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的审美情感表达分析

2023-01-21 12:53何璐长春开放大学
艺术品鉴 2022年33期
关键词:钢琴曲听众诗意

何璐(长春开放大学)

一、钢琴的审美情感表达概述

钢琴为全球使用最普及的乐器之一,音乐也赋予了钢琴艺术以不可替代的核心位置。人们将钢琴视作一种高雅、优美的艺术,聆听并感受钢琴传递出的音乐审美及情感表达也是培养公众审美能力的重要部分。

其一,钢琴艺术与人类情感共融共通。情感本身即为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表达,更是人类对客观现实一种具备特殊性与生动性的反映形式。人类对外在事物的态度借助情感表现出来,同时也是人类利用客观现实满足自身情感需求的体验过程。音乐中蕴含着充沛且丰富的情感因素,其为人类情绪变化与心理反应的整个过程。钢琴音乐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类表达情感的现实需求。

其二,钢琴艺术蕴含着丰富的人类情感。钢琴艺术在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后早形成了属于自身的独特风格,这些风格进一步丰富了钢琴艺术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层次性,继而使钢琴通过音高、节奏的起伏与节拍、旋律的转承来直接揭示出人类内心的精神变化与情感需求。音乐隐含的情绪传递与人类情绪变化互为呼应,这就是音乐深刻的审美情感表达所在。钢琴语言属于特殊化的语言艺术,是作者内在思想的自述,并与演奏者的情感融合后经弹奏表达出来。这一情感融合的过程也是人们各种情感的强烈共鸣。

其三,听众可以脱离人物、时空的限制而带着感情欣赏钢琴弹奏过程内的情感表达,其感情变化与音乐内在情感同步,音乐传达出的情感深度甚至超出音乐本身,这类跌宕起伏的情感与听众情感融合为一,使音乐为提供人类宣泄情感渠道的同时,使其审美情感得到稳步提升。如柴可夫斯基作品《如歌的行板》曲调悠长古典、轻吟低回且情感浓烈,在如泣如诉的钢琴乐声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当时人民的艰难生活;肖邦代表作品《e 小调革命练习曲》则主诉了悲伤、忧愤、激昂等更强烈的感情及信心。

从上面分析可知,钢琴作为一种强烈作品情绪的乐器,钢琴曲内在的审美情感抒发即体现在外在的弹奏形式上,也体现在作者、弹奏者与听众感情实现互通这一内在联系上。惟有重视钢琴在表达情感、丰富情绪方面的重要作用,方能钢琴的审美情感抒发与表达更有内容性和层次性,以便引导听众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审美情感。

二、钢琴审美情感表达的特征

钢琴起源于西方,并在18 世纪传入我国过发展迅速,现今钢琴艺术早已成为全球公认的艺术形式,人们能够借助钢琴艺术化地外延并表达自身内在情感,使情感表达在突出主观的同时,日渐丰富性和多样化。

(一)主观性

钢琴第一突出的审美情感表达特征是强调主观性。钢琴艺术的主观性即指借助钢琴弹奏这一工具传递人类内在的丰沛情感,而音乐本身就是有效地传达情感方式及手段,鉴于此,可以明确钢琴有着强烈的主观性审美情感表达特征。钢琴演奏时首先要表达出作者主观视角的情感,同时融入演奏者对作品的情感理解,两种情感交相融合,借助钢琴传递给听众丰富的情感层次。同时听众也在欣赏的过程形成来自主观视角的情感起伏,如此可认定钢琴在审美情感表达方面极具主观性,钢琴演奏的过程是作者、演奏者及听众三方情感的交织与意识的融合。如观众在聆听肖邦的钢琴作品时,可以全面感悟到作品表达出的细腻、真挚、纯朴的主观感情;如门德尔松的《无词歌》,该曲旋律奔放、活跃,节奏清新、跳脱,直接地向听众传递出一种兴奋、欢快且激动的情绪,尤其最后一段由小调转至大调,使听众更准确地捕捉到作者明朗的心情。通过主观视角感受钢琴艺术作品,可进一步提升听众的审美情感表达能力,体现不同的思想情感力量。

(二)丰富性

钢琴第地突出的审美情感表达特征是强调丰富性。首先,音乐本身情感的丰富性。由于音乐本身是人类对现实生活感受的直接表达,更是其对自身生活与现实社会二者间差异的情感化体验。所以钢琴音乐作品是作者基于自身情感,同时借助音乐涵盖了公众无数类型情感后的作品,是各类丰富、复杂的情感集合。借助钢琴演奏音乐作品可进一步提升人类情绪表达的充分性与心理外化的有效性。人们借助钢琴使自身情感得以宣泄,利用音乐舒缓情绪、表达自我。这也是钢琴在审美情感表达丰富性方面的重要表现。

其次,钢琴表现手法的丰富性。基于钢琴可以引导听众体会音乐作品中的丰富情感,钢琴特有的节奏、旋律、调式、弹奏技巧等表达形式使情感诠释更为充沛、明了,将作品的审美情感直接地传达给听众。如人们可以经由钢琴曲的旋律跳进、级进及节奏停变化是作者直抒其情感变化,而听众也可以借助钢琴弹奏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波动,同时还能更深层次地体会出演奏者对钢琴曲的独家理解。

最后,不同作者情感表达的丰富性。作者在钢琴曲中的审美表达情感更为多元与立体。著名就可以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作曲家内心的一种变化以及情感方面的表达。作曲人为准确抒发自己丰富的情感,借助不同的旋律和节奏对情感加以演绎,而听众在聆听过程也深入其中,体验作品隐藏的悲喜等情感。如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的不少钢琴曲与匈牙利民歌相融,同时以吉卜赛音乐作为基础强化音乐中情感的多彩性与层次性,也使得《匈牙利狂想曲》成为不朽的经典;肖邦的《G 小调叙事曲》的伟大之处在于不仅作品情感强烈、内容丰富、叙事性强且规模庞大,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音乐里表现出对人民抵御强权的赞美,使作品中的情感更加饱满和浓烈。

(三)多样性

钢琴第三突出的审美情感表达特征是强调多样性,下面详细说明:其一,钢琴小品作为浪漫主义作曲家直抒胸臆、捕捉情感及体验情绪最常见的表现形式,这些作曲家多选定此类体裁开展个人抒情,以瞬间的情感领悟开展创作。如肖邦运用踏板丰富钢琴曲的音响色彩,提升情感表现力。其二,作曲家同样倾向于选取大胆且富于新意的和声强化情感的诗意化表达,借助个性化的方式提升和声对作品旋律的支持。就旋律而言,俄国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著名作品《前奏曲》即以突出作者特征的创作方式来表达淡淡的哀思与悠悠的伤痛。作者利用钢琴曲使自身情感得到全面宣泄,在加深作品内涵的同时也使主题旋律的审美情感更为生动、艺术。

三、钢琴审美情感表达的形式

在前面分析了钢琴的审美情感表达概述及主要特征以后,要明确钢琴的审美情感表达的常用形式,主要有三种,即旋律表达情感、声抒发情感与小品演绎情感。

(一)旋律表达情感

钢琴演奏的旋律感赋予了音乐作品更多的自由与,钢琴旋律注重突出旋律的自由舒展,钢琴曲因包含着充沛、浓重的情绪抒发,更重视发挥出旋律在审美情感表达方面的重要作用。钢琴家借助旋律完成审美情感的抒发及表达,利用钢琴旋律表达审美情感要使用长线条且舒缓的旋律,使钢琴曲的情感特色更加挖出且抒情,由此浪漫主义风格为借助旋律开展情感表达的重要形式。如肖邦的《夜曲》是旋律表达及抒发审美情感的、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代表性作品,《夜曲》是其着眼于浪漫主义的伟大创作,夜曲蕴含的情感平静、谦和,安静中有沉思、平和中有欢乐,让听众沉浸于其中多彩的情感共鸣时,也进一步体会出肖邦创作此曲时使用的“加花变奏”式创作手法,即主旋律重复之时由细节处强化颤音、琶音和花腔等的运用,使《夜曲》情感表达更为生动,情绪抒发更为鲜明。

(二)和声抒发情感

就音乐审美情感的有效表达而言,和声是除旋律外的另一重要构成。随着时代的持续进步,部分古典音乐内的和声已日渐退出舞台,这是由于浪漫主义难以在引入和声的古典音乐得到充分体现,更勿论抒发丰富且复杂的审美情感。鉴于此,不少作曲家持续对和声开展创新,在乐曲中借助和声织体及调式的选择,同时融入旋律及节奏的创新,在作曲中使和声更为个性化,如选取一些非功能性的和声及变音,或使用不协和和弦等为和声,提升钢琴曲的情感意境,引发听众的联想,实现演奏者、作者及听众的心灵融通。如以舒曼钢琴曲《孩子的请求》为例,该作品结尾处弃用常规的主和弦这一结束方式,而选用D 大调属七和弦来结束作品,这样方式极为突然,继而引发听众在意犹未尽的同时陷入遐想,这得益于和声的有效运用,使作品的情感表达更为深邃和绵长,回味无穷。

(三)小品演绎情感

可这样理解钢琴小品,即是单乐章结构的短小曲目,如贝多芬的《致爱丽丝》。钢琴小品是当代音乐艺术中融合情感、表达情绪的常用题材。前文分析过,风琴作品既能全面表达创作者的情感,也可以借助演奏者进一步丰富其情感内涵,因此借助钢琴小品开展抒发情感成为作曲家的重视,并融合自身灵感来提升作品。如肖邦进行音乐创作时,喜欢在音乐作品合理引入钢琴踏板,以实现丰富的音色色彩。又如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晚年创作多首钢琴小曲,其中间奏曲为其使用最频繁的钢琴小品体裁。勃拉姆斯借助间奏曲这一独立的小品形式展现本身的内在情感及精神世界。

四、钢琴审美情感的诗意表达

纵观音乐发展的历史进程可知,音乐与诗歌息息相关。音乐与诗歌作为艺术的有效结合,二者互为交融且彼此补充,音乐与诗歌同为情感的载体,因此钢琴审美情感的表达融入诗歌,使其具备更诗意化的情感感染力与表现力,是提升钢琴审美情感的诗意表达的重要环节。

(一)钢琴审美情感表达的标题诗意化变化

一首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带来人们的除了艺术享受过程外,还有其以审美情感的充分表达与有效阐释。钢琴在标题方面强化其诗意化变化,能够提炼出钢琴曲的情感精髓,使作品的精神世界完美地借助标题诗意化得发展现,从而使听众感受出创作者鲜明的情感语文及诗化的情感韵律。如舒曼的音乐名作《童年情景》内就出现了明显的诗意化音乐标题,如《捉迷藏》、《竹马》、《梦幻曲》及《诗人的话》等。借助这些诗意化标题,听众好像穿越回童年,与作者一同体会童年的无忧无虑,使听众与作者的感情合二为一,为作品注入了全新魅力。鉴于此,钢琴曲的诗意化标题是作品开展审美情感表达不可或缺的部分,诗意化标题可总结出钢琴曲的情感脉络,继而朋友,继而将情感一并浓缩,使音乐作品平添许多余韵。鉴于此,钢琴要灵活运用诗意化标题来强化审美情感抒发及表达,使听众经由标题与作品内容相结合,以更好地感悟作品的情感内核。

(二)钢琴审美情感表达的诗画诗意化改编

不少钢琴曲本身就是以诗歌为基础创编而成,这些作品除了进行标题诗意化改编外,也同样开展诗歌、名画的二次创作,以提升作品的深度及议广度。如钢琴曲《新霓裳羽衣舞》则是萧友梅先生依照白居易同名诗创编而成,作品、提炼《霓裳羽衣舞》的各段音乐开展创作,实现了钢琴、音乐与舞蹈的完美融合。贺绿汀《牧童短笛》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徐悲鸿名画《牧童》,用简洁、流畅的音乐再现出水墨画中天人合的艺术境界。作曲家汪立三代表作《他山集》的题目取自《诗经·小雅》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也是钢琴作品标题诗意化改编的代表,即以文字题诗加以强化作品内涵,借助诗意化题目表现出作品从容、沉静、含蓄的情感。另有作曲家依据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与歌曲小调改编的钢琴曲,同样是诗意化改编的代表,如钢琴家王建中的《翻身道情》是依照陕北道情曲调经填词创编而成的民歌,作品韵味十足,歌曲为三段式结构,以三种不同速度表达三种情不同的情绪:快(翻身后的欢快)——慢(苦难引发的回忆)——快(革命到底的决心),成功地将不同情感融入其中,作品韵味十足且情感浓烈。

(三)钢琴审美情感表达的情境诗意化营造

优秀的钢琴作品均强调意境美,常用的情境诗意化表达方式为情景交融,更细致地分为侧重情感与关注景色两类。如我国传统古琴曲改编的名作《阳关三叠》,源自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句“西出阳关无故人”。改编后的钢琴曲《阳关三叠》在曲中创造出色调清朗、离别深情的分别情境,同时通过对朝雨、轻尘、翠柳、青舍等景物的描绘,准确地表达送别朋友的情谊。这类创编需要作曲家及演奏者要深入了解并掌握原词中的情境,如方可准确地传递出其中情境蕴含的多种复杂情绪及感悟。又如唐代诗人张继诗作《枫桥夜泊》改编而成的同名钢琴曲,也完美还原了诗中的月落、乌啼、江枫、渔火、钟声、寒山等诸多意象化景物,通过对上述景物准确且细腻的诗意化创作,使听众可以充分地感受出曲中沧桑、宁静的情感,并借助对景物的描述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愁思。又如《霓裳羽衣曲》主要描述唐玄宗向往月宫,在月宫中见到仙女的神话故事。该曲着眼于月色,旋律强调古典、优雅,演奏《霓裳羽衣曲》钢琴曲时,演奏者弹奏七连音及十一连音时要借助手腕弹奏并加快弹奏速度以突出演奏的连贯性。使听众在欣赏名曲的同时,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想象出唐玄宗亲游月宫时亲眼见到霓裳夜舞的画面,继而沉浸于名曲与美景共同营造的情境氛围。

又如通过对舒曼《童年情景》钢琴曲的欣赏,自然而言将人们思绪带入诗意化的童年情境中,利用音乐引导听众幻想其中情境,孩子们的游戏也是钢琴诗境塑造、自身情感体验与钢琴旋律的有效结合,引导人们通过体会音乐情境、感悟美好和时光的匆匆流逝。综上,钢琴审美情感表达的情境诗意化创造也是提升演奏者、作者及听众感情共鸣、情绪同步的有效手段,演奏者通过演奏来串联起听众与作者的情感及思想,表达出钢琴曲隐藏的情感,提高听众的审判标准。

五、结语

钢琴曲被视作一种高雅、优美的艺术,聆听并感受钢琴传递出的音乐审美及情感表达也是培养公众审美能力的重要部分。毫无疑问,聆听钢琴曲与领悟其中情感均是一种极致享受,优秀的钢琴曲会提升听众的审美水平,引导听众从中感受作品中的情感,这也是这些经典作品深受听众喜爱的根本。而对于观众来说,要感悟到钢琴审美情感向自身的有效表达,不仅要求作者要赋予作品以丰富的情感、优美的旋律及深刻的思想,同时还要求演奏者也要深刻体会曲中的情感,运用最恰当的方式将之表现出来,使钢琴曲的情感表达与演奏风格互为补充。

本文首先明确钢琴的审美情感表达,表现为其一,钢琴艺术与人类情感共融共通、钢琴艺术蕴含着丰富的人类情感、听众可以脱离人物、时空的限制而带着感情欣赏钢琴弹奏过程内的情感表达;其次,归纳钢琴审美情感表达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主观性、丰富性及多样性;再次,分析钢琴审美情感表达的形式同,主要有三种,即旋律表达情感、和声抒发情感、小品演绎情感;最后钢琴审美情感的诗意表达要做到,标题诗意化变化、诗画诗意化改编及情境诗意化营造。

猜你喜欢
钢琴曲听众诗意
诗意地栖居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冬日浪漫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夜的钢琴曲(六)
听众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