体字。

大士:佛教对菩萨的通称。南朝齐周颙《重答张长史》载:“夫大士应世,其体无方,或为儒林之宗,或为国师道士,斯经教之成说也。”

如来:佛的别名。梵语Tathāgata的意译。“如来”即从如实之道而来,开示真理的人。《金刚经·威仪寂静分》载:“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锓:刻。《玉篇·金部》载:“锓,以爪刻版也。”

薛涛笺端:纸端。薛涛笺,亦作“薛陶笺”,亦作“薛涛笺”,笺纸名。唐女诗人薛涛,晚年寓居成都浣花溪,自制深红小彩笺写诗,时人称为“薛涛笺”。旧时八行红笺犹沿此称。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下》载:“松花笺其来旧矣。元和初,薛陶尚斯色,而好制小诗,惜其幅大,不欲长,乃命匠人狭小之。蜀中才子既以为便,后减诸笺亦如是,特名曰‘薛陶笺’。今蜀纸有小样者皆是也,非独松花一色。”

三千大千:佛教语,谓大千世界。晋道恒《释驳论》载:“故神晖一震,则感动大千。”佛经认为以须弥山为中心,以铁围山为外郭,是一小世界;一千小世界合起来是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起来是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起来是大千世界,总称三千大千世界。

玻璃:玻,讹,酉酉堂本作琉,是。琉璃,亦作“瑠璃”,指玻璃灯。宋叶适《赵振文传借琉璃灯铺写山水人物》诗:“古称浄琉璃,物现我常寂。”明叶宪祖《鸾鎞记·途逅》载:“归来愁日暮,孤影对琉璃。”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岁暮杂务》载:“院内设松亭,奉天地供案,系天灯,挂琉璃。”本文用其引申义,谓光耀。

震旦:古印度称中国为震旦。《佛说灌顶经·卷六》载:“阎浮界内有震旦国。”

千手千眼:佛教谓观世音菩萨神通广大,为化度众生而变现种种形相。“千手千眼”乃主要形相之一,示无苦不见,无难不救。

不住声色香味,触法施之:句读误。不住声、色、香、味、触、法施之:不取由六根不净导致的声、色、香、味、触、法声色的六尘境界,以福慧布施。《六度集经·卷一》载:“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施,布施,梵文音译“檀”“檀那”的意译,施他人以财物、福、慧、利、善等。

《程序》札录

程正揆序题于康熙六年(1667年),或因书商谋利,多本不收此序。虽前有陈盟、陆彬曾为此书作序,但《审视瑶函》未付梓刊印,因此程氏见到该书后犹劝傅氏“梓而公诸天下”。程正揆在序言中谈到傅仁宇等所著《审视瑶函》眼科疾病治疗方法灵活多样,立方取法依据岐黄医道,而与十三科大义相通。

大清定鼎以来,予养疴山谷,思与道高德厚者商证之,惟南中仁宇傅君其人焉。

定鼎、南中,诸本未注。

定鼎:指建立王朝。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载:“高祖以圣武定鼎,规同造物。”鼎,相传夏禹铸九鼎,历商至周,为传国的重器,后遂以指代国家政权和帝位。

南中:泛指南方,南部地区。唐王建《荆门行》载:“南中三月蚊蚋生,黄昏不闻人语声。”傅仁宇为秣陵(今江苏南京)人,故有是说。

维藩云:泽世本怀,志未逮耳。

本怀:自己的心愿。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载:“区区本怀,实有可悲。”

泽世本怀志未逮耳,本句句读有误,因不明“本怀”词义而致。

予方欲筹厥事,适奉诏驰驱,备员司空。

司空,易误解,宜出注。

驰驱:奔走;效力。宋苏辙《代张公祭蔡子正资政文》载:“声闻于朝,遂付兵枢,剔朽锄荒,许之驰驱。”

备员:用作任职或任事的自谦词,相当于凑数。《史记·平原君列传》载:“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司空:官名。相传少昊时所置,周为六卿之一,即冬官大司空,掌管工程。汉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与大司马、大司徒并列为三公。后去大字为司空,历代因之。明废。清时别称工部尚书为大司空,侍郎为少司空。

傅君家学渊源,前雪滩陈宗伯,澹如陆使君二序,殆详哉言之矣。

雪滩、澹如,诸本未注。

雪滩:陈盟的号。陈盟,字宗伯,号鹤滩。清军占领南京后,遂遁入空门为僧,释名法藏,号雪公。

陈宗伯:指之前写过序言之一的陈盟。宗伯,称文章学问受人尊崇的大师。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皇甫冉》载:“每文章一到朝廷,而作者变色。当年才子,悉愿缔交,推为宗伯。”

澹如:当为陆彬号。使君:对人的尊称。清秋瑾《柬某君》诗:“苍天有意磨英骨,青眼何人识使君?”

《傅序》札录

《傅序》为傅维藩所作,落款时间为清初。序言中傅维藩叙述其学医的起因及过程、入太医院后又返乡编撰本书的经历,同时指出张文凯也是《审视瑶函》的主要编撰者。傅维藩序言记载了越甲申之后八载书方就绪的史实,根据前面程序亦知清初书仍为付梓。根据几篇序言,可以判定全书最后成书于1651年,初刻于1667年。各整理校注本,只有和本等对本篇序言中的亹亹、胸朒二语进行了注释,故下文中所注词语均为诸本所未注。

余犹记澡发时,日夕椠铅,朝呫夕哔,冀希逢季拾青紫,聿绍祖业而承父志,庶振袂猎缨,不致迈征,而忝所生尔。

澡发:澡,应为“燥”。燥发,谓胎毛始干,指年少。明袁宗道《明吏部尚书汪公墓志铭》载:“夫太宰公者,即宗道燥发时所稔闻少泉先生者也。”

椠铅:犹铅椠,指读书写作。椠,书版。古代削木为牍,未经书写的素牍称椠。铅,铅粉笔,古时用以点校书文或绘画。汉扬雄《答刘歆书》载:“雄常把三寸弱翰,赍油素四尺,以问其异语,归即以铅摘次之于椠,二十七岁于今矣。”

呫哔:亦作“呫毕”,犹占毕,泛称诵读。明李贽《王龙溪先生告文》载:“先生以言教天下,而学者每呫哔其语言,以为先生之妙若斯也,而不知其糟粕也,先生不贵也。”

猎缨:收揽冠带,表示恭敬严肃。《史记·日者列传》载:“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司马贞索隐:“猎犹揽也。揽其冠缨而正其衣襟,谓变而自饰也。”

不致迈征,而忝所生尔:此句句读有误,应为“不致迈征而忝所生尔”,“而”前不应有逗号。和本误,严本是。不致迈征而忝所生尔:不致到了自己年老的时候,没有成就而有愧于生我之父母。语出《诗经·小雅·小宛》:“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郑笺:“迈、征,皆行也。”迈征:言岁月之易流而年老。

鸳鸯绣出,胸晅重明,悉从兰心莲舌,馥馥沁肌,而造车合辙,勿问之已。

鸳鸯绣出:醉畊堂本、酉酉堂本作“鸳央繡出”,同。绣、繡,异体字。鸳鸯绣出,谓掌握了诀窍,技艺精湛。典出唐冯翊子《桂苑丛谈·史遗》:“(采娘)七夕夜陈香筵祈于织女。是夕梦云舆雨盖,蔽空驻车,命采娘曰:‘吾织女,祈何福?’曰:‘愿丐巧耳。’乃遗一金针,长寸余,缀于纸上,置裙带中,令三日勿语,汝当奇巧。”

胸晅重明:谓重见光明。胸,疑为讹字。严本作“朒”,指月亮。古称农历月初月亮在东方出现为朒。《说文·月部》载:“朒,朔而月见东方谓之缩朒。”晅:《集韵·元韵》载:“日气也。”谓太阳。

兰心莲舌:谓德行美好,语言优美。兰心,语本《周易》:“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莲舌,佛说法言辞或歌声动听曰舌吐莲花。

造车合辙:喻主观同客观相符合。典出宋朱熹《〈中庸〉或问》:“轨者,车之辙迹也。辙迹在道,广狭如一,无有远迩,莫不齐同。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也。”宋周辉《清波杂志·卷五》:“反观序《修水集》造车合辙之语,则知持此论旧矣。”

海内名宿,读是函而信余累世刀圭,不惮剜心以道济,而仍廛隐于折肱者,其以余言为嚆矢也夫。

剜心以道济:北周静蔼法师因悲悼大法沦陷废弃而舍身挖心,普施禽兽。谓虔诚向佛,普度众生。

廛隐:犹“农隐”,务农隐居,此处谓归隐。《周礼·地官·遂人》载:“上地,夫一廛,田百畮,莱五十畮,余夫亦如之。”廛,古代平民一家在城邑中所占的房地。

嚆矢:响箭。因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故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开端,犹言先声。《庄子·在宥》载:“焉知曾史之不为桀跖嚆矢也。”成玄英疏:“嚆,箭镞有吼猛声也。”

《审视瑶函》四篇序言作者均为文人,序言文辞古雅,多处用典。因为傅仁宇是虔诚的佛教徒,又因江南地区直至明末清初医风多杂巫风(参看王宏翰《古今医史》),以及历来中医眼科与佛教、道教关系密切,故序言中多以涉及佛教、道教的语言评述傅仁宇等人及《审视瑶函》一书。因此札录校注过程中,参考佛教与道教文化,对“肘捖铁镜”“玻璃”等影响文意理解的词语加以注释,纠正了以往注释中望文生义的情况,如“庭帏”等,同时对于以往整理本中的文字错误、标点错误也有涉及,如“不住声、色、香、味、触、法施之”,以此引起训诂学者对古医籍整理研究的重视,也提示古医籍整理研究中对佛教、道教等文化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