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疗法在民族地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2023-01-23 23:53
今天 2022年23期
关键词:疗法绘画心理健康

张 彪

(甘肃省临夏中学 甘肃 临夏 731800)

1.民族地区高中心理健康现状

1.1 民族地区高中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一直都是国家社会所关注的问题,相比较而言,偏远地区、边境区域和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相比较城市学生更加严重。就高中而言,很多教师和家长都片面性地认为学生青春叛逆期是在初中阶段,进入高中就已经过了这一阶段,因此对心理健康教育也就不那么重视。再加上高考的压力,更没有过多去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导致学生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1]。本文对于民族地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分析,其心理问题表现与:

人际关系方面:因为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对于学生采取强制性管理,忽视学生实际需求和对被尊重的渴望,这就阻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另外,高中生对交友需求比较大,也往往会产生交友烦恼,从而出现孤独、自卑甚至屏蔽自己的思想行为。在与父母相处上,因为缺乏沟通和理解,导致家庭关系不和谐,给学生造成压抑、逆反心理[2]。

情感方面: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时期,对异性好奇与追求也是正常的,如果没有正确引导,随之出现的就是情感困惑,不仅影响学习,还会导致出现抑郁、自卑、烦躁甚至轻生现象,或者走向违法犯罪。据调查,情感问题一直都是高中生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

1.2 民族地区高中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原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很多学校为提高升学率,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成绩方面,虽然开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并没有发挥实际作用。学校的态度也就导致部分学生心理问题,比如成绩好的学生就自然出现优越感,但也经不起成绩落差的打击,容易一蹶不振。而学困生更是自暴自弃,得不到重视和认可,厌学心理越来越严重,并且引发其他不良问题出现,比如打架、逃课等[3]。

教师专业素养问题,为了升学率,教师也会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发现问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强制性的管理模式,忽视学生情感变化,导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还有就是教师的不健康心理直接影响学生,比如教师存在容易暴怒、推卸责任这样的不良心理,长久对学生也会随之产生影响。

2.绘画疗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作用

绘画疗法是心理艺术治疗方法之一,是让心理咨询者在绘画过程中把情感和冲突呈现出来,老师就可以根据其绘画过程表现和绘画内容来诊断,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开解和引导,达到治疗效果。同时就可以从绘画中去读懂心灵,透析深度困扰的问题,通过绘画的方法对问题进行诊断治疗。绘画疗法在心理学上,被认为是一种投射行为,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不会被咨询者语言、年龄、认知等的影响,可以充分地表达出内心真情实感。更好的发现问题,并且进行心理治疗。

把绘画疗法引入到民族地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首先绘画疗法就是心理健康治疗的方法之一,所以运用到实践教育中也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然后是当前民族地区高中心理教育有所缺失,更是缺少专业的教师和技术,为此更需要引入新方法。而绘画疗法的运用,不仅可以避开防御机制、深度不够、虚假回答等问题,可以更好地把高中生内心的欲望、渴望、愿望等都投射到作品中去,实现内在外化、无形有形化、抽象具体化;有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处于在一个温暖放松的学习氛围中,才能更好地打开内心,让不良情绪得到发泄,缓和心理冲突和,调节负面情绪,让内心感觉到舒适和放松[4]。

3.绘画疗法在民族地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3.1 构建绘画疗法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采用绘画疗法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注意有一个舒适、安逸、轻松的教育环境,让学生自然放松内心的质疑和抵抗,才能表达和描述出内心的真实感受,以此来帮助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对于如何构建轻松舒适的环境,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体现:

(1)物理环境,是学生处于实实在在存在的周边事物,比如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就应该是独立和封闭的,只是在大办公室开辟一个小角落是无法让学生有足够安全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立、封闭的环境,布置要以安逸和温馨为主,让学生可以感觉到舒适,缓解紧张。同时为了绘画疗法的进行,还应该重视一下绘画专区的装饰,营造一种想要绘画的欲望。让学生有欲望并且主动没有防备和目的性的绘画,勾勒出想要的作品。

(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打破二者之间隔阂的关键,老师要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那么就必须要获得学生信任和认可,学生才会主动去表达内心情绪。注意要以学生为中心,切勿出现先入为主的现象,不可主观去评论学生。要给予学生足够尊重、关心和认可。在开展教育过程中,也需要徐徐渐进,不能按照方法生搬硬套,而是结合实际问题引导。

3.2 绘画疗法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中的一门必须课程,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引导有着重要作用。传统课程教学基本上都是教师通过理论性地讲述,希望实现学生心理健康引导。但是这样并没有关注学生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也没有具体的解决措施,最多就是告诉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绘画疗法运用到心理健康课程上,创新课程,作为心理健康教学的辅助工具。在教育过程中,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绘画主题,达到教育目的。但是对于高中生,不同年级所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有所不同,那么在绘画疗法实践中也要有所差异,要符合学生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在对于自我认知方面,可以帮助一些不擅长交际、自卑的学生找回自信,更好地实现自我认识,一般在高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进行。以“自画像”“别人眼中的我”等位为主题进行绘画,围绕“观念、兴趣、气质、性格、能力、座右铭、理想、未来的自己”等内容进行绘画,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认识自己,还能发现别人眼中的自己,深入认识自己。

又或者在压力释放、未来迷茫心理引导课程中,教师以“时间、生命”等为主题,构建绘画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先搜集一些小视频(比如《阿甘正传》《勇敢的心》《歌舞青春》等),在课堂上播放视频激活学生思维,在观看之后分享感受和启发。然后开始绘画,让学生画出一幅“生命彩虹”,充分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和愿望。最后相互展示作品,并且分享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规划自己未来,正确认识面对的压力,明确未来方向,把学生的焦点聚集于积极的方向上,让学生有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3 绘画疗法在个体心理健康引导中的实践运用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两种方式,一个是上述阐述的集体课程,另外一个就是个体引导。是针对具体学生和具体问题来开展的教育引导。这样的心理指导一般是学生和教师在独立的空间来完成的,比如心理咨询室。

老师面对一些学生私下心理咨询,却不知道自己问题,也不愿意用语言沟通的。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自由绘画。为了避免部分学生迷茫和不知所措,可以引导学生并给其一部分主题和内容。然后让学生自行发挥想象创作。比如运用比较广泛的“树木人格”分析,准备好绘画工具,老师让学生画出一棵树,并不做其他要求。教师可以通过绘画中的画面具体内容,包括了画在图纸之中的位置、画的大小、用笔的力度、树干树枝、树冠、颜色等等来做初步诊断和评估。就像是画面比较小,该学生可能存在自我评价比较低、拘谨,严重缺乏安全感等问题。每一个动作和细节都能成为心理老师诊断的依据,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定了解,结合沟通和学生背景资料,就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状态,便于采取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治疗策略,这样也能帮助教师对症用药。

3.4 绘画疗法在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实践

民族地区高中心理健康,除了日常所遇到的普遍问题之外,还有社会融入和相处方面问题,在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同时,还需要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针对这一问题,需要面对整个学校开展教育,构建学校大环境。光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无法达到教育目的,还需要创新教育活动来达到心理健康引导效果。

举办相关的校园活动,开展团队心理辅导,比如每一周由心理教师组织针对性团队活动。教师提前设计好活动主题,周一到周二自行到老师出报名参加活动。教师根据参加活动人数,掌握每一个学生资料,设计活动方案,星期五开展活动。比如针对自我认识、合作交流等为主题的活动,首先组织参与学生一起完成一幅作品,以此来建立相互信任,形成良好的团体氛围,加深学生对团体的理解。老师可以根据绘画过程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凝聚力不强,成员之间相互支持不够等。然后可以通过一些团队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经过一系列的活动之后,再一次进行合作绘画,不仅可以发现学生之间的支持、信任在加强,绘画疗法加上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战胜内心,正确认识自我,促进人际关系发展。对于画作,也可以寻找一块公共黑板区域,让学生的画作留在此处,让其他学生可以参观和思考,每一周五新一轮活动开展,作品也随之更新。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同一主题内容应该开展两次到三次不同活动,才能更好地达到引导教育作用。

结束语

本文对于绘画疗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实践措施。但是要明确绘画疗法并不是专业的美术课程,因此不需要有专业要求,只需要画成成品就可以。同时该方法比较适用于不善于表达、对咨询有抗拒的学生,对于其他心理问题也会出现不适应性,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采用绘画疗法。持此之外,不论是绘画疗法还是其他方法,都需要从其根本原因上入手,包括学校、教师、家庭等方面,采取措施,构建一个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从源头上入手,才能进一步到提高教育质量。

猜你喜欢
疗法绘画心理健康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