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2023-01-21 17:12赵兴文张文霞
名师在线 2022年36期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能力法治

文/赵兴文 张文霞

引 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呼唤下,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时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桎梏,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更好地参与后续的学习,形成规范的道德品质与法治观念。

一、培养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设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抱负的优秀人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摆脱传统思维定式,在面对问题时积极探寻多种解题思路,在课堂上提出各种新颖的想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在创新性的课堂上加强思想觉悟,有更加开阔的思维与思路[1]。

(二)有利于初中生核心素养发展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局势下,创新性思维俨然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下当代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素养,同时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开拓进取的意识,在自主实践探索中感受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魅力,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内在潜能,实现思想的解放及创新

能力、创造能力的提升,在和谐、良好的学习生态环境下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推动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简言之,不日新者必日退,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优势,引导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实现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在做中学,学中悟,最终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引入案例,营造氛围,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火花的。”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摇篮。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自身教育理念,突破传统单一化、机械性的理论知识讲授桎梏,运用生动、富有趣味性、发人深省的案例及历史典故,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印象。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转换角色,运用创新性的思维设身处地想象一下,倘若你是故事中的人物,应如何应对?由此,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在新奇、活跃的氛围中促进思维纵深发展。

以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浅浅深深话友谊”课题为例,本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明晰友谊的特质,并能够正确处理友谊的问题。在导入阶段,教师首先可以歌曲《挚友》拉开本节课的帷幕,并邀请学生伴随歌声与教师及同学介绍自己的挚友以及在与挚友交往过程中对方身上所具有的特质。基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再引入“友谊的特质”内容,能使学生明确友谊的本质内涵正是对挚友的理解与支持。接下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教师可以借助教材内容引入这样一则案例,具体如下。

小明与小军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一次实践课中,小明忘记携带教师所提供的材料急得满头大汗,小军主动向他伸出援手,这令小明十分感动。进入期末复习阶段,成绩不好的小军想要向小明请教问题,而小明却不耐烦地拒绝了小军,并表示自己没有时间。小军低着头回到了座位上,心中十分不是滋味……

案例的提供可以有效唤醒学生对自己与挚友交往时的记忆,使其联想到自己在与挚友发生矛盾时的场景。教师可以借机引导学生站在小明与小军双方不同的立场,对此事件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与情感,并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够得到有效激发,提出“解决友情危机”的不同方案。

如上,教师通过案例能够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深化对友情的理解,同时也能使其在对案例蕴含的道理领悟过程中,提出不同的创新性解决办法,进而实现创新性思维的良好发展。

(二)创建问题,思源于疑,挖掘学生创新潜力

亚里士多德曾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开端,更是创造的基础[2]。为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目标,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提出有深度思考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在提出问题后,根据所学知识创新并创造性地提出不同问题,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交互氛围,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帮助其实现发展与提升。

以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情绪的管理”课题为例,本课重点内容是情绪的调控方法,使学生能通过学习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基本能力。根据本课重点,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生活中的常见事例,分别请学生思考:在不同情境中“你”会产生哪些情绪?应对此类情绪时“你”会如何解决?

情境1:班级内班费丢失,负责保管班费的同学第一时间向你询问班费的去处,言语之间充满了对你的不信任。

情境2:你将自己的秘密告诉了好朋友,并且千叮咛万嘱咐告诉他这个秘密不可以告诉别人,但是在第二天你发现班级里的好多人都知道了这个秘密。

情境3:你的一天过得十分不顺利,早晨由于迟到被教师斥责,上课的时候发现没有带笔记本,在放学的时候由于校门口人流密集,你不小心弄掉了钥匙,在捡拾的过程中还被路人踩到了手。

三种情境分别对应失落、愤怒、沮丧的情绪,能唤起学生对生活中出现此类问题的记忆。根据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创新性的解决、调节情绪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从创新角度出发,根据情境内容自主提出问题,如情境1中面对他人的质疑是否应首先进行反驳?情境2中得知朋友与他人分享秘密时是否应与其切断联系?此种方式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如上问题的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其在解答的过程中拓展自身创新性思维,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习质量。

(三)拓展资源,丰富视野,启发学生创新意识

读万卷书方可行万里路。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仅需要教师挖掘现有教材内容中的创新元素,还需要教师具备高水平的资源开发能力,整合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并整理教学资源,真正实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表达自己对事物的创新性想法,有效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帮助其在创新的课堂上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以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课题为例,本章主题围绕着“亲情”展开,意在使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感受到来自家人间浓厚的爱,加深对“爱”与“亲情”的理解。在完成课内学习任务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软件播放拓展资源,为学生引入《我们仨》中杨绛一家人相处的文字片段:“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细腻的文字深深激荡着学生的内心,犹如石子丢入平静的池塘,在学生的心里泛起涟漪。学生在仔细品味中不禁开始回忆自己与家人相处的点滴,并对“家人”“亲情”产生别样的理解与感受。在资源导入结束后,为充分调动并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鼓励学生寻求家长帮助,录制家人相处视频,并运用插入表情包、音乐等趣味形式,使视频内容更真实、生动。在视频末尾,学生也可别出心裁地融入家庭趣事、家庭小纠纷等,为同学们展现自己的家庭生活全貌。

如上,通过资源的引入能够为枯燥乏味的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其丰富认知,提高创新能力。

(四)联系生活,建立情感,推动学生提供创新动力

生活实际与道德法治息息相关,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反映现实世界的、外延性、前瞻性较强的社会性学科,教材中蕴含的法律、信仰、理念、道德、纲常等内容是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其成长的重要教育元素。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摆脱空洞的说教形式,根据学科特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建立道德与法治同生活之间的联系,逐渐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行为。教师可以通过实事点评、专题言论等手段,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同时,帮助其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以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做负责任的人”课题为例,本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了解自身角色所担负的责任,并向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榜样学习,成为一个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人。基于本课内容,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寻找与之相关的生活事例,并在课堂上引入,具体如下。

新学期开始,教师在班级内开展了议员竞选活动,并且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为班级服务,在管理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经验。回到家中,小龙迫不及待地将此事向爸爸妈妈分享,而爸爸妈妈却产生了分歧……

小龙妈妈说:“每天学习就够忙的了,担任班委还要为全体同学服务,肯定会耽误自己的时间,影响学习的!”

小龙爸爸说:“我认为担任班委可以锻炼你的人际交往能力及表达交流能力,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为同学服务又何乐而不为呢?”

针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教师可以创造性地鼓励大家分析现象,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如可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由于工作没有完成的学习任务,可以首先完成学习任务再解决工作问题等,有效解决“自我”与“责任”的冲突,平衡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如上,通过生活实际及事例的引入,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其在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中有所收获。

(五)增设活动,强化体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枯燥乏味的讲授形式,难免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久而久之还会对教师形成依赖,丧失自主学习及创新意识。基于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考量,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根据教学内容创新、创造性地设计情景剧、小品、双簧等多种艺术形式,在表演中融入道德与法治学科理论知识。这种方式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能够使其在富有趣味性的氛围下发展自身创新能力,将活动与知识串联在一起,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以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参与民主生活”课题为例,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民主权利的行使及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借助本章重点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结成学习小组,并根据本章所学内容开动脑筋,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与同伴相互合作设计艺术表演形式,将知识重点融合在活动中,并在班级内进行成果展示。通过教师所提出的任务,各组成员进行紧张的排练与设计并展示成果。如第一小组设计了“学生社团”这一主题,由成员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参与社团管理,通过表演展示民主管理相关内容;第二小组则以“校长小助理选举”为主题,通过民主讨论与协商设计选举方案,以趣味性的演出呈现。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自身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及合作能力均得到了有效发展。

如上,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活动的方式,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使学生通过创新去探索、思考,促进思维发展。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及思维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与优化,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思维能力,为其后续参与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创新性思维能力法治
建筑设计中色彩对外立面的创新性应用思考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培养思维能力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培养思维能力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