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还是干扰?来自提取练习范式的证据 *

2023-01-29 11:11杨邵峰张志超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样例正确率类别

杨邵峰 张志超 冀 婷

(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 300387) (2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天津300387) (3 学生心理发展与学习天津市高校社会科学实验室,天津 300387)(4 天津医科大学人事处,天津 300070)

1 引言

提取诱发遗忘现象是指在提取信息的过程中,个体反复提取练习一些学习材料,导致与该提取练习材料有关材料的回忆成绩下降。换言之,对学习材料的反复练习除了产生预期的记忆促进作用之外,还可能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更容易遗忘那些与练习材料有关但没有进行练习的材料(慕德芳 等, 2008; 赵丽波 等, 2017; Anderson et al., 1994)。

以往研究一般采用提取练习范式对提取诱发遗忘现象进行探讨(尚庆萍 等, 2012; 张丽芳 等,2010; Anderson et al., 1994; Penolazzi et al., 2020)。该范式包括以下4个阶段(Soares & Storm, 2017;Tempel & Frings, 2018):首先,在学习阶段要求个体学习系列“类别-样例”词对(如,水果-苹果、水果-香蕉、鸟类-麻雀、鸟类-鹧鸪);然后,在提取练习阶段要求个体采用“类别-词干”(如,水果-苹_、鸟类-麻_)线索回忆的方式进行提取练习,该阶段中得到练习的词对项目被称为Rp+,与Rp+属于同一类别但没有进行提取练习的词对项目被称为Rp-,与Rp+无关并且也没有进行提取练习的词对项目被称为Nrp,Nrp可作为与Rp-对比的基线条件(Anderson et al., 1994);之后,在分心干扰阶段进行一段时间的干扰任务(如,不相关的推理任务);最后,在测试阶段采用类别线索回忆任务对先前学过的所有词对进行测试(如,水果、鸟类)。以往研究在最终测试阶段发现,Rp+的回忆成绩要好于Rp-和Nrp基线项目,但Rp-的回忆成绩则差于Nrp,这种差异被称为提取诱发遗忘(Anderson et al., 1994; Ikeda et al., 2016)。提取诱发遗忘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现象,相同的提取线索可能会同时激活很多记忆,使个体不能有效地提取出所需要的信息,而当前对于该效应的解释主要存在抑制和干扰的争议(刘旭 等, 2017; 慕德芳 等, 2008)。

抑制理论认为与练习材料有关但没有进行提取练习的项目材料在回忆过程中受到抑制,是导致提取诱发遗忘产生的原因(Anderson et al., 1994;Levy & Anderson, 2002; Rupprecht & Bäuml, 2016)。具体来说,当呈现提取线索时,不仅目标Rp+会被激活,与该线索属于同一类别但没有进行提取练习的Rp-也被同时激活。当对Rp+进行提取练习时,被激活的Rp-会与目标项目产生竞争。为克服这种不适当的竞争并成功提取到Rp+,Rp-中的干扰信息就会受到抑制,并且这一抑制会持续一段时间,导致在最后的回忆测验中,对那些被抑制项目的回忆成绩下降(Anderson, 2003; Storm & Bui,2016; Wimber et al., 2015)。然而,干扰理论却认为提取诱发遗忘是由提取线索与同一类别项目之间的提取通路受到干扰导致的(慕德芳 等, 2008;Gómez-Ariza et al., 2005)。具体来说,在提取练习阶段,由于提取练习的作用,提取线索与Rp+之间的联结强度增强,从而干扰了提取线索与同一类别项目之间的提取通路,导致在最后用相同的线索来进行回忆测验时,增强的联结会对回忆与该线索相关的项目产生较大的干扰,影响了个体对该项目的回忆成绩(Raaijmakers & Jakab, 2012)。

根据抑制理论的观点,提取练习并不总是导致提取诱发遗忘,只有当与提取线索属于同一类别的非练习项目产生干扰时,才会产生提取诱发遗忘。没有干扰,则抑制就不是必须的,这一特性被称为干扰依赖性(刘旭, 白学军, 2020; Anderson et al., 1994; Reppa et al., 2017; Verde, 2012)。以往研究使用提取诱发遗忘的干扰依赖性对抑制理论进行了验证,如Anderson等人通过操纵高(强项目)、低(弱项目)分类频率来控制项目强度,结果发现相较于强项目,弱项目的回忆成绩削弱程度更低。从抑制观点来看,在提取练习时,相较于弱项目,强项目产生的干扰更大,需要更大程度的抑制以克服这种竞争,同时这种更大的抑制导致后来回忆测验中更大程度的破坏。白学军和刘旭(2014)采用中文材料的研究结果也支持了该观点,他们发现只有高强度项目才会引发提取诱发遗忘。

但干扰理论预期刚好与此相反,无论项目强度是高还是低,Rp+都会对属于同一类别但是未进行提取练习的Rp-产生破坏。Williams和Zacks(2001)的研究结果支持了干扰理论,他们参考Anderson等人(1994)的研究,操控项目强度,却发现强项目和弱项目都获得了同样的遗忘量,没有发现干扰依赖性的证据。而Jonker和MacLeod(2012)在目标和非目标项目没有相互竞争的情况下发现了提取诱发遗忘,不支持抑制理论中的干扰依赖性。此外,Jakab和Raaijmakers(2009)认为提取练习过程中相较于处于后半部分位置的项目,前半部分位置的学习项目会相对更容易提取加工,具有一定的回忆优势,导致更多的竞争和抑制,但是该研究没有发现先被学习的前半部分项目会比后被学习的后半部分项目在回忆的正确率上获得更多抑制。

综上,以往研究通过操纵项目强度,对干扰依赖性进行了大量探索,但这些研究中仍有矛盾的结果没有得到明确解释,在提取诱发遗忘产生机制上存在抑制与干扰的争议。基于此,本研究实验1从另一个角度直接操纵Rp-的干扰程度对抑制理论进行检验。实验1通过操纵提取诱发遗忘的学习方式(类别学习和正常学习)控制Rp-的干扰程度。类别学习中一个类别内的样例依次呈现,可以增强类别内样例的组织程度,增加对Rp-提取的干扰程度。根据抑制理论的观点,相较于正常学习(经典提取练习范式中的学习方式),在类别学习中给予线索时,无关项目的干扰程度增加,而个体为了做出准确的反应,必须对Rp-进行抑制,更容易出现提取诱发遗忘;但根据干扰理论的观点,由于正常学习和类别学习组中项目之间联结强度相同,则干扰强度不会对提取诱发遗忘产生影响。为进一步支持实验1的结果,实验2从控制提取线索与Rp+之间的联结强度的角度,采用样例提取方式排除干扰理论的解释。在提取练习阶段,只呈现样例首字,而不呈现类别线索,从而排除“类别-样例”之间的联结。根据抑制理论的观点,由于Rp+和Rp-之间的竞争和抑制并未变化,仍然会出现提取诱发遗忘;而以联结增强为核心的干扰理论则认为,由于排除提取线索与Rp+之间的联结强度,则不会出现提取诱发遗忘。

2 实验1:高低干扰下的提取诱发遗忘

2.1 研究方法

2.1.1 被试

共有68名天津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参加本次实验,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所有被试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类别学习方式,包括32名被试,男生6人,女生26人,一组采用类别间随机学习方式,包括36名被试,男生5人,女生31人。两组被试平均年龄分别为22.81岁(年龄范围为20.00~28.00岁)和23.12岁(年龄范围为19.00~26.00岁)。所有被试自愿参与本实验。

2.1.2 实验设计

采用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项目类型为被试内变量,分为练习项目(Rp+)、非练习项目(Rp-)、控制条件项目(Nrp);学习方式为被试间变量,分为类别学习和正常学习。

2.1.3 实验材料

参考Battig和Montague(1969)研究中材料库的修订方法,选取212名天津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对本实验中的44个中文类别进行修订。从本次修订的材料库中选取6个类别,每个类别中选取6个具有较高分类等级顺序的样例,所选取样例的平均分类等级顺序M=8.58(SD=5.76,中位数为7.50,范围为1~20)。最终共包括36个“类别-样例”词对,其中4个类别作为实验材料(包括24个为实验用“类别-样例”词对),2个类别作为填充材料(包括12个填充“类别-样例”词对),示例见表1。

表 1 学习阶段和提取练习阶段材料示例

2.1.4 实验程序

实验程序按照以下四个阶段依次进行。

(1)学习阶段:随机将被试分为类别学习组和正常学习组,类别学习组中的被试按样例类别学习,每个类别内的样例依次随机呈现。而正常学习组则使用提取练习范式中的学习方式,将每种类别中的样例随机分成不同的组块,并且每个组块中的所有样例也被随机呈现给被试,每对“类别-样例”词对呈现5 s。此外,为了防止样例呈现顺序导致的首因和近因效应,将每个组块中的2对填充词对样例分别放在呈现顺序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位置。

(2)提取练习阶段:给被试呈现“类别-样例首字_”词对(如,水果-香_),要求被试把样例中缺的字补全。在该阶段,首先对提取类别的呈现进行了平衡控制,随机将每个组块中的实验类别样例分成a和b两组(每组各包含2个类别样例),每组样例分别呈现给一半的被试。其次还对每种类别中的样例进行了平衡控制,进一步将a组和b组分成亚组,形成a1组、a2组、b1组和b2组。以a组为例,随机分配a组中每个类别下3个样例到a1组和a2组中,a组中的一半被试将对a1中的样例进行提取练习,另一半被试则对a2中的样例进行提取练习,对b组中的平衡控制也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该方式可以使每个实验条件中都包含了所有的样例,以控制随机因素的影响。此外,为平衡每个样例的提取顺序,参照以往研究中的原则设置提取的顺序,具体见白学军和刘旭(2013)的操作。

(3)分心阶段:该阶段使用瑞文推理测验作为分心任务,时长为3分钟。

(4)测试阶段:该阶段采用类别线索回忆任务对先前学过的所有词对进行回忆测试。在屏幕中央给被试呈现一个类别名称,要求被试在30 s内尽可能多地写出他所学习过的样例。为了控制首因效应,每次呈现的第一个类别均为填充类别(如地形),然后再按照随机方式呈现4个实验类别。

2.1.5 实验仪器

实验仪器采用14.1英寸宏基笔记本电脑(型号:Acer4738G),屏幕分辨率为1366×768像素,实验程序的编写基于软件E-Prime 1.1。

2.2 结果

首先在提取练习阶段,正常学习条件下提取练习的回忆正确率为95.68%,类别学习条件下提取练习的回忆正确率为97.32%,两种学习条件提取的回忆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最后测试阶段,对被试的正确回忆成绩进行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 2 不同项目类型样例的回忆正确率(M±SD)(%)

回忆正确率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项目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2, 132)=133.18,p<0.001;学习方式主效应不显著,F(1, 66)=0.14,p>0.05;项目类型和学习方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 132)=1.67,p>0.05。

对项目类型的LSD检验发现,相较于Rp+,Nrp和Rp-有着更低的正确率(ps<0.001),出现了稳定的提取练习效应,该结果表明得到提取练习的词对项目比没有被练习的项目对回忆有促进作用,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白学军, 刘旭, 2013;刘旭, 白学军, 2020; Anderson et al., 1994);但相较于Nrp,Rp-则有着更低的正确率(p<0.05),出现了经典的提取诱发遗忘,表明对Rp-的回忆受到之前对Rp+提取练习的影响,也说明提取练习范式在当前实验中是有效的(Anderson et al., 1994)。此外,对单一项目类型进行检验发现:Rp+、Rp-和Nrp之间的两两比较都没有显著差异(ps>0.05)。从数据趋势上看,正常学习方式下的提取诱发遗忘量为7.66%,类别学习方式下的提取诱发遗忘量为16.41%,相较于正常学习方式,类别学习方式有着更多的遗忘量。为进一步观测干扰程度对提取诱发遗忘的影响,参考马小凤等人(2018)的研究,对类别学习和正常学习方式下的提取诱发遗忘量(Nrp与Rp-的差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两种学习条件下的遗忘量差异达到边缘显著(p=0.062),相较于正常学习方式,类别学习方式有着更多的遗忘量。

2.3 小结

实验1发现相较于正常学习方式,类别学习方式的提取诱发遗忘效应量更大,说明类别学习会增强类别内样例的组织程度,增加了对Rp-提取的干扰程度。尽管该结果仅从提取诱发遗忘中的干扰依赖性角度对抑制理论进行了检验,但是实验1的操纵上没有排除提取线索与Rp+之间的联结强度的影响,结果并没有直接证伪干扰理论的解释(Williams & Zacks, 2001)。为进一步支持实验1的研究结论,实验2从控制提取线索与Rp+之间的联结强度的角度,操纵提取练习阶段中线索与项目的联结,对干扰理论进行检验。

3 实验2:样例提取方式下的提取诱发遗忘

3.1 研究方法

3.1.1 被试

共有32名天津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参加本次实验,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被试的平均年龄为22.81岁(年龄范围为20.00~28.00岁),男生5人,女生27人。

3.1.2 实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被试内设计,项目类型为被试内变量,分别为练习项目(Rp+)、非练习项目(Rp-)、控制条件项目(Nrp),但是在本实验中,提取练习阶段采用样例提取的方式,即“样例首字_”,而不是采用实验1中“类别-样例首字_”的呈现方式。

3.1.3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的选取与实验1相同。

3.1.4 实验程序

实验2中学习方式为实验1中的正常学习方式,只是在提取练习阶段,提取方式变为样例提取方式,其他部分与实验1类似。

3.1.5 实验仪器

实验仪器采用14.1英寸宏基笔记本电脑(型号:Acer4738G),屏幕分辨率为1366×768像素,实验程序的编写基于软件E-Prime 1.1。

3.2 结果

在提取练习阶段,平均回忆正确率为82.30%。在最后的测试阶段,三种项目的回忆正确率如下:Rp+为75.56%(SD=14.51%),Rp-为41.16%(SD=22.85%),Nrp为55.83%(SD=23.08%)。

对回忆正确率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项目类型主效应显著,F(2, 93)=30.79,p<0.001。进一步LSD检验发现,相较于Rp+,Nrp和Rp-有着更低的正确率(ps<0.001),同样出现了稳定的提取练习效应,该结果表明得到提取练习的词对项目比没有被练习的项目有促进作用,与实验1的结果一致;此外,相较于Rp-,Nrp有着更高的正确率(p<0.05),出现了经典的提取诱发遗忘,表明对R p-的回忆受到之前对R p+提取练习的影响(Anderson et al., 1994)。由于实验2中控制了提取线索与Rp+之间的联结强度,在提取练习阶段,只呈现样例首字,而不呈现类别线索,从而排除“类别-样例”之间的联结,结果不支持干扰理论。

3.3 小结

实验2从控制提取线索与Rp+之间的联结强度的角度,采用样例提取方式对干扰理论进行检验,仍发现了提取诱发遗忘,结果与联结增强为核心的干扰理论预期相反,排除了干扰理论的解释。

4 讨论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分别从操纵干扰强度和控制提取线索与Rp+之间的联结强度的角度对提取诱发遗忘进了研究。实验1通过操纵干扰强度从干扰依赖性的角度为抑制理论提供了证据。实验2从控制提取线索与Rp+之间的联结强度的角度排除了联结强度的影响,对干扰理论进行了证伪,进一步支持了实验1的结果。整体来说,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抑制理论对提取诱发遗忘的解释。

实验1通过设置学习阶段实验材料的不同学习方式,操纵了对项目材料提取联系的干扰程度。结果显示相较于Rp-,Nrp有着更高的正确率,出现了典型的提取诱发遗忘,表明当前研究中对提取练习范式的操纵是有效的,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Anderson et al., 2000; Bäuml, 1998;Bäuml & Hartinger, 2002)。此外,对于该实验所关注的干扰依赖性,结果显示,相较于正常学习,类别学习条件下提取诱发遗忘效应量增加,即类别学习中Rp-获得了较大的抑制。虽然两种学习方式下提取诱发遗忘效应量的差异只达到边缘显著,但是有明显趋势表明,在类别学习条件下被试遗忘量增加。该结果符合抑制理论的观点,类别学习条件中的学习项目获得了更好组织,在给予相同线索的条件下,能够获得更大程度的激活,而个体为了准确地对刺激做出反应,必须抑制该类别条件下相关项目的干扰,从而对其产生更大程度的抑制,这也与以往研究的观点一致(刘旭, 白学军, 2020; 刘旭 等, 2019; Bäuml & Aslan,2004; Ciranni & Shimamura, 1999; Hanslmayr et al.,2010; Johansson et al., 2007; Wimber et al., 2009)。

但是实验1在操纵上并没有排除提取线索与Rp+之间的联结强度的影响,没有直接对干扰理论进行证伪,而干扰理论认为提取诱发遗忘是由提取线索与同一类别项目之间联结强度受到干扰导致的(慕德芳 等, 2008; Gómez-Ariza et al., 2005)。所以,实验2在提取练习阶段只呈现项目首字,而不呈现类别线索,控制了提取练习阶段中线索与项目之间的联结,排除了提取线索与Rp+之间的联结强度增强这一影响因素,结果仍出现了经典的提取诱发遗忘,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Anderson &Bell, 2001; Anderson & Spellman, 1995; Camp et al.,2005; MacLeod & Saunders, 2005; Saunders &MacLeod, 2006)。因此,该实验结果并不支持提取诱发遗忘的联结干扰观点,而是进一步支持了实验1的结果,排除了干扰理论的解释。

本研究中两个实验使用经典的提取练习范式,整体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抑制理论,提取诱发遗忘主要是由于Rp+和Rp-共享提取线索,在提取练习时间相互竞争和抑制,个体为了提取到Rp+的信息,Rp-中的信息就会受到抑制(Anderson,2003; Storm & Bui, 2016; Wimber et al., 2015)。本研究通过实验1操纵干扰强度和实验2控制联结强度的角度分别对提取诱发遗忘的理论解释进行了检验,这为深入了解提取诱发遗忘的产生机制提供了更多视角。自Anderson等人(1994)首次使用提取练习范式对提取诱发遗忘现象进行研究以来,提取诱发遗忘现象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对于抑制和干扰仍存在较大争议。尽管当前研究结果偏向于支持抑制理论,但也不能忽略干扰理论中对提取诱发遗忘的解释。近期有研究发现老年人和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提取诱发遗忘是干扰导致的(白学军, 刘旭, 2013; 刘旭 等, 2022),也就是说提取诱发遗忘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仅用其中某一个理论很难全面地解释该现象。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抑制因素和干扰因素如何发挥作用,比如哪些实验情境下干扰因素发挥作用,哪些实验情境下抑制因素发挥作用,以及哪些实验情境下这两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

5 结论

本研究用两个实验对提取诱发遗忘进行了探讨,主要结论如下:(1)相较于正常学习,类别学习条件下的提取诱发遗忘量增加,表明干扰强度影响提取诱发遗忘;(2)在控制联结强度的基础上,仍然发现了经典的提取诱发遗忘;(3)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抑制理论。

猜你喜欢
样例正确率类别
样例呈现方式对概念训练类别表征的影响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样例教学”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应用
壮字喃字同形字的三种类别及简要分析
生意
西夏刻本中小装饰的类别及流变
生意
多类别复合资源的空间匹配
基于样例学习研究的几点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