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公共体育课程中的思政育人机制研究
——以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为例

2023-01-24 11:31张安骏
公关世界 2022年24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生武术

文/张安骏

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民族传统体育课具有一定的医学功效,不仅能够修身养性而且有预防相应疾病的效果。本文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在医学院校的理论创新进行分析。随着时代的变迁,从传统武术本身出发,“武德”的文化传承性,“武文化”内在修养的育人理念被逐步挖掘出来。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和塑造人,而武术教育则是以传授武术理论和学习技能为己任,以提升人的修养和人格为己任,以打造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己任。

一、发挥民族传统体育育人途径

立足武术的本质,从武德、武文化、武术价值三个方面研究武术课“思政育人”的途径。从医学院校的教育培养目标的本质出发,不仅仅是医术精湛的医务工作者,更重要的是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职业道德、优秀品格。这就要求各门课程和思政课程协同效应,将医学生的思政教育落到实处、落到细处、落到教育的各个角落。

然而,体育课程也不例外。在医学院校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本质上讲,其一,是磨炼和提高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坚强意志力、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二,是体育课程教学为实现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三,是为更好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目标,通过武术教育更好结合医学生职业特点的有效途径之一。

1.从武德价值研究“思政育人”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1987 年全国武术学术研讨会将武德规范概括为“尚武崇德,修身养性”,至此,武德才有了比较固定和统一的概念和范围。[1]青少年在学武、习武、悟道的过程中,武德教育能使学生了解武术教育的真正内涵,明确习武的根本目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养成尊师重道、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在学生思想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建设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体育的理念在于传授武术技能的同时发展“育人”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武术的礼仪、武术的品德以及和谐等思想,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提供必备的条件等。在高校中发展“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武术的道德中,它涵盖了现实中的方方面面,以武德的思想引导医学生,有助于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2.从武文化价值研究“思政育人”

自周以来,中华民族已对相关“文化”概念有了深入理解和精辟论述。从词源学角度理解武术文化,应当从“谁的价值观念”“什么价值观念”和“什么社会实践活动”三个层面入手。武术文化可以定义为:以武术攻防为核心而形成的具有相对独立的武术技术体系、武术理论与知识体系、武术制度与习俗体系的总和。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武术技术体系、武术理论与知识体系内,含有武术健身体系和武术教育体系。因此,武术文化也是人们对武术技术、武术理论与知识、武术制度与习俗的社会实践的过程和结果。

为了继承和发扬武术文化,使武术的教育不停留于表面,在武术教育中应该更多的宣扬以武术文化为主的核心价值观。在医学院校的公共体育课堂上,教授武术技能,发展医学生特色的武术授课课堂。理论联系实际,有选择性地引入武术传统文化的思想。从传统的教学、技能教学再到价值的引领,从“立德树人”到“育人先育德”,教师通过教授太极拳、八段锦、等民族传统武术技能挖掘武术的育人价值:“兼爱”“非攻”。在医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岗位需求,武术教育和技能学习有助于体医的融合、体医的结合以及体医的发展。[2]

3.从武术价值研究“思政育人”

武术具有“壮内强外的健身价值、防身制敌的攻防价值、培育中华精神的教育价值,”充分说明武术运动不仅是一种运动,它更是完善人生、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

(1)加强武术壮内强外的思政元素价值。武术教学的本质就是内外兼修,它是带有一定目的和意识的身体练习的社会活动,具有自我培养和自我塑造的功能和历程。受传统习武观念的影响和实证,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武文化”和“武术价值”都可以作为思政元素进入课堂,来丰富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另外,武术中的门规戒律的遵守对医学生的精神、意识、德性层面也能凸显它的约束力,而长期习练太极拳、八段锦等民族传统武术项目从各个层面对医学生的心理指导和意志品质的培养都有良好的效果。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融入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是体医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是提升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途径。为此,应发挥高校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历史责任与担当,重塑新时代下的武术精神,以改革医学院校体育课程为范例,探索中华国术融入医学院校和其他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模式是未来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思政方向。

(2)加强武术教学中蕴藏的医学知识。在医学类院校中,武术习练不可缺少,这是由体育教学和医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所决定的。而在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融合的过程中,医学教学中的职业道德内容、人体功能知识、传统中医文化等,都能够与体育教学和思政教学产生文化联系,因此,医学类院校进行体育、思政、医学的课程融合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还可以提高自身的防身意识,培养学生正义、勇敢、有责任的意志品质,进行自我提升和医患关系的促进。

(3)加强武术的教育价值。在长期的发展中,武术作为一种传统的运动项目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历来中国在武术的继承和弘扬上就非常注重武术道德在武术教学中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在高校的武术教学中提炼出来的武德价值意义广泛,明礼诚信、宽以待人、尊师重道以及克己复礼等优秀品格和道德情操。高等医学院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把武术教学放在重中之重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团结奋进、吃苦耐劳、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从一定程度上,武术有其独有的教育价值,有利于学校培养全面且优秀的人才。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医学院校的武术课程思政育人的必要性,应结合国家提出的课程思政和全面发展医学人才的要求进行,培养医学复合型人才。高校的武术课程必须基于“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要求,培养坚定立场、高尚的品德,结合课程思政的提出,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的范围,从中挖掘民族传统武术的育人元素。积极开展思政课程是目前高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把思政工作贯穿整个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校需要重视的。从教育育人的角度出发,全面育人涉及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未来的课程的发展趋势必将是发展体育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共同创新的课题。

结合文件精神,公体课应做到课程思政的实施。原因在于课程思政的本质是从每一堂课,每一章节,各类课程的讲解中渗透进思政内容,让教师在讲解课程的同时明确立德树人和育人育德的宗旨,打造富有思政特色的体育课堂,让学生在学习武术课程的同时了解学校和社会所要传递的核心价值观,为未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营造良好的教育思想氛围,充分感受爱国情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而中国作为多民族的国家,民族传统武术作为公体课教学的普适性课程是非常合适的,它本身拥有丰富的思政元素,完全符合课程思政对于学生育人的合理性,体育教师对武术教学的教授是促进学生思政教育培养的必备条件。[3]

三、民族传统体育在公体课程中的育人机制

结合实践进行论证,学校公共体育课应该从提升民族传统武术课程在体育育人水平和成效机制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从立足学校特色,挖掘民族传统体育中思政元素出发,武术教育应结合医学院校办学特色,从医学生的岗位需求出发,需要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设计中突出两条主线:一条就是以武术的教育价值所设计的文化思政价值观;另一条就是以多样化的形式丰富武术教学课堂:网络自学与实践相结合;微课、慕课的录制,以及武术比赛的举办平台来督促学生进行武术的学习。

武术价值的思政元素价值观是从武术的传统思想、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武术的推广与发展等方面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首先,结合医学生的自身职业特点发展属于自己的特色武术课程,为以后的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预防以及治疗的方式;其次,由教育厅、学校团委、体育部等机构和单位组织的平台展示和表现学生的风采。最后,学习武术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面临医学纠纷和医患关系时能从容应对,冷静处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转化为实用的课程资源体现了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的重要性,在医学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中凸显武术课程的价值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能在课程思政与民族传统武术教学的背景下,与时俱进,发展属于医科类院校独特的课程体系和课程价值。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学生武术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院校内药用植物园规划与建设初探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