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博物馆多媒体展项的发展对策

2023-01-26 05:48张枫林
新疆艺术 2022年6期
关键词:展项博物馆多媒体

□ 俞 聪 张枫林

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展览向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一种趋势,博物馆依托科技手段与数字技术传播文化,运用各种新技术的同时也更加注重观众观展时的参与体验。各个博物馆都有其自身特色,展览中的多媒体展项不能按照固定样本进行复制,应该依据自身条件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苏州博物馆新馆《纯粹江南——苏州历史陈列》

一、博物馆多媒体展项的发展现状概述

多媒体(Multimedia)是多种媒体的综合,一般包括文本,声音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形式。在计算机系统中,多媒体指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和影片,以及程式所提供的互动功能。

博物馆多媒体展项,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本、图片、影像、声音等展示内容经过艺术加工后的可视化表达,从而在展陈空间里快捷高效的传递展示信息,使观众多感官体验博物馆展陈所带来的深厚文化蕴意和独特精神魅力,满足观众不断发展的多元化文化需求。博物馆多媒体展项是功能、技术与审美的综合,是科技与艺术的高度统一,是体现展陈设计需求的有谋划的设计过程,有很强的交互性和指定性。多媒体展项是博物馆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趋势的影响下,如何利用新技术更好地开发多媒体展项已成为当前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

2021 年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要求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全面深化文物领域各项改革,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近年来,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博物馆在数字化、智能化领域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各种层次、类型的多媒体展项纷纷落地,博物馆多媒体展项的应用已由“浅滩区”进入“深水区”。

多媒体展项的广泛应用是发展趋势。目前,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多点触控等数字技术,对文物藏品进行三维建模,对历史场景进行复原,根据内容开发体验项目,从而给观众营造全新的科技体验。观众可以在沉浸式投影巨幕、虚拟现实头盔、体感动作捕捉设备等智能化装备的辅助下,体验博物馆展览的沉浸式多媒体展项。

通过实地调查、网站检索、问询调研等方式,笔者对浙江省内外的诸多综合博物馆和专题博物馆开展了多媒体展项的调研,从调查情况的总体上看,省级综合类博物馆多媒体展项应用案例较为成熟,案例较丰富。从功能类型划分,可以分为阅读鉴赏、视频动画、情景装置、互动游戏四类,其中以前两类居多。技术类型偏重动画、幻影成像、微电影视频、全息投影等,情景装置类则以电影为多。除了一些新开的博物馆外,中小型博物馆在多媒体展项的技术形式应用上较为贫乏。从博物馆多媒体展项的应用现状来看,科技类博物馆、艺术类博物馆、自然类博物馆以及某些专题类的博物馆中的应用较为普遍,而历史人文类博物馆的应用相对较少。

二、博物馆多媒体展项发展的SWOT 分析

SWOT 分析法是竞争情报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S 是指组织内部的优势(Strengths),W 是指组织内部的劣势(Weaknesses),O 是指组织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T 是指组织外部环境的威胁(Threats)。运用SWOT 分析法有利于对组织所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有助于制定发展对策和计划。

(一)优势

1.促进认知

博物馆多媒体展项可以有效提升观众的注意力,降低观众的认知负荷。在多媒体的协助下,观众停留在展项前的时间显著延长,观察范围得到显著提升。在多感官刺激的共同作用下,观众在体验多媒体展项时知识获取的效果也较以图文说明为主的常规参观更为优异。

认知负荷是认知科学中的术语。科学家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期记忆的目的是思考、推理、学习,来自感觉记忆或长期记忆的数据被复制到短期记忆中以便处理。认知负荷是短期记忆在某一时刻所受的活动总量。影响认知负荷的主要因素是注意力需要关注的元素的数量。认知负荷取决于记忆内容和表现形式两者的总和。借助多媒体技术,观众在低认知负荷的愉悦体验中,更容易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有助于通过亲身体验加深理解,使博物馆的参观体验成为一种长期记忆。

虽然观众惯常进行以文字为主要载体的抽象学习,但并不意味着这是一种高效的知识获取手段。相对而言,多媒体更具潜力和可塑性,能提供精心设计的理想学习效果。观众在体验一些沉浸式的博物馆多媒体展项时,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在场感和操纵感。根据具身认知理论,观众在与多媒体展项发生互动时,大脑指挥必须和运动器官高度协同配合,注意力就会关注于交互内容,使大脑的活力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记忆变得更加精确灵敏,因此使学习、感受、理解和处理等认知过程变得更加高效。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江南生活美学展》

2.提升体验

多媒体展项可以弥补和提升展览场景的缺失和不足,对于参观氛围的营造、参观体验的提升都有重要作用。沉浸式多感官的多媒体体验,可以有效缓解观众在以视觉感官为主的参观过程中的疲劳状态,解放双眼的同时,进行知识的传递。

认知与情感是紧密关联的。观众通过体验形成对传播信息的认知,这个认知过程中,可能会唤醒观众以往的记忆或情感。反过来,情感因子也会对观众的认知产生影响,那些与人的情感相关的展项更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也更容易引发共鸣,从而加深记忆。

3.延展内容

展览是博物馆核心的公共文化产品,由于受到时空及展陈形式等方面的限制,策展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实体展览传递给观众的有效信息通常不足20%,另有80% 的信息无法得到有效释放。多媒体展项可以有效丰富和拓展空间实体的信息承载量,形成主题知识图谱,并能让观众更加快捷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从不同层面了解展览的相关信息,从而有效弥补传统图文展板信息量的不足。研究统计结果表明,使用博物馆多媒体展项的观众相较不使用者可以获取更多的展览信息。

4.开放平台

目前一些多媒体展项的内容不仅可以在展厅中体验,也可以在线上查看,从而可以打破时空界限和身份区隔,让更广泛的社群参与其中,实现资源共享和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一些博物馆为更好适应新媒体时代所倡导的信息传播、大众传播的发展趋势,开始构建多媒体展示的开放线上平台,通过超实物的信息传播形态,打破了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隔阂,在文化展示和社交互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和生长潜力,在科技与文化跨界融合的过程中,促使传统文化焕发当代活力。

深圳南山博物馆《永恒的面孔——古埃及的黄金木乃伊》

(二)劣势

1.泛娱乐化

泛娱乐化是指以现代媒介为主要载体,以浅薄空洞的内容和形式,通过戏剧化的滥情表演,试图放松人们的紧张神经,从而达到快感的一种文化现象。一些多媒体展项,背离了博物馆的教育宗旨和传播目的,盲目应用技术,主题的模糊导致内容苍白,内涵肤浅。

2.喧宾夺主

如今,声光电场景、幻影成像、全息投影、特效影院等多媒体展项正在抢占观众的注意力,试图给观众留下直观而深刻的印象,若是运用不当或配置过度,反而会干扰观众正常参观展览的其它内容。这种喧宾夺主的问题或是占据了过多的展厅面积影响了展厅的整体布局,或是造成了光污染影响文物的展示,或是因为同时播放声音妨碍到想要安静参观的观众等等。

3.形式雷同

目前博物馆多媒体展项的同质化现象还是较为严重的,观众对触屏、电视、投影、影院已经司空见惯。博物馆多媒体展项的制作方,受制于传播内容的枷锁,可能会为了降低开发成本,求稳不出错,墨守成规、不求创新,采用重复的手段进行模板化制作,导致出现形式雷同的问题。如果还是沿袭固有思维,将导致展项缺乏新意、观众反应平淡。

4.运维困难

在如今的博物馆展览中,不仅投资开发建设多媒体展项需要大量资金,展览开放后,数量众多的多媒体设备及其技术终端仍需要博物馆方进行持续地管理和维护,一定程度上导致隐形成本上升。作为公益事业单位,博物馆资金周转相对不灵活。如果因为资金不足,导致设备技术落伍、故障设备无力维修、长期关闭以降低成本等问题,都将导致博物馆多媒体展项由亮点变为污点。

(三)机会

1.政策扶持

自2015 年新的《博物馆条例》颁布之后,文化和旅游部以及国家文物局接连推出鼓励博物馆数字化改革的政策和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数字化改革会议精神,全面推进文化和旅游数字化改革,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了《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文化和旅游数字化改革方案》和《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2021 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改革工作要点》,提出要建设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示范单位,推出一批数字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应用案例,全面升级文化和旅游数字基础设施等要求。在政策支持下,博物馆从业人员的理念发生了质的转变,掀起了各地博物馆应用多媒体展项的热潮。

2.技术进步

如今,互联网技术成熟,移动设备呈爆炸式增长,社交媒体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传感器等商业产品已经非常普及,多媒体展项的相关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观众对博物馆应用新的多媒体技术不会感到恐惧,而是会期待体验和积极参与。

3.吸引观众

传统的博物馆展览主要以文物和图板展示为主,形式单一、缺少互动性,观众与展品间隔着玻璃或围栏,很难激发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的参观兴趣。而多媒体展项可以吸引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美国学者希尔德·S.海因作过一项研究,博物馆把动物野生状况的仿真模拟场景再现方式改成包括多种感官互动的交互展项,可以增加观众在展览前的停留时间,并增强对展示主题的理解。

4.新馆建设

根据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的《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服务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5 年)》中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内容,实施博物馆质量提升“一十百千”计划,近年来,浙江省的博物馆新馆建设如火如荼。例如集结了浙江省博物馆新馆、浙江图书馆新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浙江文学馆的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将成为浙江省集自然、人文、艺术、生态于一体且体量最大的现代复合文化综合体,其更是杭州乃至浙江的全新文化地标。

杭州国家版本馆《千古风流——浙江历史文化名人展》

(四)威胁

1.知识侵权

在开发博物馆多媒体展项的过程中,会形成诸多的数字资产,主要包括藏品二维影像、藏品三维模型、影片、音频、源代码、图形界面、二创美术等,如果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不够,可能会出现数字资产泄露的问题。例如文物的高精度模型和书画的高清晰度照片,一旦外流,则可能被制成侵权数字产品,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另一方面,某些第三方开发为了降低开发成本,盗用或者剽窃未经授权的数字资产来制作多媒体展项内容,而博物馆方也没有进行严格审核,如果发生侵权事件,可能会严重影响博物馆形象和声誉。

2.用户隐私

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技术支持下,博物馆多媒体展项的数据采集方式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系统可以轻而易举地取得观众的各种信息,因而可能引发侵犯观众隐私的问题。如果博物馆未经观众授权进行身份识别或是信息采集,将数据用于多媒体展示,可能会引发观众不满和社会舆论声讨等不良后果。

3.盲目攀比

某些博物馆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忽视传播的重要性,追求多媒体展项的新颖、酷炫、吸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比拼着屏幕的数量、大小、分辨率、刷新率,仿佛在进行装备竞赛。引入新技术至展览后,热闹喧嚣的外表下是苍白无力的内核。一种代表性的问题便是,为了追求视觉冲击力,过分做大信息载体的尺寸,而承载的内容却粗制滥造。

4.商展竞争

随着商品社会的发展,商业展示的形式变得越来越丰富,在设计上百花齐放。博物馆现在的跨界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让自身的界限开始模糊,商展不光开始抢夺博物馆的观众,制作方也开始逐渐踏足到博物馆领域。

三、博物馆多媒体展项发展的对策

总体来看,博物馆多媒体展项发展的优势高于劣势,机会大于威胁,具有发展前景。对SWOT的各项因素进行科学整理和分析后,扬长避短,驱利避害,可以提出四个不同方向的对策。

(一)SO 对策:依靠内部优势,抓住外部机会

1.和谐统一

多媒体展项不应该是孤立存在的,要能够和建筑、空间、平面、展具、灯光等形成一个展览的整体。要处理好多媒体展项与展览空间、展品等其他辅助展品的关系,不仅包括硬件的外观风格,也包括软件的界面效果,要与展陈主题、展陈空间的总体设计风格匹配,要让它们和谐的组合在一起,共同发挥最大作用,为展览服务,为观众服务。既要避免形式的单调和重复,不能靠新技术遮掩内容的缺失,也要避免一味追求形态的美观,过分花哨复杂,使观众眼花缭乱。

2.精准定位

多媒体展项虽然可以承载海量的知识,但不能没有主次和逻辑。需要进行知识挖掘和智能匹配,根据观众需求,进行精准定位,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内容的深浅程度,在合适的时间给予合适的场景,在最短的时间做出最直接的信息输出。强化对观众的瞬时吸引力,使观众用最少注意力获得最直接的信息。例如在多媒体展项的开篇前置亮点,迅速切入主题。

3.资源整合

博物馆多媒体展项要破除以往实体性资源的束缚,尤其是突破馆藏资源的束缚,充分利用馆内各部门、其它馆、行业外的数字资源,以信息组建代替实物借调,实现资源共建共享,通过资源整合将传播效果最大化。可以围绕特定主题进行策划,实现众多在物理空间内难以达成的体验项目,为公众打造优质体验。

(二)WO 对策: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缺点

1.明确主题

多媒体展项的开发首先要进行选题,需要构思与组织,围绕特定主题进行内容策划,可以通过故事结构的变形、地方特色的构建等方式,拓宽叙事路径、优化呈现形式,赋予传播内容全新的文化内涵和阐释价值。通过内容变化来克服触屏、电视、投影、影院等雷同形式导致的审美疲劳。

2.信息阐释

为了追求传播内容的客观真实,原始的传播内容或许是晦涩难懂的。因此,博物馆方要深入开展藏品研究和地域文化研究,多角度、多层次挖掘传播信息,为多媒体制作方提供智力支持,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对信息进行二次加工。通过合理解读,营造叙事语境,赋予传播内容新的阐释方式,将学术性转化为通俗性,专业性转变成普及性,使观众在喜闻乐见的情境下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质。

3.服务观众

要服务好被博物馆多媒体展项吸引的观众,

苏州吴中博物馆《风雅颂吴中》

浙江省博物馆《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展》

要服务好被博物馆多媒体展项吸引的观众,不能让他们失望。博物馆多媒体展项的设计要以人为本,需要在立项前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数据做分析调研,整理观众画像,推出观众想要的多媒体展项。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满足观众的一切需求。因为公众的需求,往往就是人们的朴素期望,比如好看、好玩、有趣、新奇等。要细分受众,针对不同人群开发相适应的版本。还要在正式落地前反复测试,尽可能优化用户体验。

(三)ST 对策:利用内部优势,抵制外部威胁

1.重视原创

博物馆多媒体展项的开发是定制而不是复制,重技术、轻设计是不可取的。要重视原创,根据各博物馆自身的特点、定位、地域、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创造个性鲜明的多媒体展项,才能推陈出新,保持活力。同时要重视博物馆多媒体展项相关数字资源的版权保护和数据安全,尽可能避免侵权事件的发生。

2.强化合作

多媒体制作应该是团队协作而非单打独斗,博物馆策展人、展陈设计人员、多媒体制作人员应该加强协作和沟通。尤其是多媒体制作方,要试图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去理解传播目的,在馆方指导下对内容进行优化加工,将其融入到设计当中,从而向观众进行传播。

面对商业展览和相关公司,要吸取经验,化“敌”为友。需要结合市场实际,采取合作、授权、外包等多种方式与其对接合作,把握市场走向,逐步打造独具特色、覆盖各种观众群体的多媒体展项,发挥各自所长的同时,做好对内容的审核和把控。

3.人才培养

博物馆经营管理者要了解多媒体展项的基本常识,才能理性决策而不被外部公司主导。要提升馆内参与多媒体展项内容策划人员对于多媒体展项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才能更好优化多媒体脚本。要加强多媒体展项相关技术维护人员的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博物馆要招聘和培养可以设计和研发多媒体展项的人才,形成馆内特有的多媒体展项研究理论和实践体系。

(四)WT 对策:减少内部弱点,回避外部威胁

1.统筹规划

博物馆多媒体展项开发与反哺博物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致使新技术的实效性愈来愈短,其更迭速度已经超过了博物馆展览的更新速率。博物馆不是新技术的试验田,没有必要盲目追逐;另一方面,要对文物怀有敬畏之心,保持对多媒体展项应用的谨慎和克制,最大限度的避免其影响文物的展示效果。因此,多媒体设计展项的投资和应用,既要考虑到博物馆方的经济承受能力,也要考虑到这些设备在今后长期运作和维护中的成本,更要把握多媒体展项的比例和尺度,只有良好地统筹规划,才能避免昙花一现。

2.节能环保

一些博物馆多媒体展项会因为不间断地运作,导致高耗电和高发热。应当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倡节能环保的设计思路。例如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灯具、优化结构和技术等。对于临展使用的设备,可采用租赁代替购买的方式。

3.定期维护

无论如何都要尽量避免多媒体展览设备的故障,如发生故障,也要及时获取故障反馈,并及时修理。要定期进行检查,对于损坏率、故障原因、使用时间等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结合观众的意见反馈,为后续的展项维修和开发提供参考。还可以通过备选方案,填补因为展项故障维修导致信息传达的缺失,避免展览内容的不连贯。

四、结论

近年来,博物馆多媒体展项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如今限制发展的不再是技术工具,而是理念和规划。本文通过SWOT 分析法对博物馆多媒体展项现状进行分析,为今后博物馆多媒体展项质量提升提供参考(表1)。

表1:博物馆多媒体展项发展SWOT 分析矩阵

总之,博物馆多媒体展项要有和展览关联的明确主题,要有新颖完备的传播内容,要有富有魅力的表现形式,并且形式和内容要和谐统一并能融入展览。多媒体展览设备要易于上手且可用性强,要易于维护且节能环保。此外,还要全面提升博物馆多媒体展项的体验性、科技性、共享性、创新性、融合性,这些需要博物馆统筹规划、培养人才、重视原创、强化合作、资源整合、定期维护。

猜你喜欢
展项博物馆多媒体
情动理论下的“动情”科学教育及其科普展示化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高考招生宣传平台
博物馆
儿童博物馆展项教育功能实现策略研究——以中国儿童中心老牛儿童探索馆为例
地震数字科普馆救援技术展项的设计与实现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露天博物馆
科技馆创新展品研发的分工与合作
活用多媒体 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