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2023-01-23 23:53
今天 2022年23期
关键词:内角三角形数学知识

吕 雪

(沧州市中捷产业园区中斯友谊小学 河北 沧州 061108)

数学学科并不是单纯的理论、概念教学。对于义务教育起始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数学学科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这不仅能化解数学知识的难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知与应用,更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形成数学学习能力,培育核心素养。与此同时,这也要求教师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多元化,在动手操作、温故知新、主动探究、知识迁移,并在生活中实践锻炼,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形成数学思维,打下扎实基础。

1.核心素养视角下看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被动教学,教师缺乏核心素养理念教学意识

就绝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而言,他们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呈现出最大的特点是按部就班。然而,在机械化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作为课堂的参观者,对知识是被动学习与吸收的。显然,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逐渐减弱,长此以往,也不利于数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提升。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学习越来越缺乏耐心、缺乏兴趣,其数学思维、创新能力等也无法得到有效培养与提升。究其原因,很多教师没有核心素养的教学概念与意识。

1.2 兴趣不佳,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明显不足

计算能力、数学思维、推理能力等都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能力。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学生综合能力明显不足。由于被动式的教学,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越来越低。他们不想回答问题、不敢回答问题、怕答错,久而久之,数学课堂沉默寡言。自然,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对问题的处理能力、解决能力无法提升。

2.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具体教学设计

2.1 组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思维

数学抽象思维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思维能力。在伴随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下,小学数学学科也向核心素养方向靠拢。从数学抽象思维培育方向来看,数学教学中涉及到动手操作环节能够化抽象为具体,这也是培育学生数学抽象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动手操作这一环节,带领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化抽象为具体,找到数学知识、数学概念最本质、共有的特征。

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度”这一理论,让他们学会将这一知识点应用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以拼剪的组合形式验证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并以此推算锐角、钝角等的三角形内角和。在此基础上继续抛出问题:同学们,三角形与四边形之间是否有联系?你们能够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吗?很多学生开始犯难,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辅助性学习资源,以多媒体的动图展示功能让学生理解三角形与四边形在角、边上存在何种关系?是否可以转化?在做辅助线等的一系列操作下,将四边形平均分成了两个三角形,得到了两个180 度,总结出四边形内角和始终为360 度。在转化、推理的分析下,以动手操作将数学抽象思维渗透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掌握了抽象的原理,也掌握了原理的来龙去脉。

2.2 坚持从旧引新,促成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更有优势。同样,作为日常学习与生活的思维方式,逻辑推理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数学学科逻辑性较强,教师应探索更简单、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促成推理能力。对此,教师可以采取温故知新的方法,让学生们在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或分析。一来,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提升教学效果,二来,也能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扎实。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中,首先,教师让学生们讨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告知同学们:四边形之间有其内在联系,同学们,你们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吗?如有的学生说:沿平行四边形任意上下两个边做高,平移其中一个三角形,可以将其拼成一个长方形,直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即可。接下来,教师再继续引导学生推导:由于长方形的面积为长乘宽,“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为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由此一来,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公式。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锻炼并发展小学生的推理能力,既能让他们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与好奇心,也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顺利推进教学。这类温故知新的教学形式,能让他们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中挖掘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由已知的旧知识出发,推理其与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教师也要整体把握,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让学生们总结并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学习,发展新的能力,真正促成学生的核心素质。

2.3 鼓励主动探究,培育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便于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将其具体化,在理论与抽象的关系中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小学生的建模能力,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教学中,将学生的主动探究与建模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又能提升他们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举两得。

例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本章节属于简易方程的基础内容,是培养学生方程思想的前提。而字母与数字的组合形式,能让学生们了解字母表示数的作用、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很多学生在理解字母与数字的结合时产生了很大困难。对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激发他们对知识深入学习的欲望。如:同学们,接下来我要请一位同学上台帮忙抽出一张代表他年龄的牌。然后把这张牌扣在讲桌上,猜一猜教师的年龄。那么,在这位同学一岁、两岁、三岁的时候,教师的年龄分别是多少?怎样计算的?按照这样的思路,当这位同学5 岁时,教师几岁?观察这些算式有何变化?在学生思考之余,教师再次引导学生逐个分析:同学们,这一系列算式都只能表示教师的特定年龄,有没有一个简单的式子能够直接表示教师某一年的年龄呢?通过。通过对各算式的分析,很多学生能够总结出:a 表示同学的年龄,a+30 表示教师的年龄。学生们总结出规律,只要保证教师比学生始终大30 岁,不管学生几岁都能够得出教师的年龄。课堂是学生的,如果学生们没有参与进来、融入进来、讨论起来,那么整个教学过程是毫无意义的。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并提出疑问,再由教师引导与点拨,主体作用与主导作用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扎实。渐渐地,他们也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数学定理、数学公式的具体体现,发展建模能力,促进数学学习。

2.4 聚焦知识延伸,提升学生直观想象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组织学生在拓展实践环节中应用数学知识、数学理论,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考虑到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事物具有强烈的想象力、好奇心。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将知识生动、直观地呈现,更易引发学生的关注,进而化被动为主动,有利于培养并发展直观想象能力。

例如,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图形概念的理解与划分并不明确。因此,为更好地让学生记住并掌握不同图形的特点,教师应带领学生利用直观教具学习图形,感受图形。此外,也可以抛出探究性问题: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于动手、动脑中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教师标注出不同图形的角,提问学生:同学们,这些角的大小是否一样?正方向、三角形、长方形的角大小是否一样?之后,教师继续呈现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教具,让学生们在归纳、分析与对比中总结三角形内角和有何特点。是否相等?然后,让他们再经过讨论后上台讲解。这样,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强化了几何直观。

2.5 强调联系生活,发展学生运算与数据分析能力

数学学习的各环节都离不开运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简而言之,数学教学中应当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启蒙,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研究与深造奠定基础。运算能力与分析能力的培养又是一项长期任务,应尽量提上日程,让学生灵活运用。教师应多组织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生活中锻炼并发展学生的运算与数据分析能力。

例如,在《认识小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化视角出发,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比如,教师可以设计超市购物的情景,提醒学生观察与举例超市中矿泉水的标签价格有何特点,导入小数的构成及其各部分的意义。之后,教师继续为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矿泉水,让学生们将其与之对比,同时,展示各类饮品,如果汁、碳酸饮料、奶茶等饮品,让学生们统计不同饮品的价格,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基本组成,并借此作出提醒:同学们,很多果汁含糖量较高,会导致我们身体发胖;碳酸饮料会腐蚀我们的牙齿;矿泉水就像家里的白开水一样,是最健康的。所以,在综合考虑下,为了健康,大家还是多喝矿泉水吧!在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间的联系下,学生们既能学到知识。又能进行生活化处理,无形中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当前及今后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面对的重要课题。这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与把握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外延,又要逐步探索该目标与数学知识间的有效融合之道,扭转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固有印象,打造更加充满活力、更趣味化、更有人情味儿的数学课堂,引领学生真正走入数学大世界理解数学知识、感悟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内角三角形数学知识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三角形分割问题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画一画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