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现状、难点与对策研究

2023-01-25 02:55杜宇萍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2期
关键词:智媒时代政治

□吴 静 杜宇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倡导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智能媒体的数字化特征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多元化。智媒时代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技术的“双刃剑”,如何利用新技术趋利避害,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高校必须在分析智媒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难点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从而既能发挥智媒时代数字化特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创新所带来的技术优势,又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提供新的选择。

一、智媒时代的概述

(一)智媒时代的定义。智媒体指以大数据为生产要素,利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移动计算实现高效信息传播,形成具有自强化特点的智能系统[1],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信息发布、获取、交互的重要工具。智媒时代建立在智媒体基础上,促进智能技术广泛运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二)智媒时代的特点。智慧化技术已经融入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信息聚集的重要着力点。与传统媒体不同,智媒时代以新兴技术为主导,改变了信息传播的环境。具体来看,智媒时代可以总结为“万物皆媒、人机协同、虚实结合”三个特点。

1.万物皆媒:媒介智能化。由互联网向物联网转变的过程中,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万物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媒介。泛媒体化使得信息传播的阻碍减少,人与人之间信息传输更为便捷,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传输媒介,随时随地交换信息。媒介智能化为信息传播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为信息监管带来难题,使不法信息、负面消息有机可乘。因此,在智媒时代信息的传播效率和途径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传统的数据加工和信息传递也随之得以更新,树立大数据思维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已然成为常态。

2.人机协同:具身式体验。在智媒时代,人也成为信息的媒介。人的智力与智能媒介的结合形成移动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智能电脑、智能汽车等与人的智能交互中实现了良性互动,为购物、娱乐、工作、学习等活动通讯提供了全新体验。当身体沉浸于体验中时,使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模糊或迷失于虚拟世界中,人机协同中丧失人的主动性。人机协同是智媒时代典型的特征,智能技术在信息检索、加工、整合以及显示方面的效率极大提高,满足人们对信息的多元化和及时性的需要。具身式体验是一种沉浸式的、身临其境的将身体与心智同频共振,实现感知、认知、观测和体验等感受。这种体验以实验心理学、脑科学和哲学等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为基础,以认知理论为指导,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接受性。

3.虚实结合:临场化体验。智媒体中,AR、VR、MR等全息化技术能够真实还原社会中的场景,模糊了现实与虚拟的边界,在媒介中创造人机互动关系,跨越时空鸿沟。在时间上,智能媒体能够实时传送虚拟体验入口,推送碎片化内容,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都能对虚拟场景进行选择和体验;在空间上,虚拟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临场化体验,打破空间制约,营造真实场景。科学技术与数字智媒极大地突破了时空的阻隔和限制,临场化体验更是成为智媒时代较为普遍的一种体验模式,具有真实、同步、共情等显著特点。

二、智媒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媒时代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课是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老师讲起来枯燥”等问题[2~3],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智媒时代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知识来源渠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本身而言,由于课程具有政治性、政策性等特征,教学内容需要在已有的教学体系和计划中,加入时事政治和思政元素。因此,智媒时代,对教师的备课能力、授课能力、授课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的来源渠道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课堂和书本,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也不局限于书本本身。由此可见,智媒时代,为教师和学生同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开辟了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但是,由于信息量本身繁杂,且良莠不齐,必然影响到学生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取向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产生挑战。结合智媒体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智媒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表现为以下两个特点。

(一)信息传输:智媒时代重塑大学生思想行为。网络信息传播内容杂、质量参差不齐,容易出现信息泛滥、监管困难等问题,在技术交互促使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在接收信息、自主选择信息再到分享信息的路径中被重塑[4]。具体表现为:一是思政关注度弱化。从微信到微博、抖音到快手,娱乐新闻和娱乐短视频铺天盖地,各大平台能够运用大数据推测用户喜好,实现内容个性化、精准化的推送和传播[5]。数字媒介盛行在提高信息精准性的同时,也影响了大学生群体中的主流意识发生变化,碎片化、娱乐性、时尚性、事件性的内容兴起使得思政类新闻、红色网站在浏览量上受到一定影响。智媒时代浩如烟海的信息量以多种方式出现在各种电子终端,用户对某类新闻、知识和信息检索越多,终端就会推送源源不断的相关信息,从而减少关注较少信息的推送。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以及课程本身“必修”的特点,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疲劳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课外主动学习的动力。此外,在智媒时代思政内容相关信息的发布和审核比较严格,因此,思政内容的供给相对于商业、娱乐、休闲、体育、生活等方面略显不足,这也是在智媒时代影响大学生思政关注偏低的一个因素。二是网络情绪极端化。智媒时代互动的社交软件、短视频App等舆论平台为大学生发现新思想、发表新观点提供机遇,因为平台的娱乐性和隐蔽性,言论有时会出现极端化的情况,群体效应下大学生会在众多理论观点中受到“意见领袖”的影响,受其引导容易丧失主流意识和自我判断能力,缺乏理智,被极端言论所左右。因此,学校要加强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要从意识形态的概念、高校学生涉意识形态的风险点以及如何应对意识形态问题等方面开展常态化教育,用具体的例子或者是数据,阐释意识形态内涵,引导同学们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意识,筑牢思想防线[6]。

(二)技术变革:智媒体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智媒时代,内容受众群体对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新技术的出现给传统的思政教育提出机遇和挑战[7]。一方面,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智媒体能够识别大学生的关注需求,为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造条件。大数据能够通过浏览量、点赞量、评论区了解大学生感兴趣的思想政治教育板块,教师在海量信息中按照大数据推送采集和分析实时教学内容,制定符合学生需求的定制化教学体系,使教学内容既符合主流思想引导要求,又能凸显教学价值和时代特征。另一方面,智媒体发展消除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影响力,迫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重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新[8~9]。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主要来源于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接受知识的途径较为单一,并且受固定思维的影响缺乏对思想政治的思考力。而在开放性的智媒时代中,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掌握的程度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有选择性地进行检索和学习,在多元丰富的资料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无论对于专业课学习本身而言还是拓宽学生的知识点而言都大有裨益。与此同时,学生可以在网络论坛、网络社区等虚拟空间充分表达对时事政治的理解和观点,展示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时代担当,既可以提升学习兴趣,又可以学以致用,用发展的观点、辩证的思维看待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智媒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

智媒体作为信息交汇的场所各种思想文化多元碰撞,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某些不利影响。精致利己主义、青年功利主义思想引导网络舆论,重塑了网络空间话语主体的影响力。除此之外,新技术促进教育资源的转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教育队伍提出更高要求。结合智媒时代特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面临的难点如下。

(一)话语权难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引导力面临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媒体语境中发展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看,教育者作为传授知识的一方,拥有着具有权威的话语权,而智媒时代的发展对教育者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教育大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一方在智媒体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在受舆论引导和言论自由的网络媒体中,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向主流意识靠齐,成为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效所面临的现实挑战。从大学生专业层次看,受教学内容、专业知识和学习环境的影响,思政类专业的大学生在智媒体环境中更能保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引导力和辐射度更强,能在网络环境中辨别信息的可靠性及其可能存在的不良导向性,对可能存在的误导性言论和不正确的价值观传递,可以通过合法渠道进行举报。而其它专业的大学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不够深入,在网络环境多元化价值观的引导下难以对主流意识形态做出正确判断。因此,在多元化思想的冲击下,高校网络空间治理的方向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保持一致,用受欢迎、易接受的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的话语引导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

(二)时效性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创新。如何提高内容质量成为智媒时代必须思考的问题,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高校官网、微博、公众号成为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媒介,但大学生对这些平台的关注度低,受到技术和专业性的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质量供给还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数字化时代,大学生对热点事件关注集中,高校官方平台可以及时把握机会,引导科学的价值观念,筑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性、时代性、政策性等鲜明的特点,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与国家的发展、政策等同频共振,及时地将时事政治、方针政策融入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性。除了通过热点事件引导大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高校还可以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利用全息化景象和虚拟体验打破书本和课堂的约束,在AR、VR技术的支持下打造立体化、沉浸式的教学体验,生动展现教学内容。智媒时代结合网络技术、创新教学内容、构建智慧场景,引导大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与丰富教学体验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和兴趣,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

(三)专业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技术赋能效果不显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智媒体是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队伍主要由学工部、团委部门、党支部、思政专业教师团队构成,这些部门在高校中的影响力,宣传教育经验丰富,但面对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时缺乏专业能力,难以对舆论做出正确的引导和宣传,有可能导致错失最佳的思想政治教育时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顺应智媒时代发展中仍需加强专业性的培训、完善制度建设,以过硬的本领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此之外,高校数字化教学设施设备落后也成为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因素。在校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中,受资金限制和技术制约,部分高校教学设备、网络设施硬件落后,教师开展的教学方式单一,大规模、集中化的教学方式也难以使大学生参与到教学互动中;在开展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时,缺少专业性的实训基地和智慧教学场所,远不能达到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要求。智慧化、移动化、智能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技术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性,打造智慧教学场所成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

四、智媒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与前沿科技深度交融过程中碰撞出的火花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新的发展路径。智媒时代,结合大学生思想观念和新媒体使用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教”与“学”两个受众主体认真探讨未来发展重点,具体可以从更新话语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和建设人才队伍三个方面来把握。

(一)更新话语体系:提高话语主体的媒介素养。在网络世界中,少数群体能够提供信息,凭借创新的观点和较高的威望对其他网民产生影响,成为信息传播中的意见领袖[4]。数字化的发展使网络传播主体多元化,使每个人都有成为意见领袖的可能。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并不是每个个体都能顺应意识主流成为话语主体。在高校思想政治建设队伍中,品学兼优的学生、德高望重的老师、思想突出的党员更能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度,因此,要通过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相关活动,扩大思政政治教育话语的引导力。但在众多思想交汇的网络世界中,也需要规范思想政治教育意见领袖的意识形态,使其能够在发生意识争夺时保持坚定立场,在意识争辩中保持理智,在解读和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能正确树立良好典范,更广泛地影响大学生群体,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创新教学方式:打造线上线下教育两个课堂。传统的线下课堂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互动性不强、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效不显著等问题,因此开展线上线下两个课堂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弥补线下课堂的不足,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模式。大学生注重自我选择性和个性化的定制内容,智媒体拓宽了网络学习的渠道,线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能够汇总网络资源,推送大学生关注的实时热点事件,并通过教学给予价值观的引导,避免大学生陷入舆论的漩涡。此外,线上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还可以满足大学生表达个人观点的需求,在以理论知识为牵引的原则下公开讨论对热点问题的看法,以多维度、多视角的方式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完善知识体系,激发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

(三)建设人才队伍:培养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承担着传授知识的重任,也肩负着指引学生正确适应网络空间的义务。为引导学生在智媒时代中坚持正确的立场和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强化学习态度,还要提高自我工作要求,自身作则,带领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工作素养,夯实基础。一是可以通过系统培训接受新知识、了解新思想、学习新理念,将新内容融入传统的理论体系中,不断丰富自身教学内容。二是定期学习网络技术,提升媒介素养。智媒体的兴起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使用技术提出新要求,线上课堂、智能设备引入课堂需要教师能够快速适应新技术,并创新传统课堂,提高适应和改造媒介的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生活在网络媒体充斥的环境中,智媒时代改变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模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和对策,迫使高校改革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改革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为主体,创新课堂教育方式,并提高对自身的工作要求,帮助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树立良好的意识形态,提高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猜你喜欢
智媒时代政治
智媒时代广播电视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智媒时代,新技术如何为新闻报道赋能——新华社AI合成主播在新媒体报道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智媒趋势下新闻编辑视觉素养培育的文化维度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智媒高速”在天津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应用设计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