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取向的高中历史课堂建构初探

2023-01-23 17:59
读写算(下)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史料爱国主义高中历史

鞠 峰

(江苏省如皋中学,江苏 如皋 226500)

在新时代的教育工作中,历史教学工作责任重大,关系到学生价值观、世界观能否健康形成的重大问题。因此在新时代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教师既要积极思索,以有效措施应对新高考改革带来的一系列的变化,更要坚持将价值取向融入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创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形式。基于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凸显出价值取向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向性作用,引导学生家国情怀的逐渐形成。

一、培养和塑造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家国情怀的培养就是通过史料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内容,不断深化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社会习俗、生活习惯方面的认识,让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激发,对中华民族产生深深的感情,意识到在中国近代史、现代社会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关键。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高中历史教材内容丰富,配套的教学资料也较多,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支持。教师应借助现代化教学工具,从各类门户网站、本校图书馆搜集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史料,不断丰富、细化教材内容,发挥教材对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作用,以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课程标准是高中历史教学的行动指南,应结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将挖掘到的史料作为教材的补充部分灵活运用。根据挖掘内容的不同提炼为不同的主题,在主题的引导之下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文化自信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教师在挖掘中国古代史时要注意选择具有高尚爱国情怀的人物或事件,如人物中的“屈原、岳飞、于谦、辛弃疾、文天祥”等,事件中的“苏武牧羊、岳飞抗金、戚继光抗倭”等。这些史料分布于高中历史教材之中,教师要基于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前提,将蕴含着爱国主义情感的史料挖掘出来,收录到爱国主义的相关教学内容之中,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做准备。

在教学设计环节,因挖掘教材内容与搜集到的史料较丰富,教师可反复揣摩教学活动的细节,精简教学活动,强化课堂教学活动的框架,留给学生更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推动教学活动进行的动力。如在中国近代史相关内容的学习方面,相应教学内容的设计,以中国近代史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抗争事件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复习“中国人民的抗争”的相关史实,让学生从中感悟当国家和民族面临危难时,那些英雄人物是如何通过个人的抗争挽救民族危机和实现民族独立的。从这些史实中,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并升华学生的这一情感,将其与爱国相联系。如“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可将其分为走马上任、明察暗访、制定方案、销毁鸦片几个步骤,让学生细细体会如何与外来侵略抗争,才能够维护本民族的利益,任何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行为,都应当与之进行斗争。

(二)课堂实践活动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为更好探究新高考的改革方向与实现育人目标。众多教育工作者不断尝试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出现了探究式教学、高效课堂、主体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因此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中,教师应运用情景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在运用的过程中感受这些教学方法与讲授法之间的差异,思考如何更好地将爱国主义教学活动转变为学生自己感悟的课程。为此教师可秉承新高考改革中的创新理念,在现有教学活动基础之上进行创新,革新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如在学习《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时,教师了解到部分学生对于世界史缺乏足够的了解,在理解方面存在着一些难度,不能很好地体会人物、历史事件的深刻内容。因而在学习该课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收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史料的书籍、网站,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时间了解亚、非、拉地区的人们是如何通过抗争实现民族独立的史实。在学生了解了亚、非、拉地区民族独立运动的相关史实以后,教师即可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就了解的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相关史实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们在课堂中讲述亚、非、拉地区的英雄人物是如何带领本国人民去抗争殖民主义并最终实现民族独立的过程。在学生们的努力之下,学生对世界史不够了解的情况得到了好转,丰富亚、非、拉地区人们争取民族独立的史料,起到开阔学生眼界、锻炼学生表达能力、为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做铺垫的作用。然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亚、非、拉地区人们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对我们有何启示?”由此启发学生从中体会爱国主义情感,意识到“唯有热爱国家、甘愿为国家奉献,一个民族才会有希望”。

二、塑造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入,能够充分发挥高中历史“以史育人”的作用,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引导学生树立民主法治意识。

(一)榜样示范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在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具有榜样示范的意识,意识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道理,将由心的关爱学生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教师可结合自身的人生阅历,将自己关于社会、人生、梦想的理解渗透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教师的经历中吸取教训、总结成功的经验。教师要将为追求梦想甘愿献身、为实现人生价值甘愿奉献的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可通过学习历史课程感受到。为此,教师要具有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情操,热爱工作,将这份热爱在课堂中、生活中、与学生的相处中表现出来,以身为教师而自豪,与学生相处而快乐,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身心,让学生意识到“热爱是做好每项工作的前提、认真是做事情的态度、负责是成功的保障”,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基础。

榜样示范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好帮手,教师要善于从榜样人物的人生经历中寻找可利用的史料,将其作为教学内容的拓展部分。教师可进一步丰富这些榜样人物的史料,让学生对榜样人物有更多的了解,从榜样人物的事迹中学习其成功的经验与奋斗精神,从而起到较好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选择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应当选择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导,如选择革命英雄人物的史料时,要选择革命英雄人物为国奉献的相应史料,让学生了解革命英雄人物的一生中为中华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从革命英雄人物的事迹中学习到要想使国家富强,必然要热爱国家、为之而无私奉献。

(二)史料实证培养学生的民主法治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持续深入推进。教师要树立担负起时代发展的使命的意识,将民主法治的内容与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相结合,为我国培养具有民主、法治意识的公民。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持续推进民主政治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教师可围绕民主政治的专题,搜集与民主政治有关的史料,组织学生系统地学习我国民主政治方面的史料,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法治意识。如搜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制度方面的史料,组织学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制度进行学习,从中体会党和政府是如何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人民又是如何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的史实。教师可再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继续完善民主政治方面的史实,让学生意识到在当今时代中,党和政府是如何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自己享有哪些权利,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民主政治意识。

三、整合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高中历史育人作用的实现,需要做到史料与实际情况的密切联系,史料与现实的联系可再现史料在当代的价值,能够突破高中历史教材的限制,为将史料与实际情况的联系创造条件。通过引导和组织学生搜集各类史料,并将史料学习的成果运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之中,发挥史料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一)丰富高中历史教学资源

若要赋予教学活动价值取向,单靠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难以进行,需要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丰富高中历史教学资源,增强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与时代之间的联系。为此高中历史教师可积极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尤其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师要搜集一些学生共性的问题,将其与史料结合后制作成相应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剖析,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发挥历史学科的价值和作用。如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课程以后,教师按照改革开放的时间,将学生学习用具作为搜集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图片、视频资料,将其充实到高中历史的课堂之中,让学生进行学习,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学习用具的差异,以此直观地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巨大成就。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学资源的运用不是简单地讲述,而是需要进行认真思考后进行的科学教学活动。重点是做好教学活动的设计工作,侧重于对学生思维与能力的激发,才能够设计出真切、有用的教学活动。

(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习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凸显历史学科的实用性。如在学习了《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的课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了解当代西方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果。待学生搜集相应的资料以后,教师要启发学生结合当代我国在社会保障和基层治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PPT 向学生展示一些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当代的社会保障和基层治理方面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等。然后组织学生结合学习的知识对我国在社会保障、基层治理方面的政策和措施进行分析,让学生尝试提出一些建议,并给出提出建议的理由。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学习到的历史知识运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之中,在现实中寻找历史的价值,更好地发挥历史知识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以及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积极作用。

(三)质疑反思中提升学生能力

历史是一门需要不断反思才能够得出新研究结果的学科,对学生的质疑反思能力要求较高。质疑反思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怀疑一切又思考一切”的习惯,并在怀疑与思考的过程中进行论证,进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一些历史事件进行评析,评析应当依据唯物史观的要求,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能够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对同一个事件做出评价,或者能够从多个方面对一个事件做出评价。在质疑与反思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以新的视角看待历史事件,发现的问题也将更具有思考性和新颖性,能够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中的事情相联系,进而将高中历史的教学范围拓展到现实生活中,本着怀疑、发现、解决的过程,对一些生活中的事情进行相应的评价与解析,更有助于学生良好能力的形成。

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

在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高中历史作为系统地教授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也影响着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程度。教师要在文化自信意识的旗帜下,不断学习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的内涵,以深化对文化自信的认识。教师应当在历史基础之上理解文化自信的时代含义,在中国古代史中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如商朝、周朝、汉朝、唐朝、明朝的文化等。以唐朝文化为例。教师可将唐朝的文化与当代文化联系,如唐装、唐人街、唐人、色彩等,通过相应的联系,让学生了解唐朝文化在当今时代中的影响力,以及唐朝文化的多样性,使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其独到之处,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比,自有其过人之处,要将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作为亮点凸显出来,促使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五、结语

基于价值取向开展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应当担负起时代价值,在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融入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素养等内容,将其作为系统的教学活动开展,构建符合价值取向培养的教学体系,丰富相应的教学方法,建立符合价值取向培养的教学评价体系,以更好地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更好地达到育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史料爱国主义高中历史
谈高中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
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吕振羽史料学理论与实践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美育史料·“八·一三专号”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史料二则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