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楼的本草考证*

2023-01-18 10:20辽宁中医药大学大连116600冯紫涵王雨婷
中医文献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重楼本草药典

辽宁中医药大学(大连,116600) 冯紫涵 王雨婷 赵 容

重楼为我国常用植物药材,始载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1],历代古籍中多记载其名为蚤休。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中规定,药用重楼Parideae的基源植物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ParispolyphyllaSmith var.yunnanensis(Franch.) Hand.-Mazz.或七叶一枝花ParispolyphyllaSmith var.chinensis(Franch.)Hara的干燥根茎[2]。此两者皆不包括北重楼。本文主要针对《中国药典》中记载的“重楼”植物具体为何种,以及北重楼为何未被收录《中国药典》、北重楼有何药用前景、经典古籍中记载的重楼为何种进行本草考证。

源流考证

百合科植物重楼Parideae,2020版《中国药典》中规定其药用来源为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据《中国植物志》记载,这两种都属于“百合科-重楼属-南重楼组”中“七叶一枝花”的变种,云南重楼即宽瓣重楼,七叶一枝花即华重楼。生长在北方一带的北重楼ParisverticillataM.-Bieb., Fl. Taur.-Cauc未列入药典。

名称考证

历代本草著作对重楼名称及别名记载颇多,《神农本草经》记载其为“蚤休”“蚩休”,《日华子本草》[3]记载其为“螫休”,《图经本草》[4]记载其为“紫河车”“重楼金线”,《新修本草》[5]记载其为“重台”“白甘遂”,《本草纲目》[6]记载其为“(二)三层草”,《滇南本草》[7]记载其为“虫娄”“独角莲”“重楼一支箭”“重楼枝莆”“七叶一枝花”,《本草蒙筌》[8]记载其为“草甘遂”。此后古籍中重楼的别名未发现其他变化,何勇等[9]在对蚤休的考证中确认199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的重楼即本草古籍中记载的蚤休,现代统一将古籍中的蚤休称为重楼。

对于其名称释意,《本草纲目·蚤休》中提到:“虫蛇之毒,得此治之即休,故有蚤休、螫休诸名。重台、三层,因其叶状也。金线重楼,因其花状也。甘遂,因其根状也。紫河车,因其功用也。”从形态、颜色、功效三方面说明了药物名称的来由,后代古籍中的名称解释多引自《本草纲目》。

产地考证

历代重楼种质复杂,形态不一,《神农本草经》简单记载其生长环境“生川谷”。《名医别录》中第一次确定了具体的生长地点,“生山阳川谷及宛朐”[10],山阳在今山东河南一带,宛朐在今山东省菏泽市西南。《图经本草》更为全面地介绍了其生长地点“今河中、河阳、华、凤、文州及江淮间亦有之”,河中为今山西永济,河阳为今河南孟县,华为今陕西华阴,凤为今陕西凤翱,文州为今甘肃文县,江淮为今苏北、皖北。根据其生长地点,可以发现《图经本草》中记载的重楼主要生长在长江以北的地区。《绍兴本草校注》中重楼的生长地点有所增加,“生山阳川谷及冤句”及“安徽滁州”[11],滁州蚤休多为后代本草专著所提及的重楼品种,并多有附图。明代时,重楼在全国均有发现,《滇南本草》记载其“生于山坡阴湿处及灌木丛林下,全省各地均有分布”。可见,古籍中记载重楼的生长环境多为川谷,灌木丛林下,喜潮湿,多近水,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现。

现代的《中国植物志》对于重楼的生长地域有明确的记载,七叶一枝花主要生长在“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云南重楼生长在“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北重楼生长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若尔盖)、安徽、浙江(天目山)。朝鲜、日本和苏联也有分布”。综上,北重楼主要生长在长江以北地区,长江以南少有分布,七叶一枝花和云南重楼则主要生长在长江南部。

植物种间主要差异特征对比

七叶一枝花、云南重楼、北重楼在植株高、叶型等14个植物形态中均有出入,详见表1。其中,北重楼在植株高、叶型、药隔突出部分长度、子房、根茎形态、根直径、生长海拔、果实、种子数目的植物形态方面与七叶一枝花及云南重楼的差异较大。我们可以通过植物形态初步判断植物品种,为后续重楼植物形态鉴定提供基本依据。

表1 七叶一枝花、云南重楼、北重楼的形态对比

古籍重楼基原考证

不同古籍中对重楼形态及生长位置的描述多有出入之处。

1.七叶一枝花

《图经本草》收载滁州蚤休药图,并云:“河中、河阳、华、凤、文州及江淮有之。六月开紫黄花、蕊赤黄色,上有金丝垂下,俗呼重楼金线。秋结红子,根似肥姜,皮赤肉白。四五月采根,日干用。”现代《中国植物志》[12]92考证,七叶一枝花叶基部为楔形,雄蕊8~10枚,花药长1.2~1.5 cm,长为花丝的3~4倍,根状茎粗厚,直径达1~2.5 cm,外面棕褐色,密生多数环节和许多须根,符合《图经本草》中对于重楼的描述。《政和本草》收图与《图经本草》形态基本一致。所以这里记载的应为七叶一枝花。

《绍兴本草校注》收滁州蚤休图,《本草蒙筌》中记载蚤休与历代描述无明显出入,与《图经本草》形态描述基本一致,根似肥姜形态明显,所以《绍兴本草校注》与《本草蒙筌》中记载的应为七叶一枝花。

《本草原始》记载重楼,“六月间开黄紫花,蕊赤黄色,上有金丝垂下。秋结红子。根如紫参,皮黄肉白。四、五月采根,日干”[13]。据《中国植物志》记载,紫参为蓼科植物拳参(PolygonumbistortaL.)的根茎,又名石见穿、拳参,为多年生草本,其根状茎肥厚,直径1~3 cm,弯曲,呈黑褐色。与《中国植物志》七叶一枝花“根状茎粗厚,直径达1~2.5厘米,外皮棕褐色”的特征极似,所以《本草原始》里提到的重楼应为七叶一枝花。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蚤休》提到:“虫蛇之毒,得此治之即休,故有蚤休、螫休诸名。重台、三层,因其叶状也。金线重楼,因其花状也。甘遂,因其根状也。紫河车,因其功用也。”《中国植物志》记载甘遂,根圆柱状,长20~40 cm,末端呈念珠状膨大,直径可达6~9 mm。根据其根的形态描述,推测这里提到的重楼不是直径1~2.5 cm的七叶一枝花。时珍又云:“根如鬼臼、苍术状,外紫中白,有粳、糯二种。”关于粳,时珍在《本草纲目·粳》言:“粳乃谷稻之总名也,有早、中、晚三收。诸本草独以晚稻为粳者,非矣。粘者为糯,不粘者为粳。糯者懦也,粳者硬也。但入解热药,以晚粳为良尔。”根据以上材料,推测重楼在古代已发生种质分化,按照其口感可分为粳、糯两种。

综上,我们认为,《图经本草》《政和本草》《绍兴本草校注》《本草蒙筌》《本草原始》中记载的重楼应为七叶一枝花,《本草纲目》中提及的重楼不是七叶一枝花,但具体为何种还不能准确判断。

2.云南重楼

《植物名实图考》记载:“滇南帮之重楔一枝箭,以其根老横救粗皴如矗形,乃作蠢羹字。亦有一屠六藁者,花馑数耱,不甚可辊,名逾其寅,子色殷红。”[14]这与云南重楼的形态特征十分吻合。

根据其生长位置及形态特征,《植物名实图考》提到的重楼可能是云南重楼,但不排除是重楼属其他植物。

3.北重楼

北重楼在前人对重楼的本草考证中较少提及,部分考证结果有所差异。徐益祥[15]根据历代本草文献考证蚤休,也就是重楼的原植物,来源应为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金线重楼、北重楼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根茎;蒋露等[16]对重楼的基原考证中表示《新修本草》《日华子本草》中的重楼并非七叶一枝花与云南重楼,并将百合科重楼属北重楼组植物排除在所有古籍重楼源流考证之外。

我们考证苏敬等人在公元657~658年编撰的《新修本草》中这样描写道:“[谨案]今谓重楼者是也。一名重台,南人名草甘遂,苗似王孙、鬼臼等。有二、三层。肥大如菖蒲,细肌脆白,醋摩疗痈肿,敷蛇毒,有效。”根据古籍中菖蒲及现代《中国植物志》[17]对菖蒲根的记载:根茎横走,稍扁,分枝,直径5~10 mm,外皮黄褐色,芳香,肉质根多数,长5~6 cm,具毛发状须根,得知菖蒲古今皆为细长根茎。《中国植物志》中对北重楼的记载:“具有根状茎细长,直径3~5 mm。茎绿白色,有时带紫色。”[12]《新修本草》中描述重楼的根似菖蒲细长且呈白色,根据上文植物形态介绍可知,七叶一枝花与云南重楼根状茎粗厚或呈棕褐色,北重楼根状茎细,呈绿白色。所以我们怀疑《新修本草》中所记载的重楼可能为北重楼。经过考证,我们发现北重楼的根比菖蒲根更细,最终认为《新修本草》中的重楼应该不是北重楼。但北重楼因其地上部分形态与重楼极为相似,故经常把北重楼认作七叶一枝花。

功效考证

重楼作为清热解毒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重楼“主惊痛摇头弄舌;热气在腹中;癫疾;痈疮;阴蚀;下三虫;去蛇毒”,《日华子本草》载“治胎风搐手足。能吐泻、瘰疬”,《图经本草》载“除湿热发肿作疮。解百毒”,《滇南本草》载“攻各种疮毒痈疽,发背痘疔等症最良,利小便。治妇人乳结不通,红肿疼痛与小儿吹着……滇南土医云:治湿热瘴疟下痢,与本草书微异。滇多瘴,当是习用药也”,《本草纲目》载“疗咽喉谷贼肿瘤”,《本草原始》载“去疟疾寒热”。

《本草纲目》中记载:“新五服食法,紫河车根以竹刀刮去皮,切作骰子大块,面裹入瓷瓶中,水煮候浮漉出,凝冷入新布袋中,悬风处待干。每服三丸,五更初面东念咒,井水下。连进三服,即能休粮。若要饮食,先以黑豆煎汤饮之。次以药丸煮稀粥,渐渐食之。咒曰:天朗气清金鸡鸣,吾今服药欲长生。吾今不饥复不渴,赖得神仙草有灵。又道家有服食紫河车根法云:可以休粮。”由此可知,重楼根部经过一定的处理,服用后具有使人不饥不渴的功效,具有食疗本草的功用。

综上古籍考证,重楼可以治惊痛摇头弄舌、癫疾,去腹中热气,疗痈疮、阴蚀,下三虫,去蛇毒,治胎风搐手足,吐泻,瘰疬,除湿热发肿作疮,解百毒,攻各种疮毒痈疽,尤以发背痘疔等症最良,利小便,治妇人乳结不通、红肿疼痛与小儿吹着,治湿热瘴疟下痢、咽喉谷贼肿瘤,去疟疾寒热。2020版《中国药典》中重楼的功能为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主治疔疮痈毒,咽喉肿痛,蛇毒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经古今对比后发现,重楼古今功效没有较大出入,主治范围基本相同。

北重楼研究现状及前景

吴征镒[18]在《新华本草纲要》中记载,北重楼可以全草入药,味苦、性寒、有小毒。有消炎止痛、清热解毒等功能。临床上可以用于高热抽搐,毒蛇、虫咬伤,疔疖肿毒,咽喉肿痛,小儿惊风。

2020版《中国药典》规定,将药用植物重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按干燥品计算,其重楼皂苷Ⅰ、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Ⅶ总含量不得少于0.60%为符合国家用药标准的重楼合格品。重楼皂苷Ⅰ具有治疗癌症[19]的重要药用价值,具有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20]与预防骨质疏松的潜能[21],预防冠心病再狭窄相关病症的作用与紫杉醇类似[22],但是在北重楼的成分分析中暂未发现药典规定的重楼皂苷Ⅰ成分[23- 24]。

1.北重楼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功效

唐娜等[23]研究发现,北重楼中含有《中国药典》规定的重楼皂苷Ⅶ,这一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肿瘤功效。王震等[25]研究表明,重楼皂苷Ⅶ对耐顺铂人肺腺癌 A549/DDP 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陈军等[26]研究表明,重楼皂苷Ⅶ联合二氧化硅纳米复合体对裸鼠卵巢癌具有抑制作用;张欣等[27]研究表明,重楼皂苷Ⅶ可诱导人结肠癌 SW- 480 细胞凋亡。

另有研究表明,北重楼富含微量元素、甾体皂苷、薯蓣皂苷元、蜕皮甾酮类化合物等。唐娜[23]等人研究表明,北重楼富含蜕皮甾酮类化合物,因羟基多变,导致其相关药理作用丰富,具有促进人体内蛋白质合成、排除胆固醇、降血脂、降血压、抑制血糖浓度上升和恢复肝功能等药理作用;黄贤校[25]等的研究表明,北重楼中所含的四类皂苷化合物对小鼠肺腺癌细胞LA- 795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显著的抗肿瘤功能,对于癌症的治疗有明显药用价值;李秀珍等[28]研究表明,北重楼中富含Ca、Zn、Mg,使其具有良好的消炎、止血、抗毒素的功效,能提高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另外,毛淑敏[29]研究表明,北重楼中富含薯蓣皂苷,许预等[30]的研究发现,薯蓣皂苷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侵袭、迁移及黏附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应用前景

通过调查发现,近年来中医药产业迅速增长,药材重楼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剧增。目前市场要求中药资源多样化。经过调研,北重楼有一定药用价值,又可进行引种栽培。吴晓蕾[31]等提出对于北重楼药材的保护应该从重视基础性调查、变野生为家种、精深加工且综合利用三方面进行,增加北重楼的栽培产量。重视北重楼的药用价值,保护并开发利用野生北重楼资源,最大程度开发利用北重楼是未来可行的道路之一。

结论与讨论

综上考证, 2020版《中国药典》中云南重楼与七叶一枝花都属于百合科—重楼属—南重楼组中“七叶一枝花”的变种,云南重楼即宽瓣重楼,七叶一枝花即华重楼。《新修本草》《日华子本草》中提及的重楼可能为北重楼。《图经本草》《政和本草》《绍兴本草校注》《本草蒙筌》《本草原始》中记载的重楼可能为七叶一枝花,《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重楼不是七叶一枝花。《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的重楼可能是云南重楼,但也不排除其他种。根据前人对历代古籍的考证,北重楼皆不在古籍记载之中,但现代研究表明,北重楼药理作用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和研究前景。

猜你喜欢
重楼本草药典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方修《重楼小诗》中的《红楼梦》情怀
重楼:梁春宏的脱贫“药方”
多叶重楼与云南重楼中4种重楼皂苷的积累差异
基于HPLC指纹图谱鉴别云南重楼和长柱重楼
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 未来目标达到300种
2015年版《中国兽药典》编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