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教学中自主探索模式构建

2023-01-23 23:53
今天 2022年23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模式思维

廖 琪 周 操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重庆 400000)

1.传统生物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1 课堂教学模式固化

一是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课堂模式仍以老师讲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收,缺少自主探索领悟的环节;二是在课堂教学中,为应对升学考试,虽然可以采用题海战术的方式来巩固相关知识,达到考试高分的目的,但学生缺少自我思维探索的机会,难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加强学生学科素养的目的。

1.2 教学内容枯燥,缺乏实践应用性

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的深入实施,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但是根据调查目前初中生物课程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滞后,缺乏与实际生活的有效连接:一是初中生物课程教学内容更多集中在书本知识上,而且教师在教学时主要是围绕传统的理论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问题;二是教学内容缺乏社会实践应用性。例如教师为了应对升学考试,教师往往是以历年的考试试题作为教学的切入口,突出培养学生答题技能方面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灵活应用的培养;

1.3 忽视理论授课与实验实践的结合

生物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由于学生在刚接触生物知识时会感到比较抽象,因此需要借助生物实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生物实验操作也是学生学业考核的重要项目之一。

2.中学生物课堂自主探索模式构建的意义

2.1 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

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自我思维的激发、学科知识的运用以及回顾反思总结这三个过程,帮助学生内化课堂内容。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随着时间的积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发展其创新创造思维,提高学生对于生物学科问题的敏锐度,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1]。

2.2 提升学生的实践智力

斯滕伯格在其《成功智力》一书中阐述了成功智力理论的内容。实践性智力指的是个体在实际生活中获取经验知识和背景信息、定义问题实质及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2]。个人自我领悟、体验得到的内隐知识多少可由实践智力高低来反映。而通过中学生物课堂中的自主探索模式,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技能和批判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智力。

2.3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师生互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于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导致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而通过构建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自主探索模式构建策略

构建生物自主探索教学模式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3.1 抛出问题 激起学生思考

(1)将现代教学与时代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进行下一章节内容学习之前,教师可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抛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理论知识。比如在学习人教版(2019)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教材中的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之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遗传因子是如何发现的?而完成作业的形式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预习,可以让学生借助互联网查询更多背景资料,或者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号、学习通软件等现代教学手段发布相关文本材料及视频资料,让学生自行阅读观看,提高预习质量。

(2)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再通过提出问题来引起学生思考从而引入课堂。例如在学习人教版(2019)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教材中物质的输入和输出这一章节,教师可视频播放教材上“问题探讨”部分的实验过程,若条件允许,也可以现场模拟实验的方式呈现。接着提问进入课堂:“人的生命活动需要源源不断的物质能量输入和相关代谢废物的输出,而细胞的新陈代谢同样需要物质的交换,可细胞那么小的一个单位又是怎样实现物质的进出细胞呢?所有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都是单一的吗?”以上是课堂的引入部分,采用多方式结合,让学生在老师授课前先自主地去获取资源,主动地思考探究,为接下来课堂内容做好铺垫。

3.2 逐步引导 扩展学生思维

逐步引导是自主探索教学模式的关键步骤,可以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索,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以人教版(2019)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教材中的三个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为例。第一个是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采用一些生动的短片或形象的动画进行二次呈现,协助学生深入理解实验过程。该实验给小鼠注射高温让蛋白质失活的致死细菌,结果为小鼠不死亡,说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接着向学生提出问题:那么什么可能是遗传物质呢?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索去深入思考问题,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观念[3],教师对学生小组汇报的内容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再适当地调整进一步引导的方式。随后展示第二个实验,将细菌中的物质分离分别看其能否起到遗传物质的作用,可以得到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这时以类似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发掘这个实验的不足之处,艾弗里分离出的DNA 可信度高吗?有没有一种生物可以将DNA 和蛋白质自然地分开呢?经过学生短暂思考讨论后,开始播放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的视频,进而引入第三个实验——赫尔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通过教师的一步步引导,让学生自主进行思维探索,鼓励学生先独立自主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在探索过程能让学生领悟当时科学家实验过程中遇见的问题以及实验的进步性与突破点,加深学生对于该教学内容的理解,发散学生学科思维,提高核心素养。

3.3 穿插实验 学生自主操作

理论授课的铺垫有助于实验教学的实施,同时,实验教学能巩固理论教学成果,其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先进行理论教学,明确实验流程及实验要点,后续安排相关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进行深入的思维探索。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思考实验的目的、原理、材料及步骤等,教师可在一旁适当提供帮助或为学生答疑解惑,并引导学生在实验结束之后展开结果分析,着重分析失败的实验结果。以人教版(2019)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教材中的实验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为例,如果滤纸条上没有四条色素带,原因可能是什么?如果四条色素带颜色宽度区别不明显,原因又可能是什么?忽略了课堂上老师讲的哪个要点可能导致这个后果?这种教学模式既能帮助学生对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也能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实验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4]。在学习《遗传与进化》知识时,教师可以采取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3.4 回顾核心 促使学生反思强化

课堂内容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为学生的探索性学习过程做一个简单的梳理,或者是让学生自己反思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思维的进步性或局限点。在教育心理学中有提到,对材料的组织加工是帮助学生获得长时记忆的方式之一,这个梳理能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记忆,同时也让学生对自我思维探索过程进行回顾,建立逻辑思维模式,有助于学生解决将来遇见的学科问题。

4.初中生物自主探索教学模式实施的条件

4.1 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理念

一是教师要主动转变教学理念,消除传统的应试教学思维。基于网络的普及初中学生接触生物知识的渠道更多,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所以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二是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初中学生在生物课程学习中存在差异性,为了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要树立差异化的教学思维,按照学生的学情而实施差异化的教学策略。例如对于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则要突出实践应用方面的知识点,而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则要对其进行基础知识教育。

4.2 完善基础教学设施建设,构建多媒体教学平台

生物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开展必须要依赖于网络教学平台设备。因此初中学校要加强资金投入,构建高标准的生物网络教学体系:一方面初中学校要加强互联网技术建设力度,为学生搭建网络学习平台。例如初中学校要及时更新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性能,以此将最新的生物知识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要拓展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性能,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模块,增强师生互动性。

4.3 创新生物教学考核体系,突出学生核心素养

自主探究式教学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为此教师要围绕自主探究学习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考核体系:一是要改变传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教学考核方案,建立学习过程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案。二是要突出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考核,避免学生陷入“题海战术”中。

结束语

综上,自主探索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课前自主查阅资料预习,课上教师结合多媒体教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以文本、视频等多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运用多感官学习,从传统教学老师直接灌输向学生自主探索转变,让教学以学生为导向,激发学生内驱性学习动机,培养主动学习习惯。同时,在一些内容上穿插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宽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实践智力,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科理念,多方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适应我国当前对中学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模式思维
生物多样性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生物多样性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上上生物
思维跳跳糖
第12话 完美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