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时代主题与国企的光荣使命

2023-01-19 05:43
支部建设 2022年32期
关键词:二十大现代化国有企业

□ 李 锦

10 月25 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国资央企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视频会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回顾总结了过去5 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报告高瞻远瞩,气象博大,思想深刻,内容丰富,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纲领。

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题目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而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题目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与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方向、旗帜、道路是一致的。不同的是主题与工作任务发生了变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变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现在的主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二十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主题是二十大报告的“纲”,纲举目张。报告全文都是围绕主题词展开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新时代“举什么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旗帜代表方向,旗帜代表形象,旗帜凝聚力量。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高举起正确的旗帜,全党和全国人民才能聚集在这面旗帜下整齐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坚持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最核心、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继续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新时代“走什么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探索出来的。只有坚持道路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路径的科学。我们特别注意二十大报告第三部分,具体回答了走什么路的问题。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任务”: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回答了我们党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的问题,就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同一个目标由近及远的实现过程,未来5 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2035年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终极目标。

应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我们应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精神鼓舞奋斗。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这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新中国七十余年发展,特别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得出的结论。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起,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成其三大组成部分,并且进一步明确了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集中反映了而且必将进一步增强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而满怀信心、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国有企业作为推进国家现代化和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认真学习、细细揣摩,掌握精髓要领,深刻把握二十大报告的主题,理解国企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中的历史使命任务,更加主动、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努力为全面建设中国现代化伟大事业作出新贡献。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前进方向,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国有企业不仅要承担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弥补市场缺陷、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等政策性使命,也要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以完成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等经济使命,使国有企业更好发挥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作用,承担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主力军的使命。近10 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要“理直气壮”“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这是与他站在新时代经济与政治高度统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我国国有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分不开的。我们要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来对国有企业进行观察、分析、考量和研判。

从现代化起源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起源,国家现代化是以国有企业现代化起步的。现代化包括广义现代化与狭义现代化。广义现代化通常指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采用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导致生产方式大变革,实现社会整体转型变迁的过程。狭义现代化通常是指二战以后,欠发达国家或不发达国家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采取措施加速社会发展的过程。伴随现代化进程,农业、工业、国防、科技、信息、城镇、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均发生变化,无论是资本主义现代化,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核心都是发达的工业化。罗斯托经济发展阶段论提出,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确保持续的经济增长是现代化的关键。工业化是现代化的起源,现代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国有企业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的组织形态,也是承担工业现代化的主力军。

从发展维度上,考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成果,首先是经济现代化。现代化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现代化强国内涵更加丰富、呈现的特征更加多样,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涵盖经济现代化。“富强”,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是时代的永恒主题,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核心价值。“富强”即富足与强盛的统一,富不易,强更难;富而不强,不是富强。“富强”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也是一个综合国力概念,是硬实力强与软实力强的统一。展望本世纪中叶的中国,将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社会生产力将大幅跃升,核心竞争力名列世界前茅,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国有企业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组织形态,也是承担经济现代化的主力军。

从经济形态看,国有企业是实体经济的载体,是国家的本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他一再强调,“国家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国有企业是我国实体经济最重要的载体,没有强大的国企,就没有强大的国家实体经济;只有把国企搞好,才能把实体经济抓上去。在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是实体经济领域的骨干中坚,在振兴我国实体经济中发挥关键作用。

从制度维度看,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国有经济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主体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有企业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如果公有制主体地位搞没了、垮掉了,就会瓦解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根基,动摇党执政的物质基础;如果工人阶级领导地位削弱了,人民民主专政就会失去阶级依托,动摇党执政的政治基础。总结20世纪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时候把国有企业、职工队伍牢牢抓在手上,社会主义国家就能蓬勃发展、蒸蒸日上;什么时候放弃国企、不管队伍,社会主义国家就可能自毁长城。

从执政维度看,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把我们党长期以来关于国有企业“经济基础”地位的思想认识,提升到“两个基础”的崭新高度。从物质基础看,占据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作出历史性贡献,功勋卓著,功不可没。从政治基础看,国有企业干部职工作为我国工人阶级的骨干力量,是巩固工人阶级领导地位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关键时刻听指挥、拉得出,危急关头冲得上、打得赢的基本队伍。

从企业功能看,国有企业是推动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支撑力量。国有企业是以人民为中心立场的坚定拥护者,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解决发展问题和分配问题是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从发展和分配的角度来看,国有企业既是推动协调发展、提高富裕程度的经济基础,也是实现共建共享、促进社会公平的机制保障。把国企做强做优做大,从具体层面看,做强做优做大充分竞争行业国有企业,不断为全民富裕提供财富积累;做强做优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有企业,才能保障全民富裕不断向高水平发展;做强做优做大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国有企业,才能促进全民的基础福利保障;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与国有企业,通过划转国有资本金充实社保,为全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通过大企业社会责任示范作用引领带动其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从全球竞争的维度看,培育具有世界一流企业是时势的紧迫任务。国企是与西方敌对势力的国际斗争与战略较量的依靠。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们党在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新的斗争背景下,要领导人民完成新时代伟大历史跨越,实现强国裕民战略目标,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还是要依赖国企发挥好顶梁柱作用。

国企强则国家强。国企现代化则为国家现代化创造了先决条件。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在这伟大的征程中,所有国有企业的干部职工,都要理解我们进行的是什么样的新征程,这个新征程的主题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有企业作为推进国家现代化和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在经济现代化、治理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建设方面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特定功能、承载着独特使命,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与政治基础,贯通全体人民物质和精神生产生活的桥梁,更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国有企业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要理解新的历史方位,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始终成为我们党长期执政、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可信赖的力量,坚定不移地把国有资本与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坚决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经济“顶梁柱”,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频共振,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同向共进,续写新的光荣。

猜你喜欢
二十大现代化国有企业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边疆治理现代化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