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

2023-01-22 05:21余爱华
上海农村经济 2022年12期
关键词:缙云丽水农业产业

■余爱华 李 莉

丽水市地处浙江省西南部,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市。以工业理念抓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是加快丽水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大势所趋。

一、丽水市农业产业基础及发展优势

1.产业基础。2021年,丽水市农业总产值159.3亿元,其中九大主导产业产值127.2亿元,农业产业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具有规模的种养业:蔬菜、茶叶、畜牧业,食用菌、水果、笋竹、中药材。二是具有优势的产业:缙云茭白、油茶、青田杨梅、稻田养鱼、庆元甜桔柚、云和雪梨,还有莲都白枇杷、香榧、黄精、三叶青、破壁灵芝孢子粉、缙云梅干菜、缙云麻鸭、丽水土蜂、茶香猪、藏香猪、石蛙、中华鳖和娃娃鱼等。三是具有特色的产业:“丽水山居”农家乐民宿,缙云烧饼,还有缙云爽面、遂昌长粽、青田海溪粉干、北山索面、龙泉查田馄饨、庆元油菜锅等。四是具有潜力的产业:“丽水山泉”高端水产品、米酒系列、茶饮料和桔子醋等水果饮料系列产品,以及发酵茶和菌、茶元素加持的预制菜。

2.发展优势。一是区位优势。丽水地处我国富饶的长三角地区,市场容量大,消费档次高,农业产业具备差异竞争优势,发展前景好。二是政策优势。全市9县(市、区)都属于山区县,又是革命老区,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大背景下具有政策优势空间。已经出台《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支持龙泉市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意见》。三是资源优势。丽水是“中国生态第一市”,全市森林覆盖率81.7%,水和空气质量常年居全省前列,一产食材品质优于其他城市,“丽水山耕”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在全省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

二、丽水市农业产业存在短板问题

1.规模化生产有待提升。食用菌、笋竹、茶叶三大规模化产业,具备工业化生产的条件,涌现了天和食用菌、双枪竹木、百兴菇业、振通宏茶业和浙南茶叶等5个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但中药材(三叶青、黄精等产品)、果蔬、畜牧(畜禽产品)、渔业等产业小而散,不具备工业化生产能力。

2.技术与工艺不够精深。全市现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23家,但是精深加工企业较少。大部分产业不具备工业化技术和工艺,难以形成全产业链。茶产业加工工艺不如福建省武夷山茶。

3.农业品牌名气不够响亮。“丽水山耕”品牌有一定知名度,但拳头产品不多。如茶产业没有像福建省的正山小种、金骏眉、大红袍等系列响当当的品牌,缺乏《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等类似立法保护品牌的政策支持。

4.标准化升级有待提高。龙泉、庆元有很多破壁灵芝孢子粉加工企业,但行业标准是武义寿仙谷等知名企业制定。云和县石塘镇湖滨村板栗树仿生种植铁皮石斛基地是森山铁皮枫斗(浙江森宇实业有限公司)的原料供应基地,年产值近500万元,但与森山铁皮枫斗高端产品价值(约2000万元)相差较大。

三、工作对策建议

1.加大农业重点项目推进力度。推进农业重点项目建设,解决扩大规模和增加产量问题。实施省级农业“双强”建设,加快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浙南早茶”“浙八味”材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

2.加强高效能农业产业发展平台创建。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统筹规划全市九县(市、区)、开发区“9+1”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落实农业产业用地,加大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科技赋能产业增效,强化垂直农业、车间生产理念,推广无土栽培、雾耕栽培、立体栽培、墙体栽培等新型农业种植模式和技术,向设施要空间、要土地,推进农业资源空间高效利用。

3.推进大中型专业批发市场建设。致力解决产量小散弱问题,集聚吸引全国各地资源到丽水专业市场交易销售。规划建设如松阳茶叶市场、庆元食用菌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重点打造高端丽水中药材交易市场,加大共享型冷库、冷链物流中心建设。

4.开展农业产业招商引资活动。大力实施农业农村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战略性先导工程。招引国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及与本地产业相关的“单打冠军”、头部企业,利用山海协作、东西部合作、乡贤、商会等资源开展精准招商。

5.强化本土农业龙头企业培育。鼓励本土省级、市级企业做大做强。结合缙云茭白、松阳茶叶、庆元香菇、龙泉灵芝等传统产业,引导支持二次创业,支持五养堂(浙江)中药有限公司等相关合适企业培育成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6.打造“丽水山耕”品牌矩阵。培育形成四大矩阵:一是种植类生态产品,如松阳香茶、景宁金奖惠明茶、莲城雾峰、云和雪梨、青田杨梅、庆元甜桔柚、缙云茭白、莲都双白等;二是养殖类生态产品,如中蜂、花鲢、娃娃鱼、石蛙、藏香猪、碧湖黑猪等;三是特色小吃类“丽水味道”,如遂昌长粽、缙云烧饼、松阳煨盐鸡、松阳香肠等;四是生命健康产业,如龙泉灵芝、黑木耳、三叶青、黄精、铁皮石斛等精深加工产业。品牌产业链还可以延伸至预制菜、水经济、酒产业等。如“丽水山泉”高端水产品、米酒系列、茶饮料和桔子醋等水果饮料系列产品,以及发酵茶和菌、茶元素加持的预制菜。

7.优化农业产业发展要素保障。加大财政资金支持,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农业龙头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从事种养殖省定农产品初加工目录范围内的用电企业,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强化用地保障,落实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应安排至少3%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加大金融支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农业龙头企业贷款投放力度,农业龙头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涉农贷款增速,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比例。建立健全“庄稼医院”,配足配齐“庄稼医生”。重视农业专技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梯级培养农技人才。引进和培养一批农业新品种研发、精深加工领域的高端人才、技术青年、高级管理人才,保证人才引得进、落得下、留得住。发挥“丽水农师”人才优势,创新组建农业产业专家库和社会化服务专业组织,为丽水农业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优质服务。

8.加大丽水农业产品营销力度。开展丽水农产品的宣传和市场营销,扩大“丽水山耕”品牌溢出效应,增强生态产品溢价能力。深耕长三角区域农产品市场,提升丽水农产品在长三角区域内超市、社区的占有率。高度重视社交电商、直播电商、自营电商、平台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利用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培育一批网络农技达人。借助数字化购销平台,提升产销一体化广度、深度。培育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多业态聚合、多场景覆盖为特征的新型营销场景,打造营销新增长点。加强农业电商网销配套服务工作,打造集冷链车间租赁、包装定制销售、定点上门收件等一条龙社会化服务模式,形成“全民为农业,电商卖产品”的良好氛围。

9.持续传承千年农耕文化。传承好古法农耕“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法则和独特的精耕细作、物质循环利用的农耕智慧,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致力于将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茭鸭共生”“茶羊共生”“林菇共生”“梯田共生”等共生模式发扬光大。对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好、富有丽水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要继续关注并扶持发展。在农产品销售宣传营销推广中,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食品”双重品牌驱动,提高应用频率和强度,增强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猜你喜欢
缙云丽水农业产业
基于价值链的农业产业优化路径分析
“缙云烧饼”火了
丽水发现新物种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做精特色产业的探索和实践
四川美丰拟投资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关于探讨电子政务融入招商引资模式的思考
丽水风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