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困境与对策

2023-01-25 07:35薛淇云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36期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

薛淇云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要聚焦乡村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而乡村人才是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在对河南省T县进行实地调查后,结合当地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实际情况,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对策,即加大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宣传力度,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应主动创新授课方式,培育高素质农民应完善课程体系,建立政府、学校、乡村三级培育管理体系,以期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有所帮助,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素质农民;农村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36-0016-03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我国开启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4月在广西考察时强调,“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因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高度重视乡村技术性的提高,而技术的提高关键在人。要想保持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只靠政策扶持或者临时性资金补助并不能够支撑起乡村振兴的长远规划,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技术问题,通过人力资本培育的方式,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提升乡村人才的实力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现代农业经营助力。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培育高素质农民的重要性

(一)高素质农民的内涵与特征

“高素质农民”是“新型职业农民”概念的进一步深化,其重点强调了“高素质”。在2019年颁布并施行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明确了高素质农民应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高素质农民显著的特点在于普遍接受较高学历教育、年龄结构偏向年轻化、拥有较高农业经营纯收入、具有较强的农民示范带动效果。从高素质农民的特征看,与以往传统农民不同之处在于农民职业专业化水平提高,而且他们更加注重掌握适合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社会变化的知识技能,不能仅仅局限于在田间地头的耕种行动。

(二)高素质农民的培育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的现实要求

培育高素质农民符合我国现实发展情况,而且农民素质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与土地密不可分,世世代代都依附于土地,世代农耕,以农为生。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只有解决好粮食问题,才能保障民生和发展经济。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镇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出现了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边缘化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亟须提高现代农业水平。在广大农村,还有很多农民依靠着较落后的方式进行耕种,培育高素质农民并不是说要使农民的技术水平达到农科院研究员的程度,也不是将实验室里的最新成果实现在田地里,而是希望长期扎根在耕种一线的农民亲身体会并掌握最新的农业技术,能够省时省力地完成农业耕种,提高农业生产率,为农业、农村、农民创造更大的财富。

(三)高素质农民的培育是塑造农村人才进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路径

人才是影响农业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对于加快农业技术水平有很大促进作用。《2019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84.37%的新型职业农民对周边农户起到辐射带动作用,比2017年提高了9.49%。这就说明高素质农民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效果,对我国未来农业发展必将发挥基础性作用。

通过走访T县瓦岗、菜园、古贤、五陵等几个乡镇,对农民接受培训的需求意愿进行调查,共发放4 362份调查问卷,收回3 880份。调查结果显示,随着现代化农业水平的提高,不少农民认识到技术对于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重要作用,也认识到以往人工耕种的低效性,但基于传统农耕特点及方式,大多数农民没有经过系统性学习,没有机会接触到最新农业耕种方式。因此,加快培养农业技术性人才是解决农业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促进“耕地人群”向“乡村人才”的转化,进而突出农村农业的优势。

(四)高素质农民的培育是科技因素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健方式

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规划蓝图,科技能够极大提升农产量的增收,更快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作出“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战略抉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从智能农机在田野自动播种、收割的操作,到农民居家即可远程遥控给大棚蔬菜浇水施肥,再到南方稻区双季亩产突破1 500公斤,无一不体现着科技与农业的融合,二者共同打造着新时代的乡村图景。因此,农村农业经济发展要依靠技术水平的提高,以新技术推进“三农”发展进程,进而拉动农业经济增速发展。

二、河南省T县培育高素质农民现状

(一)培育状况

根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河南省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T县对培育高素质农民进行了统筹规划,并依托毗邻A市的巾帼职业培训学校,进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课程开展,将教学与就业相结合,通过有计划、系统性的课程提高学员的自身技能。结合现实情況、农民特点及办学水平,T县计划分阶段分方向地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与服务主体能力提升型、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

(二)培育方式

在培训种类计划上,新型农业经营与服务主体能力提升型高素质农民是指重点面向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种养大户等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学校按照课程规划对其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与服务主体能力提升培训。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是指通过“种养加销”能手技能的培训,包括种植、养殖、农机及农产品加工技术,对已摘帽脱贫的农民、从事专业农业生产过程服务的农民技术人员和农村电商等相关人群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开展以专业化授课为主、实地操作为辅的培训模式,即以解决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为主题,通过专家专题解剖和学员现场演练,将农业知识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农民。在教学手段选择上,强调因地制宜,并避开农忙时节。在教学方式上,根据疫情防控相关要求,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学员在完成课堂任务后,也要登录云端账号收看相关课程讲解。

但是这种由政府牵头组织、短期集中性的农业技术培训还存在着培训精准度不高、保障机制不健全、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因此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工作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困境

(一)农民对教育培训的认知程度较低

由于农民接受正规教育时间短,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对当前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判断不准确,只看重当下农业经济的发展,缺乏市场竞争意识,误认为不经过系统的技能性学习也能“胜任”工作,认为当前自身掌握的技能足以满足生产,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参加培训。并且大多数农民只是继续着上一辈的农民职业,大多对“农民”这一职业没有发展性的认识,只是将“农民”这一行业简单理解为可以种田养家、维持祖辈田地的活动,对农业农村发展认识不足。

(二)农民参加培训的受制约性较大

培育高素质农民的课程计划需要广大农民学员利用较集中完整的时间参加,以保证计划执行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但是,根据走访调查,很多农民认为自身现有水平已能够满足日常种植需要,对学习农业新技术有担心所需时间长而耽误日常农活的顾虑。40%的农民希望仅培训1天,仅有12%的农民能够接受3天以上的集中培训。除此以外,绝大部分农民偏向于在本乡镇参加课程,这样既能学习也不耽误生产。但是,由于项目实际情况和高素质培训的要求,培育项目需要农民实地参观一些先进技术工具,掌握提升农业水平的经验,提高农业经济发展。这就需要农民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才能更好地保证培训效果达到最优化的实现。

(三)实际授课内容与计划课程内容有所偏差

T县对培育高素质农民的课程虽然分类型规划开展,课程计划较为合理,但在实际授课中,培训教师多是临时兼职或者实践经验较少的科研人员,教师之间水平相差较多,有擅长理论知识但实操方面不熟练的教师,也有实践能力强但理论总结未成体系的教师,这样的教授不利于农民理解知识。并且大多数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虽然他们参加课程愿望较强烈,但在实际过程中接受新知识能力较低,课程进度缓慢,严重影响课程计划的开展。

(四)政府投入力度不够

国家对农民培育的投入大多集中在政策、资金方面,但是从操作层面看,农民教育培训的供给与需求有些不符,培训的课程与农民想要学的内容往往有很大差别。从学习过程看,农民教育培训持一种政府主导式和给予型的教育,但这种“要我学”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民总是盲目地参加培训,没有深入了解培训课程的完整性,可能会造成学会了农业相关技能但无法熟练运用在农业活动中的情况。因此,仅仅依靠政府资金是无法将高素质农民的培育维持下去的。

四、乡村振兴战略下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对策

(一)加大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宣传力度

参加培训的广大农民生活范围较稳定,因此农民获取培训信息的途径较为单一,大多是通过村干部转达、各村长通知的方式才能够了解相关信息,这对于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的普及和扩展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要加强项目的实施度和参与性,扩大农民培训的范围,使更多农民从项目中掌握技术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做好项目宣传工作。在宣传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宣传车、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其中包括印有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的实施方案、报名注意事项、实训基地概况等内容的相关注意事项,同时要着重突出培育项目的侧重点,即围绕种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培训等多方面进行。

(二)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应主动创新授课方式

高素质农民的培育要根据社会发展情况,紧跟时代变化。在授课形式上,不应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要优化课堂样式,形成现场教学、线上学习、观摩交流等方式;在授课内容上进行细化,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产业、不同级别、不同种类的培训;在课程创新上,要大胆利用新媒体资源管理培训项目,可以通过“云上智农”手机APP、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在线学习平台等开展在线学习、在线服务和在线管理,确保线上培训质量。

(三)培育高素质农民应完善课程体系

对高素质农民教育的培训内容最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实用的原则,突出培训项目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学以致用。培训内容除了当前开展的包括种植、农机、水产及农业新技术等外,还应加入最新的政策法规、公共知识等素质教育课程,全方位丰富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课程体系,使农产品销售更好地贴合市场要求,带动农业经济发展。

(四)建立政府、学校、乡村三级培育管理体系

随着乡村振兴的稳步推进,农产量要想突破瓶颈使粮食增收迈上新的台阶,就要贯彻落实好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工作。在培育体系上,首先要明确管理责任主体,建立政府—学校—乡村三级管理制度,做到层层把关,确保培育质量不被“打折扣”。其次,根据培育课程开展做好跟踪调查,可以采用阶段检测和问卷调查等方式,通过乡村—学校—政府的顺序逆向反馈教学情况,确保农民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最后,加强师资力量,选取既有理论成果又有实践操作的教师帮农民更好地将书本成果转化在田地里,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对于T县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而言,仅依靠政府的资金和设备显然不能让农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想要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步伐,就需培育一批批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以农业人才创造农业经济发展,進一步巩固乡村振兴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EB/OL].新华社,2021-07-21.

[2]  孙秀红.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优化研究[J].农家参谋,2021,(15):5-6.

[3]  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4]  陈希琳.中国经济不断显现新优势[J].经济,2021,(12):36-41.

[5]  高玉峰,石洪顺,贺字典.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4-47.

[6]  汪学军.《2020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发布词[J].农民科技培训,2021,(1):17-19.

[7]  杭大鹏.2019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摘编)[J].农民科技培训,2019,(12):15-18.

[8]  蓝宇燕.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农业科技,2021,(8):61-62+65.

[9]  奚照寿,丁丽军,袁华根,蒋平,刘健,陈春霞.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三能力四模块”培育模式创新实践——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21,(14):1-5.

[10]  鲁明月.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养模式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6):290-291.

[11]  徐进,康芳.乡村振兴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1):83-89.

[12]  林钻辉.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1,(5):78-80.

[13]  胡越.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养模式探索——以农广校与农业企业合作培养模式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20,(5):13-16.

[14]  周瑾,夏志禹.影响新型职业农民从业选择的微观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12):94-98.

[15]  严蓉,李红兵.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人教育,2012,(9):21-23.

猜你喜欢
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互联网+”模式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互联网+”模式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农村经济发展适应性研究
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
关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