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法联合耳穴埋籽干预对行肛肠手术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的影响

2023-01-29 12:59羊海燕徐艳秋王曦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2年10期
关键词:尿潴留耳穴膀胱

羊海燕,徐艳秋,王曦

(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肛肠科,江苏 苏州,215000)

尿潴留是指由手术伤口、自身疾病等引起的术后不能正常排尿或排尿受阻,导致尿液潴留在膀胱内的现象[1]。若患者发生尿潴留,则会对其生理和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延长其住院时间,还会加重其家庭负担。尿潴留是肛肠科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52%[2]。因此,需对行肛肠手术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以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中医特色优质护理在预防肛肠科手术患者术后尿潴留中具有显著效果。耳穴埋籽是中医外治的重要方法之一,其采用王不留行籽刺激与脏腑相对应的耳穴,可调节脏腑功能、通利水道,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3]。拔罐法同样属于中医外治法,对中极、水道和气海等穴位进行拔罐,可调理膀胱,改善膀胱气化功能,促进尿液排出[4]。本研究采用拔罐法联合耳穴埋籽对肛肠科手术患者进行特色护理,探究其对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于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肛肠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 符合肛瘘、肛周脓肿或混合痔的诊断标准[5];② 年龄>18岁;③ 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④ 临床资料完整;⑤ 术前禁食、禁水,且膀胱尿液排空;⑥ 顺利完成手术且无严重并发症。排除标准:① 合并尿路感染;② 依从性差,不能配合研究;③ 心、肾等重要器官存在病变;④ 术前有尿潴留症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排标准的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间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至其出院。

1.2.1.1 心理护理 热情接待患者,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其心理压力,主动给予其心理指导,缓解其不良情绪。嘱患者保持良好心态,以免病情加重。患者受到疼痛刺激会出现紧张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其心理安抚。

1.2.1.2 饮食护理 嘱患者多吃水果,禁止饮酒及食用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1.2.1.3 健康教育 术前向患者发放健康安全教育手册,为其讲解术后尿潴留的相关知识。

1.2.1.4 环境护理 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疗养环境,定时开窗通风。

1.2.1.5 排尿护理 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排尿姿势,术后督促其及时排尿,嘱其尽可能在术后8 h内排尿。对于无排尿意识的患者给予会阴清洗、按摩、热敷下腹部和聆听流水声等方法进行刺激,促进其排尿。

1.2.1.6 疼痛护理 给予术后疼痛强烈的患者止痛药物,以减轻其肛门疼痛感,缓解其排尿困难症状。

1.2.2 拔罐法联合耳穴埋籽 观察组患者基于常规护理给予拔罐法联合耳穴埋籽,护理至其出院。

1.2.2.1 拔罐法 患者取平卧位,使用玻璃罐对中极、水道和气海3个穴位进行拔罐,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留罐法或闪罐法。留罐法为前期先不拔除玻璃罐,待患者皮肤出现瘀斑时再进行拔除。闪罐法为玻璃罐吸附穴位后立即进行拔除,反复进行上述操作,直至患者皮肤出现瘀斑为止。在拔罐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患者的耐受力和反应,避免发生异常情况,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8 h内各拔罐1次。

1.2.2.2 耳穴埋籽 嘱患者取舒适体位,使用75%乙醇对其双耳进行局部消毒;取患者耳部的神门、肾和膀胱3个穴位,进行埋籽;将胶带剪成0.5mm×0.5mm大小,取王不留行籽贴于胶带中央,用镊子夹起胶带,将胶带贴敷于上述穴位,之后再按压使胶带固定于耳部。用手指轻轻按压穴位,每次按压 1~2min,左右耳轮流按压,直至患者出现局部肿痛酥麻感,分别于术前1 d、手术当天、术后即刻、术后2 h、6 h、8 h各按压1次,术后第2天取下药籽。

1.3 观察指标

1.3.1 尿潴留发生率 于术后8 h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统计尿潴留发生率。患者于术后8 h仍无法正常排尿或未至8 h已经实施导尿管导尿即判定为尿潴留。

1.3.2 首次排尿时间、用时及膀胱残余尿量 于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开始计时,记录其首次排尿时间;同时记录其首次排尿用时,并在首次排尿后采用B超检测膀胱内残余尿量。

1.3.3 术后首次排尿通畅情况 于术后患者首次排尿时,参考《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评估其排尿通畅状况,分数为0~4分,分数越低说明排尿越通畅。

1.3.4 术后疼痛程度 于术后8 h评估患者的切口疼痛情况,患者无疼痛或痛感不明显为Ⅰ级;患者疼痛明显,但可以忍受为Ⅱ级;患者痛感强烈,必须采用麻醉药止痛为Ⅲ级[7]。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尿潴留发生率对比

术后8 h,对照组中有12例患者发生尿潴留,发生率为30.00%(12/40);观察组中有4例患者发生尿潴留,发生率为10.00%(4/40)。2组间尿潴留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χ2=0.025,P=0.025)。

2.2 2组首次排尿时间、用时及膀胱残余尿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排尿时间早于对照组,首次排尿用时短于对照组,首次排尿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首次排尿时间、用时及膀胱残余尿量对比

2.3 2组术后首次排尿通畅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尿畅通情况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术后首次排尿通畅情况对比 [例(%)]

2.4 2组术后疼痛程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术后疼痛程度对比 [例(%)]

3 讨论

多数行肛肠手术的患者由于术后切口疼痛、手术创伤和麻醉等原因会发生尿潴留。患者发生尿潴留后常常表现为排尿时间延长、尿流缓慢和有尿意无法排尿等症状,会影响其生理和心理功能,导致其康复时间延长[8]。因此,需给予行肛肠手术的患者优质护理,以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在中医学理论中,尿潴留属于“癃闭”范畴,发病原因为邪气入体,正不敌邪,体内阴阳失衡[9]。行肛肠手术患者的体内正气被损耗、气血失衡和经络堵塞,易引发尿潴留等并发症,因此,对于此类患者的干预应以促进机体阴阳平衡为主。耳穴埋籽是一种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外治法,其对于防治肛肠科手术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能够减少治疗尿潴留相关药物的用药剂量,而且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患者接受程度较高[10]。中国医学典籍曾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中医认为,耳朵是各个脏器和经脉对外的沟通点,膀胱异常可反映至耳部所对应的穴位[11]。本研究在查阅多篇相关文献后,根据尿潴留的发病机制选择耳部的神门、肾和膀胱3个穴位进行耳穴埋籽。其中,神门具有调理心经气血,消炎止痛的作用[12];肾为先天之本,主水,具有调节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13];膀胱为津液之府,具有储存尿液、排泄尿液的作用[14]。因此,使用王不留行籽刺激以上3个穴位,能够疏经通络、通利水道和镇静止痛,达到预防尿潴留的效果。拔罐法同样属于中医外治法,其主要是通过在身体表面产生负压作用,达到疏通经络,促进血液流动,改善新陈代谢等功效。姜程洋等[15]采用拔罐法联合针刺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证实其能够改善患者的排尿情况,减少尿潴留的发生。本研究于中极、水道和气海3个穴位进行拔罐,效果显著。中极为膀胱募穴,能够调节膀胱功能,帮助膀胱发挥气化作用;水道属足阳明胃经,顾名思义是主治水液的穴位,对此穴位进行拔罐能够调理水道,促进小便排出;气海归属任脉,具有培元固本,扶正补虚的作用,能够调节全身气机,促进机体阴阳平衡。临床上采用拔罐法在以上3个穴位进行拔罐,可以起到温经通络、疏通水道的作用,用于预防尿潴留、小便失禁等具有明显效果[16]。得益于上述优势,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首次排尿时间早于对照组,首次排尿用时短于对照组,首次排尿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且术后首次排尿畅通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对行肛肠手术患者实施拔罐法联合耳穴埋籽干预,能够降低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促进患者排尿,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为,拔罐法联合耳穴埋籽依据中医理论对患者多个穴位进行刺激,能促进患者机体血液流通、新陈代谢和阴阳平衡,可缓解膀胱括约肌痉挛,减轻疼痛感。

综上所述,采用拔罐法联合耳穴埋籽对行肛肠手术的患者进行干预,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改善其排尿情况,缓解术后疼痛。

猜你喜欢
尿潴留耳穴膀胱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膀胱镜的功与过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疏肝解郁法配合耳穴压贴治疗经前期综合征60例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
越鞠十味丸联合耳穴压贴治疗代谢综合征172例