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地区煤层气产业现状及“十四五”开发战略构想

2023-01-18 01:44曾家瑶颜智华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2年6期
关键词:矿权织金毕节市

曾家瑶 高 为 颜智华 聂 晶

(1.贵州省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9;2.贵州省煤田地质局159队,贵州 盘州 561600;3.毕节市能源局,贵州 毕节 551700)

0 引言

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包括黔西北煤田、六盘水煤田西北隅、织纳煤田中西部和黔北煤田中西部地区[1],是贵州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十三五”以来,毕节市煤层气勘探开发进程进一步加快,取得了新突破,“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实施,毕节地区煤层气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总结了毕节地区煤层气资源概况与勘探开发成果,分析了“十三五”期间煤层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毕节地区煤层气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加快毕节地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战略构想及发展途径,以期为推动毕节地区煤层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持和参考。

1 毕节地区煤层气资源概况

毕节地区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和长兴组,其中龙潭组为主要含煤地层,煤层主要赋存在以支塘、百兴、水公河、八步、珠藏等20余个中小向斜构造单元内[2](图1),含煤地层厚度介于100~250 m,总体呈西薄东厚的趋势,聚煤中心在纳雍—织金一带。区内煤种普遍为中高变质程度高发热量无烟煤,煤层含气量高,500 m以深的煤层含气量介于15~30 m3/t。由于含煤地层普遍表现为欠压,煤层含气饱和度一般较低,单煤层厚度普遍在1.5 m以下,纵向上表现为典型的薄—中厚煤层群分布[3-4]。根据煤层气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毕节市埋深2 000 m以浅含气面积为12 537.90 km2,预测资源量约为1.11×1012m3,占贵州省煤层气资源总量3.15×1012m3的35.23%,地质资源丰度平均为1.13×108m3/km2[5]。毕节市煤层气资源丰富,尤其是织纳煤田和黔北煤田,资源潜力巨大,是贵州省重要的能源基地。

笔者采用“层次递阶”优选方法[6]1647,选取煤层气地质资源量、资源丰度、可采煤层总厚度、平均含气量、煤层埋深、构造复杂程度作为评价指标,以全市煤层气资源潜力较好的27个含气构造单元为基本单位,评价了毕节市煤层气开发有利区。结果显示,毕节市煤层气资源开发条件较好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织金、纳雍,其次是大方、黔西、金沙,再次为赫章、威宁(图1)。

图1 毕节地区煤层气有利区分布图

2 毕节地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

经过20余年的探索、攻关,毕节地区无论是在矿权设置,还是在勘探开发技术方面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面临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能源安全形势的新挑战,仍然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探索。

2.1 煤层气矿权现状

截至2021年底,毕节市煤层气矿权数量达12个,其中煤层气探矿权10个(总面积为389.031 km2)、煤层气采矿权2个(总面积为46.38 km2)[7](图2),总体表现为区块面积小、分布散的特点。

图2 毕节市煤层气矿权分布图

2.2 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

根据调研,截至2021年底,毕节市辖区内主要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油气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贵州乌江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水矿奥瑞安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实施勘探开发,累计施工煤层气排采井132口,其中直井/定向井126口、水平井6口,累计产气量为7 058×104m3。截至2021年12月,毕节市累计提交煤层气探明储量108.57×108m3,其中织金文家坝一矿为38.35×108m3、织金文家坝二矿及碾子边矿为70.22×108m3。

前人对毕节地区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吴财芳[6]1652等构建了滇东黔西多煤层地区煤层气“层次递阶”地质选区指标体系,为本次煤层气有利区优选提供了理论方法,向文鑫[8]等采用多层次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通过地质条件、资源条件、储层条件和开发条件多个指标的评价,最终在贵州省优选了有利区。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十三五”期间,毕节地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进展,“三步法”的产层组合优化理论和合采开发单元优选理论的形成,在织金、纳雍等地区得以很好地推广应用[9]。

2.3 “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果

2.3.1 煤层气矿权设置加快

2019年4月,织金文家坝一矿、织金文家坝二矿及碾子边矿取得贵州省首批煤层气勘查许可证。2020-2021年,毕节辖区共取得大方五凤、大方绿塘、金沙国照—腾龙、金沙贵源、织金四季春5个煤层气探矿权。2021年12月,织金文家坝一矿、织金文家坝二矿取得贵州省首批煤层气采矿权,这标志着毕节市煤层气资源正式进入开采阶段,油气勘查开采进度进一步加快。

2.3.2 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

1)直井/定向井勘探开发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毕节市煤层气直井/定向井历经从参数井—探井—井组—小区块开发的技术发展历程,技术较为成熟,具备规模化开发的条件。织金的文家坝区块定向井单井最高日产气量突破5 900 m3;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在织金区块直井/定向井中最高日产气量达到3 275 m3;大方大2井最高日产气量为1 640 m3[10]67。

2)积极探索水平井等新工艺新技术。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在织金油气区块中L形井织平1井最高日产气量为4 209 m3,U形井织2U1P井最高日产气量为5 839 m3[10]67。织金文家坝区块实施水平井1口,最高日产气量为3 500 m3。

2.3.3 局部开发利用初具规模

“十三五”以来,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毕节市煤层气勘探开发进程加快,在织金局部取得勘探突破,实现了煤层气小规模化开发利用[11]。中国石化在织金区块现有排采井55口,日产气量为5×104m3,累计产气量为4 603.35×104m3,已建成集气平台1个,采气平台的内部集输管网达8.02 km;贵州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文家坝区块现有排采井14口,平均日产气量为2.38×104m3,累计产气量为1 059×104m3;贵州乌江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毕节地区实施煤层气井共38口,其中在大方县实施煤层气井33口,累计产气量为750×104m3,已建成大方煤层气集输站CNG母站1座,日最大处理量为5×104m3,煤层气集输利用管道7.5 km。

3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矿权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一是现有煤层气矿权区块设置面积普遍偏小且存在大量采空区,导致有效开发面积不足,难以形成规模。目前已设煤层气矿权区块面积多数不到100 km2,个别煤矿,如织金四季春煤矿区块、金沙贵源煤矿区块、织金以那区块矿权面积均不足10 km2,扣除采空区面积,可供勘探开发的面积小,加上山地地形条件的限制,可供部署开发的煤层气井十分有限,难以形成规模产能。二是现有优质煤层气矿权区块与优质煤炭矿权高度重叠,而现有管理办法未理顺煤炭与煤层气开采的时空关系,造成现有优质煤层气资源未能充分动用。如织金区块目前已累计实施煤层气井55口,含地质评价到位后封探井7口,累计投资超8亿元,而该区块煤层气开发的主要区域与中城能源肥田煤矿采矿区范围大面积重叠。通过前期试采效果显示,织金区块有较大的产能,是贵州省较为优质的煤层气区块,但是矿权重叠问题导致煤层气勘探开发进程放缓。

2)煤层气产业投入不足。毕节市煤层气资源丰富,且优质资源占比大,但是除织金区块、文家坝区块以外,煤层气勘探开发程度总体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投资者积极性不高,投入不足:①煤层气是与煤炭伴生的矿产资源,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往往存在于煤炭矿权范围内,然而煤层气开发投资大、回收期长,煤炭企业缺乏开发煤层气的积极性[12];②目前毕节市煤层气勘查开发财政资金主要来源于贵州省地勘基金项目和省科技专项项目,未列入市级财政资金投入煤层气勘探开发。

3)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适应性有待攻关。一是毕节地区煤层气地质差异性极大,针对各个构造单元的精细化研究不够,从而导致与地质条件相适应的勘探开发技术方法适应性不足;二是煤层气井生产初期合采干扰工艺技术还处在模拟分析阶段,未达到应用阶段;三是虽然多数煤层气直井产量达到或超过经济平衡点,但衰减快及稳产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四是毕节地区1 000 m以深煤层气资源占比约60%,深部煤层气资源量巨大,但因目前尚无相应的勘探开发技术储备而未开发[13]。

4 “十四五”期间毕节地区煤层气产业发展战略构想

4.1 战略目标

围绕毕节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部署,综合考虑煤层气资源禀赋、宏观环境、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等有利条件,结合《贵州省“十四五”油气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加快推进煤层气产业发展,让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力争至2025年新增煤层气探明储量200×108m3,达到300×108m3;地面煤层气年产量达到2.57×108m3,建成织金—纳雍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实现年产能5.14×108m3。到2030年,预计增加探明地质储量300×108m3,累计探明地质储量600×108m3,年产量达到4×108m3,年产能达到8×108m3。

4.2 战略布局

综合考虑毕节市煤层气资源分布情况、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不同矿区实施分类管理,分步实施,逐步构建起毕节地区“7+13+15”的煤层气勘查开发规划布局(图3)。

图3 毕节地区煤层气“十四五”战略布局图

1)落实7个重点建产区。针对煤层气资源丰度大于3×108m3/km2、煤层气勘探开发程度高且含有煤层气矿权的构造单元实施重点监管,列为重点建产区,督促矿业权人加快勘查开发,增产提储,打造织金煤层气产业规模化矿区,推动优质资源的规模开发利用,支撑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建设。

2)建设13个重点勘查开发试验区。以煤层气资源丰度介于(1~3)×108m3/km2的区域为重点,规划煤层气重点勘查开发试验区8个,在8个重点勘查开发试验区内实施一批煤层气勘查开发先导性工程。根据产气效果,优先配置煤层气开发矿权,扩大规模,对区域煤层气进行开发,为打造织金—纳雍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奠定基础。

3)评价15个后备勘查区。在毕节市含气区内,除重点开发试验区、已设煤层气矿权外,优选煤层气资源潜力较好的后备勘查区,主要包括威宁、赫章和金沙的15个含气构造单元。拟设一批矿权空白区块鼓励风险勘查,先期开展一批煤层气勘查试验,由政府公开投放;对于煤炭探矿权区块,在煤炭探矿权转为采矿权后,优先增列煤层气探矿权;另外,结合前期已有勘查工作基础,补充实施煤层气参数井和排采试验井,探索建立新区域、新层系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的试验区。投资者认为有价值的其他矿区,可适时增加为后备勘查区。

5 保障措施及建议

1)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对煤层气勘探开发的财政补贴力度,建议在现行省级财政补贴标准的基础上提高0.1元/m3,市、县地方政府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支持,同时适当延长支持周期[14];二是加大煤层气产业政策落实力度,做好对财政下放环节的监管,将补贴资金直接下放到企业,切实加强企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三是成立引导型非常规天然气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煤层气勘探开发、装备制造等,降低煤层气勘探开发成本,促进煤层气产业高质量发展。

2)完善矿业权设置机制。一是在矿业权设置方面,主管部门应做好顶层设计,规划连片的大区块,以供矿权出让,为贵州省煤层气“增储上产”提供储备区块;二是加大对已有煤层气矿权区块的监督力度,督促、鼓励和引导矿业权人追加投入,加快已有煤层气矿权区块的勘探开发进程;三是督导各县/区,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贵州省政府的规定,采用“绿色通道”模式,优先安排煤层气勘查临时用地以及抽采项目的建设用地,简化用地手续办理流程,着力解决普遍反映的用地手续办理困难的问题,规范实施煤层气勘查开发等项目建设用地的支持政策[15]。

3)构建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开展技术需求调查,确定共性关键技术选题,加强毕节市本土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创新平台建设[16]。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和科研院所,竞争取得、参与实施国家和省级财政投资的煤层气(油气)领域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形成具有原创性的技术成果。鼓励和引导煤层气企业与其他技术单位,通过联合攻关、合作投资、技术外包等多种方式,加强构造煤、松软煤层、深部煤层等煤层气资源的勘查、开发、评价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推动煤层气先进勘探、开发技术的应用,提升地面抽采技术、采动卸压抽采、采空区抽采一井多用技术[17]。

4)加强人才保障。强化人才保障,结合毕节地区实际,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深入实施产业重点人才和团队引进计划,分类分层次引进一批科技创新、科技创业高层次人才,对入选对象给予科研项目、创新平台等支持。积极创新引才方法,多途径多渠道多形式,大力汇聚人才智力资源[18],为毕节市煤层气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6 结论

1)毕节地区煤层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勘探开发初具规模,多项技术取得突破,矿权设置加快,直井/定向井产量不断刷新,但还存在矿权管理机制不完善、煤层气产业投资力度不够等问题。

2)根据毕节地区煤层气资源情况和勘探开发现状,结合贵州省相关政策要求,提出毕节市煤层气产业发展“十四五”目标:至2025年,新增煤层气探明储量200×108m3,达到300×108m3,地面煤层气年产量达到2.57×108m3,建成织金—纳雍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实现年产能5.14×108m3;至2030年,预计增加探明地质储量300×108m3,累计探明地质储量600×108m3,年产量达到4×108m3,年产能达到8×108m3。

3)提出了逐步构建起毕节市“7+13+15”的煤层气勘查开发规划布局,即落实7个重点建产区、建设13个重点勘查开发试验区、评价15个后备勘查区。

4)从财政金融、矿权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持续推进毕节地区煤层气资源有序发展,将煤层气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贵州省重要的能源基地。

猜你喜欢
矿权织金毕节市
毕节市统筹推进项目实施 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高质量发展
南非矿业本土化立法进展及相关投资风险应对策略
毕节市旅游文化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
瑞雪兆丰年
夏日荷景
织金平远古镇
织金大峡谷
国有大型油气企业矿权流转机制及建议
织金洞
矿权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