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的构建策略研究

2023-01-19 03:09姜思同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3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构建策略

姜思同

摘要:文章介绍了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相关概念,分析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我国碳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包括配额控制机制、监测报告与核查机制、交易机制、市场运行支撑机制等,探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并针对此提出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完善建议与发展策略,对我国碳金融市场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中国碳金融市场;运行机制;构建策略;交易机制;配额控制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也逐渐增加,给环境带来了一定压力,成为当前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因此全球范围内碳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以此解决碳排放问题。因此在我国几个区域探索构建碳金融市场发展体系与发展模式,以此加强对金融市场发展中的风险控制,不断提升我国碳金融市场构建的专业性与运行的稳定性。

一、碳金融市场理论概述

在工业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居民个人以及企业组织生产活动中的碳排放量均明显提升,给外部环境带来了一定压力,形成了不良的外部负效应。因此经济的发展给外部环境带来了阻力,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针对此种现象应当充分重视并采取必要的管理策略,对碳排放量进行必要的控制。因此当前很多国家均出台了相关的环境保护文件,例如《京都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等,对温室气体排放给出了一定的指导意见。

碳金融市场是伴随着碳排量的出现而产生的一个概念,与碳排放权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具體指的是在总体排放量一致的背景之下,不同经济主体之间通过对碳排放权的买卖的管理方式,实现对碳排放量的有效管理与调剂,通过此种经营管理方式达到不同经营主体之间的有效规范。从总体排放量的经营管理层面对不同的主体进行碳排放量的有效调节与控制。碳金融市场包含了与碳排放量相关的各项金融交易活动、金融管理制度等。通过此种管理与运作方式能够有效满足相关经营主体的日常生产与生活需要,并实现与生产活动之间的有效统一。

二、中国碳排放量交易市场的构建现状

(一)我国碳排放量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碳排放量逐渐提升,给环境发展带来了较大压力,影响了对环境的保护。《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各国碳排放量总量统计中,中国已经超越了美国,成为世界上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2009年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这与我国经济的发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我国能源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同时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明显增加。同时也给我国碳排放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从资源配置效率维度建立评价体系,选取了7个碳金融试点市场的5项影响碳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构建评价矩阵。见表1。

研究可见,资源利用效率的排序依次为:北京、广东、上海、湖北、天津、深圳、重庆。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的是北京,纳入的控排企业的数量为 903 家,是试点市场中最高的,其碳配额成交均价远高于其他金融市场。广东市场的成交量大概为总量的 68%,是试点碳市场中唯一超过千万吨的。成交量上的巨大领先,抵消了低成交价格的劣势,重庆的资源利用效率最低。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当前市场中的碳排放量明显提升,由此促进了我国碳金融交易的发展,在2011年之后,我国多个地区均探索构建了碳排放交易市场,针对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与碳排放量情况等,制定相应碳排放金融交易机制,提升谈排放量制定的地区差异性,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福建等地区,不同地区之间逐渐开展碳金融交易。截至2019年,我国以上各个试点地区,在碳排放量的成交量与成交额显著增长,与2018年对比较为明显,交易范围涵盖了我国多个高能耗与高污染行业,例如能源、电力、石化、钢铁、水泥等行业。2013~2020年是当前碳金融管理的最新阶段,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与1990年相比降低20%,这一时期欧盟排放交易系统以1.74%速度降低,显示了排放量层面所取得的成就。2021~2030年碳金融管理目标是将减排速度从原有的1.74%提升至每年减排2.2%,并进一步拓展减排范围。我国碳金融交易市场的发展也应当遵从此种发展规律,与国际碳金融市场的发展接轨。

(二)金融机构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分析

在我国金融市场运行中,主要的参与主体有金融机构、控排企业、个人。在不同主体中,个人在其中的参与作用较为有限,因此当前主要的活跃对象为金融机构以及控排企业。在市场整体运行过程中,金融机构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参与作用,资本力量较为雄厚,在建设过程中,能够显著提升碳金融市场运行中的灵活性与有效性。以此增强资本市场运行中的灵动性,同时对市场运行中的价格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资本力量的参与之下,能够在碳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更多的产品与服务。促进碳资产的有效形成,同时增强企业内部碳排放权交易的可能性。由此在企业内部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通过金融机构的参与,在不同的交易主体之间达到良好的市场交易。

三、当前我国碳金融交易市场发展中面临的风险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所面临的信用风险

在金融管理市场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不同交易主体在市场中所掌握的信息有所不同,由此使得在管理过程中面临着信用风险。例如当前我国企业碳排放数量主要有主体企业自身向第三方核查机构以及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上报,企业具体的上报数值与能够获得的碳排放配给额度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具体的实践作业中,存在着部分企业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对自身经营活动中的相关数据进行调整,以此增加自身的配给额度。由此使得碳排量价格未能真实反映出当前市场中的供求关系。

(二)由于碳金融交易业务的专业性而引发的交易风险

碳金融交易与计算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系统性,要求市场中的交易主体能够按照科学的计算方法与计算工具进行测量与计算,并提交专业的申请材料,由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审核,最终由相关主管部门对此进行审核与签字确认。因此项目的有效推进与相关主体的建设情况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包括中介的服务能力以及政府的管理水平等。在运行过程中,若相关部门与人员的专业性不足,则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操作风险。

(三)政策与健全所引发的法律风险

当前我国碳金融市场的运行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法律体系与政策机制构建尚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碳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与建设。在碳排放量额度配给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监管风险、税收风险等,以及市场准入问题等,要求从法律层面构建相应的管理机制,但是当前我国相关法律机制构建层面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交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问题、交易纠纷的解决机制等问题,由此我国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机制,充分考虑碳交易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风险,与当前气候变化以及经济发展情况相结合,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降低法律风险。

(四)政策变动所导致的风险

当前我国针对碳交易进行出台了相关的发展政策,对我国碳交易的进行提供了一定指导,不同地区在碳交易的相关政策变动层面存在着一定的不同,在外部政策环境发生一定变动的情况下,碳交易现象的发生往往面临着一定的变动风险。当前我国针对不同省市地区的发展情况以及资源排放情况出台了不同的管理政策,首先从电力行业的发展情况入手,针对重庆以及天津制定了不同的发展指导政策,并与当前外部市场的变动情况相结合制定不同的发展政策,由此在碳交易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政策变动风险。

四、当前我国的碳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

(一)配额控制机制

与其他的市场运行机制相同,当前我国碳金融市場机制运行中采取了市场化的组织管理方式,将交易方式交由市场进行定夺处理,将碳排放量总体规模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并据此分配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之间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以此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因此从总体上在对温室气体排放层面,遵从配额控制机制,并依据适度从紧和循序渐进的经营管理原则,从产业发展的实际角度层面对具体的碳排放量进行必要的动态化管理与控制。

(二)监测报告与核查机制

为了对碳排放量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当前碳排放市场运行过程中构建了有效系统的监测管理机制,通过监测手段的运用,获取碳排放量的相关信息。碳排放数据监测的主体为控排企业,在对大量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与分析的基础之上,生成最终的信息管理报告,例如数据管理水平、碳排量管理种类以及管理边界等。通过必要的第三方核查机制,对大量的经营信息进行有效审查,据此优化对控股企业的碳排放量管理。

(三)交易机制

在以上经营管理方式构建的基础上,在企业内部构建关于碳排放的相关交易机制,包括市场交易主体、交易方式、交易品种等,当前我国碳金融交易市场的发展尚处于初步阶段,发展过程中的碳品种较为有限,主要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现状以及碳排放量相结合,具有较强的中国特色。因此当前管理过程中对碳金融交易中的一些衍生产品管理较为谨慎,相关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发展重点主要放在一些传统的业务类型层面,存在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四)市场运行支撑机制

碳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不同环节之间的有效协调与配合。包括碳排放量数据的计算、交易权的结算、经营主体的登记、相关人才培养、碳排放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等环节,为了促进市场交易活动的有序推进,要求有效加强不同环节之间的有效协调,以此促进经营活动达到良好的效益,避免由于某一个环节运行不佳导致碳排放市场发展不佳,因此在管理运行过程中,要求加强不同经营环节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避免出现某一个经营环节管理不佳的现象。

五、中国碳金融市场风险监管

首先,严格内幕交易。内幕交易主要是证券市场上有关交易方利用非公开信息进行交易。虽然不同国家之间、不同市场之间对于内幕交易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是基本点是相同的,即具有信息获得优势的内部交易方利用职务之便,通过获取尚未公开的信息来交易牟利。这实际上是信息获取与传播不对称造成的,这种信息不对称存在于柜台交易市场和现货交易市场,机构交易者和散户交易者之间由于交易经验的差距,就存在着这类问题。现在各主要成熟的金融监管部门都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有关交易方要提供交易相关的数据报告,降低市场参与者获取实时价格数据的交易成本,从而降低利用信息不对称而滥用信息的行为。其次,预防欺诈行为。在碳金融这一新兴金融市场上,相关的监管保护所涵盖的范围相对有限,主要是在碳交易所实现的碳排放现货交易以及相关的金融衍生品交易。

六、中国碳金融市场风险管控的对策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工业产业的发展,更好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与发展,应当构建并不断完善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

(一)完善碳金融市场交易中的信息披露

针对由于信息管理不佳而导致出现的信息披露风险,在管理过程中,要求不断完善碳金融交易的相关信息,提升碳金融交易中的信息透明度,促进交易过程中双方之间的相互了解,为相关交易主体进行交易提供数据支持。因此要求碳交易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完善对交易主体的信息披露要求,对信息披露构建相应的平台与渠道,构建信息披露平台。由此降低交易双方的交易信息成本,对交易中的真实性进行审核,针对出现的虚假信息进行问责。由此通过必要的信息披露管理,对碳交易行为进行必要的监控。包括交易双方的信用资质、信用资质、过往交易情况等,利用大数据与信息管理平台对金融管理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二)发展中介评估平台

随着碳金融交易行为的复杂化,当前管理与运行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多种新的金融管理业务,复杂度与专业化逐渐提升,为了促进交易市场的有效发展,应当不断发展并完善相应的中介评估机构。针对碳排放构建相应的专业人才体系,提升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加强其专业职业能力建设。不断构建并完善中介服务机构,提升中介服务机构的专业度,使得中介机构能够对企业提供专业的信息服务,碳金融市场的良好发展离不开中介机构的作用。良好的中介服务体系的构建能够降低碳金融运营中的风险,因此当前市场发展过程中应当不断提升中介服务机构的专业性,以此促进碳金融市场发展中的专业性,不断优化工作流程与工作程序,降低作业中的人为故障,减少系统运行中的故障,避免由于操作不当而给系统运行带来操作风险。

(三)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纵观发达国家碳金融市场发展取得成功的经验,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构建了较为系统的碳金融排放相关法律体系。这对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参考。要求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不断完善关于碳排放量以及碳金融交易的相关法律体系,结合国际上的成功经验,探索颁布关于碳排放量的交易法。

当前我国碳排放管理主要依据地方政策性的相关文件,以此对交易主体行为进行约束,但是此种管理机制的市场约束力有限,因此可以探索构建地方性法规。为此相关部门在建设过程中可以逐渐细化碳排放权,对此构建初步分配管理机制、交易规则以及相应的运行程序等,从更好的层面予以确认,针对超出排放标准的企业,制定相应的责任认定书,通过法律的方式进一步明确排放主体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由此在管理过程中,明确超标企业主体需要承担的责任,通过法律文件的形式明确企业应当承担的减排义务,针对不履行相关义务的企业,加大对其的惩罚力度。在相关法律体系制定过程中要求提升法律制定的精准性,防范法律的制定出现漏洞,以此为金融市场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

(四)构建统一的金融市场交易平台

在碳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在企业内部构建系统的金融交易管理平台,以此提升金融交易中的市场运行效率,对金融运行进行必要的市场监管,避免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监管套利的现象。因此在全国范围内构建针对碳金融交易的统一管理平台,不断优化环境交易机制,对此及时进行完善与创新,将碳交易管理与市场运行情况相结合,在政策变动层面进行相应调整。以此提升相关政策制定的及时性,对碳金融市场运行起到良好的支持效果。

当前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不同地区之间初始碳排放不统一的现象,各个地区的管理标准也不一致,为此在管理过程中,应当探索在全国范围内构建统一的交易平台与交易管理机制,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有效协调与统一,建立全国统一发展的碳金融管理市场。

七、结语

针对当前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要求不断完善碳金融市场交易中的信息披露,提升碳金融交易中的信息透明度,促进交易双方之间的相互了解,为相关交易主体提供数据支持。对交易真实性进行审核,针对出现的虚假信息进行问责。通过必要的信息披露管理,对碳交易行为进行监控。发展中介评估平台,针对碳排放构建相应的专业人才体系,提升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探索颁布关于碳排放量的交易法。构建地方性法规,细化碳排放权,以此更好地促进中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司颖华,李淑云.美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1(10):43-51.

[2]王红玲,徐浩.“双碳”目标下中国碳金融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J].农村金融研究,2021(10):3-8.

[3]朱兰.“双碳”目标下加快推进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路径探究[J].农村金融研究,2021(10):9-14.

[4]邢天才,王笑.内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中国金融市场稳定的动态传递效应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21,43(10):82-90.

[5]何枫,郝晶,谭德凯,王紫微.中国金融市场联动特征与系统性风险识别[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2,42(02):289-305.

[6]黄轲,陈瑶雯,刘曙华,文璋.“黑天鹅”事件与中国金融市场波动传递的动态网络[J].金融经济学研究,2021,36(05):31-47.

[7]罗长青,刘澜,傅欣欣.金融市场风险的溢出效应与溢回效应——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研究[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1,34(05):17-28.

[8]唐柳雯.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推动合作区金融市场率先高度开放[N].南方日报,2021-09-17(A06).

[9]农总行资金营运部孙建坤.Shibor体系建设揭示中国金融市场运行机制问题[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8-01-07(A03).

[10]张桥云,郎波.美国住房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监管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03):94-101.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构建策略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检察机关业务运行机制面临的难题及解决之道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探索与研究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检察权透明运行机制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