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关键问题研究

2023-01-25 09:43熊大红张春燕阳江开放大学广东阳江529500
继续教育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居民社区发展

熊大红 张春燕(阳江开放大学,广东 阳江 529500)

社区教育既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建设学习型社会有效抓手,还是实现教育公平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社区教育在我国得到长足发展,各地区对社区教育日益重视,社区教育工作也有了很多具体实践。有效破解社区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制约因素,必将进一步助推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彰显社区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发展社区教育意义重大

(一)社区教育是推动全民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抓手

陈乃林和刘建同在分析社区教育对构建学习型社会作用的基础上提出:“社区教育是促进社区学员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1]社区教育所具有的“三全”性质,即在教育对象上着眼于全体社区居民,教育过程立足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全过程,涵盖了思想、文化、技术等各种类型的教育以及社区教育秉持的教育目的,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终身教育理念、学习型社会构建的内涵完全吻合。因此,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既是积极践行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推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然依托。

(二)社区教育是满足居民日益多样化教育需求的重要切入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们开始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具体而言,则体现在对精神生活质量、自身能力素质、社区文明和谐程度等方面的更高的需求。社区教育将社区的各种学习资源整合起来,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重点针对社区成年人,结合社区居民的实际学习教育需求,开展符合居民期望、贴近居民工作生活的教育活动。其课程设置兼具人文关怀与实用价值,课程内容覆盖范围广,以满足社区居民终身学习教育需求为依据,内容形式多样,涉及心理健康、亲子关系、家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兴趣培育、老年教育等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力求进一步激发社区居民学习热情,多层次全方位地满足社区居民个体自我发展、生活品质提升的教育需求,进而提升社区整体素质,为和谐社区的建构注入内在力量。

二、社区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随着终身教育理念、学习型社区的不断推进,社区教育的发展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势头向好,社区教育主体日益多元,社会力量日渐壮大,但经过调研发现,在社区教育的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社区教育工作的落实推进依然任重道远。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缺乏系统性顶层设计

系统性顶层设计能够保证相关政策的落实力度,是确保每一项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从我国社区教育发展过程来看,它的每一次发展都与相关政策的出台有关。比如以“社区治理”为关键词在CNKI中国知网平台进行检索发现,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后,发表文献数量由2016年的769篇增长到了2017年的957篇,并呈现逐年上涨趋势,到2021年已经增长到了2130篇,且越来越多地趋向于针对拓宽社区教育发展思路的研究,其中包括探究以构建社区教育网络的方式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显然,社区教育是一种政策导向型的教育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区教育政策趋于丰富翔实,但仍存在如社区教育专项政策数量较少,相关政策基本散见于国家或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中,距离形成完整的社区教育政策支撑体系还有较大差距等问题[2]。尽管近年来,不少地区为进一步推动基层社区教育的发展,成立了社区教育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担任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并担负第一责任人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进一步强化自身在社区教育发展的主导性作用,增强了社区教育发展的规划性,但从现实情况看来,由于部分分管领导自身对社区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忽视了对社区教育具体实施现状与意义的调研,因而在指导过程中,难以从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实际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问题着手,对症下药地推动社区教育发展[3]。尽管社区教育已在我国开展近30年,但整体看来,部分地区从上自下的管理者还未完全意识到社区教育的重要性,对于社区教育的相关政策解读工作还不到位,实施路径与开展形式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惑,正确的社区教育观还未完全形成。因此,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已经成为制约社区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二)供求矛盾突出,学习资源有效供给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区教育能够通过为全体社区居民提供喜闻乐见的教育服务,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与审美情趣,从而进一步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理应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居民学习需求的日益个性化、多样化,而社区教育受到办学观念和人财物等方面的限制,教育服务输出方面存在供给数量不足、类型不丰富、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这种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虽然各地开展了诸如新冠肺炎知识、防电信诈骗、防溺水、垃圾分类等方面多样化的科普讲座,但形式、内容往往较为单一,课程吸引力不强,参与人数较少。而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体育文化活动,如舞蹈、唱歌、书法、绘画、棋类比赛以及体育竞赛、家庭亲子游戏等项目受到人力、物力、财力、活动场所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无法保持长期、有效供给,以致不能让更多社区群众参与其中。且大部分社区教育的面向群体主要围绕老年人、青少年开展,对青壮年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职业技能,增强职业竞争力的学习教育需求调研不足,缺乏必要的教育资源。此外,部分课程的内容设置不合理、课程安排不够系统,缺乏线上、线下相互依托的系统性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社区教育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社区教育领域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广泛的社会参与

经费投入能够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社区教育经费投入问题既是制约社区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社区教育研究者广泛关注的话题。吴遵民和赵华强调社区教育至今没有专项教育经费划拨的固定来源,导致设施建设无专门路径,经费匮乏而学无定所等问题已经在实践层面对社区教育发展形成巨大阻碍[4]。于晶和胡振华经过对北京市社区教育投入现状的调查发现,尽管北京作为发展社区教育的先行区域,并且已经取得较大成果,但经费投入问题依然是制约北京市社区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5]。彭芳和金娟在对西部民族地区社区教育财政经费投入的研究中进一步指出,社区教育专项经费的设置是社区教育生存发展的命脉所在[6]。

早在2004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政府扶持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对渠道投入的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地区的社区教育保障机制并未完全形成,在地方社区教育经费落实方面存在不具体甚至空白的现象。就目前来说,社区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依然是政府的财政支出,经费来源渠道较为单一,社会主体参与社区教育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存在明显不足。资金的短缺已成为限制社区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社区教育发展水平地域差别巨大,发展不平衡

社区教育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有力抓手。随着我国学习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如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逐步开展了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探索,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一些工作方案与规划,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学习型城市建设大多依然停留在喊口号阶段。这种地域差距也同样反映在社区教育的发展上,成为制约社区教育发展的又一关键问题。

各地区的社区发展水平与地方经济发展状况成正相关,地区发展水平是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从目前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状况来看,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东西部发达与欠发达城市之间的社区教育发展情况存在显著差距;二是城乡之间的社区教育发展情况之间存在显著差距。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城市中,整体经济水平高,经济总量大,可投入经费多,用在社区教育研发与开展的经费也就越多,社区教育发展较为迅速;而在西部落后地区及农村中,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教育经费较少,社区教育不得不为正式教育“让步”,因而难以得到有效发展。

(五)社区教育人才队伍不足,缺乏专业的管理、师资人才

师资力量是各类教育有序发展的关键,社区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一样离不开强有力的师资队伍。目前,我国社区教育队伍主要是由三大部分人员组成的,即社区教育专职人员、兼职人员与志愿者队伍。专职人员主要包括专门负责社区教育工作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及从事社区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这一类人员一般受到整体学历水平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教育教学力量较为薄弱;兼职人员指社区教育机构临聘的一些进行社区教育管理与课程讲授的人员,由于多为临聘人员,不稳定因素多,素质能力参差不齐,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志愿者队伍指不收取劳动报酬、志愿参加社区教育工作的个人或民间社团组织,容易受到工作强度大、纪律性不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参与社区教育服务的积极性出现弱化等情况。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社区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人才匮乏、队伍不稳定、素质不高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区教育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制定科学的社区教育从业资格准入标准、建立健全针对三类不同教师的管理与考评制度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推动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

(六)社区教育成果缺乏有效的认证、转换和评价体系

建立学习者学习成果多元转化且相互认可的认证支持系统,是推动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终身学习体系与建设学习型社会进程的必要手段[7]。社区教育与中小学等教育不同,它是一种“非正式”学习环境中的教育形式。正如亚当斯贝克尔等人提出的,如何充分用好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建构“可信的非正式学习”模式,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8]。目前一部分技能型社区教育课程在课程结束后会通过给学员颁发结业证书等方式来对居民学习成果进行认证,但这类证书往往都是由课程开办方出具的,其社会认可度和效力还不够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因此,构建一套科学的社区教育成果认定、转化和评价系统,学习者通过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上传到系统内,根据系统的科学认定,将这一学习成果转化为与受全社会认可的普通职业教育同等效力成果,学习者通过社区教育的方式也能获得相应的技能或职业证书,实现再就业,从而进一步增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内在动力,这也是现阶段实现社区教育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已经有较多学者开始关注到社区教育成果,尝试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进行研究,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社区教育成果认定、转换与评价过程中存在认定规则不标准、转换方式不科学、评价方法不多元等情况。

三、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建设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纳入全局规划先行,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社区教育立法是保障其继续和稳定发展的有效利器,是推进社区教育法制化的迫切需要[9]。要真正实现社区教育的价值追求,就需要改变目前社区教育“无大法可依”的困境,以终身教育法的推进一体化促成社区教育法律法规的建立,在法律上明确社区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及中心任务。同时,各层级应建立合理规范的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目标体系,建立权责清晰的社区考核指标与制度,充分调动各层次参与社区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政府各相关部门,尤其是市区县一级的政府相关部门应主动牵头协调各相关单位与社会机构积极参与到社区工作中来,同时自上而下层层加强对社区教育的具体业务指导与协调。一方面可定期召开社区教育工作部署或动员会议,通过会议增强社会对社区教育发展的信心,坚定参与社区教育建设的信念;另一方面,可定期组织社区教育培训会议,加强对社区教育管理者与教学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增强社区教育工作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二)着眼于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优化社区教育资源供给

社区教育资源的供需不匹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影响了社区教育成效。因此,进一步优化社区教育的资源供给是当下缓解社区教育发展困境的必经之路。首先,要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社区文化活动、老年教育为抓手,实现社区教育工作的突破,以点带面,实现全面发展。教育是为人服务的,社区教育也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课程设置理念,转变先入为主的“菜单式”选课模式,面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的社区居民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问卷调研方式,广泛征求民意,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建立符合青少年、中青年、老年等不同群体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资源。其次,通过强化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现代技术与方法,建立社区教育资源一体化网络资源,通过数字资源的开放、共享,进一步整合学习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丰富学习内容,拓展社区居民学习渠道,真正实现“全员化”学习。

(三)加强政府引导作用,保证社区教育资金的投入

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政府财政支持的主渠道作用。社区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其健康生存与有序发展离不开政府财政的支持和保障。因此,政府部门应在教育投入总量逐年增长的基础上适应调整教育事业体系内部投入的分配结构,提高社区教育在财政性投入中的占有量[10]。将社区教育经费纳入地方政府财政规划,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加大对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优化社区教育硬软件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多措并举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教育建设中,分担政府财政压力。如可以用成立社区教育基金会社区教育合作会等筹资机构进行筹资专业化运作;通过租赁社区场所或向企业提供网络广告平台获得利润;通过为企业单位提供订单式人才培训服务获取学费等[11]。

(四)加强宣传,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普惠性质

如何进一步彰显社区教育全员教育、全过程教育、全方位教育的“三全”特征是社区教育推动全民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加强对社区教育活动的宣传推广,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是我们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要进一步丰富宣传方式和宣传载体,利用报刊宣传栏、派发宣传手册、粘贴宣传海报等方式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活动作用的认识;利用电视、网络和新媒体等加强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活动内容与效果的直观感受,吸引更多居民的注意;利用画展、书法展、文艺汇演等成果展现形式,强化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获得感与成就感,激发参与动力;利用合作办学、第二课堂等形式,吸引更多社会主体的参与。

(五)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首先,应在法律和政策层面上明确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身份,各地区各层级设立社区教育专门岗位,明确岗位权责,规范职业道德与职业行为;其次,要建立健全社区教育职业准入制度与职业资格认定制度,针对社区教育工作管理者、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社区教育兼职教师、社区教育志愿者等四类不同人员建立不同的准入标准与全国统一认证的资格证书,在硬性标准上转变管理者、教育师资水平良莠不齐的局面;再次,要建立社区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培训制度,依托高校、社区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等强化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教育,保证社区教育所必需的人力资源;最后,要建立健全针对社区教育四类不同工作人员的考核评价与激励制度,根据四类人员的工作重点与性质设置不同的考核评价指标,引入适当的激励机制,从而进一步强化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获得感与职业效能,提升社区教育工作的热情与激情。

(六)以学分银行为基础,建立社区教育的系统性认证、评价体系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推进社区教育学习成果积累转换,探索建立居民个人学习账号,开发、研制具有学时记载等功能的社区学习卡,记录学习者注册报名、培训考勤、线上线下学习学时等具体信息,形成居民终身学习电子档案,探索建设社区教育学分银行,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制度[12]。学分银行是将学生学习所得学分和成果进行存储、交换的一种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新型管理模式。在专业上,它能够跨越不同专业进行学习成果转化;在时间上,它能够记载不同时间跨度的学分累积。这种具有高度弹性学习管理模式与社区教育的特征具有先天的吻合之处,能够为社区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机。依托学分银行平台的建设,社区居民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通过开放式学习,将学习成果存入学分银行,在平台内部进行科学转化与评价,能够有效将社区教育的功能具体化,强化社区教育的供给服务能力,从而进一步促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的全民学习格局。由于学分银行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目前正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在未来,如何推动社区教育与学分银行的协同发展,将成为社区教育体系化、健全化发展的新的突破点。

四、小结

“社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居民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最终促进社区的整体发展和居民的幸福”[13]。社区教育立足社区群众教育和自身发展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建立全民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精神相契合,在当下和今后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社区教育关键问题的研究分析,正视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从而更好地厘清发展路径,坚定发展方向,推动社区教育为人类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居民社区发展
石器时代的居民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影像社区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