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种子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

2023-01-20 01:03陈艳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种子体系素养

陈艳

青年教师知识结构合理,在教学中有活力、有激情,但也存在着教学经验不足、把握教材的能力不强、班级管理缺乏耐心和智慧等问题。如何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如何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武汉市光谷第二十五小学(以下简称“光谷二十五小”)创新打造“種子教师”,并采取课堂教学微观察方式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光谷二十五小以语文学科为试点学科,创新打造“种子教师”,构建“课程+”体系,以此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激发学校创新潜能。

所谓“种子教师”,就是要担负起带动本学科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任务的骨干教师。学校通过有目标、有步骤的培训,让“种子教师”在师德修养、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综合素养等方面为其他教师做出榜样,发挥他们的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基于这一目标,学校构建起促进教师总体发展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指为促进“种子教师”多元化发展、以发展“种子教师”核心能力为目标而设置的课程体系。“种子教师”和“课程+”体系相辅相成,互为作用。

一、“课程+”体系的目标及落实

“课程+”体系围绕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核心能力,设置了以下几方面的课程目标。①学科素养目标,如读书、写字、朗读、写作、诗词积累等。学校通过制订这类目标促进“种子教师”的进一步发展,使之成为“有理想,有情怀”的教育者。②综合素养目标,如信息技术能力、艺术修养、个人特长等。这类目标的实现可增强“种子教师”的个人魅力。③核心能力目标,如解读教材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题研究能力等。这类目标的实现可提升“种子教师”成长力,提高“种子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让“种子教师”成为“有技术、有创新”的教育者。

如何将这些目标落到实处?学校经过调研,采取了如下措施。①借助调查问卷对要培养的“种子教师”进行摸底,了解他们的职业发展现状和进一步的成长需求,为制定“种子教师”培养路径和方案提供依据。通过摸底调研,学校了解到全校80%的语文教师渴望提升学科教学能力,75%的语文教师希望加强同行间的交流。基于此,学校加大了学科教学能力的培训力度,拓展了对外交流渠道。②建立“种子教师”“课程+”专业培养体系,并分步骤、分层级、有计划地实施。学校将“种子教师”的“课程+”培养体系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初期,学校组织教师参加读书沙龙、书法展示、朗读训练、同课异构等活动,夯实教师基本功,如在同课异构活动中,“种子教师”重点研究“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构建高效课堂。中期,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专题研讨、共磨一堂好课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素养,如共磨一堂好课活动中,“种子教师”共同研讨《母鸡》《司马光》两篇课文的教学,对“文言文教学策略”“散文教学策略”进行专题研讨,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后期,学校组织“种子教师”展示培养成果,进行综合素养评比,如依托同上一节课、基本功擂台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等,展评课程实施的成效。

二、“课程+”体系下“种子教师”的培养策略

“课程+”体系突破教师业务能力培养的局限,对教师进行课程培训,培训的覆盖面更广、视角更开阔、思路更开放。

1.提升语文“种子教师”的学科素养

结合“种子教师”的实际,学校通过“集中与分散、推荐与自选、共读与自读”等多样态的读书活动促进“种子教师”提高阅读质量;借助阅读分享、写读后感等方式促进“种子教师”阅读专业书籍和非专业书籍,全方位营造读书氛围,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通过文章写作培训、完成命题作文、研读典型文本等方式,提升“种子教师”的习作素养;通过集中培训、名家模仿、朗读比赛、演讲活动,着力提高“种子教师”的朗诵水平。

每学期末,学校都会组织一场以“文化苦旅”为主题的读书分享活动。活动中,“种子教师”交流读书感受,分享自己的朗读技巧和“下水”作文,展示自己的书法才艺。这项延续至今的活动给“种子教师”提供了思想交流的机会、展示个人素养和魅力的平台,调动了他们每日阅读、每周练字、每月作文的热情,让素养提升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2.提升“种子教师”的教学和教研能力

为提升“种子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通过集中研讨教育思想、研读教材和分散阅读优秀教育教学论文等方式,鼓励“种子教师”自我提升,增强他们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同时,学校组织“种子教师”参加名家案例观摩、外出学习、导师案例指导、同课异构、跨段借班上课、主题教学研讨等教研活动,提升“种子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在2021~2022年期间,学校组织语文“种子教师”先后开展了“文言文专题研讨”“低段识字教学如何落实”“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等教研活动,提高了“种子教师”的教学能力。

为提高“种子教师”的教研能力,学校针对“种子教师”的教研实际,先后举办了项目学习、课题申报、资源共享、专题培训、专项指导、校级立项等专项培训活动。另外,学校非常关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和趋向,为“种子教师”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

三、构建“种子教师”发展评价体系

学校结合国家教育方针和“种子教师”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语文“种子教师”发展评价量表(见右表),对“种子教师”进行量化评价。

上表中,基础性评价是对教师各项工作能力的底线要求,是对教师个人成长的基础评价,是第一道“门槛”;发展性评价则是在基础性评价的基础上对“种子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指引着他们向更高的发展目标迈进。

除利用“语文‘种子教师发展评价量表”对“种子教师”进行评价外,学校还制定了“1+4”的横向评价模式:“1”指一个核心,即语文“种子教师”应具备的本学科核心能力,体现于“评价量表”中的“教学核心能力”;“4”指核心能力之外四个方面的发展,包括师德修养、班级管理、个人才艺和综合素养。核心能力是评价“种子教师”发展的主要参数,其他四项能力是评价“种子教师”发展的辅助参数。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第二十五小学)

猜你喜欢
种子体系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桃种子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