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下游流域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2023-01-21 09:33毕庆伟鲁玉莲
南方农机 2023年1期
关键词:昭通市金沙江库区

毕庆伟 ,鲁玉莲

(昭通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涉及乡村产业、生态、文化、治理、生活等多个层面,意在弥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乡村短板,破解新时代“三农”难题,推动乡村全面发展。作为依托于“三农”资源的新型业态,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人居环境改善、乡土文化传承和发展、乡村治理新体系的构建和农民增富。金沙江下游流域长期积淀而成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以及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资源。近年来,该区域乡村旅游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课题组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从乡村生态环境、人文、经济发展三方面,分析金沙江下游乡村旅游研究现状,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指导。

1 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研究现状

生态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乡村建设中,需要认识到乡村发展的差异性,合理配置旅游资源,强化生态保护意识,坚持绿色发展的原则,避免出现乡村旅游产业与乡村环境承载力不协调的问题。

谢雯等[1]从经济、区位、市场和社会投资环境四个方面阐述了昭通市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优势,提出了全市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四个功能分区和三种发展模式。王亦秋[2]从生态资源评估、开发规划、资金投入和服务管理角度剖析了昭通市在发展旅游产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树立环保意识、加强生态建设、实施资源保护性开发、坚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等对策。黄河[3]提出在推进溪洛渡、向家坝以及白鹤滩水电站的水电资源开发中,大量的建设与资源投入将极大地改善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刘云等[4]指出金沙江下游库区发展生态旅游具有资源、区位和政策上的优势,开发旅游农业利于调整库区土地利用结构、安置库区移民并进行农村扶贫,同时要根据独有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设计富有库区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王静等[5]在选择昭通市作为金沙江下游流域旅游增长地并对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依托昭通市多样的地理环境优势和品质较高的生态资源,开发生态旅游、探险等特种旅游模式。杨宛青等[6]以昭通市大关县罗汉坝为例,深入剖析在生态环境脆弱及经济欠发达区域发展生态旅游的可行性,从土壤、空气、水、动植物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代俐[7]分析指出生态旅游是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库区发展经济的最优选择,但库区旅游开发须与生态环境协调统一,以维护库区环境和保障库区生态安全为前提。

2 乡村旅游与乡村人文研究现状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为旅游发展注入新的精神内涵,旅游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目前,学界对于金沙江下游流域乡村人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文化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以及乡村振兴的实践价值两方面。

2.1 乡村文化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乡村文化是中华文明史的主体,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乡村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方特有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资源[8]。金沙江下游流域因聚集众多的少数民族,具有形式多样的文化特征,独特的文化又能促进经济发展为乡村旅游提供增值。依据昭通市聚集彝族、苗族、回族三大少数民族的文化背景,昭通市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有三种形式:1)少数民族风情游。依据昭通市农村的男子集体舞蹈四筒鼓,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踩花节,回族的圣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体现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和风俗特色,由此可见,发展少数民族风情游的市场潜力巨大。2)名胜古迹游。昭通市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灿烂的朱提文化,为发展名胜古迹游奠定了基础。3)地方风俗文化游。通过纺线、刺绣、手工陶等当地乡村特色手工艺,开设乡村工艺作坊,利用当地特色美食和乡村集市来拓展旅游,开展地方风俗文化游[1]。

2.2 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文化具有公共性和外溢性,培育地方特色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业,将有助于扭转当前乡村空心化的格局,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李希强[9]以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为基点,指出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应注重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结合,挖掘乡村天象、地文、生物、水域风光等自然景观及遗址遗迹、建筑等人文资源。张业梅等[10]基于对宜宾市部分农村的观察,分析了宜宾市农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加大文旅投入、建设文旅专业人才队伍、创新宣传推广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等建议,为促进宜宾市农村文旅融合发展、弘扬农村文化、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助力。

3 乡村旅游与地方经济发展研究现状

乡村旅游能够将乡村资源禀赋与旅游业相结合,综合乡村的自然优势与旅游业的服务优势,以此带动其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关于金沙江下游乡村旅游和经济发展的研究,学者们大多基于“问题—策略”的思路,再对具体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方丹等[11]以宜宾市珙县玉和苗族乡为例,探讨了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产业、生态农业的联动效应,提出了乡村旅游与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思路与模式,指出基于产业联动的少数民族地区在乡村旅游开发时,通过将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资源、民族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能极大地凸显少数民族地区的区位优势,有力地促进乡村旅游与区域产业的协调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双赢,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李雪等[12]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因地制宜,找到适合当地的发展路径,对于宜宾市金秋湖镇而言,应当利用好当地“茶”资源优势,深挖“茶”文化特色,走茶旅融合的特色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4 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学界在金沙江下游流域乡村生态资源开发和保护、乡村文化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乡村振兴的实践价值以及乡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现有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1)金沙江下游流域乡村旅游实证研究不足,缺乏对多案例不同模式的深入研究;2)相关研究大多采用质性研究,单纯停留在对乡村旅游的宏观分析上,缺乏典型案例的支撑和微观层面的深入探讨。目前,国内一些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较为成熟,可以在借鉴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金沙江下游流域乡村旅游的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调整、生态效益评估和环境 保护、乡村治理路径、乡村文化传承和重构等问题,以助力金沙江下游流域的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昭通市金沙江库区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湖南省大中型水库库区管理工作实践与探索——以皂市水库为例
综合流量法在金沙江下段水文测报中的应用
浅析库区移民集中安置点规划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
昭通市种业现状与“十四五”种业发展对策
金沙江大酒店装修项目机电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探讨
亲人
丹江口库区旧石器考古调查记
写实与抽象:金沙江岩画考古认知
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