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思考

2023-01-24 11:31石青纯
公关世界 2022年24期
关键词:劳动人类课程

文/石青纯

劳动是什么?劳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一、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

1.劳动对人类自身的影响

人手足功能的完善与劳动密不可分。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人和猿的重要区别是直立行走,但人从猿中分化出来的真正区别在于“双手被解放出来”,使人自由制造和使用工具成为可能。由猿手变为人手,手更自由以获得新的技巧,这种灵活性随遗传一代一代地增加,大脑指挥手等器官做出各种复杂动作,手的发育反过来促进大脑的发育和优化。从这一点看,手是劳动的器官,更是劳动的产物。手的专业化促进劳动工具的使用,劳动工具的使用又延伸了人器官的功能,仅凭人类自身生理构造无法完成的事情可以借助工具做到。除此之外,手脚分工和直立行走让口腔和咽喉之间的气流通道形成一个直角,从而使人类能熟练利用声带和肺部,为社会语言的形成提供物理基础。因此,劳动在促进人类进化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劳动帮助人类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演变中保持更高的竞争力,使人类在竞争残酷的自然界中存活壮大。

2.劳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劳动促进语言的形成。作为群居型生物,人类不仅单独劳动,有时也需要集体劳动,伴随着集体劳动的出现,相互支持和共同协作的生产活动增多,人类需要共通的媒介便于彼此交流。与动物通过发出声音传递信息不同,人的语言具有社会性,是主观意志的传达,而非无意识的反应。

既然人类自身的生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劳动,那么引导大家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就至关重要。从微观层面上说,一个人正确的劳动观可以正确指导自身的做法,通过劳动安身立命,实现自身的理想和人生价值。从宏观层面上说,大众养成了正确的劳动观,可以形成以辛勤劳动为荣的社会风气,营造全社会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人民各司其职,社会平稳运转。因此,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有教育引导青年学子的义务和社会责任,从这点看,高校劳动教育工作需要受到重视。要想做好高校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工作,就需要明确什么是劳动教育、劳动教育要达到的目标、目前高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困难、应该如何进行劳动教育[1]。

二、高校劳动教育面临的挑战

勤劳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美德,我国传统的劳动观是积极的劳动观。诗歌典籍中不乏对辛勤劳动的歌颂,如“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等等都表达了对劳动的赞扬和歌颂。此外,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也反映了我国古代积极的劳动观。

在科技水平不发达的年代,神话和传说除了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还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尤其是广为流传的传说,更能体现大部分民众的想法。在我国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经久不衰的如盘古开天、女蜗补天、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共同点在于故事的主人公在面临困境的时候,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去改造自然战胜困难,帮助自己和身边人改变所处的艰苦条件,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和爱戴,这部分人被称为神。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传统神话中对神的定义与西方神话中对神的定义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我们认为的神一般不是先天拥有“言出法随”的神通,世界并非顺其心意打造的一个没有任何不适的环境,他们来自人民群众,也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是在他们面临困难时,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勇敢取得突出的成就,征服自然改变自然,为群众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获得了群众的爱戴和支持,最终成为神话故事里的神。这些传说故事都向我们传递了当时大众积极的劳动观。

但是,目前社会上部分人的观点已不再是劳动光荣,在高校中,有不少同学对劳动的态度也是消极的,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学课程中的小组作业。大学很多课程的考核是分小组的形式进行开展,班上同学分成不同的小组选择不同的主题进行汇报展示。在此过程中,有部分同学消极面对自己的分工,不积极参与到小组中,小组开会商讨作业时不出现,自己的任务不认真做,认为作业是大家一起的,有“我不做也会有其他人做”的想法,在小组中摸鱼划水搭便车。大学中,此种现象并不少见,以至于小组作业最终成为“小组长作业”。这种现象直观地反映了高校中部分大学生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劳动观念。

学生这种观念的形成与成长路上所受到的熏陶密不可分。一方面,有些家庭为使孩子多一些学习时间,一手包办孩子的大小事情,使得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并形成了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高贵的错误思想,鄙视看轻体力劳动,甚至有些学生毕业后宁愿不工作在家啃老也不会选择他们眼中不够体面舒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以“宁愿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为代表的价值观,也反映了一些人不愿意通过自己劳动实现理想生活,这些人本质上是抵触劳动的,这种价值观的流行也会使价值观还未成熟的青少年受到不良影响。除此之外,我国基础教育学业压力大,在较高的升学压力下,有的学校体育课经常被其他课程占用,劳动课也并未开设,因此学校也忽视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对此不够重视。种种因素影响下,使得我们国家一部分青少年形成了错误的劳动观。

三、高校劳动教育的改进之处

劳动作为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基础,劳动教育也是立德树人的关键一环。要做好对大学生的劳动教育,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定位和指导思想

劳动教育其实是将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和专业知识培养结合起来。在这两者中,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更加重要,不管一个人的能力有多高,只要这个人的思想没有与社会主义价值观保持一致,那么能力越大危害也就越大。因此,在教育培养学生中,至关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只有第一颗扣子系好了,才能成长为真正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在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中,高校要始终牢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使命,只有这两个问题回答好了,才能称得上做到了立德树人的第一步。

2.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健全劳动教育支撑保障[2]

劳动教育应包括思想和技能两方面的教育,因此劳动教育课程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加深认识。同时,为此课程提供师资和资金保障[3]。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劳动教育这门课程,但是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度不够,没有组织集中培训和备课,更无从谈起精心设计理论课的内容。而且理论课的课时较短,在没有能够打动学生引发学生思考的课堂内容下,观念的培养也就微乎其微。观念没有引导好,那么学生们对剩下的实践课也很可能持应付敷衍的态度,比如制造假的实习实践证明来应付实践课。

因此,要想真正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实现开设劳动教育实践这门课程的目标,健全的保障体系是不可或缺的。第一,师资的培养。可以经常开展相关理论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任课教师的职业素养,同时,引入激励机制,提高任课老师的积极性,并对上课情况进行考核,防止任课老师自己漠不关心应付了事。第二,也要对学生建立考评机制,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且该门课程的成绩能在综合素质测评、评奖评优中得以体现,引起学生重视,实际上,很大一部分学生因为劳动教育这门课程没有学分,也会对这门课程表示轻视,课上不认真,课下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第三,学校应尽可能提供资源的支持。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各种场合、实训基地等充实教育资源。为学生们提供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劳动教育实践。如在校内,通过开展文明交通、文明卫生宿舍评比或结合劳动节、雷锋日等节日开展相关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们生活能力和良好习惯。在校外,结合专业优势,与校企共建的基地开展专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学生们理论知识的运用。此外,遵照国家对大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的要求做好社会实践安排,结合“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或与社区结对共建,通过对社区的服务,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第四,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定期在校内开展劳动实践的评优评选,对优秀典型人物事迹进行奖励和宣传,鼓励和引导其他同学向其学习看齐,通过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以点到面影响其他同学[4]。

四、结语

人类和人类社会走到今天得益于劳动,人类和人类社会的未来也一样离不开劳动。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更应保持积极的劳动观。在培养教育大学生的过程中,高校应始终牢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使命,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劳动人类课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人类第一杀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热爱劳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