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问题研究

2023-01-23 23:53陈梓斌张继超兰兴滨
今天 2022年23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志愿志愿者

陈梓斌 张继超 纪 沙 兰兴滨

(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1.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必要性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到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中具有内在的必要性:

1.1 社区体育运动的发展需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积极参与。社区体育运动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在社区体育运动快速发展的背后暴露出社区体育运动指导人员的匮乏,例如社区体育运动指导工作主要是以社区工作人员为主,而社区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体育知识,而且社区工作者人数有限,难以满足庞大的社区体育运动群体需求,实践证明基于社区体育运动快速发展的人才缺口只有发挥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才能满足社区体育运动发展要求。因此社区体育运动的发展离不开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参与支持。

1.2 高校体育学生是社区体育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运动发展需要大量的志愿者,而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是社区体育志愿者中最广泛的群体。他们被社会所认可,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具有专业的体育知识,他们能够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指导中;另一方面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性格开朗、愿意与人沟通,这样容易被社区居民所接受。

1.3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渠道。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虽然具有加强的学历水平,但是他们在具体的实践中缺乏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岗位中的问题。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区体育志愿活动则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让学生可以深入到社区、接触社会,以此检验自己的专业能力,达到“双赢”的目的。

2.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调查分析

2.1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对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关注度

了解高校学生对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关注度是反映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重要指标。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对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认知相对比较全面,但是30.2%的受访者对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不了解,尤其是不知道如何参与到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中。对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全面了解的学生他们会积极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中,其中68.3%的学生提出如果遇到机遇他们会积极参与到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4.6%的学生表示由于自己的学业比较繁忙,因此不能参与到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由此可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绝大部分是希望参与到社区体育志愿活动中,这主要是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活泼好动、善于交际的性格有关[1]。

2.2 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学生的年级分布

通过调查发现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活动学生的年级分布呈现两边低中间高的现象,即大一、大四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比例较低,而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比例最高,其中大三年级学生占比达到43.6%。剖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大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刚升入大学,他们无论从自身专业技能还是对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认识层面都没有完全达到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要求。大四年级学生面临就业或者考研的任务,因此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2]。而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接受了完善的体育专业知识、具备了较强的专业技能,尤其是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训后,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识越来越高,因此他们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

2.3 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持续时间与参与时间分析

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时间是客观评价学生服务社区体育志愿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实践调查,高校体育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活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 个小时以上,这主要是由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深入社区参与志愿活动时参与人数较多,使得志愿者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3]。当然高校体育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人数也受时间分布的影响,例如家寒暑假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在校期间的参与比例,周六日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比例要高于周一到周五的比例。

2.4 社区志愿服务参与学生的动机调查

动机是激励并维持个人从事某种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根据动机种类其可以分为:利己动机、利他动机以及利社会动机[4]。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主要动机就是为了想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以此获得更高的就业砝码。

2.5 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信息的渠道

参加社区体育志愿服务必须要获得相应的信息。通过对高校体育学生社区体育志愿服务信息来源渠道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了解社区体育志愿服务信息的渠道比较多,其中高校团委、学生会是主体,是学生了解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信息的主渠道。而学生通过社区组织、政府网站了解社区体育志愿服务信息的比例比较低。

3.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1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所存在的问题

(1)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存在动机不纯的问题。通过调查显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积极性相对比较高,但是不少学生仍然不能积极参与到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例如经常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学生主要是体育学院学生会的干部或者班级学习委员等,而一般学生很少参与到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另外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存在动机不纯的现象,部分学生仍然积极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捞取”入党资本或者为今后就业提供砝码,结果导致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出现走过场的现象。

(2)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学生专业技能不高,缺乏常规培训机制。目前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学生并未接受过系统的志愿服务培训活动,其更多的是依赖于在校内学习的专业知识。但是此种过于专业的技能不符合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要求,尤其是社区体育锻炼居民大部分是老年人,需要从事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学生要经过系统的志愿服务培训。

(3)高校缺乏对体育志愿服务宣传,学生了解志愿服务信息渠道过于单一。制约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重要因素就是高校缺乏有效的宣传,导致学生没有及时了解相关的信息。另外高校选拔社区体育志愿的方式存在局限性,制约了学生报名的积极性。例如高校对于社区体育志愿者的宣传标准之一就是要求参与者必须要是学生干部,这样无疑制约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4)社区体育志愿者人身保护机制不健全。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过程中容易遇到误解、甚至产生矛盾。而当前高校学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往往是由带队教师出面解决,但是带队教师出面解决具有滞后性,而缺乏事前保护。例如志愿者在前往社区参与志愿活动的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导致的人身财产损失等问题并没有明确的规范。

3.2 推动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对策

基于高校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端正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活动是彰显新时代大学生价值的重要举措,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树立强烈的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意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认识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重大意义,将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丰富人生阅历的重要内容,由衷的参与到社区体育志愿活动中。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加强宣传教育,端正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动机。

(2)建立志愿者长效培训机制,提升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能力。为了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相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志愿者长效培训机制:一方面高校要建立志愿者集中培训模式。例如高校在组织社区体育志愿者时要对报名的志愿者进行集中培训,培训的内容必须要结合社区体育运动的特点,围绕终身体育锻炼的要求开展系列的培训体系;另一方面社区部门要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及时将志愿者将服务社区群众的需求以及特点反馈给高校,高校结合社区提供的信息实施针对性的培训教育,以此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

(3)加强宣传,拓宽社区体育志愿服务信息渠道。针对学生反馈社区体育志愿服务信息渠道单一的问题,高校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团委、学生处等部门加大对社区体育志愿服务信息的宣传。例如高校要构建志愿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将所有的志愿服务需求发布到平台中,这样学生可以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另一方面优化志愿者选拔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5]。

(4)建立完善的志愿者人身保护机制,维护志愿者合法权益。为了保护高校学生志愿者的人身安全,相关部门必须要及时出台完善的人身保护机制。例如政府部门可以探索志愿者保险机制,为从事社区体育志愿者提供人身意外险,以此全方位保护体育专业学生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还要 建立健全与社区志愿服务内容相关联的场地、设施等,为顺利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总之,基于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要积极参与到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中,通过志愿服务指导社区群众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通过志愿服务锻炼自身的专业技能,以此实现双赢。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志愿志愿者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我是志愿者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