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与实践措施研究

2023-01-23 03:38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气象部门天气预报生态农业

郝 宁

乌拉特前旗气象局,内蒙古乌拉特前旗 014400

在国内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原因在于各地市实际的气象变化将会较为直接地影响到当地农业生产活动的最终产量和质量表现,进而在农业经济状况方面得到明确体现。近年来,国内的生态环境状况并不乐观,同时各种灾害性气象越发频繁地出现,农业气象服务的作用越发凸显。为求更加有效地为国内农业生产活动保驾护航,需要更加深入、有效地针对生态环境状况和灾害性气象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更加科学、合理地提供有效便捷的农业气象服务。当下,考虑到国内部分乡村地区在农业气象服务方面的服务效能不佳,当地气象部门应当保持高度的关注与重视,在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有力支撑下,应对和处理当地农业生产活动实际进行过程中潜在的各种阻碍性影响要素。

1 生态农业气象观测综述

在农作物的各个生长阶段均需要充分的观测,并相应地形成记录,针对气象因素对农作物各种生长状况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在农作物种植环节结束后,需要在每个阶段针对未来收成通过数据的形式预测产量。在预测过程中一旦发现数据变化时,需要即刻针对变化原因进行筛选检查,以便采取与之相应的有效措施解决其中的问题。

在观测农作物时,需要从2个角度出发。首先,气象因素是否会对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产生影响。类型各有不同的农作物在气候条件方面的要求有所不同,需要结合特定农作物的实际气候条件需求进行灾害性气象预测,或采取产量补救措施。其次,病虫害是否会对农作物生长产生影响。虫害的类型较为多样化,其中,大部分属于季节性虫害,部分情况下也会出现土壤污染类的虫害问题。在虫害问题对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之后,应当通过喷洒农药解决虫害。除去虫害,病害同样会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一定的阻碍,在明确农作物出现病害之后,应即刻将病害区域及其他区域相分隔,以防止病害蔓延和扩散。

2 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需求

当前,国内的农业生产活动现代化发展趋势越发显著,既有的传统农业气象服务在服务效能方面的实际表现已经难以较好地满足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提出的各项新的要求。因此,需要持续不断地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实际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跟进并引入更加新型的气象服务相关科学技术,积极地扩展农业气象服务的范畴与内容,从确保生产、减轻灾害和提高产量等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农业气象服务的优势,为国内生态农业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具体而言,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体现需要更为科学、合理地分析气象变化,需要更加多样化的气象服务作为支撑,需要创新气象信息传播方式,确保气象服务信息更为准确等。

2.1 生态农业需要更为科学、合理地分析气象变化

在国内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新一轮创新发展过程中,国内经济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社会各行各业在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成果。农业生产行业同样如此,在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和精细化方面的提升逐渐成为各地市农业生产活动的崭新发展方向。在各地市农业生产活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要尤为关注对当地气候条件的分析与判断。只有在更加科学、合理的气象研究作为有力支撑的前提下,才能够降低生态农业的发展成本。不仅如此,还需要相应地考虑到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决定性影响,应当采取包含大棚和地膜在内的多种形式,改变农业生产活动的局部气象条件,或结合当地气象条件,特色化、差异化地发展当地农业。

2.2 生态农业需要多种形式气象服务作为支撑

当前,各地市的气象服务呈现出了越发显著的多样化发展趋势,但是,大多集中于为社会公众的生活服务,针对农业生产活动的气象服务类型较少,且现代化程度较为有限,在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所能发挥的积极促进作用稍显不足。在深入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精确性更加理想的气象服务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各地市气象部门应当更加科学地分配气象资源区划,为打造精细化优质生态农产品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还需要相应地针对农业生产活动相关的各种灾害性气象风险预估预警工作保持高度的关注与重视,从智慧化和精确化2个角度出发,提供不同模式的新型农业气象服务。

2.3 生态农业需要多样化的气象信息传播方式

在气象服务的具体实现过程中,气象服务信息的有效传播是必不可少的,将会较为直观地为各地市生态农业发展效果带来一定的影响。只有确保农业生产活动从业人员可以较为及时地获取气象服务信息,各地市气象部门才可以更加有效地提供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为此,各地市气象部门应当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实际进行深入分析,针对各种需要多样化的创新传播方式的部分进行共享。在此过程中,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地明确共享的内容、时间、权限和推送标准等具体内容。

2.4 生态农业需要更准确的气象信息

作为崭新的农业生产活动进行方式之一,生态农业对天气预报的精准性表现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当前,天气预报相关科学技术处于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天气预报所能实现的精确性表现同样亮眼。而与此同时,农业气象服务作为细分领域之一,在精细化发展程度上的表现仍然较为有限,未能有效地实现天气预报信息与农业生产信息的深入融合,天气预报信息传播渠道通畅性仍然较为不足。因此,在实践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过程中,应当着重关注天气预报信息在准确性方面的实际表现,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升其准确性。

3 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实践措施

考虑到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各项具体需求,在践行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过程中,应当更加关注各项具体事宜,结合当地的气象状况与气象变化趋势,以具备当地特色的形式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条件。

3.1 搭建更具互联性特征的气象数据信息共享平台

各地市气象部门应当在较为主流的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构建当地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活动从业人员提供农业天气相关的预报信息,进而从专业化、精细化和多样化等角度出发,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在此过程中,相应地搭建服务体系可以为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实现提供必要的支撑。与此同时,气象部门还需要针对农业气象服务相关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以便为更加理想的服务效能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应当充分整合当地农业气象服务相关各项资源,从技术层面出发,健全与之相关的信息数据库。在搭建服务体系的具体过程中,气象部门还可以联合当地其他部门进行合作,扩大农业气象服务的实际覆盖面。

3.2 拓宽农业气象服务相关数据信息有效传播渠道

在实现农业气象服务的共享化建设之后,各地市气象部门可以与当地的电信运营服务商展开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以便为进一步拓宽农业气象服务相关数据信息的有效传播渠道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选择电信运营服务商时,应当尽其所能地与多家运营服务商合作,扩大农业气象服务的覆盖范围。在出现紧急灾害气象后,气象部门可以更加及时地通过短信的形式为农业生产活动从业人员提供预警服务,实现更加科学的农业气象服务。除此之外,各地市气象部门还可以设置气象科技服务咨询电话号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为农业生产活动从业人员的农业气象科技服务使用提供有力支撑。

3.3 为农业生产灾害预防提供气象服务层面的指导

各地市气象部门应当建立灾害性气象防护体制,立足于与之相关的各种科学理论,建立健全灾害性气象风险防范指导体系,进而为提高农业生产活动效率和实现气象服务绩效全方位监督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在此过程中,气象部门应当更加关注国家气象局的天气预报信息,获取更加有利于气候监测控制的数据信息,根据当地的气象变化规律,为当地农业生产活动的进行提供坚实支撑。除此之外,气象部门应当组织当地农业生产活动从业人员参与当地气候状况和变化规律讲座,为从业人员更加有效地了解和把握当地气象变化规律提供有效渠道。

3.4 有效实现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天气预报服务

在提供天气预报服务时,可以相应地引入最新的大数据技术,进而提升天气预报信息的时效性与准确性。近年来,各种性质较为恶劣的灾害性气象发生频率较高,对此,要更加有效地把握气象变化规律。而在大数据技术的有力支撑下,可以分析大量的相关数据信息,天气预报可以更加准确地根据历史天气预报信息预估当前的气象条件变化趋势,有利于增加当地农业生产活动的产量。

3.5 确保气象服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

考虑到天气预报信息的准确性将会较为直接地影响农业气象服务的有效性,各地市气象部门应当采取各种措施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农业气象服务的实现根本在于有效、准确地为农业生产活动进行提供指导服务,因而需要确保农业气象服务自身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除此之外,气象部门还应结合当地农业生产活动的相关新型技术使用状况进行分析,为农业生产活动从业人员提供更加科学的天气预报服务,进而减轻灾害性气象为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3.6 落实气候分析可行性论证与气候资源状况分析

依照自然规律可知,农业种植用土地的实际状况会影响农作物具体的产量和质量,而气象变化规律会较为显著地决定农业生产活动土地的实际状况,对此,各地市气象部门要保持高度的关注与重视。为有效确保土地可以基本满足农业生产活动各项具体要求,提升农业气象服务的实际服务效能表现,各地市气象部门应当更进一步地落实气候分析可行性论证,进而结合当地气候资源状况进行深入合理、有效的分析。

3.7 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在农业气象服务中,农业气象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状况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需要各地市气象部门引起高度重视。具体而言,气象部门应当定期面向农业气象服务人员提供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和专业化知识与能力培训活动,为其自我提升与自我发展创造外部环境条件。期间,还需要相应地设置评价考核环节,敦促农业气象服务人员更加专注地参与其中,实现农业气象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更加理想的效果。

4 结束语

就性质而言,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在综合性和系统性方面的表现较为突出,需要多个部门之间搭建更为理想的联动体制,确保气象部门在农业气象服务方面的实际表现。为提升气象科技服务水平,首先,需要构建完善的气象服务体系,引入最新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以便更加精准、迅速地向当地农业生产活动从业人员提供灾害性气象预报信息。在此过程中,各地市气象部门应当持续不断地保持高度的关注与重视,深入分析当地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生态农业生产特性,以便形成具备当地特色的气象科技服务产品,借助在准确性方面表现更为出色的气象科技服务,帮助当地农业生产活动从业人员满足其自身在气象服务方面的各项实际需求。

其次,需要更加有效地认识到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实际需求。生态农业受到气象变化的影响较明显,由此生态农业需要更为科学、合理地分析气象变化,需要多种形式的气象服务作为支撑,需要多样化的气象信息传播方式,还需要更准确的气象信息。

最后,各地市气象部门应当搭建更具互联性特征的气象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拓宽农业气象服务相关数据信息有效传播渠道,为农业生产灾害预防提供气象服务层面的指导,更加有效实现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天气预报服务,确保气象服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落实气候分析可行性论证与气候资源状况分析,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为当地农业生产活动从业人员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助力当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长效发展。

猜你喜欢
气象部门天气预报生态农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基于价值链模型的气象部门增值型内部审计新模式初探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2018年全国气象部门政府网站测评研究
测不准的天气预报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天气预报的前世今生
如果
加强新时期气象部门财务管理与监督的思考
毕节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