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2023-01-24 06:28明立媛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静态景物习作

明立媛

前一段时间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了教育导师刘濯源分享的丹麦国家电视台TVB2 的一个广告。这则广告看似平淡无奇,没有过多的炫目特效,就连服饰、选角色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但是在这则寻常广告中却蕴含了引人深思的教育理念——人与人之间具有相同点,可依据各种因素加以分类。尽管分类存在包含与排除,但无论是什么情况,只要给予真诚的接纳与尊重,就可以实现有效融合。

其实,在教育领域何尝不是如此。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我们大力提倡因材施教,同时也在讲有教无类(有教无类一指人不分高低贵贱都可以接受相同的教育,二指经过教育可以消除彼此的差异)。现在我们强调促进教育公平,其目的也是要努力缩小教育差异,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但如果缺乏优质的资源投入和师资力量来实施因材施教的话,差异是不可能轻松消除的。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现状分析

在小学教育中,小学生有着与生俱来的单纯、天真和不设防,这些先天的条件应该促使他们更好地进行交流与合作。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班里的学生也有圈子之分、分类之说: 按性别来划分、按家庭构成来划分、按身高来划分、按兴趣爱好来划分……这或许是教育者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认知,又或许是在成长过程中因各种外界因素导致学生在自己的内心有了强烈的分类意识。

那么,什么样的分类才更适合达成我们的教育目标呢? 从学生的角度,他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分类标准: 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身心都能健康发展。这种分类应该是共通的、无可置疑的。如果都参照这种分类标准,学校的教育教学应该更加顺利地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实施策略

(一)从学生实际能力出发,了解和尊重学生差异

诚然,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了不同的启蒙教育,因此,他们在性格、情绪、认知风格与智力水平等多方面都会存在差异。分类是必然的,生活中类似情况比比皆是。但是,《功夫熊猫3》中有这样一个片段——阿宝教其他熊猫功夫的时候说:“你们不用像我一样,你们要做自己,你们真正的力量源于做最好的自己。”阿宝的话语中能让我们感受到他在强调学生的差异。事实上,学生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尊重学生的差异,在他们的差异中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发展。既然如此,我们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呢? 摒弃所有的不同,想方设法地实现接纳与融合。

笔者所在学校确立的教育科研课题“核心素养发展与个性化教学综合改革行动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年的探索,并初见成效。在学校大单元研发的课堂上,我们参与研发的每一位教师都认真设计了学习指南与学习卡片,大家甚至还精心设计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尽管这样做的结果是每个学生都在为能有自己可以顺利解答的问题,能够圆满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欣喜不已,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思考: 这种方式是否真正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是否会将很多学生区分到能够解答难度较高问题的圈子之外,致使这些学生更加确定自己无法思考更难、更深的问题,不再更多地去尝试开发自己的思维深度与广度呢?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

例如,在一年级下部编教材第五单元“语文园地”的教学设计中,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第一步: 让学生说一说形声字有哪些特点和构字规律。

第二步: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青”的字族文,并按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加以说明。教师出示:清、请、情、晴、睛。

第三步: 根据已学过的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指导学生试一试能否认识更多的生字。教师出示: 字族文二则。与同桌合作完成手中的识字卡片,根据完成识字卡片任务的情况,比较一下哪些学生认识的生字最多。

学习卡是我们在教学课堂上频繁使用的一种学习工具,很多教师喜欢运用,学生也喜欢使用。但是,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这种统一设计学习卡的做法并不一定适合全体学生——学习卡并没有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对于一个六岁的刚入学没多久的学生来讲,这些生字真的不是很简单。想想上面笔者曾提到的丹麦国家电视台TVB2 的广告的理念,笔者又想出了一个科学设计学习指南和学习卡片的新做法: 可以设计相同难度的问题,让大家都可以参与回答。但在学习评价方面的设计上,可以做一些较为灵活的调整。于是,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笔者进行了些许的调整: 加入了适当的评价。

在后来的教研课上,加以修改后的生字学习卡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家知道自己能够完成的难度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却发现: 尽管学习目标达成的高度有所不同,自己竟然也能获得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有一个好听的称号。这样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了解和尊重学生差异

在以后的部编教材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进行了更多、更大胆的为了因学生施教而做的教育尝试。2020 年上半年,学校五学年的全体语文教师代表学校语文学科教师到第二实验小学参与“共备一个单元”的教研活动,就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进行了研讨交流。有关部门和领导都莅临现场参与了教研活动并对两校教学团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屋建瓴的指导。

此次教研活动选择的是五年下第七单元,在单元备课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们能达成教学目标,我们根据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只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好地实现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认可。

1.了解教材实际

在单元中,笔者负责《习作: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该分为两个课时完成。习作课的核心目标是“根据习作内容筛选资料,运用动静态描写的方法描写景物”。本单元的习作与单元核心目标关系密切,需要进一步学习如何运用动静态描写方法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描写。在两课时的教学中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们能够针对习作要求筛选材料,并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动静态描写的方法进行练写。

2.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

“习作: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第一课时分为五个板块,即“回顾学法、温故促新”“明确目标、展示资料”“小组交流、整理筛选”“运用方法、自由撰写”“美文共赏、感悟写法”。

第一板块教学中要出示“学习指南”,引导学生回忆总结本单元前三课的学法,再一次明确单元核心目标,即“运用动静结合方法去描写身边的景物”。引导学生想一想,本单元三篇课文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说一说,从这些方法中自己学会了什么?议一议,本单元习作的重点是什么? 从前三课的学法总结中可以看出都在指向动静态的描写,只是“长春市的出租车”“放学后的校园”“风雪紫禁城”三篇练笔侧重点不同。

第二板块教学中要出示校园周围有特点的地方图片,让学生看图片快速进入教学情境。可以出示以下照片: (1)春天桃花盛开;校牌在阳光下金光闪闪,校园周围的白杨树,这些既可以进行静态描写,还可以进行动态描写。(2)还有车水马龙的北安路,学生放学前的静态描写,放学时的动态变化。此处可以引导孩子们回忆放学时的所见。并结合《威尼斯的小艇》中练笔“长春市的出租车”的写法,来写街头的车流,再结合《牧场之国》中练笔“放学后的校园”来写街头的变化。(3)在北安路的两旁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店,对这些小店不仅可以写放学前的静态描写,还可以写放学时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人群进入小店内选购的样子,也可以仿《牧场之国》中对于“牛犊、老牛”的描写具体到一个顾客的购物样子的刻画。

第三板块教学环节中各小组根据学习指南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卡,这是重要环节。学习指南要求如下: (1)把选中的校园周边的景物写下来。(2)小组交流,填写学习卡。说一说选中的校园周边景物的特点并写下来;想一想以上景物适合运用动静态哪种描写方法,并记下来。(3)小组评价,填写评价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继续落实、巩固、达成本单元的核心目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明确观察、写作的顺序,确定材料中的主次,明确材料中哪些景物分别适合静态描写、动态描写,还是动静态结合描写,小组中的交流更易巩固落实核心目标。

第四板块侧重让学生实际操练,并能学以致用,在“创作、评议、修改”的环节中不断提升能力。

第五板块要求能对小组推选出的好文进行汇报,大家评议,总结写法。

笔者要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落实五下第七单元的单元核心目标: 体会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并运用。

3.针对学生实际需求,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但在研讨中,二实小的教师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原教材中的习作内容要求学生会介绍世界文化遗产,为什么我们一小的教师却把内容换成了介绍校园周边的环境呢?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呢?

为什么会进行这么大的教材改动呢? 就是因为学生的学情,我们必须针对教材实际,再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学生个体的融合。

首先,原教材中习作要求——学会搜集、筛选、整理资料,介绍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其实学生已经在上一个板块的“口语交际”中完成了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搜集、筛选、整理,而“口语交际”中的介绍校园周边环境却还有待于进一步进行落实。

其次,原习作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不利于学生观察,所以承接“口语交际”内容,我们的教研团队在单元开发时把习作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改成了介绍校园周边的景物,这样写一个内容会更利于指导学生习作。

再次,其实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是阅读与习作不分家,而本单元的核心素养目标与习作目标有些分离,这与阅读教学指向习作的最终目标有较大出入,因此,基于阅读为习作服务的基本原则,我们就调整了习作的内容。

从次,从学生学情考虑,写校园周围熟悉的景物也更利于学生观察,便于教师指导,也就更便于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便于核心目标的达成。

最后,从部编教材的编排体例上看,四下第五单元核心目标为按一定顺序写景物,五上第七单元为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五下第七单元为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四下第三单元已经学习了根据需要搜集、初步整理资料的方法,五下第三单元还在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而从教材各册各单元的勾连情况上综合考虑,六年级已经不再涉及动静态描写方法的落实,因此,我们把单元习作内容调整为介绍校园周边的环境。

我们从学生角度进行的考虑就使得这一单元的核心目标更好地达成,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悦纳自我,产生更多的学生热情,甚至对于同小组的学习成员也有更多的认同感,在彼此尊重、接纳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这不得不说,是同组教师精心设计、架构一个单元的丰硕成果。由课堂教学引申开去,在教育中我们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的悦纳。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在不偏离教学目标的情况下默许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哪怕回答得不够全面,不尽如人意,但是只要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也都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给出令人满意甚至是惊喜的答案。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取得更长足的进步,教师要付出大量的、辛勤的劳动,尤其是课前的精心设计与课后的静心反思,都是不容忽视、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

在课堂上教师更多期待的是一些闪现的教学火花。对于学生,只有坦然悦纳,尊重存在的差异,才能托起我们共同的爱,促进每一个学生心智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静态景物习作
四时景物皆成趣
最新进展!中老铁路开始静态验收
静态随机存储器在轨自检算法
写写冬天的景物
油罐车静态侧倾稳定角的多体仿真计算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