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造林绿化技术要点

2023-01-21 16:47刘兰杰,周彬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3年2期
关键词:荒山整地造林

荒山造林指的是采取人工措施将宜林荒山恢复成灌木林、林木或森林的过程。荒山会造成水土流失,尤其在中国西北地区情况更为严重,若水土流失情况未能得到控制将会使土层变薄,久而久之造成风化、石化,大量泥沙下泄,河床抬高且库塘淤积,严重威胁群众财产及生命安全。

荒山造林绿化技术应用价值如下:在政府补贴带动下加大当地民众参与荒山造林的积极性,促进荒山造林绿化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变区域生态,优化区域环境,利用植被固土防沙,解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河床抬高等问题;在新时代革新荒山造林绿化技术,控成本、提质量。

1 科学规划,为荒山造林绿化技术有效应用奠定基础

土地资源有限且环境问题具有区域性,为加强荒山造林绿化技术的应用,要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确保经济、生态、城乡建设统筹发展,以免出现土地资源分配矛盾。荒山造林科学规划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生态优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人文效益及生态效益相协调,绿化目标是改善生态,发挥森林促进产业发展、增长经济、改善生态等作用;二是针对性指导,结合不同地区生态环境及相关优势统筹规划,建设重点生态工程,凸显区域特色。在荒山造林技术应用过程中需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渐进原则。一些荒山面积大且生态环境恶劣,造林绿化技术应用需持续深入,不可急功近利,以免因外力过度干预破坏荒山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以增加存水量为例,需选用覆盖保水、水袋渗漏等方法持续改善荒山水分蒸发条件,使荒山环境更适宜应用造林绿化技术;第二,适宜性原则。根据荒山实际情况制定客观、可行且针对性较强的造林绿化方案,保障技术、生态、效益关系和谐,使荒山造林绿化技术具有选择性,同时规划方案具有包容度及实效性;第三,衔接过渡原则。有些荒山造林绿化工程间隔期较长,这就需要在宏观规划时对以往造林成果进行分析,不可盲目应用原有方案,需关注生态环境变化,适时调整栽植品类、存水方式等,预测荒山造林绿化技术应用成效,增强造林方案的前瞻性,有效降低荒山造林技术应用风险。

2 细致整地,为植被生长提供必要条件

细致整地是荒山造林绿化技术的重要工作,主要分为2部分:一是植被清理。在翻垦土壤前将杂草、杂木、灌木等废物清除干净,可选用化学药剂处理、火烧、堆积、割除等方式,当前火烧及割除方式较为常用,近年来,五氯酚钠、氯酸钠、敌草隆等药剂应用范围扩大,降低成本;二是土壤翻垦。根据荒山造林绿化技术应用范围灵活选择局部整地、全面整地手段。第一,全面整地。在造林区域,将土壤全部深翻30 cm左右,彻底清除杂草与灌木,强化土壤肥力,为幼树生长提供良好条件,在整地过程中根据荒山地形采用机械作业;第二,水平条整地。顺延等高线建成台阶状条面,利于保土蓄水,根据荒山造林客观条件决定整地宽度、深度、长度,基本要求为条面水平、外埂稳固、深度适宜、宽度合适、土壤松软。水平条深度在细致整地过程中属于较为重要的技术指标,因部分树木根系生长于40 cm土下,深翻深度应为35~40 cm,经雨水渗透土壤还会下沉4 cm左右,幼苗根系通常为20 cm左右,若深翻不足将会出现窝根情况,不利于幼树生长。荒山翻地时,各角落深度需相同。为避免影响水土流失及蓄水能力,在水平条带外围修建稳固外埂,宽度与高度通常为20、10 cm,外埂可用草根、碎石、土等整地产生的废物堆成,边修埂、边踏实。通常条宽50 cm,条里面土质松软。若荒山石头多、土层薄,那么可在整地进程中就近换土,优化苗木生长环境;第三,块状整地。针对小块状荒山造林地可使用此方法整地,小块地多为方形或圆形。荒山立地条件通常较差,土壤贫瘠、干旱少雨、养分较少,部分树木需水量较大,荒山很难为树木提供充足水分,所以应尽量选择灌木或乔灌团块混交,在整地时需控制苗木密度,为灌草提供充足生长空间,使之具有良好的固沙放风作用,可保留荒山原有灌木,并根据这些灌木选栽其他灌木品种,实现荒山造林因地制宜、品种多样的目标。块状整地多为“品”字型,使用大穴整地,坑穴规格一般为1 m×1 m×0.8 m,株间距及行间距均为4 m。若苗木根系较大则可适度扩大穴。为便于栽植、灌水,需在整地时预留人行道,人行道一侧统一在土壤下层放细沙石,将石块置于株间或低洼不平的区域。挖坑需注意口底一致,坑验合格后方可继续展开造林作业。若坑底及四周由细石子、细沙、土、少量大石块构成,那么为确保灌水不塌方,可回填土25 cm左右,降低塌方概率,若坑底及四周主要物质为大石块及石子,不能有效保持水分,则需先铺薄膜,而后坑内填土。不同立地情况需选择差异性整地方式,优化荒山造林效果,在整地前充分了解客观条件,做好规划工作,理顺整地思路,选定最佳方案,整地用料最好能就地取材,以免精细整地费时费工,同时选择适宜整地的季节,降低返工概率,节约整地成本,提高整地综合质量。

3 苗木筛选,提高荒山造林绿化有效性

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各异,合理筛选苗木不仅可提高绿化质量,还能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首先选择强健苗木,确保其具有抗病、抗旱等能力,为提高成活率奠定基础,其次,要评价苗木综合价值,选出可改善当地生态条件的树种,最后适当引入新树种,优化生态环境,提高荒山造林绿化有效性。

4 把握时机,保障荒山造林绿化技术应用效果

荒山造林属于系统性工程,若想提高造林绿化综合质量,需在科学规划前提下把握栽种时机,提高苗木栽种成活率,在栽种前充分掌握实地资料,了解造林区域气候、降水、温度等条件,合理选择栽种时机。通常3~4月气候较为稳定,可在这段时间实施荒山造林工程,同时关注荒山基础条件,选择合理的灌溉技术,避免灌溉不当影响荒山生态稳定性,为苗木提供充足水分,有效发挥涵养水源作用。应用保水剂提升存水能力,通过与土混合或喷洒的方式加大保水、吸水力度,为苗木栽种提供必要条件。荒山造林要看准时机,雨季营林时间较短且天气多变,若栽后晴天将降低造林成活率,确保根系完整,苗木不受损伤。以栽植侧柏为例,在荒山栽种侧柏时要选择大小适宜的容器袋,以免给运输及移栽带来难度,通常容器袋规格为20 cm×15 cm×10 cm,排水孔位于袋子底部,幼苗以2年生为宜,地径及高度分别为2.5、50.0 cm,移栽速度要快,3月上旬~4月中旬定栽,120 d后稳定成活,便可用于荒山造林[1]。

5 高效管理,实现荒山造林绿化目标

林地抚育管理是实现荒山造林绿化目标的关键,专职部门需推行“七分管、三分栽”的原则,在造林后做好管理工作:第一,淘汰长势差、有病害的苗木并及时补植;第二,加强日常管理,根据规定禁止放牧并及时除草,尤其要重视秋冬季节的火灾预警管理,在割除杂草的同时优化树木生长环境,造林5年后进行树木整形,通常在春初及秋末修整枝丫,修枝约为树高的1/3,而后间隔2~3年修枝1次;第三,加强病虫害防治,以侧柏为例,需做好侧柏毒蛾、柏大蚜及叶枯病等病虫害防治工作,可利用螳螂、胡峰、鸟类等天敌防治,也可使用化学药剂防治,例如益果乳剂、水胺硫磷乳剂等[2]。在荒山造林绿化项目启动前组织工作人员展开培训,了解荒山造林绿化目标、难点、标准、流程等内容,提高工作效率。要加大设备、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工作人员专业素养。调动工作人员荒山造林积极性,做好绩效考评工作,考评需客观、公开、科学,定量、定性汇总考核结论,通过考评一方面发现工作人员荒山造林绿化能力短板,另一方面可通过绩效奖励肯定工作人员成绩。

猜你喜欢
荒山整地造林
把荒山打造成4A景区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荒山的“根”——“牛玉琴”式的老人齐军祥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缪带弟:姐妹齐心 荒山生金
塞罕坝采伐迹地不同整地方式效果研究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冀北山地樟子松整地造林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