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心理社团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2023-01-23 23:53
今天 2022年23期
关键词:社团心理健康小学生

董 云

(和政县松鸣镇中心小学 甘肃 和政 731200)

引言

在农村小学中,很多父母由于外出工作,没有对孩子进行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更多的时间都是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联络,一些孩子的心理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小学生又缺少自主调整心理的能力,一些想法憋在心里,没有倾诉的对象,这就使得小学生的心理或多或少的存在问题,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1]。因此,农村小学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相应的心理教育活动,提高小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好好学习,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同学等,做一名阳光的少年。但在开展心理社团活动时,由于相关因素的制约,导致心理社团活动落实不到位,降低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这就需要相关学校以及教师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规避一些影响因素,促进心理社团活动有效开展,提高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1.心理社团活动的开展意义

1.1 有利于提升心理教育质量

以学生为主体,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高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自觉学习一些心理疏导和引导策略,能够借助相应的活动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在心理社团活动中加以疏导,在疏导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掌握一些心理知识,从而提高心理教育效果。

1.2 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开展心理社团活动,能够让小学生在适当的时机抒发心理的不适,寻找共同的语言,一起解决问题,减轻小学生的心理负担,教师能够通过巧妙的方式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心理,有利于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提高小学生自我调节能力,有利于拉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谐的交流氛围,相互鼓励,团结互助,使得学生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促使其快乐成长。

2.当前农村小学开展心理社团活动存在的问题

2.1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

教师是开展心理社团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直接影响心理教育质量。但根据实际情况看,当前部分农村小学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师。因此,在开展心理社团活动时,主要是由班主任组织开展,但由于多数班主任并不是专业的心理教育师,在面对学生的倾诉时找不到恰当的沟通点,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2.2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较单一

农村小学开展的心理社团活动质量较差,究其原因是教育模式比较单一枯燥,并没有真正以社团形式去开展,多数情况下是以班会的形式开展,教师成为活动的主体,学生成为倾听者,那么就会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倾诉自己的内心想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解决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3.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心理社团活动的有效策略

3.1 正确认识心理社团活动的作用,鼓励学生自觉参与

当前,一些农村小学虽然已经开展一系列的心理社团活动,但是从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等群体的主观方面看,其对心理社团活动的认识并不准确,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开展活动不积极,学生认为心理社团活动是放松与玩耍的时间,家长可能认为开展心理社团活动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导致心理社团活动无法有效开展。因此,各个群体应该正确认识心理社团活动的作用,通过家校联合,鼓励学生自觉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并认识到其开展的意义,消除大家对心理社团的误解与偏见,有效引导小学生参与到社团活动各个环节中,认真参与,促使小学生在参与活动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

3.2 创新心理社团活动理念,营造积极氛围

以往在开展班会时都相对严肃,这使得很多学生不敢发言,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创新心理社团活动理念,为小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氛围,能够在活动中感到舒适,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构建符合其心理需求的社团活动,引导小学生能够自助和他助,明确社团活动开展方向,让小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养[2]。这就需要学校以及教师应该积极宣传心理健康教育,落实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愉悦小学生身心,促使其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时感到老师与同学的关爱,组建一个快乐和谐的大家庭。

3.3 增加与其他社团活动联系

心理社团相对于其他社团来说,创办时间较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增加与其他社团的有效联系,总结一些创办经验,了解一些指导方法以及活动开展形式,针对心理社团的性质与开展目的,整合资源,总结方法,从而完善心理社团的管理。当前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与家长的广泛关注,学校也加大了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因此,社团之间也可以举办一些交流活动,如合作、竞赛等方式,不仅丰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够让小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认识其他班级的同学,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集体进行解决,有利于让学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并达成共识,形成一个积极乐观的集体。

3.4 丰富活动模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由于心理社团活动模式相对单一,难免会出现枯燥无趣等现象,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失去参与的兴趣。因此,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应该多借鉴、多沟通,丰富心理社团活动模式,将心理教育知识渗透在各种活动中,提高教育质量。首先,教师可以开展社团讲座活动,根据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一些不同类别的讲座活动,有利于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形式,增加讲座的趣味性,给小学生带来新鲜的体验。比如针对近期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与行为上的问题,以讨论形式开展讲座活动;可以针对社会一些热点问题,教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说出自己的看法等,在这过程中对于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测试学生的心理,并给学生渗透一些心理健康知识,以及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等。另外,教师可以组织社团观影活动,一些电影题材都具有积极的教育作用,里面包含了一些社会现实问题以及人间冷暖,通过电影形式反映一些社会现象,例如《阿甘正传》讲述了阿甘是一位先天智障的孩子,其在学校里为了躲避别的孩子的欺辱,听从一个朋友珍妮的话,开始“跑”,结果发现自己有跑的优势,于是把这一优点坚持下来,通过坚持成为了橄榄球巨星、超越英雄等。教师让小学生观看,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从而挖掘自身的潜能,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但需要足够的毅力与坚持。让一些不自信的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身上的优点,主动改正身上的缺点。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从人物的事迹中启发学生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奋发图强等,帮助小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不要被一些不良情绪所影响,应该积极面对生活,健康成长。

3.5 打造专业师资队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由于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相对匮乏,导致心理社团活动开展质量不佳,这就需要加强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创新教育理念,正确引导学生心理,从而帮助学生真正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有利于提高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首先,学校应该重视心理教师的教育水平,设置心理教师岗位,明确招聘要求,审核心理教师的教学资质等相关条件,从而为打造专业师资团队提供良好的师资基础;另外,应该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尤其是心理教师应该和各科教师取得有效联系,了解学生在其他课堂上的一些表现等,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针对性的心理社团活动;然后为了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学校应该为心理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途径,通过参加专家讲座、网上学习、以及学校之间的交流会等,提高教师的心理教育水平,能够全面掌握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行为及时捕捉到其心理变化,从而有效帮助小学生疏导不良心理。

3.6 举办亲子活动,促进家校共育

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在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和家长取得有效联系,实现共育,引导家长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应该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关注孩子的情感状态,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比如举办亲子活动,并不一定要求家长都到学校,可以在家里面或者利用寒暑假时间都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举办亲子运动会,家长如果不在身边,可以通过网络开展一次亲子交流会,或者利用假期时间开展亲子身份互换等活动[3]。让学生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也让父母了解孩子的心理想法,增进亲子关系,从而促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这样一来,家长也意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会全力配合学校开展的各项社团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在活动参与中家长也能学到一些心理健康知识与帮助孩子疏导心理不良情绪的方法,学会和孩子沟通,共同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教学中,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当前存在的心理教育问题,总结经验,整合教育资源,有效开展心理社团活动,从而对小学生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帮助小学生减轻心理负担,创设和谐的校园环境,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丰富心理社团活动形式,打造专业的心理教育师资队伍,促进家校共育,为心理社团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及时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社团心理健康小学生
缤纷社团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我是小学生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