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视域下对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

2023-01-24 06:28孙艳玲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双减作业家长

孙艳玲

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双减”政策的出台如一块巨石投入教育的湖中,让本不平静的湖水再掀波澜。中小学生穿梭于家庭、学校、培训班之间的身影开始有了变化,“双减”政策给家校共育也提出了新的课题,下面就“双减”视域下开展家校协同育人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学校要加强多方面管理,为学生全面发展助力

“双减”是减少学习时间,是减少作业量,是减轻学生负担,绝不是减质量、减效率、减成绩,“双减”的同时更要增效,因此,学校应加强多方面管理,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地的同时,为学生全面发展助力。

(一)加强教学管理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低效和无效是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主要瓶颈。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双减”政策落地的强有力保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很多,比如,将历史教学融入丰富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置身于历史事件中,成为其中的角色,激发学生兴趣;英语教学可以采用学生合作表演的形式,让形象记忆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物理课教学可以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道德与法治可以将国内外时事、热点新闻、校园大事等引入课堂,让课堂不再枯燥乏味;化学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观察与操作中加深对化学元素及化学反应的理解。另外,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精心设计问题,有效融合信息技术教学等方法也能提高课堂效率。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要因学生而异、因学科而异,这样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会学习”早已不是一个新词汇,无论是在校园里,还是在工作岗位上,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适应社会,就必须具备这一技能。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说: “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能力是做会的,不是讲会的。传统课堂上学生是被‘教会’ 的,不是自己学会的,这种会往往是表面上的会。”[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1999 年启动,时至今日已推行二十余年,2014 年教育部提出要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这些教育方针政策都关注了“学会学习”这一核心理念。学生要真的学会,就必须摆脱对教师的全面依赖,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有了学习能力,学习效率自然会提升,学习压力和负担也会随之减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思维。只有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独特的方式思考,他们才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习能力才会提升。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应用正确的方法会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习规律与方法,教师要在教学中依据学科特点加以运用,并且不断摸索、改进、优化。

(二)加强作业管理

1.协调监管,控制作业总量

学校教务处要加强对作业工作的常规管理。首先,以学年为单位,学年主任或组长每天组织各学科教师在线填报本年级各科作业内容及时长,并根据教师上报情况,做好各学科教师间的沟通与协调工作,保证每天学生作业总量不超规定时限。其次,学校教务处每月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各年级作业检查、抽查,并在检查后及时进行总结与反馈,同时对教师进行指导,提出整改要求和时限。另外,教务处每学期开展“作业展评”或“作业设计案例交流”活动,教师互相学习、互相借鉴。这些工作可以计入教师教学工作考核中,以此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督促教师更好地保证课后作业的质与量。

2.精心设计,提高作业质量

教师要在作业内容的设计上下功夫,杜绝作业的随意性、重复性、单一性、无效性。个别教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保证了作业不超量,却忽视了作业的质,不认真思考、筛选,没有考虑作业是否体现当天学习的重难点,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是否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设计。这样的作业势必导致低效或无效,所以教师要在作业设计上下功夫,要让作业有针对性、创新性、趣味性、多样性。可以给学生留多种形式的作业,可以留口头作业,如朗诵、口语交际;留操作类作业,如实验观察;留生活类作业,如做家务;留实践类作业,如公益活动、观影、制作、社会实践等;留运动类作业,如跑步、跳远、打球等。总之,任课教师要在作业的内容上和形式上多研究、多创新,提高作业质量,让作业发挥更大作用。

(三)加强课后服务管理

教育部办公厅于2017 年2 月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让课后服务切实成为“双减”政策施行和助力学生发展的又一保障。

1.精心设计课后服务的内容

《意见》指出,课后服务工作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中对课后服务内容的安排也做了阐述。根据《意见》要求,不同学段的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师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课后服务内容,如作业辅导、自主阅读、艺体活动、观看影视、实验操作、拓展训练、社团活动等。[2]切不可将课后服务变相为补课或讲新课,课后服务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爱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加强课后服务期间的管理

在开展课后服务期间,学校要加强管理,要在课后服务期间安排出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小学要保证在学校完成全部作业,中学要保证在学校完成大部分作业。管理人员要负起相应的责任,保证学生安全,监管任课教师服务情况,保证在课后服务期间任课教师能指导和监管学生完成相应作业任务,而不是把监管任务推给家长,造成家校之间的教育矛盾。学校的严格管理是“课后服务”为“双减”服务的重要保证,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保证。

二、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为孩子健康成长导航

在2021 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说: “好的教育就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而这些更多依赖于家庭教育的培养而非学校教育。一直以来都有为数不少的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学校自己便可撒手不管,剩下的都是学校和教师的事儿。还有更多的家长认为成绩就是学生的一切,好成绩就是好前程,好成绩就是好未来。家长这种对自身教育角色认知的缺失及误解,间接成了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对孩子增加学习负担的推手。因此,家长要与学校协同育人,为 “双减”政策下的学生健康成长导航。

(一)指导孩子科学作息

学生在学校都有固定的作息时间,而回到家中很多孩子生活缺少规律,往往没有固定的作息,尤其是节假日,他们不能有效地驾驭时间,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美国著名教师雷夫曾说过:“我想教孩子终其一生都派得上用场的技能,‘整理事物’ ‘安排事情的技巧’ 等就是其中之一。”科学安排作息无疑是一种一生都派得上用场的技能。

首先,家长要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要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的前提下再进行其他内容的安排。这里家长要先与学校教师做好沟通,明确学校的作息安排、作业安排等,再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完成时间表。其次,家长督促学生实施科学的“作息时间表”。这里不单是考验家长的指导力、监督力,更重要的是考验学生的行动力,没有行动再好的设计都是一纸空文。如果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合理作息,就会大大提升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获得健康成长。

(二)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受用一生,家长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双减”政策不让“补课”了,可是竞争还在,在“双减”政策下孩子要想取得好成绩,最重要的习惯就是自律能力。自律能力强的人会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会做到在应该的时间里做应该的事,会做到不凭兴趣和情绪做事。能够管理好自己习惯的人才能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家长既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长责无旁贷。家长培养孩子好习惯要做到以下几点: 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而不是空洞地说教;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管束,适当地予以奖惩;和孩子一起参与,互相监督,共同成长。

(三)丰富孩子课余生活

校外培训,特别是一些线上培训机构在近年来可谓如日中天,家长趋之若鹜。“双减”政策出台后,纯学科类的辅导已被限制,许多课外培训机构已经关闭。有些家长欢呼雀跃,觉得太好了,所有人都不用补课、刷题了。于是孩子在家里成了放养状态,任其“自然”成长,其实这样的家长是从一个误区走进了另一个误区。生命不止一种精彩,孩子的生活应该是多姿多彩的,他们的生活里不应只有试题和分数,家长不要只盯在孩子的成绩上,要为孩子的成长留下空间。家长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要让孩子成为孩子,去参与他们的人生而不是主宰,去指导他们的成长而不是干涉。当然,“双减”时代来临,他们的生活中也不应只有手机和玩耍。在完成校内布置的学习任务后,家长要监管孩子的课余生活,要为他们设计有助健康、愉悦身心的活动内容。比如,可以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指导他们参与特长班的学习。培养一项特长、一个健康的爱好,不仅能够有益身心,而且当你情绪低落时,还能给你力量。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书,带孩子去登山、远足、野外摄影,可以参加各种体育运动,也可以参加公益劳动。伴着丰富的课余生活,学生能够更快乐地成长,成为最好的自己。

三、家校要协调施教,共同完成育人使命

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一致性,那么学校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一张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3]家长和学校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必须做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共同育人。

(一)教师要做好家访工作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方式多样且快捷,但家访仍是不可取代的,家访可以对学生的生活环境一目了然,可以直观感受学生的家庭关系,更可以深入了解家长对孩子学习、对学校管理的态度,便于学生、家长、教师三方面对面沟通,也便于教师对家长进行指导。“双减”背景下的家访可能针对性更强,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教师每次家访事先要与家长约定,可以请任课教师陪同,方便更好、更全面地沟通。[4]家访过程中教师要放低姿态,以平等的身份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或学校的工作。

(二)家长要做好校访工作

家长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学校、家长会、开放日等活动外,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到学校进行校访。校访前家长同样要有所准备,比如与教师或学校沟通哪些事情、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的、怎样与教师配合等问题。也可以将孩子在家中的表现与教师进行交流,让老师了解一个更丰满的学生,或者也可以向教师请教孩子的教育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以达成一致的教育观点。

总之,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家庭和学校都要在负起各自责任的前提下,更好地协调配合,担负起育人的使命,这样才能让学生既真正减轻负担,又健康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双减作业家长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