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元代饮食结构与痛风发作的相关性

2023-01-20 13:41罗钰杰赵钟文马慧澜赵宇杉戴雅梅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2年12期
关键词:朱丹溪元代饮食结构

罗钰杰 赵钟文 马慧澜 赵宇杉 戴雅梅

【摘 要】 通过对痛风相关的历史文献古籍进行梳理,发现元代对于痛风的论述较为全面、有条有理。朱丹溪详细阐述了痛风的病因及诱发因素,其中血虚内热是痛风发作联系最为紧密的病因,而多食、久食味甘性热且嘌呤含量高的酒肉是诱发痛风的元凶,这与在蒙古族统治下,元代人偏嗜肉类与醇酒密不可分。故从元代饮食结构阐述对痛风的影响,以便能为正确认识中医痛风病在元代的发展及其形成背景提供丰富的理论研究依据。

【关键词】 痛风;元代;饮食结构;朱丹溪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1],最早记载于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名医别录》,曰:“独活,微温,无毒。主治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2]直到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对痛风的定义、发病机制、治则、方药等做了详细的论述,其在《格致余论》中说道:“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抟,热血得寒,痰浊凝涩,所以作痛。”[3]由此可知,朱丹溪认为痛风之病因与“血虚内热”密切相关,“食味甚厚、涉冷感寒、久居湿地、嗜酒成性、年老体虚、情绪躁急”等乃痛风发作的高危因素[4]。文献记载元代人饮食结构与痛风的关系,为什么痛风的诊治在元代得到全面的发展?应与元代人的饮食习惯有关。

1 元代痛风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概述

1.1 痛风的病因病机 对于痛风,元代滋阴派大家朱丹溪有着独到的见解。在病因病機方面,他在《格致余论》中提出“血热得寒,瘀浊凝涩”与“恶血入经络,留滞隧道”的说法,《丹溪治法心要》中也提到了“痰夹死血”与“痰带湿热”,更值得一提的是,《丹溪心法》的附方中录有“饮酒湿疼痛风”一说。表明朱丹溪在当时已发现饮酒与痛风相关,并将“酒毒”列为痛风发作的重要病因之一,这与同时期名医罗天益的“乳酪醇酒致痛风”学说是一致的。故痛风的病因病机在当时可以归纳为风、寒、湿等邪气外侵,又有血热、痰浊、瘀血、湿热及酒毒等内邪郁里,内外合邪,以致经脉血络受阻,不通则痛,而成痛风[5]。

1.2 痛风的治法 针对不同病因,朱丹溪辨证论治,如“因于风者,小续命汤”,奏以祛风散寒之功;“因于湿者,苍术、白术之类”,健脾燥湿之效显著;“因于痰者,用二陈汤”,二陈汤乃“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名方;“因于血虚者,用芎归之类”,其乃补血活血之效药,因久虚多瘀故“佐以红花、桃仁”以活血、散瘀、止痛。故痛风的通治大法可总结为祛风散寒、清热利湿、活血止痛、理气化痰等[5]。朱震亨就曾为1例性情急躁又喜食厚味的痛风患者医治,以牛膝、炒枳壳、通草、陈皮、桃仁等活血、化痰、理气之药为主,患者半年后痊愈,更是体现了其治法之妙。

2 元代人偏嗜肉食与痛风发作紧密相关

元代的统治者为蒙古族,其主要从事畜牧业,过着游牧的生活,他们以家畜(主要是羊、其次是牛、马等)、奶制品及打猎获得的野生动物肉为主食[6];但随着大量蒙古人内迁至中原农业区,米面逐渐成为主食。尽管如此,肉类作为副食在饮食结构中仍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北方农业区,由于大批喜食羊肉的蒙古人与色目人内迁,羊肉在肉食结构中占很大比重。一方面,元代宫廷餐食多以羊肉为主,元代宫廷饮食专著《饮膳正要》开列“聚珍异馔”门,共收94方,其中有70余种以羊肉作为主料或辅料,占总数的80%左右;另有食疗方61种,内有12种与羊肉有关[7]。另一方面,民间食用羊肉也非常普遍,《老乞大谚解》记载富家子弟晨起要“先吃些醒酒汤,或是点心,然后打饼熬羊肉,或白煮着羊腰节胸子”。举行宴会首先要买“二十只好肥羊,休买母的,休买羯的”。送生日礼物就是“到羊市里”“买一个羊腔子”。日常生活是用煮熟的“干羊脚子”“就饭”[8]。在汉族广泛分布的南方农业区,猪肉为主要食用肉类。然元代人普遍认为,其营养价值低,有“猪肉味苦,无毒,主闭血脉,弱筋骨,虔肥人,不可久食;动风、患金疮者尤甚”[4]的说法,羊肉则被认为有滋补的作用。再随着蒙古族的风俗影响,羊肉在南方人的肉类结构中占比也越来越大。元代人所著具有民间日用百科全书性质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详细记载了元代南方人的饮食方式,内有“饮食类”合计50余味[9],其中与羊肉有关的达一半以上。

清代医家李用粹所著《证治汇补》有云:“肉属阳,性能助火,如素多痰火而痛者,因少水不能灭盛火,若食浓味,必加燥渴,上为痞闷,下必遗溺,故禁之。”[10]肉类可助火生热,元代人无论达官显贵还是百姓都喜食羊肉,《饮膳正要》曰:“羊肉味甘,大热,无毒……。”[7]羊肉味甘性大热,喜食者因“食味甚厚”而致使内火旺盛,痛风由此发生,如《格致余论·痛风论》记载:“又朱宅阃内,年近三十,食味甚厚,性躁急,患痛风,挛缩数月,医祷不应。予视之曰:此挟痰与气证,当和血疏气导痰,病自安。遂以潜行散入生甘草、牛膝、炒枳壳、通草、陈皮、桃仁、姜汁,煎服半年而安。”[2]此医案中青年女性因“情绪躁急”加之平素“食味甚厚”而患痛风,皆为朱丹溪所道的痛风诱因所致,虽关节挛缩与中医痛风病不大相同,然其诱因、辨证及治法都与今时痛风类似,考虑为痛风相关的代谢性疾病。《黄帝内经·素问》曰:“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11]治疗疾病需因地制宜,饮食也含有此意,因蒙古人之前地处西北地区,气候寒冷,故多食牛羊肉类及乳制品等温热性质的食物,才可抵御凛冽寒风,不受外邪所侵。蒙古人入主中原,其气候与西北之地已然不同,却仍保持如此饮食习惯,再加之其他民族受蒙古人影响而饮食喜好改变,尤其是地处南方农业区的百姓,东南气候本就湿热多雨,又大量摄入羊肉等性大热之品,导致湿热内生,流注于四肢关节,长此以往,痛风乃发。

从西医学角度来说,嘌呤是生物体中的一种生物碱,广泛存在于食品中,分别是细胞内含有的嘌呤核苷酸、饮食摄入的嘌呤和体内代谢合成的嘌呤[12]。如果嘌呤摄入过多,人体内嘌呤含量太高,一部分嘌呤在人体内无法正常代谢,其最终代谢成为尿酸[13]。尿酸无法及时排出体外,在人体关节等组织内沉积,就会引起痛风等疾病[14]。相关研究表明,肉类是高嘌呤[76~398 mg·(100 g)-1]食品[15],过多的摄入肉类可显著影响血尿酸水平,增加痛风发病率[16],其中元朝人最为喜欢的羊肉总嘌呤含量为(109.1±6.3) mg·(100 g)-1[17],猪肉的总嘌呤含量也有(113.2±19.8) mg·(100 g)-1[18]。

故笔者认为,元代人大多数地处北方偏干燥地区及东南湿热地区,常年食用大量温热性质且嘌呤含量高的肉食,导致痛风人群较往昔剧增。

3 元代人好酒与痛风发作密不可分

元代人喜饮酒,尤其是马奶酒,深受蒙古人喜爱。受蒙古风俗的影响,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中也有许多人习惯喝马奶酒,有“巨手”美称的元代文学家许有壬在为官期间就写有“悬鞍有马酒,香泻革囊春”[8]等赞誉马奶酒的佳句。《日用本草》曰:“葡萄酒补气和中。”[19]葡萄酒在元代初期就已作为宫廷御酒,常作为君主赏赐臣子用,如塔出攻宋有功,忽必烈则“赐葡萄酒二壶”[20];左丞相天泽总大军攻宋,途中生病,“帝遣侍臣赐以葡萄酒”[21]。但对于以汉族为主的广大农业区,主要饮品还是各种以“秫性黏而可酿酒”[22]的糯米及“白黍酿酒,亚于糯秫”[22]的黍米(小米)为原料的粮食酒。随着蒙古人向农业区的迁徙,粮食酒也在蒙古族和其他民族中间流行起来。13世纪中叶,蒙古宫廷中就有粮食酒的记载,且与马奶酒、葡萄酒并列为饮料[21]。

元代名医罗天益发现痛风与过度饮用“乳酪醇酒”关系密切,其在《卫生宝鉴》中说道:“今观此方爽恺,谓爽明恺燥也,本《左传》而无卑湿之地,况腠理致密,外邪难侵,而有此疾者,何也?盖多饮乳酪醇酒,水湿之属也,加以奉养过度,以滋其湿水之润下,气不能啕之,放下疰于足肺,积久而作肿满疼痛,此饮之下流之所致也。”[23]患者本身营卫之气充足,在没有外邪侵袭及久立湿地的情况下,仍出现足部肿满疼痛,与今时痛风“红肿热痛”的症状相同,这是因为饮用过量的乳酪醇酒导致其下流之气积聚于脚所致。罗天益之痛风学说无外邪与湿侵,患者身体也康健,与朱丹溪痛风病因学说有明显不同。梁朝名医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说道:“酒,味苦,甘辛,大热,有毒。”[1]以朱丹溪学说来看,酒性大热,多饮易生内热,血受热沸腾,故痛风发作。元代人普遍喜饮酒,痛风发作风险大增,如忽必烈因饮马奶酒过度,得足疾,召名医许国祯医治,其配药味苦,忽必烈不愿服用。后忽必烈足疾复发,对许国祯说道:“不听汝言,果困斯疾。”[24]虽未明言忽必烈所患何足疾,但结合其疾乃饮酒过度后发生,与今之痛风发作原因相似。

相关研究表明,乙醇不仅会使肾脏尿酸清除减少,还能导致人体内的尿酸合成与分泌增多,血尿酸水平增加,最终使饮酒人群痛风发作风险增大[25-28]。一方面,乙醇在人體中代谢会产生乳酸,而乳酸的堆积可导致肾脏尿酸清除率下降[25-26]。另一方面,醋酸盐由乙醇在体内氧化产生,其与堆积的乳酸可促进三磷酸腺苷转化,最终产生乙酞辅酶A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大部分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重新合成三磷酸腺苷转化,其中有一小部分进入嘌呤核苷酸的降解,从而导致尿酸合成增加[27-28]。而粮食酒与今之啤酒相似,皆以粮食为原料,只是制作工艺不同,嘌呤含量非常高。现代研究方面,吴兴华等[29]发现啤酒和米酒乙醇摄入量超过25 g·d-1(相当于啤酒750 mL,米酒200 mL),患痛风的风险明显增加。因此,笔者认为,元代人喜饮辛热性质的酒,其常年累积于人体内,亦是导致痛风发病风险大大增加的原因之一。

4 小 结

综上所述,以朱丹溪痛风病学说为主,综合元代各医家学说,可知痛风的病位主要在四肢骨节,足部乃元籍记载中最常发作部位,其病因与“血虚内热”联系最为紧密,饮食偏嗜为痛风最为普遍的诱发因素。推本溯源,元代在“酒肉为食”的蒙古族统治下,其饮食风俗习惯大行于北方农业区与南方农业区,以致元代人的饮食结构中肉类及酒类占很大比重,上至皇族下达百姓皆喜食肉、喜饮酒。然而,酒肉皆为味甘性热之品,多食甘生湿,水湿停聚;久食内热则生,血热沸腾,两邪相搏,湿热蕴结于四肢百节,积久则经脉痹阻不通,常易诱发痛风发作。故元代人之饮食偏嗜及不良饮食习惯会增加痛风发病风险,饮食结构对痛风影响颇深,也为元代痛风的起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史为据,通过对元代先贤学说的学习与归纳,希望能对痛风在元代的起源与发展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在临床实际运用中有据可依。

参考文献

[1] 仝小林.脏腑风湿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207.

[2] 潘新.痛风诊断与治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0:103.

[3] 朱震亨.格致余论[M].刘更生,点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9.

[4] 杜松,潘桂娟.朱丹溪[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82.

[5] 肖战说,殷海波.朱丹溪痛风通治思想探赜[J].江苏中医药,2021,53(6):12-14.

[6] 史卫民.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系列丛书:元代社会生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05.

[7] 忽思慧.饮膳正要[M].李春方,译注.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8:49.

[8] 徐海荣.中国饮食史·卷4[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4:569,662.

[9] 熊宗立.居家必用事类全集[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87.

[10] 李用粹.证治汇补[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50.

[11] 张琦.《金匮要略》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25.

[12] 林先军,李永仙,李崎,等.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啤酒中的嘌呤类物质[J].食品科学,2006,27(9):219-222.

[13] COHEN A,DOYLE D,JR MD,et al.Abnormal purine metabolism and purine overproduction in a patient deficient in purine nucleoside phosphorylase[J].N Engl J Med,1976,295(26):1449-1454.

[14] GOLDBERG EL,ASHER JL,MOLONY RD,et al.β-Hydroxybutyrate deactivates neutrophil NLRP3 inflammasome to relieve gout flares[J].Cell Reports,2017,18(9):2077-2087.

[15] 于康,李融融,李春微,等.WS/T 560—2017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膳食指导[M].北京:国家标准出版社,2017:4.

[16] AIHEMAITIJIANG S,ZHANG Y,ZHANG L,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urine-rich food intake and hyperuricemia: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Chinese adult residents[J].Nutrients,2020,12(12):2-11.

[17] 潘洪志,荣胜忠,邹立娜,等.中国常见动物性食品中嘌呤的含量[J].营养学报,2012,34(1):74-78.

[18] 杨海斌.各种肉类食物中嘌呤类物质的检测[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2.

[19] 卢和撰.食物本草[M].晏婷婷,沈健,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73.

[20] 史衛民.都市中的游牧民:元代城市生活长卷[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6:148-150.

[21] 宋濂.元史·4卷151-177[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1219.

[22] 王祯.农书译注·上[M].济南:齐鲁书社,2009:164,176.

[23] 罗天益.卫生宝鉴[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9:310.

[24] 关继东.中国名著帝王:忽必烈传[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8:285.

[25] DRUM DE,GOLDMAN PA,JANKOWSKI CB.Elevation of serum uric acid as a clue to alcohol abuse[J].Arch Intern Med,1981,141(4):477-479.

[26] EASTMOND CJ,GARTON M,ROBINS S,et al.The effects of alcoholic beverages on orate metabolism in gout sufferers[J].Br J Rheumatol,1995,34(8):756-759.

[27] PUIG JG,FOX IH.Ethanol-induced activation of adenine nucleotide turnover.Evidence for a role of acetate[J].J Clin Invest,1984,7(3):936-941.

[28] FALTER J,FOX IH.Ethanol-induced hyperuricemia:evidence for increased orate production by activation of adenine nucleotide turnover[J].N Engl J Med,1982,307(26):1598-1602.

[29] 吴兴华,陈玉柱,周为文,等.广西痛风患者膳食和饮酒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应用预防医学,2016,22(1):19-25.

猜你喜欢
朱丹溪元代饮食结构
朱丹溪拜师
城市蒙古族饮食结构变迁现状及原因——以通辽市为例
调整饮食结构,促进心理健康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山西居民的饮食结构与营养分析
朱丹溪治病惩恶两不误
孝顺成就一代名医
王绎《写像秘诀》中的肖像画技法研究
从民族文化交流视角论元代蒙古族汉文创作的产生与发展
《雪霁里的故事》
古代名医朱丹溪的治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