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师德师风建设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2023-01-25 02:55马永强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2期
关键词:师德师师德思政

□马永强

当前,我国各高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根本目的,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改革。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实施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2019年8月,国家出台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从完善思政课体系、建设高素质思政课队伍和提升思政课育人效果三方面提出了14条措施[1]。2021年3月,在上海举办的“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专题研讨会”上[2],上海师范大学王正平教授指出,加强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吴新文教授指出,学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场所,课程思政是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抓手。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姚俭建教授指出,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要以课程思政建设为价值引领,以教书育人的师德标兵为人格示范,以师生心灵契合的融洽关系为伦理依托。上海师范大学刘次林教授指出,把课程思政和师德师风联系起来讲,有利于教师形成课程思政的意识,提高其自觉性、科学性。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顾春华表示,“课程思政”作为高校协同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实施有助于教师思想、业务素质的提升,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关键环节。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发表讲话,站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高度,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3]。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

一、课程思政背景下师德师风建设新要求

课程思政建设着力点主要是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并将之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过程。高校教师作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者,新时代课程思政背景下对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主体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经师难得,人师更难求[4],经于“道术”“学术”“技术”“艺术”和“仁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基础。一是要求教师能够着眼学术前沿和国家需求,知识文化水平能紧跟行业发展,把行业发展前沿、行业最新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二是要求教师能够把握国家发展大势,把握教育发展规律,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深挖思想政治元素,契合现场实例,做好价值引领;三是要求教师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增强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引入新方法、新技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四是要求教师能够使课程教学充满生动性、针对性、互动性,注重协调合作,能动地重构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五是要求教师牢记“育人”职责,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仁心仁术、以爱育爱,没有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爱,再好的教育都失去了灵魂。

二、高校师德师风、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中师德师风建设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没有形成“1+1>2”的合力效应。课程思政教学高质量的教改效果,要以师德风范、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都很优秀的教师做保障;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教师做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也已成为必备要求。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两者构成相辅相成、融合发展的紧密关系。

目前,高校行政部门在工作分工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开展往往归纳为是教学部门以及任课教师的任务,师资引进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由人事管理部门负责和组织。这两项工作开展过程中部门之间协同配合较少。事实上,师风师德建设也是高校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任务[5~6]。

高校在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时,应该把两项工作统一起来,多个相关部门在明确各自责任与义务的前提下,共同谋划,协同配合,形成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师德师风建设“1+1>2”的合力效应。

(二)专业课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中动力不足。我国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一多半以上为专业课程,授课教师一多半以上也是专业教师,大学期间对学生影响较大的是专业课程和专业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容易形成惯性思维或产生错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思想政治课、思想政治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自己对所教专业知识与能力目标负责,在问题认识站位上没有意识到开展课程思政工作不仅要求在专业领域有较高的造诣与水平,也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道德境界和自身修养。以上原因,往往导致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教改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学习动力不足,参与培训学习过程敷衍了事,积极性不高。全面推动课程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使其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主动行为,是需要改变教师,尤其是改变专业课教师对该方面工作的重新认识,也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

(三)保障制度不完善。在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科学合理的保障制度缺失或不健全,也是影响该项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的重要原因。高校在教学要求和师资培养方面的整体设计上都能体现“指导纲要”,也设有底线和红线,但缺少更具体化、切实可行的运行实施方案。另外,在职称评聘、绩效评定、干部考核和评优评先等文件中也有思想指导,但没有形成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从而也未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师德师风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协同发展的路径

河北工程大学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和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实施了多种形式的师德师风建设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融合发展的有效举措,丰富教师的课程思政经验和技巧,提升将课程思政目标、课堂思政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大纲深度融合的能力。借助该项工作中模范、标杆的宣传影响,结合评价、运行机制的完善和政策激励,促使专业教师主动提升个人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并内化为自己的工作作风,反哺于课程思政建设。

(一)提供学习平台,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师德师风建设同向发展。为进一步加强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师德师风方面的学习和提高机会,学校人事处、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协调联合,有针对性为全校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和交流平台。如:举办“课程思政建设认识、实践及成效”教学论坛;组织教师参加教育部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班;实行新入职教职工岗前培训暨师德师风教育培训会;推广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开展师德师风建设项目立项工作;举行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竞赛;进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组织评选校级教学名师等活动;实施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日常教学建设环节等一系列活动。

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培训中,研讨和交流如何以师德师风引领立德树人,以红色基因传承提升站位,以实习资源重构思政牵引,以实践特色夯筑入心入脑,以全国联合创新共享辐射等为抓手,将思想政治元素灵活地融入教学内容,合理运用爱国教育、陶冶情操、价值引领等形式,塑造学生良好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培养社会所需要德才兼备的全面人才;在师德师风建设交流中,探求和学习如何面向科学研究、教学实践和养成教育,全方位加强师德教育、学术道德教育、青年教师业务培养,引导教师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这种将课程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同步融合开展的模式,有利于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形成课程思政的意识,提高其自觉性、科学性。

(二)树立模范标杆,助力师德师风和课程思政建设协同发展。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全面推进、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思路,积极做好舆论引导,加大课程思政示范课、师德模范宣传力度,做好典型示范工程。以全校具有突出育人效果的专业课程为建设重点,发挥好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引领作用;通过树先进教师典型,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发挥榜样的力量,营造尊师重教浓郁氛围,进一步助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同时,积极发挥教师工作部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统筹作用,凸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活动示范引领作用,提倡各教师党支部组织教研室全体教师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专题学习,展现党员教师在课程思政、师德涵养方面的带头榜样,使教师党支部成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师德师风建设协同发展和提升的基础平台。

(三)完善运行机制,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和课程思政教学表现在奖惩机制中的体现。河北工程大学重视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在积极推进课程思政规范化过程中,兼顾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教学、人事制度,推行有利于促进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更详尽和具体的激励机制;拓展渠道、创造平台,积极为教师提供提升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能力、专业技能和品德修养方面的培训交流平台。

2022年度,制定的《河北工程大学“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文件中,对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表现及成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在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办法中,修订了学生课程学习评价方式,增加了“价值引领”监测指标,教学评价指标包括价值引领(课程思政)、师德师风、教学态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技能、教学效果等方面。教学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明确“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为教学评价“不合格”情形之一。健全师德运行机制,遵循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每年度对全校教职工进行师德考核,科学设置考核评价内容,规范师德考核程序,创新师德考核方式,全面客观评价教师的师德表现。将师德师风建设列为教师职称评聘和岗位评聘的基本条件,促进广大教师思想政治育人能力和自我品德修养双提升。

四、取得的成效

2022年,河北工程大学获批1个河北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成立了17个院级课程政教学研究中心;获批6项河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了近100门课程思政案例库;举办课程思政教学竞赛1次;立项师德师风研究课题26项。学校对以上机构和成果,均给予了专项资金支持。全校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按照大纲修订新要求,融入课程思政设计进行重新撰写,并在教学中实施,实现了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局面。师德师风建设效果显著,在11月份学校“疫情防控保卫站”中,为响应学校号召,校级领导、党员干部、普通教师踊跃报名争当疫情防控志愿者,下沉一线,用坚定的信念和有力的行动构筑起守护校园安全的坚强防线,以实际行动守护学生的身心健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担当,何为师之大者,何为初心使命。

五、结语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育人的新理念、新要求、新任务,课程思政不是从零开始,它是课堂育人的继续、深化和提升。教育者先受教育,课程思政的重点、难点都在教师,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是教育实践的推动者,是影响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目前,学校通过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两方面同时发力,推动两项工作协同发展,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养成相长机制,增强教育教学合力,形成“师风正、学风好、校风清”的良好教育生态,全面提升学校师资队伍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师德师师德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组织人事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